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簡析國王威廉二世打獵過程中與兄弟們的明爭暗鬥

2020-12-16 紅袖談史

國王的兄弟亨利、紀堯姆·德·布勒特伊以及其他幾位貴族陪國王一同到達森林。其他人通通散去,國王身邊只有高緹耶一人以及獵狗。後來打獵時,他們看到一隻被圍捕的公鹿,正朝著他們的方向而來,兩人讓出一條道,等待著公鹿走近。國王和高緹耶面對面,箭在弦上,蓄勢待發。

國王首先射箭,但是弩的繩子斷裂,箭掉落在地。此時,公鹿受到驚嚇,猛然停下,四處張望。國王向高緹耶示意, 讓他射箭,但是高緹耶或是沒有看清公鹿的具體位置,或者沒有理解國王的意圖,因此他沒有任何動作。國王不耐煩地叫道:「高緹耶,你倒是趕緊射箭啊!」話畢,國王胸口中箭倒下,是否是高緹耶射下這致命的一箭,我們不得而知。威廉二世跌落在地,當場死亡。

高緹耶急忙上前查看,發現威廉二世已經沒有呼吸,他立刻上馬,狂奔至海邊離開英格蘭,先抵達諾曼第,然後從諾曼第回到了法國。 聽到威廉二世意外身亡的消息,亨利立刻啟程前往溫徹斯特城堡以及國庫,而一 同前來打獵的各位貴族也生怕自己的財產遭遇變故,同樣離開森林。

此時,威廉二世的遺體和他的父親一樣,遭到遺棄,無人問津。一些煤炭商經過,看到被箭刺穿的威廉二世, 將其搬至運貨車,用破舊的布將其包裹起來,國王的血液浸染了包裹著的布匹,流淌到地上。威廉二世的遺體就這樣被運送到溫徹斯特城堡,此時,他的弟弟亨利早已抵達, 迫切地想要拿到國庫的鑰匙。看管國庫的士兵正在躊躇時,紀堯姆·德·布勒特伊氣喘籲籲地前來阻止,他對亨利說道:「我們應該履行我們曾經對您的哥哥羅貝爾公爵許下的諾言。當初我們向他承諾,如果威廉二世去世,我們一定效忠於他。他雖然暫時不在這裡, 但是我們萬萬不可背棄承諾啊!」

亨利不肯妥協,雙方展開一場惡戰,最後亨利成功 地奪取國庫。 此前威廉二世和羅貝爾在諸多貴族的見證下,籤訂合約,合約中明確表示如果威廉二世遭遇不測,英格蘭王位將由羅貝爾繼承。但是,此時羅貝爾公爵既不在諾曼第,更不在英格蘭。1096年,他響應教皇烏爾班二世「重新奪回聖地」的號召,成為第一 批參加十字軍東徵的人,並在三年後,成功奪取耶路撒冷。

羅貝爾在回諾曼第的途中得知 弟弟威廉二世逝世的消息,他沒有料想到英格蘭的嚴峻局勢,認為英格蘭王位早已是囊中 之物,並未加快返程的步伐。後來,他愛上一位定居在義大利的諾曼第貴族女子,又在意 大利多做停留。

此時,在諾曼第,羅貝爾公爵的擁護者群龍無首,遭到亨利支持者的突 襲。亨利奪取英格蘭國庫後,前往倫敦。在威廉二世去世三日之後,在各位貴族的擁戴下,亨利舉行盛大慶典為自己加冕,成為英格蘭國王。亨利得到了各位神職人員的愛戴,他們稱讚亨利為「美麗的教士」。英格蘭民眾也更希望亨利成為英格蘭國王,畢竟亨利在英格蘭出生和長大,和他的哥哥羅貝爾公爵相比,理應對英格蘭更有感情。

亨利表示一定會保留國王愛德華時期的法律條款,不過他還表示仍然保留其父親所制定的「森林特權法」。亨利一世和他的哥哥羅貝爾公爵性格迥異。羅貝爾個性輕浮、反覆無常,但為人慷慨大方、忠實誠信;亨利為人不夠坦率,但十分勤勉。亨利成為英格蘭國王的過程十分順利,沒有遭遇任何坎坷,不過他時刻謹慎,不敢掉以輕心。

