智能汽車時代,8大作業系統解讀,華為產業鏈2優勢

2020-12-16 騰訊網

本文原載於微信公眾號:概念愛好者

前言:最近整理的智能汽車系列收到大家的歡迎,雖然的確裡面涉及到的一些股票漲得不錯,但從我的本意來說,還是分享一個前景光明的產業,就像10年前的鋰電產業,誰又能想到是如今的規模。

今天分享整個智能汽車系列的最後一部分內容:汽車作業系統,對於這個內容,很多朋友可能會覺得說國內企業完全不佔優勢,實際並非如此,現在的系統都是高度定製化的,所以需要軟硬體配合才能完成的。

一,寫在前面

在前幾期的文章中,就說過隨著E/E系統的革新,未來,晶片+作業系統+中間件+應用算法軟體+數據構建核心技術閉環,未來誰能把握其中一環或將實現汽車產業鏈地位的提升。

隨著汽車 E/E架構硬體由分布式向域控制-中央集中式不斷升級,域控制器的重要性凸顯,隨著域的逐漸形成,域作業系統將逐漸形成。

二,作業系統的地位

車載智能計算平臺自下而上可大致劃分為硬體平臺、系統軟體(硬體抽象層+OS 內核+中間件)、功能軟體(庫組件+中間件)和應用算法軟體等四個部分。其中OS也就是汽車作業系統按照對底層作業系統改造程度的不同,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基礎型作業系統、定製型作業系統(以大眾、特斯拉為代表)、ROM 型汽車作業系統和超級汽車APP。

根據測算,2020 年全球汽車廣義作業系統(功能軟體、狹義作業系統、中間件)市場規模達 200 億美元,到2025 年達370 億美元,CGAR+13.1%;到2030 年達 500 億美元,十年CAGR+9%。

三,行業現狀

1.汽車OS現狀

汽車 OS 由基礎軟體程序-簡單嵌入式-複雜 OS 不斷升級。其中,全球汽車座艙底層OS 高度集中。由於自動駕駛域還未真正形成,自動駕駛的OS 格局仍不明朗,而考慮到重新開發底層 OS 花費的成本大,自動駕駛 OS 或基於Linux/QNX 內核發展而來。

常用於安全穩定性要求較高的數字儀表的QNX系統,憑藉其安全、穩定等優勢佔據市場較高份額。QNX 為非開源系統,具有開發難度大、應用生態較弱等特點,而且需要商業收費。根據官網顯示,超過1.75 億輛汽車使用了QNX 系統。

Linux 是一款開源、功能更強大的作業系統。功能較QNX 更強大,組件也更為複雜,因此Linux常用於支持更多應用和接口的信息娛樂系統中。而Android 是發行版本的Linux,系統複雜,功能強大,憑藉國內豐富的應用生態切入汽車 IVI 系統。

2.特斯拉的閉環系統

特斯拉的作業系統 Version 基於 Linux 內核深度改造而成。特斯拉底層晶片方面CPU 採用Intel Atom E3950、FSD 自研AI 晶片(根據算法軟體需求,不斷優化底層工具鏈和算子庫)等晶片;作業系統方面基於底層Linux自研;功能軟體方面支持PyTorch 的深度學習編程框架(自研算法,不需要支持所有編程框架);自動駕駛功能核心算法自研;自建數據中心,用戶使用產生的數據被收集用於不斷優化算法軟體,形成類蘋果的閉環開發模式。

3.大眾打造VW.OS 平臺,加快數位化轉型

大眾更加注重功能安全、框架標準化,採用Linux、QNX、VxWorks 等多個底層作業系統打造一體式平臺,簡化智能座艙、自動駕駛、車身控制等之間的交互。優點:可充分利用各家供應商的已有技術優勢實現快速轉型。缺點:各家供應商標準接口、協議並不統一,組建的系統過於複雜,仍高度依賴供應商。

4. Google 車載安卓入局,有望複製手機安卓之路

Google先後以車機互聯APP Android Auto 和Android Automotive OS 入局汽車OS領域。Android Automative 是在原手機 Android 的系統架構基礎商替換為與車相關的模塊。區別於之前的開源安卓系統,車載安卓系統的靈活可定製性和可修改編輯性大大降低,其應用或許受限。沃爾沃旗下電動車品牌Polestar 將成為首輛搭載車載 Android 系統的車型。

