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載於微信公眾號:概念愛好者
前言:最近整理的智能汽車系列收到大家的歡迎,雖然的確裡面涉及到的一些股票漲得不錯,但從我的本意來說,還是分享一個前景光明的產業,就像10年前的鋰電產業,誰又能想到是如今的規模。
今天分享整個智能汽車系列的最後一部分內容:汽車作業系統,對於這個內容,很多朋友可能會覺得說國內企業完全不佔優勢,實際並非如此,現在的系統都是高度定製化的,所以需要軟硬體配合才能完成的。
一,寫在前面
在前幾期的文章中,就說過隨著E/E系統的革新,未來,晶片+作業系統+中間件+應用算法軟體+數據構建核心技術閉環,未來誰能把握其中一環或將實現汽車產業鏈地位的提升。
隨著汽車 E/E架構硬體由分布式向域控制-中央集中式不斷升級,域控制器的重要性凸顯,隨著域的逐漸形成,域作業系統將逐漸形成。
二,作業系統的地位
車載智能計算平臺自下而上可大致劃分為硬體平臺、系統軟體(硬體抽象層+OS 內核+中間件)、功能軟體(庫組件+中間件)和應用算法軟體等四個部分。其中OS也就是汽車作業系統按照對底層作業系統改造程度的不同,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基礎型作業系統、定製型作業系統(以大眾、特斯拉為代表)、ROM 型汽車作業系統和超級汽車APP。
根據測算,2020 年全球汽車廣義作業系統(功能軟體、狹義作業系統、中間件)市場規模達 200 億美元,到2025 年達370 億美元,CGAR+13.1%;到2030 年達 500 億美元,十年CAGR+9%。
三,行業現狀
1.汽車OS現狀
汽車 OS 由基礎軟體程序-簡單嵌入式-複雜 OS 不斷升級。其中,全球汽車座艙底層OS 高度集中。由於自動駕駛域還未真正形成,自動駕駛的OS 格局仍不明朗,而考慮到重新開發底層 OS 花費的成本大,自動駕駛 OS 或基於Linux/QNX 內核發展而來。
常用於安全穩定性要求較高的數字儀表的QNX系統,憑藉其安全、穩定等優勢佔據市場較高份額。QNX 為非開源系統,具有開發難度大、應用生態較弱等特點,而且需要商業收費。根據官網顯示,超過1.75 億輛汽車使用了QNX 系統。
Linux 是一款開源、功能更強大的作業系統。功能較QNX 更強大,組件也更為複雜,因此Linux常用於支持更多應用和接口的信息娛樂系統中。而Android 是發行版本的Linux,系統複雜,功能強大,憑藉國內豐富的應用生態切入汽車 IVI 系統。
2.特斯拉的閉環系統
特斯拉的作業系統 Version 基於 Linux 內核深度改造而成。特斯拉底層晶片方面CPU 採用Intel Atom E3950、FSD 自研AI 晶片(根據算法軟體需求,不斷優化底層工具鏈和算子庫)等晶片;作業系統方面基於底層Linux自研;功能軟體方面支持PyTorch 的深度學習編程框架(自研算法,不需要支持所有編程框架);自動駕駛功能核心算法自研;自建數據中心,用戶使用產生的數據被收集用於不斷優化算法軟體,形成類蘋果的閉環開發模式。
3.大眾打造VW.OS 平臺,加快數位化轉型
大眾更加注重功能安全、框架標準化,採用Linux、QNX、VxWorks 等多個底層作業系統打造一體式平臺,簡化智能座艙、自動駕駛、車身控制等之間的交互。優點:可充分利用各家供應商的已有技術優勢實現快速轉型。缺點:各家供應商標準接口、協議並不統一,組建的系統過於複雜,仍高度依賴供應商。
4. Google 車載安卓入局,有望複製手機安卓之路