對於支持他成為英格蘭國王的諾曼人,他並不十分信任,因此打算利用英格蘭民眾的愛國精神,培養一支由英格蘭人組成的獨立部隊。諾曼人徵服英格蘭之戰以來,統治階級需要英格蘭百姓的支持時,則萬般討好;但是一旦達成目的,就斷然拋棄他們。亨利一世確實為英格蘭百姓手寫了承諾書,這在當時被稱為「國書」。亨利一世甚至為此國書特地製作新的印章,以顯莊重。

國書被撰寫多份,並被分發到英格蘭各郡,樣本則被保存在各郡主教堂,但是後來亨利一世厚顏無恥地違背諾言,並將國書一一召回。只有三份樣本未被召回,分別存放於坎特伯雷大教堂、約克教堂以及聖阿爾本教 堂。 亨利一世為了得到英格蘭百姓的更多支持,決定娶一位英格蘭女子為妻。

當時,英格蘭有一位貴族女子的身份頗為尊貴,是愛爾蘭國王和埃德加妹妹瑪格麗特的遺孤,名叫艾迪特。艾迪特在漢普郡的拉姆西修道院長大,監護人是埃德加的另 外一位妹妹克裡斯蒂娜。克裡斯蒂娜當時和埃德加一同逃亡到愛爾蘭,於 1086年返回英格蘭,成為修女。艾迪特作為愛爾蘭國王的女兒,又是埃德加國王的外 甥女,因此受到眾多諾曼第貴族的追捧。約克郡裡什蒙城堡的 主人阿蘭·勒·布雷頓曾經向威廉二世請求賜婚,但是在威廉二世下令前,他卻死於非命;薩裡郡的紀堯姆·德·加雷納也曾經想娶艾迪特為妻,但是不知為何,最終婚禮未能如期舉行。

此時,亨利一世最得力的議員建議他娶艾迪特為妻,並以此來獲得英格蘭子民的支持,對抗羅貝爾及其擁護者。對於英格蘭人而言,艾迪特和英格蘭王室血脈相連,如果她嫁給亨利一世成為英格蘭王后,那麼英格蘭或許可以恢復往日輝煌。因此,凡是和艾迪特的家族沾親帶故的人,都前來勸說她接受這個婚約。但是不知什麼緣故,艾迪特不願意嫁給亨利一世,而且態度相當堅決。相勸之人並不甘心,繼續勸導,最後艾迪特不堪其擾,同意這門婚事。他們對艾迪特說道:「尊貴的艾迪特,只要你願意,你將找回過去英格蘭的榮光,你將成 為兩族聯盟的象徵、兩族和好的紐帶。

但是如果你堅決反對這場婚事,那麼兩族之間的仇恨將永遠存在,兩族之間的爭鬥將永不停歇。」艾迪特同意這樁婚事之後,改名為「瑪蒂爾達」,因為這個名字對諾曼人 來說更順耳。很多諾曼人反對這樁婚事,主要包括羅貝爾公爵的密友以及其他諾曼第貴族,在他們看來,一位英格蘭籍女子不配成為他們的王后。他們聲稱瑪蒂爾達之所以從小在修道院長大,在公共場合戴著面紗,是因為她是一名修女,她的父母早已將其獻給上帝。這樁婚事面臨諸多障礙,婚期也一直延遲。 蘭弗朗克去世之後,一位來自貝克的修道士安塞爾姆成為坎特伯雷大主教。

這是一位有文化、有德行之人,據當時史學家記載,安塞爾姆受到當地英格 蘭百姓的愛戴。當初,蘭弗朗克試圖詆毀英格蘭籍聖徒,否認被丹麥人殺害的埃爾菲 戈主教是殉道者,安塞爾姆主教正是在這個時期來到英格蘭的。蘭弗朗克和這位諾曼第同 仁談起埃爾菲戈的事跡,兩人探討起何為「殉道」。安塞爾姆如此說道:「我認為埃爾菲戈 主教是一位真正的殉道者,因為他寧願一死,也不願背叛自己的祖國。約翰為真理而死, 埃爾菲戈為正義而死,對於耶穌來說,他們都是殉難者!」 安塞爾姆在威廉二世登基後,成為英格蘭首席主教,他秉正寬容,對英格蘭人也一視同仁。