5.華為鴻蒙面向全領域,打造獨立第三方平臺

鴻蒙是全世界第一個面向全場景微內核的分布式 OS,其開發的初衷是為了提升作業系統的跨平臺能力,包括支持全場景、跨多設備和平臺以及應對低時延和高安全性挑戰的能力。鴻蒙自動駕駛OS 微內核成為我國首個通過ASIL-D 認證的OS 內核。

6.百度Apollo 深耕多年,靜待開花結果

百度是國內最早布局智能駕駛的領先網際網路企業。2020 年,百度Apollo 是國內唯一上榜的 NR 報告國際自動駕駛領導者行列的企業。截至 2019 年 10 月,百度Apollo開放平臺擁有來自全球超過90個國家的3.6萬+名開發者,170+家生態合作夥伴,開源了56 萬行代碼。

7.阿里AliOS 以座艙切入,搶奪應用生態入口

阿里在行動作業系統領域深耕已久。目前全球有近百萬輛搭載斑馬系統的網際網路汽車行駛在路上,其中包括榮威、名爵、MAXUS、東風雪鐵龍、長安福特、觀致、寶駿、斯柯達等品牌。

8. 騰訊車聯TAI 入局較晚,座艙生態優勢明顯

2017 年11 月,騰訊在全球合作夥伴大會推出騰訊車聯 AI in Car 系統,車載場景服務是和騰訊小場景進行緊密結合;雲平臺涵蓋了騰訊車聯超級 ID、微信支付平臺、AI 場景管理平臺、內容管理平臺、服務管理平臺;生態即涵蓋QQ 音樂、大眾點評等騰訊的內外生態。

四,行業前景

傳統汽車產業鏈或通過類Android 模式構建基礎平臺,通過Tier 1 打造專屬平臺。而類蘋果一體式閉環技術路線在自動駕駛發展初期內優勢明顯,壁壘較高。短期內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方面,較傳統汽車產業鏈的優勢仍將擴大。傳統汽車產業鏈無法在短時間內打通AI 晶片-作業系統-中間件-核心算法-數據幾個核心技術閉環。

五,收益標的

核心推薦2 條產業鏈:

1)BSP+ 中間件+UI 供應商:通過深度綁定英偉達的【德賽西威】+華為汽車產業鏈【華陽集團】(智能座艙+自動駕駛),關注高通+華為產業鏈【中科創達】(BSP+中間件);

2)關注以核心軟體算法優勢的【蔚來汽車+理想汽車+小鵬汽車+威馬汽車】,關注高精地圖【四維圖新】,底盤電子【伯特利+科博達】,關注晶片+算法【地平線】。

六,後記

以上就是「智能汽車」系列的最終章,最後要說,企業的格局很重要,從華為的布局來看,從傳統的通訊業務起家,在手機業務中積累了大量的用戶體驗開發經驗,最終邁向一個全新的藍海。

智能汽車的大勢已經勢不可擋,在汽車產業大發展的背景下,華為在部分關鍵環節上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手機上的安卓和IOS雙雄爭霸,或許在汽車領域就是特斯拉和華為的雙城記,這點對於資本市場來說就是最好的題材,足夠的想像力和市場前景。

如果你以前沒有看過整個「智能汽車」的專題,建議有時間可以前去看下,整個系列的進度如下:

以上是我自己研究的方向和思路,也就是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不收會員,沒有QQ群,也沒有微信群,也從不與任何人發生利益關係,所有信息只為自己學習使用,不作為買賣依據,買者自負,賣者也自負。

