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義大利麵(Pasta),減肥友好食品,因為原料是硬質粗粒小麥,筋道耐煮。意面與同等碳水相比蛋白質含量較高,所以製作時不需要額外加鹽加鹼來提升口感,麵條韌勁十足,入味彈牙,色澤金黃,令人食慾大開。雖然如此,意面GI(血糖生成指數)低,這就意味著需要的消化時間長,飽腹感強,是耐不住飢餓的減肥朋友們的福音。
如果你想做出一盤美味的義大利麵,那就需要考慮很多細節。不同種類的義大利麵條在切法、形狀和厚度上有很大差異,所以一定要把你中意的義大利麵放在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地方,即將不同意面的大小、形狀、質地與配菜、醬料、味道相搭配,讓它物盡其用起來。比如說:「我應該用清淡的肉湯還是濃一點的肉醬?」、「我應該把義大利麵撒在湯裡嗎?」「我要不要把它拌上橄欖油做涼拌沙拉?」等等。
在義大利,義大利麵是這個國家的招牌美食,甚至關於麵條是義大利發明的還是中國發明的,還有過一段很長時間的爭議。雖然最終以中國喇家新石器遺址出土的「麵條化石」結束了爭議,但由此也可以見得義大利麵的歷史由來已久並且深入人心。最早的義大利麵約在13~14世紀,隨著發展到文藝復興前後,成為潮流。據說義大利有500多種意面,按照造型劃分,也要分出60多種。對於意面的熱愛和靈魂深處的飢餓,激發了寶寶們的求知慾。今天讓我們來盤點幾種常見的意面種類。
傳統細條形/Spaghetti
這是最常見的義大利細麵條,直徑1.6-1.9mm,由小麥品種中最硬質的杜蘭製成的,由此又發展出:(spaghettoni)更厚版的、(spaghettini)更細版的、(capellinin)超細版的,被稱為天使的髮絲,細長金黃,如天使的髮絲般飄逸柔順,很適合搭配清單的醬汁,一碗來自文藝復興時期的網紅小清新意面,好不趕緊打卡?
寬條面/Fettuccine
這可能是除(spaghetti)之外第二流行的長麵條了。源自羅馬和託斯卡納的美食,扁平、厚實。每一百克麵粉中就有一個雞蛋。分為薄片(fettucelle)和厚片(fettuce)
綢帶面/Tagliatelle
長而扁平的帶狀面,類似寬麵條,是新鮮揉制的麵團壓切而成的,寬約6.5~10mm和白松露搭配是經典吃法之一。另有Tagliolini,是圓柱形的。這個麵條傳說是1487年當時博洛尼亞的領主為了向美人盧克雷齊婭·博爾賈表示心意,命令廚師準備一場令人難忘的宴會,將經典的千層面切成長長的金色條,用以紀念這位準新娘的金色長髮。傳統的綢帶面可以做出兩種顏色:綠色和黃色,質地要比其他的面要相對粗糙,這樣它可以吸收更多的濃醬汁。
蝴蝶面/Farfalle
義大利語蝴蝶的意思,因其形狀得名,造型可愛俏皮,兩側薄,中間厚。很多人中意這種差異化的口感,入口如一隻蝴蝶般,在口中盤旋,飛舞。非常適合做冷意面沙拉,也可以搭配一碗熱乎乎的肉和蔬菜,比如火腿豌豆等。
水管面 /Macaroni
通心粉也是最常見、最百搭的意面之一。呈空心管狀,微微彎曲,在烘烤、拌沙拉、配湯都能大展身手。通心粉的發明非常有意思,18世紀,那不勒斯的制麵館裡,店主的女兒突發奇想,將面片卷在晾衣繩上,於是世界上第一個通心粉就此誕生。通心粉出現後,邂逅了奶酪醬,催生了現在常見奶酪通心粉。今天在美國通心粉和奶酪(Mac&Cheese)已司空見慣,但它曾經是歐洲的精英階層享受的美味,後被美國非裔廚師託馬斯帶入美國,成為深受喜愛的日常菜譜。
鈴鐺面/Campanelle
Campanelle的意思是「小鈴鐺」,別稱(gigli)。帶有褶邊,花瓣狀捲起,形狀獨特如同鐘鼓,中空的心能夠捕捉到濃稠、奶油狀或肉質的醬汁,Q彈鎖汁。
貝殼面/Conchiglie
最早出現的意面之一,配料簡單,義大利在地中海沿岸,人們骨子裡都很喜歡貝殼的造型,創造了各種大小的貝殼意面。外形酷似貝殼,帶來海洋的清新風味,造型精緻,貝殼面內部空心的部分包裹住大量的醬汁,海納百川般的包容感,在入口時迸發出醬汁帶來驚喜,烹飪時間短,成為各大宴會中的常客。據貝殼的的大小,它們可以各種搭配。大貝殼中間填滿奶酪,中等大小的可以搭配清淡醬汁、脆爽蔬菜或者簡單的奶油醬。小貝殼可以加入湯和燉菜裡。
螺旋面/Fusillii
也是常見的品種,螺旋的凹槽可以掛上很多醬汁,紅醬(番茄為主的醬)和白醬(無鹽奶油為主的醬)都很搭,也可以用於拌沙拉。
意式餃子/Ravioli
有半圓形或者方枕頭狀的,可以填滿奶酪、肉、蔬菜,甚至海鮮(甚至還有龍蝦餃子),上面撒上醬汁、湯汁,或者乾脆撒上橄欖油。只需一口,就可以獲得大大的滿足感,這個囊括各種的美味的意式餃子也是很多人的心頭所好。
千層面/Lasagne
歷史最悠久的一種意面,由多層寬如手掌的麵皮交疊組成,中間可以填入肉醬、奶酪、蔬菜等,通常會做成方形,水分大,用焗烤的方式料理而成。
意式土豆團 /Gnocchi
Gnocchi,也是傳統的義大利菜之一,常見的是以馬鈴薯粉為原料,(除此之外面包屑、奶酪也可)揉制而成,整體的口感吃起來軟軟糯糯,滑嫩輕盈。食用時可以配上番茄肉醬或乾酪醬,濃鬱鮮香卻不油膩,經常被作為餐前點心。
斜管面/Penne
斜管面由空心意面兩端斜切,兩頭像鵝毛筆一般,其表面的淺紋掛汁能力超強,是大多數醬料和配料的理想選擇。
小耳朵面/Orecchiette
意式「小耳朵」,它誕生於義大利南部的普利亞大區。通過手工擠壓塑性,形狀像義大利麵碗,外軟內韌,這款義大利麵與富含肉類和蔬菜的醬料搭配非常好,可以搭配辣香腸等形狀多樣的食物。
米粒面/Orzo
義大利語意思為「大麥」因為它的形狀跟未加工的穀物類似。(據說還有飲料orzo,在義大利很受歡迎,是一種不含咖啡因的咖啡替代品,由烤大麥製成)把米粒面錯當成米飯是可以原諒的,因為他們看起來太像了,美味可口,可以放入湯和沙拉,但將它與蔬菜和肉類混合,味道也很不錯,類似於「炒飯」。
看了這麼多種義大利麵,不禁感嘆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論是在哪個國家,人們都因地制宜,巧用心思,在追求美食的路上大步向前。如此健康又美味的義大利麵,我們的減肥食譜貌似更豐富了。不知你喜歡什麼樣子的意面呢?
end
圖源:網絡(侵刪)
文字: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