他曾積極支持亨利一世和瑪蒂爾達的婚事,但是當他聽聞瑪蒂爾達是修女之後,他則表示任何人不得娶修女為妻,英格蘭國王也不例外。為了了解事情的真相,他親自詢問瑪蒂爾達,後者表示自己並非修女,她之所以在公共場合戴面紗,也有其背後的緣由。後來,她當著所有英格蘭神職人員的面,說出了事實的真相:「我承認我在公開場合戴面紗,這是因為我從小由姨媽克裡斯蒂娜撫養,她害怕那些放縱的諾曼人欺侮我,習慣為我戴上黑色的面紗,如果我不情願,她便會很嚴厲地懲罰我。因此,她在我身邊的時候,我會乖乖戴上面紗,但是她一走開,我就會將面紗扔在地上。」

安塞爾姆邀請各位主教、修道院院長、其他神職人員以及在俗貴族等來到羅徹斯特, 召開會議商量此事,一些證人當堂證明瑪蒂爾達所講屬實。後來,兩位諾曼第主教代理紀 堯姆和安博被派往瑪蒂爾達長大的修道院進行調查,他們表示修道院所有人,包括各位修女都可以證明瑪蒂爾達所言非虛。議會成員討論時,安塞爾姆退出會議大廳以保證決定的公允公正,最後議會發言人宣讀以下決議:「當初英格蘭婦女為了躲 避『徵服者』威廉所帶領的諾曼第士兵,紛紛逃往修道院,最終大主教蘭弗朗克恢復了她們的自由之身。因此我們謹遵大主教蘭弗朗克的教誨,認定瑪蒂爾達是自由之身,有自由婚嫁的權利。」