相關焦點

  • 汽車行業深度報告:汽車軟體作業系統產業鏈深度解析
    不同車企/Tier1 根據自身的規劃,對域劃分個數不盡相同,如博世分為 5 個域(動力域、底盤域、座艙域、自動駕駛域、車身域),大眾 MEB 平臺車型為 3 個域(自動駕駛域、智能座艙域、車身控制域),華為同樣也為 3 個域(自動駕駛域、智能座艙域、整車控制域)。雖然有多個域,一般主要分為注重開放、兼容性、生態的智能座艙域作業系統和注重實時、安全、穩定的自動駕駛域作業系統兩大類型。
  • 華為智能汽車戰略深度解析
    在汽車電子領域,我國當前缺乏一個世界級的 Tier1 供應商,而華為在 2019 年 4 月的上海車展首次以 Tier1 的定位亮相,展出了 MDC、智能互聯、mpower、華為雲、三類傳感器等配套解決方案,彰顯了華為進軍汽車電子的雄心。智能駕駛或者說智能汽車與華為的企業基因顯然是匹配的,首先這是一個足夠大並且充滿想像力的生意。
  • 華為汽車業務現狀、競爭格局和產業鏈機遇深度解析
    本篇文章是在前瞻系列之二的大框架下,對汽車智能化背景 下的關鍵性企業布局的首篇深度——華為汽車系列之一,主要對華為當前汽車 事業部的布局、相關產業鏈以及合作方進行梳理。汽車智能化背景下的入局者 三類企業入局智能汽車行業。
  • 華為:對汽車Say HI,要「牽手」每一輛車
    而對於華為而言,發揮ICT(信息與通訊)技術優勢,在增量部件和解決方案上為汽車產業和企業創造價值則是其主要方向。  具體而言,從2009年嘗試開發車載模塊開始,過去十年的時間華為在汽車領域定位的確立有兩大重要標誌。
  • 華為:明天的智能電動汽車超級供應商
    在E2館,華為和汽車供應商巨頭博世同館競技,展館面積更大,展品也不落下風——雖然博世展出的傳統發動機、氫燃料電池等相關部件,華為沒有,但是在智能化、電動化領域,華為的產品同樣豐富,部分還有顛覆性的思路。華為不僅在9月26日開幕的車展上大秀實力,而且在9月25日特地舉辦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生態論壇,發布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驅動、車雲等產品和服務。
  • 借著華為發布鴻蒙OS 2.0 Beta版本,說說作業系統那些事兒
    也意味著華為已經完成鴻蒙OS在華為手機上的適配,進入了應用開發階段。開發者可訪問華為開發者聯盟官網,申請獲取HarmonyOS2.0手機開發者Beta版本。 其實,早在2019年8月10日,華為在其全球開發者大會HDC2019上,推出了率先搭載鴻蒙OS的榮耀智慧屏電視,並宣告了鴻蒙OS的宏偉發展計劃。現在終於又開啟了智慧型手機的鴻蒙OS時代。
  • 說好不造車的華為,卻在汽車領域敲開了另一扇大門
    4月8日,在華為春季新品發布會上,除了P40等數碼產品,華為還公布了關於其Hicar業務細節,據悉,支持華為Hicar的車型已基本確定,目前已進入最後調試階段,今年有望推向市場。華為重拳出擊車聯網領域,或重構智能汽車生態格局。由此可以看出華為觸角越伸越廣,根越扎越深,朋友圈越來越大。
  • 【解密】華為作業系統專利解讀;比Wi-Fi快100倍,OPPO關於LiFi技術...
    1、【專利解密】華為桌上型電腦?華為作業系統專利解讀2、比Wi-Fi快100倍,OPPO關於LiFi技術專利曝光3、華為內摺疊手機專利曝光,配有手寫筆4、可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VR頭戴式耳機!蘋果新專利曝光5、蘋果註冊AppleOriginalProductions.com域名
  • 鴻蒙,會是開啟智能時代的鑰匙嗎?
    世界局勢風雲際會,中美大國博弈升級將華為推到風口浪尖。5月的一紙禁令,谷歌停止與華為合作,限制華為使用安卓作業系統,在華為的海外手機業務生死存亡之際,鴻蒙作業系統橫空出世。鴻蒙,原指中國神話傳說的遠古時代。傳說在盤古崑崙山開天闢地之前,世界是一團混沌的元氣,這種自然的元氣叫做鴻蒙。鴻蒙十分巧合地映射了當前人工智慧時代來臨前世界的混沌狀態。
  • 極光:8月新興車企智能汽車app DAU榜單, Tesla登頂
    今年 8 月,智能汽車app用戶月活規模達636. 49 萬,同比增長76.6%;2.8 月新興車企智能汽車app DAU榜單, Tesla登頂;3. 今年 8 月,蔚來app MAU規模達 20 萬,小鵬汽車app MAU突破 10 萬,理想汽車app MAU達4. 54 萬;4.
  • 深度報告解密華為汽車業務!布局三大領域,對標世界級Tier1【附下載...
