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調到外省工作的哥們回來,請他吃飯敘敘。他提出,離開廣西很久,想喝個油茶。這很容易,南寧差不多每條街都能找到油茶店。套用三流記者的說法,油茶店已經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飯館了,到油茶店接待客人,絕不會丟面子。
一套油茶的基本配置
打油茶、喝油茶是桂北、桂西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習俗,桂林、柳州、河池等市各縣份尤其山區,多有喝油茶之風。各地油茶大同小異,多是用老山茶和老薑加猛油,在鑄鐵小鍋中捶打出味,再加入開水,燒成茶汁,而且可像沏茶一樣,喝完一鍋加水繼續再燒,一道接一道地喝,好茶能喝上七八道而味猶未淡。
這鍋油茶是最早上來的
喝油茶的地方尤其高寒山區,油茶已深深融入生活,一日三餐不離油茶。早起先喝上一氣,就可以出工幹活了。有時候,家裡有餈粑、粽子之類的小吃,就拿來就著油茶吃一點,但往往沒什麼點心時,純喝幾碗油茶,也能下地了。按理說,實質上油茶就是加了油鹽和姜的茶水,裡面沒有什麼飽肚子的成分,但幾碗油茶就能讓山裡人挺了一早上。中午回來,也是先喝碗油茶,再吃午飯。晚上則寬下心來,守在火塘邊,慢吞吞的就著點簡陋小菜,往往連酒帶油茶喝個大半個晚上。
視自己口味加上配料,熱油茶一衝,喝得來勁
油茶可以說是山裡人的一種日常飲料,和人們喝茶、喝咖啡一樣。但打油茶比飲茶、喝咖啡更融入山裡人生活,慢慢由一種飲品,演變成為喝油茶品點心,作為正餐的補充,有些甚至當正餐吃。打一鍋油茶,備一桌菜,請客也行,自家享用也行,形成了一種「是茶非茶是飯非飯」的飲食文化。一般人見面,多問「吃了嗎」,喝油茶的地方,則問候「喝油茶了沒有」。
這道菜廣西多叫假蔞煎牛肉,此店叫野菜牛肉釀
很多地方小吃成為名食,不是本身美得不得了,是因緣際會而成就的美名。這個地方的人吃慣了,覺得如聞天籟,但外人一嘗,難以正品。比如北京的豆汁兒,有多少大咖讚美過,一般外地人卻真的消受不起。南方的酸筍是香是臭,至今猶在爭個不休。油茶不是這樣,除非真的一點兒茶葉鹼都不能碰,一般人從第一口就很能接受。都說了,無非是加了油鹽和姜味的茶水。不但易於被接受,也很容易讓人上癮。有些人來自不喝油茶地方的人,喝上一兩回後,就死心塌地地上了癮,我本人就是這麼一個經不起誘惑的貨色。從1990年代初畢業被分配到桂林工作,機緣湊巧喝上了第一口油茶,至今我仍是一聽到「油茶」二字,便流口水。
油茶醬油雞
正因為油茶易於被人接受,這一過去純屬山裡人版權所有的傳統飲品,日益為城裡人喜歡,一步步走進城市。大概初時是到城裡人工作的人將這習俗帶進城,我就是被單位一位油茶之鄉恭城縣籍的同事,在家打油茶請我喝,才見識這東西的。其時桂林城區一家油茶店都還沒有。爾後隨著旅遊熱興起,進山旅遊的人發現了這一尤物。無孔不入的商人,油茶店如雨後春筍般開遍廣西,油茶實現了農村包圍城鎮。
瑤山裡的老南瓜
油茶雖然易於讓人接受,但也容易讓人「欺負」。本來,山裡人打油茶,就是喝兩口。山村人家,一般很少常備什麼點心、零食,逢年過節留下些粽子、餈粑、米花、花生瓜子之類吃食,才能拿來佐油茶,不是常年皆有。但城鄉生活好轉後,山裡人自然而然地把油茶和日常飲食結合起來,納入一日三餐的序列。飯前先喝一氣油茶,就像廣東人每餐前先喝老火湯一樣,成為有機一環。這本也沒什麼好奇怪的,都是吃喝,合而為一併沒什麼,廣東人也沒把養生保健的老火湯和填肚子的吃飯刻意分開。
桂林荔浦芋頭煲
