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鄉看小康|從「異客」到紮根 德州「泰安火燒」在餅與面的翻騰中...

2020-12-24 德州大眾網

  編者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14億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改革開放40多年來,從提出「建立一個小康社會」,到實現「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再到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德州市委、市政府帶領人民一茬接著一茬幹,一棒接著一棒跑,隨著2020年的到來,宏偉藍圖即將變成現實。為見證德州市的巨大發展變化,大眾網德州頻道特推出「老鄉看小康」特別策劃,講述出行、養老、醫療、教育、住房、環保等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變化,記錄德州市的小康畫卷。

  大眾網·海報新聞 見習記者 宋海南 德州報導

  小小窗戶眼兒,便能窺伺大世界,如同小小毛細管便能連通大動脈,在德州市德城區青年路的一處僻靜角落,一家「泰安火燒」店恰如其分地詮釋了上述比喻。從「身在異鄉為異客」到紮根德城有房有車,來自泰安市岱嶽區範鎮的「泰安火燒」雖是小小「外來燕」,但卻用20餘載的奮鬥折射出整個德州市脫貧奔小康的美好圖景。7月8日,大眾網記者來到這家小店探一探小鋪子是如何反映大城市生活的變遷。

泰安火燒店老闆王鋒正在給顧客裝燒餅

  初為異客——一場意外,邂逅德城最初容顏

  「泰安火燒」店老闆王鋒,泰安人,今年47歲,遙想當初青春年華,王鋒感慨萬千。「我20多歲就出來闖蕩了,因為家裡很多人都在做火燒,鄉裡鄉親的沒必要搞競爭,所以我就去其他城市找地方做生意。」王鋒對記者說出了背井離鄉的初衷。

  原本打算一路向北,跨過黃河,在河北省找尋安身立命之處的王鋒,因為一場意外留在了德州市德城區。王鋒一邊揉面一邊說:「我是自己一個人出來『踩點』的,本來打算去河北,沒想到在高速上因為其他車輛出車禍堵了車,不得已繞行德州城區,發現這裡不錯就留在德州了。」

  擇一城容易,真正站穩腳卻難。20多年前的德城,遠沒有現在繁華。「我們選擇青年路做生意是因為這裡學校多,學生放學都過來買火燒,但剛到這裡是非常不適應的。」王鋒笑著說出了當年的心酸。周邊都是莊稼地,城區全是低矮的平房,王鋒自家火燒店和自己的小屋全都在一個活動板房裡,中間只是用隔板界開,雖是創造了兩個世界,但卻一樣嘈雜、一般熾熱。

  初來德城,門前的青年路根本沒有貫通。王鋒的火燒店以東是水泥路,為的是方便學生上下學;小店附近是羊腸小道,下雨時會變成汪洋大海;而最西邊則是死胡同,胡同附近的草有一人多高。

  身在異鄉為異客,剛開始來的時候,周邊市民根本不認可,一天只能賣幾十塊。就像那一叢叢茂盛的野草擋住過往的行人般,開始的水土不服擋住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烤爐上的火燒

  入鄉隨俗——泰安燒餅悄然演化成「德州火燒」

  經歷了剛開始的「兵荒馬亂」,王鋒開始思索如何變被動為主動。起初做火燒的爐子是磚壘泥築的炭爐,這種爐子一來不安全,常常因為滴下的油遇火而發生爆炸;二來使用壽命非常短,因為來回抽拉篦子和過於追求高溫,燒餅爐子經常開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全家還未吃飽的情況下,王鋒果斷購買氣電兩用的烤爐,自此以後,安全、效率問題都得到了解決。

  泰安火燒,以油酥火燒的酥脆、噴香廣受泰安市民歡迎。但王鋒的火燒當初在德州並不吸引顧客,原因是周邊德州人很在意油酥火燒晾乾後留下的碎渣,以及用棉布蓋著油酥與水混合後的壞口感。特立獨行卻事與願違,王鋒又一次做出改變,他果斷放棄在麵團中加入會產生碎末的酥油,改成了更符合德州口味的火燒。

