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以「匠人精神」著稱的日本製造業近年來陷入了陰霾中。其一度因製造實力而豔羨世界,而多家知名企業造假醜聞卻集中爆發,令人唏噓。這一次日本一直引以為傲的磁懸浮項目也難逃魔掌。
據外媒報導,東京至大阪的磁懸浮新幹線中,其中的一個承包商「大林組」(Obayashi)在招標過程中有欺詐行為。
圖源網絡
據當地媒體報導,大林組從JR東海鐵路公司承辦中央新幹線工程中的多個項目,中央新幹線可將東京至名古屋的車程由東海道新幹線所需的1.5小時縮短為40分鐘,將東京至大阪從2.5小時縮短為1小時7分鐘,整個建造耗資需要5250億元。同時,中央新幹線正被視為2020年東京奧運後另一矚目工程。
但有消息稱其招標過程涉及舞弊,警方以詭計妨害業務的嫌疑,於8日至9日強制搜查大林組位於東京港區的總部,並將傳召相關公司高層調查。
大林組回應事件時承認警方曾前來搜查總部,事件正在進一步調查。對於這種事情,無疑是對日本製造的又一次沉重打擊。
高田「安全氣囊」爆炸事件
提起日本製造業造假醜聞,不少人會想起號稱是世界上第二大汽車安全部件製造商的高田公司(Takata)。其製造的「安全氣囊」卻屢屢曝出有質量缺陷,甚至出現多例車主因高田氣囊爆炸破裂後金屬片飛散而死亡,數百人受傷的事件。
本應該是在關鍵時刻守護車主生命的安全氣囊被美媒稱為了「殺人氣囊」,並影響了數家汽車企業,導致數以萬計使用了該氣囊的汽車召回,造成巨大的損失,而本田則是其最大的客戶之一。
圖源網絡
高田公司隱瞞了在測試環節就早已出現該事例的事實,而且爆炸事件爆發後,再三推卸責任。最終高田公司也背上了巨額債款,無力償還申請破產。此後,高田所有的業務以及技術,產權作價16億美元賣給了中國均勝電子旗下的美國零部件企業百利得公司。
神戶制鋼數據造假
就在今年的10月8日,日本鼎鼎有名的神戶制鋼召開記者會公開承認篡改部分鋁製品強度、尺寸、耐久等數據,並且部分違規行為從10年前就已開始。涉及日本汽車、公共運輸、航空航天、防衛、IT等行業,波及到約200家企業。
圖源網絡
神戶制鋼副社長梅原尚人也致歉稱:「深刻反省,表示歉意。」
近日,神戶制鋼發表新聞公報稱,公司直屬的一家工廠以及子公司一家工廠產品分別被暫停和吊銷日本工業標準認證。
神戶鋼鐵醜聞爆發後不久,頂級汽車製造商日產和斯巴魯都承認,允許未經認證的工人檢查車輛。因此, 他們召回了數千輛汽車。
三菱綜合材料數據造假
除此之外還有上個月外媒所報導過的,日本三菱綜合材料承認其子公司三菱電線工業、三菱伸銅、三菱鋁業存在篡改產品數據的造假行為。問題產品涉及航空、汽車、機電產品等行業,受影響企業達258家。
圖源網絡
三菱電線工業公司曾經歪曲汽車和飛機上使用的橡膠密封劑的數據, 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期間銷售的數據約為2.7億臺,這些產品可能已交付給三菱電線的229家客戶。
另一家子公司三菱Shindoh在過去的一年裡一直在模糊一些金屬產品的細節,包括用於汽車和電子行業的黃銅和銅零件。
這也不是三菱面臨的第一個公司醜聞。 該公司的汽車子公司三菱汽車去年承認在燃油效率測試中作弊。
與此同時,電子巨頭東芝至今一直為會計醜聞和核電業務而煩惱著。日本製造業醜聞集中爆發,也給各國大小型製造業敲響了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