相關焦點

  • 西方史:簡析國王威廉對英格蘭人和諾曼人的要求
    引言國王威廉還要求,不管土地現在的主人是英格蘭人還是諾曼人,凡是曾經向國王愛德華支付地租的,現在也要向他繳納地租。國王威廉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要求,仍然是因為他是英格蘭國王的合法繼承人。而諾曼人認為,大家通過戰爭徵服英格蘭,英格蘭王位所謂的繼承權早已被剝奪,所以威廉的這一說法並不被認可,反而遭到了諾曼人的反對。
  • 西方史:「沉默者」威廉與抵抗運動
    新的主教們的目標之一是整肅各級學校中的那些他們 認為不可靠的校長,特別是拉丁語學校的校長,代之以虔誠的天主教徒。但是控制民辦的 學校首先就讓市政廳的議員們感到不快。即便在阿爾巴公爵直接控制的地區,新主教們要 替換一個民辦學校的校長也並非易事。威廉·奧倫治即「沉默者威廉」在歷史上被視為荷蘭聯省共和國的創建者,也是荷蘭反 抗西班牙統治的運動的初期的領導人。
  • 國王傳記: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
    今天小編來說幾個在歷史上很出名的國王的故事。奧地利皇太子魯道夫(1858—1889)魯道夫皇太子生命短促,也談不上幸福。魯道夫還異想天開地希望說服波蘭人選舉他為波蘭國王,或者,若有可能——這事當然得從長計議——勸說父親任命他為匈牙利國王。這一系列涉及王權的野心最終都沒能開花結果,魯道夫因此開始不斷表現出抑鬱症候。1887年,魯道夫得到了梅耶林莊園,那是一座位於維也納郊外的花園式莊園。他將其作為狩獵的居所。同年,他遇到一位奧地利外交家的女兒瑪麗·維茲拉女男爵,她當年17歲。
  • 西方史:簡析克羅爾蘭德修道院的附屬教堂教士的遭遇
    布蘭德個性剛硬,從未想過歸順威廉。他為起義軍的首領赫裡沃德舉行儀式,授予其「騎士」的尊貴身份,這樣的舉動一方面是愛國情懷的表達,一方面是對外國政權的藐視。但是,他卻因此而難逃一死,不過,在諾曼第士兵以國王的名義前來緝拿他時,他已經去世了。上文所提及的那位殘暴的主教託羅德此時被派往彼得伯勒修道院,成為新任院長。
  • 詳列西方27位國王的綽號,包含各種動物,有一個叫帶著王冠的蠢驢
    西方國王一般在名字之外還有綽號,因為他們名字太相近,所以都得加上綽號才不會混淆。設想一下歐洲國王們坐一塊開會,叫一句「亨利陛下」,呼啦站起來20多位。名字這個區別身份的功能算是沒用了。但是國王的名字如果加上綽號,就沒問題了,喊一句「老瘋子亨利」保證除了他自己,誰也不會答應。
  • 世界通簡史: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二世,無冕的查理二世,之間的聯繫
    百家原創作者:晨西講歷史今天小編跟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英格蘭和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二世(1633—1701年)。17世紀晚期,國王詹姆斯二世試圖將天主教重新引入英國,儘管大部分英國人要麼信仰英國國教,要麼信仰某種形式的新教。
  • 希特勒掌權時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仍然活著,希特勒對他怎麼樣?
    (德皇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堅持戰爭的行為引發了國內民眾的不滿,到1948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基爾港首發生起義,海員們抗拒海軍的出兵命令
  • 瑪麗二世是個堅強有力的統治者,在她去世後威廉也是痛不欲生
    大家應該都知道在光榮革命勝利之後,威廉被臨時議會認可為共治的英倫國王。1689年12月,議會通過了英格蘭歷史上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憲法性文件《權利法案》。這個措施重申並確認了幾個早前的權利宣言,建立了限制王權的制度;它公開聲明,凡未經議會同意,禁止以國王的權威暫停議會通過的法律,未經議會同意不得徵稅,禁止侵犯申訴權,在和平時期未經議會同意不得徵募常備軍,不可否認新教徒合法備置武器的權利,不得過度幹涉議會選舉,禁止因辯論中的某些發言而懲罰議會中的任何議員,不得要求過多的保釋金或者造成殘酷或不尋常的懲罰。《權利法案》還確定了王位的繼承。
  • 曹曦文解讀哈爾濱博物館歐洲銅版畫的藝術魅力——威廉二世的演說
    參觀過程中,歐洲銅版畫收藏館給我的印象最深,令我大開眼界。對銅版畫一無所知的我以為銅版畫只是一些簡單的黑白畫,唯一的作用就是美觀。直到聽了館長的介紹與講解,我徹底陷入了銅版畫的「深淵」,也自願留在這裡成為了一名志願者。我對銅版畫的了解也越來越多……銅版畫也稱「蝕刻版畫」、「銅刻版畫」、「銅蝕版畫」、「腐蝕版畫」,是版畫的一種。
  • 世界通簡史:蘇格蘭國王威廉三世,光榮革命,的締造者