  「有一次一個泰安老鄉過來買火燒,他就對我說:『你這哪是油酥火燒呀,一點都沒有泰安火燒的樣子了』」王鋒嘴上說著,手裡卻一直沒閒著。改良以後的火燒,在周邊廣受歡迎,尤其是附近學校的學生們,常常成群結隊前來購買,排起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頭。生意好時一天能消耗14袋面,而每袋面重達50斤。

王鋒正在把火燒放入篦子上烤

  牢牢紮根——脫貧不忘帶領大家一起致富

  如今的王鋒以及他的泰安火燒早已在德州牢牢地紮下根,並開花結果。2013年12月份,打拼近20年的王鋒終於買了屬於自己的房子,而剛來時租用的破舊腳蹬三輪也換成了可以拉更多貨物的大電三輪,原先的門店也由活動板房換成了更加寬敞的門頭房。「原先從早到晚都是站著從來得不到休息,就這樣一家子還吃不飽飯;現在好多了,中午可以回自己家洗個熱水澡、吹吹空調、刷刷手機。」王鋒的妻子說。

  當初的毛頭小子,從學活時的青澀也開始漸漸桃李滿天下。王鋒在實現自家脫貧致富以後,也把自己農村種地的哥哥,親戚以及朋友都接到德州,他們在王鋒的帶領和指導下,從一無所有慢慢地在德州開了自己的火燒店。更值得一提的是,德州下轄縣區很多年輕小夥子也都慕名而來,拜師學藝。王鋒不吝賜教,像對待自己的孩子般,諄諄教導、循循善誘。原先的「無業青年」也能憑藉學來的技術實現脫貧致富的小康夢。

剛出爐的火燒

  從初來乍到的「異客」到牢固紮下根桃李滿園,從面到餅,由生到熟,一路摸爬滾打,翻騰著、前進著。王鋒用20餘載的美好年華完美詮釋了從無到有、從溫飽到小康的美好圖景。面與餅依舊在他的手中翻騰著,小鋪外依舊車水馬龍、高樓已然鱗次櫛比……

