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一條難得踏足的巷子
遇見
一家沒有招牌的無名油茶店
它和萬千小店一樣普通
卻讓我暫別一切嘈雜
得以靜靜享受一壺茶香的休閒時光
01.
藏在騮馬山北巷的無名油茶店
MEI WEI HAI DE SHEN XIANG ZHAO
沒有招牌、沒有名字、沒有環境的油茶店
躲在騮馬山北巷裡
這條巷子,愛喝油茶的老饕可能聽聞過
以前有兩家名氣稍大讓人尋味的油茶店
但因房東回收鋪面早已搬遷,不知去向
慶幸,還有這家開了7、8年的無名油茶店
成了附近機關單位和很多居民的「第二食堂」
桂林是座好吃的城,不乏吃飯的場子
而油茶店可算是最接地氣、
最令人沒有包袱的社交吃飯場所
街邊小巷,居民樓下,總總藏著一家油茶店
從一大早就開始人來人往,熱熱鬧鬧到午後
老桂林也是「怪脾氣」
越是偏僻破爛,越是吃得有滋有味
很多人甚至騎著小電驢繞大半個城而來
只為來這喝一碗油茶,吃一碟炒粉
「老闆娘「
」好久沒見了」
「是呀,有兩個月啦,我腳搞傷了,一好點就馬上來看你了啵」
中午時分一位大姐騎著電驢來吃飯
一走到門口就和老闆打起招呼了
寒暄中是日積月累的情分
去探店當日正好是七夕
碰到三四友人自備好菜來這喝油茶
不禁問道「你們經常來這凱嘛」
「是呀,一年365天,差不多150天都來這吃」
大哥大姐們在附近單位工作
這裡便成了他們的「第二食堂」了
一兩個炒菜,幾塊粑粑,一壺油茶
就是一頓滿舒適的午餐
」我們經常來這凱吃,應該是這裡的油還闊以,
反正吃了蠻舒服「
02.
最是那一抹山野氣息
RU QING FENG FU GUO XIN TOU
一家充滿山野氣息的小店
依山而建,房子兩旁是參天高的棗子樹
在露臺喝茶
掉落的棗子砸在鐵皮棚上哐當一聲巨響
一開始還被嚇了一跳
有趣的是,維持著小店日常的三個人性格迥異
總喜歡叼著根煙的老闆,聽說急了還會和顧客吵架
眼觀六路,可一手包抄廚房事宜的廚娘
帶著不易接近的清冷,手腳麻利
還有勤快熱情的打雜阿姨,很會招呼人
讓人感覺很平易近人
這家店既賣米粉也賣油茶
這兩樣承包了巷子居民的剛需
應該也僅此一家了
米粉滷水鹹香不膩
和酸豆角、酸筍、辣椒等攪拌均勻
口味輕重全憑心情
但晨起必須嗦上這麼一口才能打開一天的味覺
不管是沒得選還是習慣
桂林每碗米粉總傾注了一群桂林人的感情
說不清楚為什麼買這口鍋
大叔說:「看到了就買」,這就是眼緣吧
這口花了500多塊,20斤重的鐵鍋
從每個清晨6點鐘開始咕嚕咕嚕響,茶香沸騰
升騰起了這家不起眼小店的煙火氣
這裡的油茶偏清淡
茶香隱隱中入口不澀,回味中姜辣偷襲
03.
茶香深處聊以慰風塵
YI HU YOU CHA JIE QIAN CHOU
廣式早茶配茶點,英式下午茶配甜品,
桂林油茶配粑粑
喝茶時,總少不了茶點
是古今中外共通的禮儀文化和飲食文化
聊到深處忘乎所以,需茶點飽腹
最接地氣的粑粑,有著最耐人尋味的鄉愁
小店下午3點關門卻未休息
廚娘會忙活著做各種粑粑糕點
艾葉粑、高粱粑、船上糕、南瓜餅……
最愛這口船上糕,鬆軟糯口,蒜香縈齒
煎得焦香的外皮,咬起來細碎地響,夾雜著芋香
誰還顧得上熱氣了,喝一口油茶就消散了
艾葉粑頗像草綠色的「雪媚娘」
軟糯的外皮,艾草的芳香
裹著厚厚的芝麻糖,香香甜甜
剛出鍋時吃還會流心,心急的你要小心燙嘴喔
白餈粑和高粱粑吃法類似
在鍋中把粑粑煎到焦黃時
勻上一勺黃糖,對摺包裹住就可上桌啦
黃糖在餈粑的熱氣中融化成甜甜汁水
香酥的白餈粑外皮
咀嚼中泛著大米膨脹的香氣
和糖汁交纏在一起……完了,這口香甜忘不掉了
高粱粑相比白餈粑,多了高粱的清香
南瓜粑,柔韌拉扯中,南瓜的香氣四溢
口感很軟和~
油茶一壺,除了粑粑,炒粉也是標配
一碗炒粉夠味、夠酸、夠辣,就能收買桂林人的胃
炒米豆腐,也是外地人看來特別的桂林小吃
酸豆角和酸辣椒,完美地和米豆腐的鹼香產生化學反應
讓那一口到嘴的米豆腐更加嫩滑可口
我偏愛醬汁多些的,特別爽口
菜單上菜不多,甚至不一定能點到
能吃到什麼全憑老闆當天買到什麼菜
豆腐乾是家常小炒,大火炒起入味,是道下飯菜
這裡也有韭菜餡煎餃子,按個賣,一個6毛
還是比較人性的,吃多少個就點多少
韭菜香氣,夾雜著少許肉絲
煎過之後趁著熱乎吃特別香
生養你的一方水土
總會把很多美食基因刻進你的血液裡
不論是離家遠近,哪怕是長居家鄉的人
都會有一些味道始終縈繞在心頭
歸於那些平淡又不平凡的日常
分不清是純粹的味道還是其中的人情味
會在某一時刻,洶湧襲來,撓癢你味蕾
你必須去解饞,才不辜負自己的胃
就像有那麼一些人和我一樣
會兜兜轉轉再次走進這家深巷裡的無名油茶店
| 尋 味 坐 標 |
小店營業時間從早上8點到下午3點,莫跑空
無名小店位置就在騮馬山北巷,
桂林市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大門正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