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元宵了,你了解客家人的元宵習俗嗎?

2020-12-23 客家幫

正月十五為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這一天被稱為「元宵節」,又名「燈節」「元節」,人們取其月圓月亮、團圓美滿之意。

元宵節是客家民間最重要的民俗節日之一,更是一年中各種民間文藝活動最集中、最豐富多彩的一個節日。在元宵前後的幾天,整個客家地區,幾乎成為一片狂歡的海洋。按客家地區的習俗,元宵節活動一般從十二日至十六日。流傳至今的主要節日活動有:

鬧花燈

「鬧花燈」是漢民族最傳統的元宵民俗活動,但閩西客家地區除了常見的在街頭房舍懸掛或固定場所展示的花燈外,還有自己獨特的鬧花燈方式。如連城芷溪的「出案花燈」,一株大花燈,由近百個各式小花燈組成,造型十分複雜精緻,一人擎著,正月初一便由數戶人組合出遊,到正月十一日「正日」全部花燈匯合出遊,爭奇鬥豔,鑼鼓鞭炮不絕於耳,龐大隊伍從村頭到村尾長達數裡,氣氛恢宏;再一是永定撫市正月十三至十七日的「故事花燈」。「故事」由青少年男女扮演,以轎子抬著,隨隊而行的是花籃燈、採茶燈、鯉魚燈、獅象燈、蝙蝠燈、龍燈等,也是一路鑼鼓、十番、響銃、鞭炮,直到深夜放焰火、「燒架花」後結束;永定下洋的鬧花燈完後,還各自將燈迎放到祖宗墳墓前,既喻添丁,又盡現客家崇宗敬祖盡孝精神;連城坪上的「水上花燈」,則把各式花燈抬到祖祠前池塘裡的木排上,四周坐著十番樂隊演奏,二小夥撐著遊池塘,燈光水影、樂聲悠悠,引來岸上觀者陣陣掌聲,又具另一番風味。

迎古事

「迎古事」也是重要項目。「古事」是以孩童化妝成各種古代人物固定在鐵架上抬著巡遊。最著名的是連城羅坊「走古事」。它的特點是規模大和有濃厚的競技性。一棚古事需壯年男子80餘人,輪流一次18人扛抬奔跑。正月十五日上午在陸上抬著竟跑後,下午又到河水中逆水抬著竟跑,兩岸人山人海,在鑼鼓、鞭炮、響銃和吶喊聲中你追我趕,緊張熱烈、撼人心魄,被媒體喻為「客家山村狂歡節」。長汀、永定等縣一些鄉鎮,也多有這種「迎古事」活動,但只是抬著巡遊,沒有賽跑競技。

舞龍燈

閩西客家民間一如漢族的龍崇拜意識,元宵期間到處都有「舞龍燈」。但閩西客家地區除平時所見一般的龍燈之外,還有自己濃鬱的地方特色。如著名的連城姑田遊大龍,每節龍高達2米餘、長達4米餘。正月十五下午四時鳴銃三響,各戶抬出「駁橋」,把節節龍身連接成一條長龍。有的達170餘節,共長竟達700米,故有「天下第一龍」之稱。遊走于田野和村落間,家家以香案、火堆、鞭炮迎接,一路鑼鼓喧天、銃聲撼地,十分奇雄壯觀。直至正月十六上午九時,在一庵廟前以一套儀式「燒龍」。類似的元宵遊大龍,連城的林坊、永定的撫市、坎市、陳東等一些鄉鎮也有,但規模不如姑田;另一種是上杭南陽等地的「花燈龍」。即前後是龍頭和龍尾,龍身卻是一塊塊長條木板上固定三至五盞各式花燈或插上花束,然後將木板首尾相連,扛著遊行,在觀賞龍燈氣勢的同時,還觀賞五花八門的各色精緻彩燈;連城北團、四堡的「拔龍」尤具特色。

