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簡析國王威廉對英格蘭人和諾曼人的要求

2020-12-07 惠言歷史觀

引言

國王威廉還要求,不管土地現在的主人是英格蘭人還是諾曼人,凡是曾經向國王愛德華支付地租的,現在也要向他繳納地租。國王威廉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要求,仍然是因為他是英格蘭國王的合法繼承人。而諾曼人認為,大家通過戰爭徵服英格蘭,英格蘭王位所謂的繼承權早已被剝奪,所以威廉的這一說法並不被認可,反而遭到了諾曼人的反對。

他們認為,除去自願納稅的情況,免稅是他們獲取戰爭勝利所獲得的不可侵犯的特權,而在這個時候突然要求他們按照英格蘭慣例開始納稅,自然是不符合常理的。很多人反對國王的要求,對強制加給自己的奴隸身份表示不滿。當然,諾曼人當中也不乏逆來順受之人,還有的人被國王威廉收買,這些人的行為惹怒了其餘諾曼人將領。拉烏爾·德·庫爾貝皮訥一 直拒絕為他在坎特伯雷的房屋繳納租金,于格·德·蒙福爾也拒絕為他在埃塞克斯的土地繳納稅金。

這兩人戰時做出過重大貢獻,地位非同一般,故而有自信不被懲罰;然而, 其他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一個叫作奧斯伯特的諾曼人,以前為國王愛德華繳 納地租,如今拒絕這麼做,土地便被沒收,沒收以後的土地被贈予願意付錢給國王的人, 也就是拉烏爾·泰伊布瓦。

現在看這件事情,就如同進行博弈一樣, 不付錢給國王的人,便相當於「棄權」。早在國王威廉在自己的同胞當中按照英格蘭慣例開始納稅之前,苛捐雜稅就已經讓英 格蘭人不堪重負,一個英格蘭人所繳納稅金通常是一個諾曼人的兩倍到三倍之多。如今, 英格蘭人的頭上又增加了一項「人頭稅」,「隨意」「不平等」是這項稅最大 的特點。在《末日審判書》中,需要向國王繳納人頭稅的人按照地區分別列出,比如其中 有這樣一段:「以下是國王在科爾切斯特擁有的自由人:有一座房屋和五英畝土地的吉爾曼,有兩座房屋和25英畝土地的列夫文,烏爾弗裡克 ,埃德溫,伍爾弗斯坦,曼恩等。」

除了英格蘭國王有權徵收人頭稅以外,諾曼第將領和士兵也可以在鄉鎮或者城市以外的其他地方,向英格蘭人徵收人頭稅。用諾曼人的話說,這就叫擁有「自由人」,自由人按照人頭記數,諾曼人之間可以買賣、贈送、僱傭、互借自由 人,有時兩個諾曼人甚至可以同時擁有一個自由人。登記簿中記載,伊普斯威奇某一位子爵有兩個自由人,一個用來借出,一個用來抵押;國王威廉通過 正式契約將英格蘭自由人埃德維格借給拉烏爾·泰伊布瓦,拉烏爾就擁有了此人 一生的使用權。此時的英格蘭,諾曼人內部矛盾重重,全國各地都發生了多起諾曼人侵佔自己人土地 的事件。比如,紀堯姆·德·加雷納在貝德福德侵佔了高緹耶·埃斯佩克半阿龐的土地,並搶走他兩匹馬;于格·德·科本奪走了羅傑·比戈 五英畝的土地;在漢普,紀堯姆·德·拉謝奈抗議皮科特侵佔 他的土地,他認為土地本是他從英格蘭人那裡奪取,自然應當永久屬於自己。

紀堯姆和皮科特之間發生的事情,在當時的英格蘭並不罕見,由此可見,諾曼人將掠奪來的財產想當然地當做自己的合法所有,如有人來搶奪,便行使公民權利進行起訴;然而他們何曾想過,他們所認為屬於自己的一切,全部是侵佔而來,其原本的主人英格蘭人同樣應當享有起訴要回自己合法財產的權利。