但是,慢慢的就出現了一個喧賓奪主的問題。油茶之名被飯館所奪,城鎮裡的油茶店,名為喝油茶,實際上是擺宴席,油茶成了為賣狗肉而掛的「羊頭」。我記得以前莊戶人家打油茶招待,都是在爐子上邊打油茶邊喝,從最初的火塘到後來的炭爐、煤氣爐、電爐,用具越來越先進,也越來越乾淨,但都是「明火執仗」地當著客人的面打。一邊打油茶,一邊漫無邊際地瞎聊,打好了一道就喝一道,喝完了接著再打下一道,主人殷勤勸讓。那是何等的悠哉樂哉,斷無打好一缸油茶晾著待客的道理。
瑤家手工自磨豆腐
而在油茶店裡,上來一套油茶——在此普及一下,打油茶時只放油、老薑和老茶,剛出鍋的油茶是沒別的味道的,連鹹味都要另外自行加鹽巴。為了豐富油茶的滋味,莊戶人家也好,油茶店也好,通常備些小料,茶客視自己習慣自行添加。油茶店裡的,香菜和蔥末是少不了的,一般還有炒米(米花)、花生米、麻卵果(一種用麵粉揉成花生米大小油炸的小面點)等,和油茶合在一起,是為一套。誰愛喝,誰自己裝點小料到碗裡,舀上熱油茶一衝。大多數人是什麼都放,好像吃一碗油茶拌的點心。我本人則喜歡喝清油茶,僅加香菜和蔥花。有一秘法,在此不妨傳授一下,若加上捶成爛泥的姜泥和辣椒油,加這兩樣到熱油茶來裡,喝起來異常刺激,一碗連一碗放不下來。
陽朔啤酒魚
但很少有油茶店能提供這東西,有些油茶店,連碗熱乎油茶都喝不上。我去過不少油茶店,上油茶就像平時下館子,上湯時就擱在旁邊,幫客人每位打一碗,就再也不理會。須知油茶是非得趁熱喝,才能體會那股痛快的刺激勁兒。晾成溫吞水甚或冷冰冰,那就大失其趣。但對商人來說,這種轉換天經地義——油茶若是作為飲品來賣,任你厚著臉皮開高價,也賣不出幾個錢。但若是打著油茶的名義賣酒席,營業額就大有空間可以騰挪了。有些檔次高些的店,雖然油茶也只是個賣飯菜的由頭而已,但還懂得尊重這個由頭,桌上裝有電磁爐,隨時熱一下油茶。
上湯基地野菜
涼了的油茶,還是油茶。但有人言之鑿鑿地告訴過我,有些油茶店的油茶,不是打出來的,而是衝出來的——有一種油茶精,像衝奶粉一樣,開水一衝,就出來一鍋以假亂真的油茶。這行徑我沒親眼看見過,但也知道中國餐飲市場例不讓人省心。火鍋店的鍋底廣泛使用專業配料,幾十克就能調配出一鍋味道鮮美的火鍋鍋底,連常年流連在火鍋旁邊的老饕,都心知肚明,油茶店未必就不能效仿。以我的經驗,有些店的油茶,香得味道太豐滿。可以想像,純粹用老薑老茶打的油茶,味道單純得得近乎清湯寡水,只有濃鬱的姜辣和茶澀味,頂多還有點油脂香味。而有些店的油茶,香味濃鬱,層次豐富,喝起來美不勝收,喝得人疑心重重。有些店規模不小,連大堂帶包間,一晚上起碼要上四十多鍋油茶。
堂煎雪花牛肉
燒鵝
蒜茸粉絲蒸秋葵
油茶自從進入亂七八糟的餐飲市場,就天生帶著油膩的原罪。有些商人的奸詐,順便敗壞了美食的名聲。小排檔裡炒幾個小炒,老讓人懷疑用地溝油。街上喝杯奶茶,大家都知道是奶精衝泡的,裡面並無牛奶。油茶也被連累,哪怕冰清玉潔,經人一說倒是不得不起疑心。在我眼裡,有點像和親的公主,明明是政治利益交換的籌碼,卻喬裝得香豔傳奇。洞房裡風光如何,也只有公主自己知道。但有一樁,是要擺到明面來說。前面說過,油茶進了城,只落了個人家開宴席的空名。那油茶就只是被借了個名,真正在油茶店大行其是的卻是宴席。果真如此的話,油茶地不地道倒無傷大雅,作為主角公開露臉的宴席,便是應該有點真材實料的貨色。老實說,卻未必見拿得出手。
啤酒魚
全州醋血鴨
筍乾紅燒肉
辣椒炒瑤家土豬肉
哥們回南寧期間,我安排了兩頓油茶招呼他,第一頓是家蠻出名的老店,油茶自然是點了一鍋,用具蠻精,油茶鍋還裝了金屬扣眼。配油茶的炸花生、米花、麻卵果、蔥花和香菜末齊整上桌。油茶讓人疑神疑鬼不說,點的幾個特色菜,口口聲聲說是桂林風味,上來的菜卻中混跡於廣西大小館子的常見菜。連清單上的菜名,似乎也露了餡,連離桂林不知多遠的地方菜,也來湊趣。有幾個菜,確是桂林地區名菜,可不是那個做法呀,真吃不出桂林味了。比如,廣西鄉間常見的一道假蔞煎牛肉,給改了個名字亮相——南丹野菜牛肉釀——當然,也不能說南丹縣雖遠在桂西北,就沒有假蔞這種野菜。