打船燈

「打船燈」是閩西客家特有的節慶活動形式。閩粵邊境的上杭、武平、永定多為雙人船燈,閩贛邊境的長汀、連城多為單人船燈。表演雙人船燈時,一人藏身船艙以挎帶扛起船燈,船頭船尾一艄公、一艄婆,持槳邊划船邊行邊說唱,接著表演各種船燈小戲;單人船燈船體較小無船篷,由演員一人掛在肩上,邊劃邊唱邊舞蹈。雙人船燈隊只一艘船,單人船燈隊則多艘船同時表演;另一種是「船板燈」,如同眾人抬著一艘龍舟,舟中坐著化妝的孩童,僅是抬著巡遊。

鳳舞

鳳舞又名雙鳳舞,流行於清遠市城區內各個鄉鎮。每逢春節,元宵,中秋等民間節日和民眾喬遷新居,婚嫁喜慶等場合均有鳳舞表演。鳳舞表演以道具為主,用打擊樂伴奏,加嗩吶(代替牧童土笛)吹奏引子及過門。打擊樂起著烘託渲染的作用,使整場面氣氛頗為抒情,歡快,熱烈。

春牛舞

春牛舞是隨著中原文化的南移而傳入廣東的,廣泛流傳於清遠,信宜等地。舞「春牛」一般在每年的立春至元宵期間進行,表達了人們對「春」的期望和祝願。春牛舞的特點是生活氣息濃厚,動作簡單,多為生活動作以及牛的習性的模擬,生動自如。表現農事活動的場面活動形象逼真,基本上是實現生活的再現。演員隨著鑼鼓,音樂的節奏走「圓場步」,「小碎步」,和「十字步」,很容易掌握和運用。每逢春節至元宵期間,舞牛隊多於白天敲鑼打鼓,舞著春牛到各鄉各村拜年,先在村裡的大地坪集中表演,然後到每家每戶拜年賀歲。一般而言,客家人熱情,注重禮尚往來,所以各村均有舞牛隊,互相往來拜年賀歲,所以,這段時間,各個鄉鎮村落都非常熱鬧。

燒炮

閩西新泉鄉有東南、西、北三個村,每逢正月十四,家家購1萬至10萬響鞭炮,用一塊門板作墊,將爆竹圈成三角形,像一面旗子,懸掛在屋前空坪上。次日凌晨1時許,村民用轎抬著"三太祖師",舉著獅、豹、龍、鳳旗,敲鑼打鼓,自北村、西村至東南村遊行一日。每到一家門前,村民就燒香點燭,拱手祭拜,燃放懸掛在屋前的鞭炮。只聽一聲聲炸響,震耳欲聾,頃刻之間火光沖天,硝煙瀰漫。"炮團"燒而非放,故名"燒炮",取一年大發吉利之兆。

燒火龍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農曆年頭一個月圓之夜,它象徵著幸福美滿。元宵夜豐順縣埔寨燒火龍。有埔尾下(遠和)、樹德堂、二房(龍2條)。還有埔尾下、二房燒煙架各1架。

