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雜誌發布2020年重大科學事件

2021-01-20 新華網客戶端

      12月20日,英國《自然》雜誌最新發布展望2020年重大科學事件,其中包括:多個國家的火星探索計劃、揭曉黑洞之謎、在動物身體上培育人體器官等。

      向火星進發

      2020年,伴隨著三個火星登陸車向火星進軍,一場真正的「入侵火星」將上演。中國將向火星發射第一個登陸車——「火星一號」,它將部署一個小型探測車;美國宇航局將發射火星2020探測器,採集存儲火星巖石樣本,在未來的太空任務中返回地球,同時該探測器還配備一架可拆卸的小型無人直升機;如果著陸降落傘的問題能解決,俄羅斯飛船將運送歐洲航天局火星車登陸火星;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將發射一顆人造衛星,用於勘測火星,這也是該國首次進行火星探索任務。

      同時,在太陽系其他區域,中國計劃發射「嫦娥5號」完成月球樣本採集任務,日本「隼鳥2號」任務將把「龍宮」小行星返送地球,美國宇航局OSIRIS-Rex探測器將繼續勘測「貝努」小行星。

      動物身體培育人類器官

      在其它動物身體上培育人類替代器官的夢想有望實現!日本東京大學幹細胞科學家中內啟光計劃在老鼠胚胎中培育人類細胞組織,之後再將這種「雜合體胚胎」移植在代理動物體內,該實驗直到2018年3月才獲批,同時,中內啟光和同事還使用豬胚胎進行類似的人類器官培育實驗。

      觀測銀河系中心黑洞

      繼2019年M87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圖像引起媒體轟動之後,預計2020年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項目將發布新的勘測結果,此次將觀測銀河系中心黑洞——人馬座A*,預計將拍攝多張照片,甚至包括黑洞周圍氣體環繞的視頻。

      2020年底,歐洲航天局「蓋亞」任務將更新銀河系3D地圖,這將顯著改變科學家對銀河繫結構和演化的理解和認知,引力波天文學家將公布他們於2019年觀測到的宇宙碰撞事件,該碰撞在時空中產生漣漪,其中包括一些黑洞的合併,也包括以前從未見過的黑洞與恆星的碰撞。

      固態電池

      預計在2020年7月東京奧運會期間,能源行業可能會達到另一個裡程碑,屆時豐田公司將推出首款「固態」鋰離子電池,它們將替代電池內部電極分離的液體,增加了可儲存能量。固態電解質電池使用壽命更長,但是充電速度會慢。

      人造酵母菌

      合成生物學家計劃2020年人工合成麵包酵母菌,這個計劃現已完全取代了之前簡單的生物遺傳密碼研究,如支原體分支桿菌,在酵母細胞中進行這項工作更有挑戰性。這一項目被稱為「人造酵母2.0」。

      他們還嘗試重組和編輯基因組或者刪除基因組的一部分,從而了解有機物是如何進化的,以及它們如何應對突變,科學家希望人造酵母細胞具有更有效、更靈活的方式,可用於製造大量產品,如生物燃料、藥物等。

      此外,在2020年將對科學界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還包括: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正在為未來的大型對撞機籌集研發資金,計劃耗資234億美元建造一臺大型對撞機,其功率是當前大型強子對撞機的6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發布關於地球工程科學和技術方面的重要報告,一些最新技術方案可用於應對氣候變化,例如: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阻擋陽光照射;科學家正在研製一種阻止登革熱、寨卡病毒等傳染病毒傳播的最新技術;物理學家計劃研製一種室溫下無電阻導電材料,儘管該超導材料只能在數百萬千帕壓力下工作,等等。(悠悠)