Google先後以車機互聯APP Android Auto 和Android Automotive OS 入局汽車OS領域。Android Automative 是在原手機 Android 的系統架構基礎商替換為與車相關的模塊。區別於之前的開源安卓系統,車載安卓系統的靈活可定製性和可修改編輯性大大降低,其應用或許受限。沃爾沃旗下電動車品牌Polestar 將成為首輛搭載車載 Android 系統的車型。
5.華為鴻蒙面向全領域,打造獨立第三方平臺
鴻蒙是全世界第一個面向全場景微內核的分布式 OS,其開發的初衷是為了提升作業系統的跨平臺能力,包括支持全場景、跨多設備和平臺以及應對低時延和高安全性挑戰的能力。鴻蒙自動駕駛OS 微內核成為我國首個通過ASIL-D 認證的OS 內核。
6.百度Apollo 深耕多年,靜待開花結果
百度是國內最早布局智能駕駛的領先網際網路企業。2020 年,百度Apollo 是國內唯一上榜的 NR 報告國際自動駕駛領導者行列的企業。截至 2019 年 10 月,百度Apollo開放平臺擁有來自全球超過90個國家的3.6萬+名開發者,170+家生態合作夥伴,開源了56 萬行代碼。
7.阿里AliOS 以座艙切入,搶奪應用生態入口
阿里在行動作業系統領域深耕已久。目前全球有近百萬輛搭載斑馬系統的網際網路汽車行駛在路上,其中包括榮威、名爵、MAXUS、東風雪鐵龍、長安福特、觀致、寶駿、斯柯達等品牌。
8. 騰訊車聯TAI 入局較晚,座艙生態優勢明顯
2017 年11 月,騰訊在全球合作夥伴大會推出騰訊車聯 AI in Car 系統,車載場景服務是和騰訊小場景進行緊密結合;雲平臺涵蓋了騰訊車聯超級 ID、微信支付平臺、AI 場景管理平臺、內容管理平臺、服務管理平臺;生態即涵蓋QQ 音樂、大眾點評等騰訊的內外生態。
四,行業前景
傳統汽車產業鏈或通過類Android 模式構建基礎平臺,通過Tier 1 打造專屬平臺。而類蘋果一體式閉環技術路線在自動駕駛發展初期內優勢明顯,壁壘較高。短期內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方面,較傳統汽車產業鏈的優勢仍將擴大。傳統汽車產業鏈無法在短時間內打通AI 晶片-作業系統-中間件-核心算法-數據幾個核心技術閉環。
五,收益標的
核心推薦2 條產業鏈:
1)BSP+ 中間件+UI 供應商:通過深度綁定英偉達的【德賽西威】+華為汽車產業鏈【華陽集團】(智能座艙+自動駕駛),關注高通+華為產業鏈【中科創達】(BSP+中間件);
2)關注以核心軟體算法優勢的【蔚來汽車+理想汽車+小鵬汽車+威馬汽車】,關注高精地圖【四維圖新】,底盤電子【伯特利+科博達】,關注晶片+算法【地平線】。
六,後記
以上就是「智能汽車」系列的最終章,最後要說,企業的格局很重要,從華為的布局來看,從傳統的通訊業務起家,在手機業務中積累了大量的用戶體驗開發經驗,最終邁向一個全新的藍海。
智能汽車的大勢已經勢不可擋,在汽車產業大發展的背景下,華為在部分關鍵環節上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手機上的安卓和IOS雙雄爭霸,或許在汽車領域就是特斯拉和華為的雙城記,這點對於資本市場來說就是最好的題材,足夠的想像力和市場前景。
如果你以前沒有看過整個「智能汽車」的專題,建議有時間可以前去看下,整個系列的進度如下:
以上是我自己研究的方向和思路,也就是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不收會員,沒有QQ群,也沒有微信群,也從不與任何人發生利益關係,所有信息只為自己學習使用,不作為買賣依據,買者自負,賣者也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