相關焦點

  • 泰安美食
    所謂民以食為天下,在泰安紀要吃泰安特色美食,我相信泰安老鄉都吃過
  • 【我們的小康】海南:小康不小康 關鍵看老鄉
    金秋時節,我們沿著習總書記考察海南走過的地方——博後村、譚門鎮、施茶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體驗鄉親們開創的小康生活。從中,我們感受到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體會到了總書記深情囑託「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的深刻內涵。
  • 五嶽獨尊,泰安特色美食,三美驢油火燒赤鱗魚和炒雞
    小夥伴們,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山東泰安的特色美食,說起泰安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五嶽獨尊的泰山,泰安這個名字也有國泰民安的意思。首先小編介紹的是泰安很有名的三美,泰安的這三美小編說出來大家可能覺得很普通,它們就是白菜、豆腐、水。
  • 兩名秭歸老鄉帶著200多個秭歸老鄉,奔向小康!
    兩名秭歸老鄉帶著200多個秭歸老鄉,奔向小康!秭歸籍在漢創業者吳林寶、付呈祥,在武漢打拼多年,分別創辦東陽幫寶來勞務服務有限公司、子歸汽修廠,致富後不忘反哺家鄉,帶著200多個秭歸老鄉奔向小康。
  • 到山東德州除了吃扒雞,這5道美食勿錯過,沒吃過3樣以上算白來了
    說到這裡德州的老鄉您有沒有想家鄉的老豆腐呢?記得應該還有兩個名字叫做「燈籠火燒」和「風箏火燒」,它和其他地方的火燒和燒餅截然不同,烤制之後的宋樓火燒是長形鼓囊囊的,皮特別的薄,十分的酥脆,掉到地上一下就碎了。聽製作的老師傅說,每一個宋樓火燒都要折六層,然後每一層都要刷上香油,然後經鍋烙火烤而膨為燈籠形,層薄如紙,香酥可口,每一個差不多僅七錢重。
  • 燒餅和火燒傻傻分不清楚,德州油酥火燒哪裡的最出名
    今天咱們繼續德州範圍的美食吧,今天還是說主食吧,今天不是饅頭哈。今天咱們講講燒餅,這個燒餅是——房寺油酥燒餅。在這裡老崔問大家,火燒和燒餅有什麼區別嗎?貌似老崔我自己也高不甚清楚,不知道各位朋友們有知道的嗎?咱們今天說的主角是油酥燒餅,有機會老崔我翻翻相關資料,將燒餅和火燒的卻別告訴大家。
  • 泰安廿年小吃記
    那時,南方的米線剛在泰安上市,新鮮勁道,尤其是夫妻倆調配出來的湯,真稱得上是「師傅」了,只是鹽有些大。老闆娘動作麻利,她的手和勺子像長在一起,掠過鍋碗瓢盆兒油鹽醬醋,上下翻飛,湯汁四濺。看她做米線,眼花繚亂,敬意頓生。十年前,「湯師傅米線」搬到了泰山中學對面,每每有從很遠的地方趕來大快朵頤的。加菜加腸加雞蛋,看夫妻二人的動作還是那麼嫻熟,也是另一種腸胃之外的慰藉。
  • 德州美食---好吃的不得了
    1702年康熙皇帝南巡駐蹕德州,下榻與其少時的老師著名詩人田文家,嘗到了州城名產——五香脫骨扒雞,龍顏大悅。從此,德州扒雞做為貢品進入宮廷。乾隆年間,扒雞製作藝人被召進皇宮御膳房,從而德州扒雞名揚天下。
  • 走進山東,泰安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泰安位於著名的五嶽之首——泰山南麓.這裡的飲食以菜量大、分量足、味道濃的特點而著稱。其中,最負盛名的美食是歷史悠久的泰山豆腐宴與野菜宴。古時.歷代帝王來泰山祭祀.均食素齋.潔身養性以示虔誠,他們所食的素齋中.僅豆腐宴一項就有上百道菜。
  • 舌尖上的德州:德州可不只有扒雞,還有這些美食,你都吃過嗎?
    舌尖上的德州:德州可不只有扒雞,還有這些美食,你都吃過嗎?德州簡稱叫做德,在古時候稱作安德。一說到德州呢大家應該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德州的扒雞,不錯德州扒雞是的德州有名的三寶之一,其中還有保店驢肉、樂陵金絲小棗。
  • 別拿燒餅當火燒。走遍山東14地市,見證最著名的火燒
    《資治通鑑》中記載說:東漢人趙歧流落北海(即濰坊)以賣餅為生。北魏時,濰坊籍農學家、美食評論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也詳細寫了山東的餅。 傳統的濰坊火燒都是爐烤火燒,也就是用土爐烤制;據說,只有這樣才能保留原有風味。 1、濰坊肉火燒