相關焦點

  • 英國《自然》雜誌選出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英國《自然》雜誌選出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2020-12-17 23:49:49 參與互動   英國《自然》雜誌選出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 《自然》評出2018年重大科學事件 克隆猴、帕克等上榜
    原標題:《自然》網站評出2018年重大科學事件  2018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石墨烯「魔角」翻開物理學的新篇章,一塊骨頭的出現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往,熱浪大火裹挾著悲傷和恐懼不斷來襲,探測器的傳奇謝幕令人倍添感傷……  《自然》雜誌網站在18日的報導中,為我們盤點了今年科學領域的重大事件,或喜或悲、或怒或驚,都將銘刻在科技史上。
  • 2021這些科學事件值得期待!《科學》《自然》雜誌分別發布對世界...
    圖/視覺中國 剛剛過去的2020年,一場疫情給世界帶來了許多改變。然而,科學的步伐依舊堅定前行,讓人們在疫情中看到了希望。踏入2021年,科學之光能否照亮人類通往未來的路途? 最近, 《科學》和《自然》雜誌分別預測了今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大事件。它們有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科學大發現,有的則交織著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挑戰。
  • 《科學》雜誌展望2020年十大科學頭條
    新華社華盛頓1月2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科學》雜誌2日刊文展望了2020年可能成為頭條的十大科學新聞,中國建造全球首臺E級超算、「基因剪刀」技術發布臨床試驗結果等入榜。  這一權威學術刊物預測,中國有望在2020年建造出世界第一臺E級超算。E級超算即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是國際上高端信息技術創新和競爭的制高點。
  • 2020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發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邱晨輝)在11月20日舉行的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對外發布了《2020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利用大芻草挖掘玉米密植增產基因」等十大進展入選。
  • 《自然》公布 2020 年十大科學發現: 壓力為何會使頭髮變白
    北京時間 12 月 17 日消息,在 2020 年即將結束之際,《自然》(Nature)雜誌盤點了今年發表的科學新聞和研究觀點,從中選出了十項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既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壓力如何導致白髮、HIV 治療等醫學方面的研究,也有銀河系快速射電暴等天文學發現。
  • 《自然》雜誌最佳科學圖片:小丑魚胚胎和隱形墨水
    《自然》雜誌最佳科學圖片:小丑魚胚胎和隱形墨水 2020-12-24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外孩子超愛看的兒童雜誌,有中文版了!科學自然歷史人文都搞定
    《好奇號》延續了美國原版雜誌主題式的設計,將一個版塊圍繞一個主題展開,而且也會對應一本原版雜誌。通過閱讀,孩子們可以對科學、歷史、人文、自然會有更深入的理解。因此,在2020年1月刊《好奇號》中,「科學前線」就精選了一期《muse》。主題就是非常酷炫的「太空旅行」。
  • 《自然》公布2020年10大科學發現:壓力為何會使頭髮變白?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7日消息,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自然》(Nature)雜誌盤點了今年發表的科學新聞和研究觀點,從中選出了十項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既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壓力如何導致白髮、HIV治療等醫學方面的研究,也有銀河系快速射電暴等天文學發現,甚至有一項研究在古代陵墓中發現了亂倫的證據。
  • 《科學家》雜誌評選出2019年5大科學進步
    從人工智慧到多能性幹細胞,今年發布了許多吸引人的新方法以及對現有方法的優化。 利用人工智慧解決生命科學問題 縱觀今年生物學的許多重大發現,你會發現得益於計算能力的不斷提高和訓練所需的大型數據集的可用性,機器學習在生命科學領域不斷取得進展。
  •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宇宙物質起源、果蠅挑食、一夜白頭……這些都有「解」了  實習記者 張佳欣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
  • 《自然》雜誌發布2019十大科學人物,中國科學家鄧宏魁上榜
    《自然》雜誌年度十大人物,是該雜誌評選的今年對科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十大人物的年度名單。他們可能取得了驚人的發現,引起了對關鍵問題的關注,甚至可能做了抱受爭議的行為。這個名單雖然不是獎項或排名,但它評選的是在今年科學領域的一些最重要的時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個人。
  • 「2020年廣東重大天氣氣候事件公眾評選」活動開始了……
    「2020年廣東重大天氣氣候事件公眾評選」活動開始了…… 2021-01-07 14: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雜誌評出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
    ◎ 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 當地時間12月17日,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其中,新冠疫苗的研發居於榜首,另外9項研究則囊括愛滋病、室溫超導、CRISPR治療遺傳性疾病、全球變暖等多個領域。
  •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為何一夜白頭?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其中最後一項是本年度最受歡迎的科學發現。日本神岡天文臺的地下探測器探測到了穿越地球295公裡的中微子(或反中微子)。
  • 《科學》雜誌評出2019年十大科學突破,猜猜排名第一的是?
    2019年馬上就要結束啦,在這一年,科學領域碩果纍纍,近日,《科學》雜誌官網盤點了2019年科學領域的累累碩果,選出了年度十大科學突破,其中不乏中國科學家的身影。接下來,讓我們看看2019年度十大科學突破都有什麼吧!
  • 《自然》公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平塘全力保護安全運行的「中國...
    12月15日,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公布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其中,「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選。
  • 《自然》2020年度最佳科學圖片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21日消息,2020年是讓人難以忘記的一年。COVID-19大流行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也使人們認識到科學的重要性。在《自然》(Nature)雜誌新聞和藝術團隊精選出來的這些科學圖片中,既有新冠病毒的結構圖片,也有其他領域的研究成果,從極薄的太陽能電池到小丑魚的胚胎,從基因編輯過的魷魚到太陽表面,科學依然引領著人類生活的最前沿。大群沙漠蝗蟲出現在東非和中東,威脅著當地的糧食生產和人民生活。大雨會導致這些蝗蟲迅速繁殖,因為它們會在潮溼的土壤裡產卵。
  •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_新聞中心_中國網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宇宙物質起源、果蠅挑食、一夜白頭……這些都有「解」了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其中最後一項是本年度最受歡迎的科學發現。
  • 2020年重大科學突破:太空旅行
    12 月 24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挑選出 2020 年全球重大科學突破,其中包括:AI 人工智慧技術、食物領域、太空技術,以及最新新冠病毒響應,展示了科學力量如何改變全球後疫情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