相關焦點

  • 明天就是元宵節了,堅持不出門,教你做懶人版的炸元宵
    明天就是元宵節了,我國民間有吃湯圓,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傳統習俗,儘管全國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是,元宵節這一天應該是大年過後最熱鬧的一天,每年的這一天,哈爾濱的中央大街大秧歌、舞龍、巡遊此起彼伏,今年則不同,疫情之下,所有人響應國家號召,堅持不出門,所以這個元宵節註定是個安靜的節日
  • 杏仁問你話(三):元宵就是湯圓嗎?
    之前已經和大家分享過端午節和中秋節關於月餅的故事了,傳送門走一波洋氣的Duan Wu Jie和杏仁問你話(一):月餅咋來的?那今天,杏仁想和大家念叨一下其他傳統節日的相關故事,先來一波總介紹👇■春節我國傳統習俗中最隆重的節日。此節乃一歲之首。古人又稱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稱春節,是在採用公曆紀元後。
  • 元宵習俗知多少
    民間正月十五鬧元宵已有悠久的歷史,它伴隨人們迎來春天,是把節日習俗體現的最為徹底和典型的傳統節日。春節剛剛過去,年味兒還未盡散,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也即將到來啦!讓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做些小活動,來留住最後一抹年味,迎接歡樂元宵節吧!快到元宵節啦,小朋友們知道元宵節是如何來的嗎?
  • 關於客家的元宵習俗你知道多少個?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是客家民間最重要的民俗節日之一,更是一年中各種民間文藝活動最集中、最豐富多彩的一個節日。客家人非常重視這個節日,通過吃湯圓、上燈、打船燈、舞龍、舞獅等活動來慶賀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也是特有的傳統習俗。
  • 細數老北京元宵習俗 元宵曾叫「湯糰」
    如今的燈市口,就是明代時元宵節這天京城百姓購物、觀燈之處。清朝時,花燈最盛,燈市的範圍也得以擴大,北京城內出現了多個「燈市」,而且花燈工藝複雜,精彩紛呈。在熱鬧的燈市中,也催生了猜燈謎、花會、「催燈梆」和「燈政司」等各種習俗,它們構成了老北京元宵節的獨特風俗畫卷。
  • 擬定幼兒園開展「元宵習俗多」創意主題活動
    通過移動多元化本質安全技術就是要利用多媒體、物聯網、大數據、雲技術、人工智慧、5G、4K、互聯互通技術、資料庫(智庫)、混合現實技術(MR)連接,能隨時隨地了解幼兒園擬定開展「元宵習俗多」創意主題活動的方法,得到一定評估為下一步規劃提供數據依據。
  • 元宵和湯圓有區別嗎?
    元宵和湯圓其實不一樣 大家從小就知道, 元宵節是要吃湯圓的,軟糯甜蜜的湯圓也深受大家喜愛。然而,提起元宵,記者了解到,不少市民認為元宵就是湯圓,二者完全沒區別,只是很多外地來的人喜歡叫「元宵」,我們本地人都叫「湯圓」。那麼,元宵和湯圓真的沒區別嗎?
  • 元宵花燈
    現在大家都在全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但是還沒有到正月十五,也就是講年也還沒有過完,講到正月十五,除了吃元宵,還有趕燈會的習俗,相傳這個元宵節燈會源於東漢時期,那時候,皇帝為了弘揚佛教,下令宮廷和寺院都要在正月十五這一天夜晚點燈。那我們柳州人的元宵燈會,又有什麼「古仔」呢?這裡就是往年我們柳州元宵節燈會的現場了,怎麼樣,場面壯觀吧?
  • 節慶|佳節已至 臺灣元宵習俗知多少?
    元宵佳節元宵節除了吃湯圓,還有猜燈謎、賞花燈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這些想必你都知道,但是在寶島臺灣,還有一些奇特的習俗,「北天燈、南蜂炮、西炸龍、東寒單」,這些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快跟隨我們的腳步走近臺灣那些有趣的元宵習俗吧。
  • 南方湯圓,北方元宵,湯圓與元宵有什麼不同嗎?
    正月十五,又到元宵節,元宵節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一元復始,大地回春,這是中國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也是一年之中一個分外熱鬧的節日,各種習俗也是精彩紛呈,賞月觀燈、耍龍燈、耍獅子、猜燈謎,夜晚來臨,中國這片廣闊的土地上將到處喜氣洋洋鬧元宵。
  • 元宵節吃元宵,芝士蔓越莓餡要不要!