    2013年,華為發布支持 4G 的車載模塊 ME909T,並應用於多款汽車。2018 年 2 月,華為發布4.5G 基帶晶片 Balong 765,並成功應用於自身 LTE – V2X 車載終端和 RSU 產品上。2019年 1 月,華為發布 5G 基帶晶片 Balong 5000,預計支持 5G 通信的車載單元和路邊單元也即將落地。華為多年來依託自身 ICT 優勢,逐漸在接入網領域打下堅實基礎。
  • 極光:2020年中國智能汽車行業研究報告
    極光觀點:1、今年8月,智能汽車app用戶月活規模達636.49萬,同比增長76.6%;2、8月新興車企智能汽車app DAU榜單, Tesla登頂;3、今年8月,蔚來app MAU規模達20萬,小鵬汽車app MAU突破10萬,理想汽車app MAU達4.54萬;4、理想汽車app男性用戶超8成;小鵬汽車app一線城市用戶超4成
  • 超級物聯網時代,華為、阿里、小米誰能搶佔AIoT生態C位
    布局物聯網作業系統,小米要做更開放的上遊「整合者」隨著智慧型手機市場越來越飽和,為避免過度依賴智慧型手機和硬體業務,並在即將到來的5G和IoE時代創造新的收入增長點,積極開發物聯網市場成為手機品牌商的戰略選項。
  • 華為Hicar車型確定,一個千億巨頭的智能汽車業務落地
    按照官方描述,HiCar是華為智慧車載解決方案。簡言之,華為HiCar實現的是手機和車機的互聯,並不是汽車作業系統,而是車機手機的映射方案。更簡單的理解,HiCar 就是一個以智慧型手機為核心的車機手機互聯方案。
  • 汽車概念股異動 華為調整汽車業務任命餘承東為「主理人」
    11月25日上午,華為汽車概念股異動。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午間收盤前,華為汽車指數上午上漲1.53%,小康股份、長安汽車漲停,啟明信息漲幅達到8.06%。而從近期的動作來看,華為在汽車領域的布局速度明顯加快。
  • 不只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作業系統也迎來變革
    華為與谷歌的事件讓我們再一次意識到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的重要性,而比爾蓋茨在前幾天也表示,錯過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時機是一個巨大的錯誤。與微軟不同,谷歌瞅準時機,讓自己的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成為了用戶量最多的產品,只有蘋果可以與之抗衡。
  • 汽車自動駕駛產業鏈深度報告:晶片及軟體專題
    隨著汽車電子化程度提高,電子控 制單元整合是汽車電子設計的發展趨勢,多屏融合的智能座艙將集成中控大屏+ 液晶儀錶盤+抬頭顯示器(HUD)+流動後視鏡,並搭載高級輔助駕駛(ADAS)、 無人駕駛技術和人工智慧 AI 等新時代科技,帶來更為智能化和安全化的交互體 驗。
  • 出手榮耀後,華為汽車業務戰略抉擇:2B做供應商還是2C造車?
    在發布會上,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登臺發布了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獨立品牌——HI。這是華為汽車業務,首次和消費者業務同臺。端倪二就是,在11月14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首期的央視節目《第一發布》上宣布,長安汽車攜手華為、寧德時代聯合打造一個全新高端智能汽車品牌,並即將推出首款車型。在這個節目上,代表華為發言的正是餘承東。
  • 華為「上車」記:車企緣何追捧?
    彼時,劉曉濱介紹稱,華為擁有強大的全球通信技術支撐能力及全球運營商準入能力,憑藉在通訊領域的優勢,可以幫助客戶快速的發展車聯網產業鏈上的其他應用,降低使用無線技術的門檻。2020年11月25日,華為內部網站心聲社區發布了由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籤發的華為EMT決議【2020】007號《關於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
  • 餘承東解讀:華為的「全屋智能」長什麼樣?
    餘承東認為,智能家居行業雖然已經發展了很久,但一直以來都還不成熟。這也是華為在做了HiLink、鴻蒙OS之後進一步做智能家居解決方案的原因。目前智能家居行業中存在單品智能化、單系統智能化,但要邁向全屋智能化還存在諸多壁壘。其中,成本高、使用不可靠是智能家居領域至今仍然存在的兩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