生土地糾紛時,很多人為了證明自己才是土地的主人,也就是說自己佔有的是被剝奪財產的英格蘭人的土地,會找來當地的英格蘭居民作證。通常情況下,長期忍受痛苦折磨的英格蘭居民哪裡還會記得這些事,他們往往很難勝任這項工作;即使有人記得,可以作證,但是想要侵佔土地的另一方諾曼人也會想方設法地狡辯,稱這是「英格蘭賤民」的證言,不能輕易相信。

這種情況下,唯一終止糾紛的辦法就是走司法審判程序,或者交由王室法院判 決。當時,類似這種非法佔有的事情在很多地方都時有發生。在《末日審判書》上, 赫然寫著的「正義」二字也極具諷刺意味。對於諾曼人來說,「正義」就是禁止一 個諾曼人侵佔另一個諾曼人的土地,而這土地真正的主人,卻是被他們殺害或者驅逐的英 格蘭人。

名冊中每當有「遺產」二字出現時,都要想到這意味著又有一個英格蘭人被剝奪財 產,這樣才可以真正理解這本名冊的意義。所有被剝奪財產的英格蘭人自此被叫作「前 人」。「正義」的反義詞「非正義」也時常出現在名冊中,自然也失去了這個詞語原本的意義,就像下面的事件:「在貝德福德,拉烏爾·泰伊布瓦佔有尼爾五英畝土地,這塊土地是尼爾剝奪『前人』財產得來的,故拉烏爾的舉動是非正義的。」

普查期間,有少數被剝奪財產的英格蘭人敢於來到議會申訴,但是態度卑微,有關這 些人的申訴記錄中,很多地方可以看出他們為了拿回自己的財產而如何苦苦哀求。他們自稱生活貧窮、境遇悲慘,請求得到國王的恩賜和慈悲,拿回自己的土地。在《末日審判書》中,這些卑躬屈膝拿到家族部分財產的英格蘭人,都會被記錄為「施捨給此人其父財產」;喪偶的英格蘭婦女也是通過諾曼人的「施捨」,得以保留其丈夫的土地。一位婦女繼承了丈夫的土地,條件是替國王餵狗;還有一位母親和兒子也拿到了家族的財產,條件是每日替國王威廉的兒子理查祈禱。

國王威廉的兒子理查於1081年,在納夫森林騎馬時撞樹而死。這片森林位於索爾茲伯裡和大海之間,樹都是新栽種的。這片遼闊的區域在種滿樹木之前,曾建有60座教堂,諾曼人將教堂破壞殆盡,將英格蘭人趕了出去。我們不知道這次行為是否為單純的政治行為,威廉這麼做是否只是為了保證從諾曼第新招來的士兵都有安全的登陸環境;也有不少歷史學家認為,這塊區域鮮有人民暴動,幾乎沒有英格蘭人進行過反 抗,所以,威廉極有可能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和兒子們狩獵的欲望。接著,威廉在此地發布禁止英格蘭人狩獵的法令,此舉實質是為了防止英格蘭人以狩獵為藉口,攜帶武器聚眾鬧事。

一位編年史作者說:「威廉規定,殺死一頭鹿或者野豬就要被挖掉雙眼,他甚至建立 法律條文來保護兔子免受一切傷害。這位國王愛護野生動物就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 樣。」威廉要求英格蘭人嚴格執行這些法律條文,這加深了英格蘭人的悲慘境遇,因 為很多英格蘭人只有依靠狩獵才能勉強餬口。這位作家還說道:「可憐的人們議論紛紛, 卻不敢反抗,只能一味順從,嘗盡了生活的艱辛。」

威廉深知,英格蘭所有的森林於諾曼人來說都可能潛藏巨大危機,森林最有可能是拒 絕投降的英格蘭人的藏身之地。所以,為了防止英格蘭人發動反擊,威廉規定禁止在森林中狩獵。這項法律條文一直以來都是英格蘭史學家嘲笑的對象,這些為了防止英格蘭人暴動而制定的法律條文,卻以保護兔子為由頒布了出來。