    百家原創作者:晨東講歷史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英格蘭和蘇格蘭國王威廉三世(1650—1702年)。他發起被稱為「光榮革命」的改革的人並不是威廉三世;改革的推動力來自英國議會。但威廉三世的確打敗了詹姆斯二世,由此給政府帶來了變化,開啟了英國政治的一個新時代。1650年11月4日,威廉出生於海牙,是奧蘭治親王威廉二世和英國國王查理一世之女瑪麗的兒子。他在萊頓接受教育,並於1667年進入荷蘭聯省共和國政務會。1670年,他到倫敦遊歷,這是他首次到英國,在那裡他見到了瑪麗,即他的8歲大的表妹、日後的英國國王詹姆斯二世的女兒。
  • 歷史:卡萊爾城堡,是在英格蘭威廉二世時期建造的!
    歷史:卡萊爾城堡,是在英格蘭威廉二世時期建造的!卡萊爾城堡位於英國坎布裡亞郡的卡萊爾,靠近哈德良長城遺址。這座城堡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是英國歷史上許多歷史劇集的場景。鑑於卡萊爾靠近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的邊界,它一直是許多戰爭和入侵的中心。如今,這座城堡由英國遺產管理,向公眾開放。
  • 女婿有風險,英國國王詹姆士二世丟了女兒,還被佔了王位!
    「國王詹姆士二世是暴君!」等標語隨處可見,主要就是譴責國王,要求信仰自由,保護議會。英格蘭人還從來沒有碰到過這種事情,一時間人們議論紛紛,各種猜測不絕於耳。10月底,荷蘭國王威廉率領1.4萬士兵、500艘艦船朝英國駛來,原本計劃在英國的北部靠岸,但是由於海風的風向不定,所以船隊被海風「吹」向了多佛海峽,這也讓那些早就在北部港口等候的英國貴族措手不及。11月初,威廉的船隊終於在託爾灣靠岸。
  • 西方國王是如何命名的?
    伊莎貝爾是卡斯蒂利亞的女王,其丈夫是阿拉貢的費爾南多二世(也就是卡斯蒂利亞的費爾南多五世)。關於西方國家的君主稱呼問題,有的人可能不太明白。現在舉例子來說明,假如有個國家叫法蘭西(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假如法蘭西有個國王叫亨利,這哥們是法蘭西第五個叫亨利的國王,他就叫亨利五世。
  • 戲劇《詹姆士三部曲》展現蘇格蘭成長史
    觀眾可以清晰地從《詹姆士三部曲》中看到詹姆士們和蘇格蘭的成長:第一部還是風餐露宿的原始部落,第二部則有了宮廷之相,第三部國王王后穿著現代華服翩翩起舞。蘇格蘭正是在這三個詹姆士王手中,一步步強大起來的。一世:囚禁、依賴、獨立舞臺設計別具用心:右側是一把巨大的劍,劍尖斜插進舞臺,劍柄衝向劇場上方。
  • 世界史:分析威廉在尼德蘭反抗西班牙的歷史進程中扮演的角色
    引言威廉的個性以及獨特的地位在尼德蘭反抗西班牙的歷史進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就像菲律普二世的敵人評價他為「暴君」一樣,威廉的敵人也認為威廉的城府很深,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以及貴族利益,可以隨時改變其宗教的信仰。
  • 西方史:分析德維特主政時期的內政與外交
    威廉二世上臺以後,與他的父親採取了不同的政治理念。 他在宗教信仰上支持加爾文派的正統教會地位,反對「抗辯派」即阿明尼烏派;在政治上, 他的重點不僅在於擴充軍隊,更在於加強執政官的地位,試圖在荷蘭建立以執政官為主導的中央集權。他在1641年與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國王查理一世的女兒瑪麗結婚。1649年,在 英國發生的內戰中,查理一世被處死。
  • 11.29 荷甲 017:格羅寧根vs威廉二世,威廉二世防線存有問題!
    格羅寧根在本賽季硬實力上的變化不是很大,在目前他的發揮來看他在本賽季的荷甲聯賽中依然還只能算得上是中遊球隊而已。目前格羅寧根經過了9輪比賽,取得了4勝2平3負的戰績,總共打入了10個進球,丟了11個球,現在積分上以14分排名在聯賽第8位。
  • 徵服者威廉,百年戰爭的第一鏟土
    而理察一世的兒子理察二世迎娶英王瑟特雷德的妹妹,他們的兒子愛德華後來成為了英國國王。 除此之外哈羅德的競爭者還有他的兄弟,蘇格的託斯蒂格·戈德溫森,他是蘇格蘭國王馬爾科姆三世和結拜兄弟,也是挪威國王哈拉爾德的支持者。在1066年的時候,託斯蒂格率領一支艦隊襲擊了英格蘭東南部,在遭到他的兄弟哈羅德的攻擊後他撤回了蘇格蘭地區。
  • 威廉三世的傳奇人生
    威廉二世死後,奧蘭治家族就失去了昔日的雄風,況且,《排除法令》頒布幾乎剝奪了他成為荷蘭執政的繼承權,所以威廉的青少年時期都是在默默無聞中度過的,如同破落貴族。機遇永遠是給準備的人然而,看似沉靜的威廉三世卻並不沉靜。他自小刻苦研讀兵書,博聞強識,在宗教上奉行宗教寬容的信念,著意培養作為一個領袖應該具備的素質。
  • 世界歷史:詹姆斯二世
    1686年,詹姆斯二世重組他的朝廷之後,開始實施旨在減輕某些現存刑法影響的政策,這些刑法限制英國為數不多的天主教信徒的宗教和政治活動。利用國王廢除和中止法律的權力(這些權力本身值得質疑,它們使國王能夠無視或中止法律),詹姆斯二世任命天主教徒擔任國家公職,並免除他看不順眼的官員的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