爆炒馬山黑山羊
都安黑米粽
桂林有兩道名菜,大概外人也知道名氣。一是由桂林荔浦芋扣肉延伸而成的荔浦芋頭煲,荔浦芋扣肉好吃,非常解饞,但重點應該落在荔浦市特產荔浦芋上,扣肉哪裡都有,不稀罕。陽朔啤酒魚的大名,也早為眾多驢友、吃貨深知。我1990年代就嘗過味道,記得當時是草魚砍成魚塊來燜煮的,分小塊較容易入味。這晚上上來的,把一條兩斤多的錢一分為二,鋪著一層紅顏色端上來,我差點以為上錯菜了。其餘還有幾個菜,不好起誇張的名,一概加上瑤山的定語來修飾,瑤族人喝油菜名氣很大。兩廣尋常的醬油雞,起名油茶醬油雞,醬油雞那種深沉厚重的色調我是重溫了,但油茶味不怎么喝得出來。一份豆腐,起名瑤家手工自磨豆腐;一鍋南瓜——最近吃飯,總有人鄭重其事地裝飾一份老南瓜,不是鐵鍋伺候,就是做成扣肉樣——取名瑤山裡的老南瓜。一份青菜,估計不好用得太多瑤山,於是取名「上湯基地野菜」。
手工自磨豆腐釀
我是請客的人,油茶如何,菜餚如何,當然不好置評,但心下總覺過意不去。恰好,過了兩天,老家來了位做買賣的,要請我一頓,我換了家油茶店,把他們一干人引去。這一餐,油茶稍好些,在南寧能喝上這味兒,我也認正宗了。但我那經商老鄉,出手很闊綽,硬菜點了好幾個,但說不清楚是哪個地方的特色。既有桂北全州縣的醋血鴨、陽朔啤酒魚,又有粵菜裡的燒鵝和堂灼雪花牛肉,還有南寧周邊的馬山黑山羊、都安黑米粽。這樣搭配,不知是否合乎美食、烹飪之道,暴發戶的氣息是挺濃的。可以自我安慰的是,暴發的人很清楚,是我那做買賣的老鄉,我和回邕省親的哥們,屬於沾光蹭頓好飯。
之所以有這個疑問,是因為老鄉點菜,太沒條理了。覺得好吃就來一份,有點漫天撒網的意味,但是,吃了他一頓,連句好評也總結不出來,也只怪他自己點得太亂了。
煎餃
按地域,這些菜大概可以這樣分下類。來自粵菜的,有燒鵝,廣東人請客的壓軸硬菜,只要了半隻,乃是這晚上第二貴的菜。蒜茸粉絲蒸秋葵,是廣東做法,秋葵流行也有十年了,最初說有降血糖作用,後來又說對男人有好處,現在沒人傻乎乎地為什麼目的點秋葵了,但這菜吃起來清爽,飯桌上常見。簡單涼拌也可,這般加蒜茸粉絲蒸也可以,都值得稱讚一聲。堂灼雪花牛肉也是粵菜做法,服務員推輛裝著爐火的小車來到包間,把牛肉當堂填好,趁熱上桌,好吃是好吃,太貴。
肉末芥菜粥
來自桂北桂林一帶的,有道啤酒魚,出自陽朔,已經成為桂林名菜。這菜也有點古怪,每次喝油茶,都有人點。全州醋血鴨,是湘桂交界全州縣的名菜,現在不但桂林街頭,連南寧都有很多館子推出。湖南永州市的永州血鴨為湘菜名菜,在廣西則只知道全州的醋血鴨。手工自磨豆腐釀,釀菜本該是客家菜,但廣西以桂林、賀州一帶流傳較多,桂林的釀豆腐、釀辣椒、釀茄子,都很有名。辣椒炒瑤家土豬肉,這家油茶也是打瑤家的名,此菜做法與桂林菜是一樣的,權當桂林菜吧。一道筍乾紅燒肉,也是桂林風味。
南寧周邊的,有一道南寧北面馬山縣的黑山羊,平時我們吃,多喜歡搞個清水山羊火鍋,這回是爆炒上來,味道比清水鍋香多了,但比較膩口,吃不多。馬山以北,是河池市的都安縣,黑米粽比較出名,吃起來不粘牙。
花菇燒牛蹄
香燒珍菌
還有個香燒珍菌和一個花菇燒牛蹄,我就實在不知道源自何方了。不過,主食煎餃和一道清水面,定是來源於北方面點。肉末芥菜粥無疑是兩廣土產。其他瓜苗、菜心、空心菜、紅薯葉等應景青菜,都是清炒,否則還真配不起這一桌隨心所欲點的菜,太不成套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