  • 德州名吃-夏津宋樓火燒、布袋雞,香濃飄四方,味美傳天下!
    歷史上,夏津屬於古黃河的黃泛區,沙地面積佔到了全縣1/3以上,先天的農耕條件並不佔優勢。據記載,公元前602年,黃河在淇河、衛河合流處決口,滔滔河水裹挾著滾滾泥沙流經今夏津境內,行水時長達613年,黃河再次改道後,留下了漫漫沙海,導致這片區域一直人煙稀少。到了明清以後,政府對該區域進行有組織的移民,這片土地開始再現了生機。
  • 老鄉說小康 | 「大花園裡話小康」 農民故事大賽龍遊湖鎮鎮樟樹下...
    我們將小康路上的點滴、心中的感悟近距離地分享給村民,讓我覺得很親切。」來自龍遊縣湖鎮鎮的李姍笑著說道。7月4日上午,由浙江省委宣傳部和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主辦的2020「老鄉說小康」農民故事大賽海選在龍遊縣湖鎮鎮溪底杜村舉行,此次比賽亦是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團走進美麗鄉村巡講活動。驅車穿過一片鬱鬱蔥蔥的田間小道,我們來到了此次演講大賽的現場——溪底杜村。
  • 比肩「蘭州拉麵」,叫板「沙縣小吃」的驢肉火燒是怎樣煉成的?
    而河間驢肉火燒的出場則披上了一抹民間傳說的色彩。根據傳說,因為乾隆爺下江南,半夜肚子餓了,沒得吃。太監出門找半天,奉上驢肉火燒,乾隆爺大喜,又是寫詩,又是題字。河間有句俗語:「常趕集還怕看不見賣大火燒的」。可以看出大火燒在當地人生活中的地位。
  • ✄【舌尖上的德州】最全的德州經典小吃!快收藏吧!
    唯有空氣中瀰漫的味道和飲食習慣,能成為區別於其他地方的標籤。德州這座古老的城市,因美食而略顯不同。聞香下馬,帶領身邊隨從逕入小小的餡餅棚,飽餐之餘,興致勃勃地看了餡餅師傅的旋轉技藝,說「你閃持著餡餅牌子,看這做法豈不是旋餅嗎?」於是,武城旋餅因此而得名。武城旋餅選料精良,面要上等,肉要瘦肉,其製作更加講究,和面要根據四季溫度的不同掌握軟硬,並反覆揉捏,餡有豬肉的、羊肉的、牛肉的,也有雞蛋的,厚如指,大如盤,色澤褐油亮,外皮油酥焦脆,內餡鬆軟香嫩,肥而不膩,清香可口,愈吃愈香,回味無窮。
  • 公益性「慢火車」唱響小康幸福之歌
    它就是淄博至泰安7053/7054次公益性「慢火車」。開行46年來,它始終踐行著「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用責任與擔當唱響助力沿線經濟社會發展的幸福之歌。脫貧致富路上,農村面貌反映脫貧攻堅成效,折射發展致富勢頭。慢火車承載著貧困地區群眾的小康之夢,由此帶來的是貧困地區的日子越過越舒坦,幸福的滋味越來越濃烈!南博山中村是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村裡將種植獼猴桃作為脫貧致富的主要產業。
  • 德清選手摘得湖州市「老鄉說小康」農民故事大賽桂冠!
    「2號選手王浩明的《小漁村奏響小康三部曲》及11號選手李海波等人的《股票田裡的詩和遠方》將在今秋九月,代表湖州登上省級決賽舞臺,預祝他們取得佳績!」8月26日下午,經過近兩小時的激烈角逐,「老鄉說小康」2020年湖州市農民故事大賽(即湖州賽區複賽)的桂冠由來自德清的2組選手摘得。   經過前期各縣(區)的海選,本次複賽共有11位選手參加。複賽由中共湖州市委宣傳部、湖州市農業農村局主辦,中共德清縣委宣傳部、德清縣農業農村局承辦。
  • 好吃在河北,滄州河間驢肉火燒,吃一口念一生!
    河間一帶自古以來盛產渤海驢(也叫德州黑驢),由於地處平原,老百姓養驢作為牲,一是拉車作為腳力,二是耕田種地助力生產,因為相對於牛馬來說,驢子的食量較小,所以老百姓一般都養得起,所以自古以來養驢數量很大。再加之,河間地區地處平原,盛產小麥,民眾以餅、饃等麵食衛生,這些都為驢肉火燒的出現提供了原材料基礎。
  • 在山東早飯好吃莫過於火燒
    山東人愛吃山東火燒,是因為山東火燒好吃。實際上,不僅山東人喜歡吃山東火燒,其他省份的不少人也喜歡吃山東火燒。大饞人唐魯孫以好吃會吃著名,他也喜歡吃山東火燒。他的《酸甜苦辣鹹》一書中有一篇《山東的肉火燒》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