    明天就是元宵節啦!對中國人來說,過完元宵節才算過完年,元宵節和春節一樣要全家人一起看晚會,吃團圓飯,熱鬧程度和春節有得一拼。
  • 元宵習俗與養生,這7類人不宜多吃元宵!
    ——宋·辛棄疾  《青玉案·元夕》 元宵,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相傳,漢文帝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1、吃元宵元宵節當天吃「元宵」是我國一項傳統習俗。
  • 元宵習俗知多少?
    元宵放燈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吃元宵元宵作為節日特色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最初稱為"湯圓",後因多在元宵佳節食用,所以也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
  • 元宵節吃元宵,元宵就是湯圓嗎?1分鐘揭曉且教你零失敗湯圓做法
    元宵節吃元宵,元宵就是湯圓嗎?1分鐘揭曉且教你零失敗湯圓做法元宵節吃元宵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但有人叫元宵,有人叫湯圓,到底元宵和湯圓是同一種食物嗎?因為元宵和湯圓的用料大同小異,所以有部分朋友可能會誤認為是同一種食品,但其製作工藝卻完全不同。元宵是先做好餡料,在餡的基礎上用篩滾動的方式讓江米粉反覆撞擊粘在餡上形成的。而湯圓則是先用糯米做好皮,餳一定的時間後,把拌好的餡包在皮中間捏制而成的。湯圓一般餡小皮厚,而元宵則相對餡大皮薄一些,湯圓表皮是有水分的麵皮,而元宵則是乾粉,入鍋煮製時乾粉遇水才會變粘。
  • 炸元宵,炒元宵,赤豆元宵,酒釀元宵……這麼多元宵你都吃過嗎?
    臘八節吃臘八粥,春節吃年夜飯,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已經被稱為月餅節……元宵節,當然吃元宵。儘管如此,元宵節還是可以在傳統節日裡單獨歸為一類。與其他節日不同,元宵節的主題在一個「鬧」字。鬧元宵,多麼開心。在古代,號稱男女授受不親,但元宵節這天,也開放宵禁,允許大家一起出來賞燈,鬧個盡興。那首著名的詞「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說的就是元宵節的情景。
  • 中國習俗|新年春節之後是元宵!淺析中國傳統元宵節!
    民俗習慣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張燈結彩自從元宵張燈之俗形成以後, 歷朝歷代都以正月十五張燈觀燈為一大盛事。
  • 元宵習俗大搜羅!賽大豬、燒火龍…都聽過算你厲害! - 金羊網
    今天就是元宵佳節了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據廣州市五羊天象館介紹今年的元宵月是8年來最大的期待吧~戳→廣府廟會最遊玩攻略除了廣府廟會廣東各地還有許多有趣的習俗這些你了解嗎?「紙船明燭照天燒」指的就是此事。紙船指的就是香船。燒火龍梅州市豐順縣的埔寨鎮,每年的元宵晚上會舉辦「燒火龍」活動,至今有300年歷史。
  • 「北天燈、南蜂炮、西炸龍、東寒單」臺灣元宵習俗知多少?
    元宵節除了吃湯圓,還有猜燈謎、賞花燈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這些想必你都知道,但是在寶島臺灣,還有一些奇特的習俗,「北天燈、南蜂炮、西炸龍、東寒單」,這些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快跟隨我們的腳步走近臺灣那些有趣的元宵習俗吧。
  • 元宵節當然與元宵最配啦!家庭版黑芝麻流沙餡元宵來啦!
    明天就是元宵節啦!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在元宵這一天,逛燈會,猜燈謎等傳統習俗是慶祝節日的主要方式,當然,吃元宵也是北方人的一種習俗,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在家怎麼做元宵!
  • 老北京元宵習俗 「觀燈」「猜燈謎」「燒火判兒」
    如今的燈市口,就是明代時元宵節這天京城百姓購物、觀燈之處。清朝時,花燈最盛,燈市的範圍也得以擴大,北京城內出現了多個「燈市」,而且花燈工藝複雜,精彩紛呈。在熱鬧的燈市中,也催生了猜燈謎、花會、「催燈梆」和「燈政司」等各種習俗,它們構成了老北京元宵節的獨特風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