自此,在森林狩獵成為一項特權, 只有國王恩準才可以進行。很多諾曼第上層人士,比起國家安危來說,更在意自己的生活 是否受到影響,故而有不少人對此項法令非常不滿。但是,只要愛國情感一直存在於 英格蘭人民的內心,英格蘭人民就始終有可能奮起反抗諾曼人的統治,那麼諾曼人就要聽 從於國王的命令,諾曼人的個人享受就要放在國家利益之後。國王威廉的兒子們也深知自 己肩負的政治使命,故嚴格遵循禁止狩獵的規定。但是後來,禁止狩獵的法令逐漸放寬, 國王威廉的繼承人最終將其取消。

相關焦點

  • 西方史:簡析國王威廉二世打獵過程中與兄弟們的明爭暗鬥
    此時,威廉二世的遺體和他的父親一樣,遭到遺棄,無人問津。一些煤炭商經過,看到被箭刺穿的威廉二世, 將其搬至運貨車,用破舊的布將其包裹起來,國王的血液浸染了包裹著的布匹,流淌到地上。威廉二世的遺體就這樣被運送到溫徹斯特城堡,此時,他的弟弟亨利早已抵達, 迫切地想要拿到國庫的鑰匙。
  • 西方史:論英格蘭戰敗後主教座堂和修道院的境遇
    這些諾曼人主教有時候會無端拿起武器攻擊那些手無寸鐵的英格蘭教士,不少英格蘭修道院都成為屠殺的現場。費康的主教託羅德在闡述對教義的理解時,一旦遇到他人反駁,便會大叫:「來人啊!拿傢伙!」他惡名遠揚,以至於國王威廉不得不因此懲治他。懲治的方式卻很獨特:威廉命他去管理北安普頓的彼得伯勒修道 院。
  • 西方史:簡析克羅爾蘭德修道院的附屬教堂教士的遭遇
    教區的總主教此時還是一位英格蘭人,他鬥膽去國王議會狀告伊夫·泰伊布瓦。然而這位安茹人的所有惡行,包括壓榨、搶劫和屠殺,通通都被赦免,甚至還得到了讚許。過去的人這樣 說:「這些諾曼人互相包庇,他們形成了統一聯盟,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像龍身上的鱗片, 緊密相連、毫無間隙。」 此時,有一位名叫赫裡沃德的英格蘭人居住在佛拉芒。
  • 世界歷史:分析1066年末威廉對被諾曼人徵服區域的視察
    諾曼人越過牛津向南部和北部分別突破,故而很難界定入侵者當時確切的領地邊界。威廉將所得領地分封給諾曼人之後,短時間內,他們在各自領地就建起了堅固的堡 壘。當地人無力抵抗,被迫放下武器,表示願意服從新的主人。然而在他們的內心, 卻自始至終都不承認威廉為英格蘭國王,在他們的心中,真正的國王還是年輕的埃德加。
  • 明明是侵略者,卻被英國人尊為開國元勳,威廉一世如何徵服英格蘭
    二、威廉一世徵服英格蘭 今天的主角威廉一世也被稱為「徵服者威廉」,是英格蘭第一任諾曼裔國王,被譽為英國中世紀的開路者。成年之後的威廉為增強自身實力,選擇娶法蘭德斯的瑪蒂爾達為妻。這次聯姻使威廉在諾曼第的統治更加穩固,他甚至還在1062年攻入法蘭西,獲得了安茹的伯爵領地,大大擴張了自己的勢力。 1066年,英格蘭國王靜虔者愛德華駕崩,王位的再一次空懸引發了維京國王哈羅德三世、威塞克斯伯爵葛溫斯頓以及威廉三人的爭奪。
  • 西方史:從伊利島避難所的建成到最後一位英格蘭起義者的犧牲
    英格蘭年輕人聽聞北歐人在君士坦丁堡組成的國王護衛隊裡享有很高的薪祿和地位, 覺得這也是一條出路,於是紛紛前往。他們在格羅斯特前任首領西沃德的率領下,乘船沿著西班牙海岸線航行,在西西里島登陸,並在那裡向君士坦丁堡王室表達了為其效力的請求。
  • 諾曼人的徵服,結束貴族民主制,成為英國封建主義興起的推手
    對於西方世紀來說,進入封建社會的歷程是漫長而艱難。英國雖然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資本主義的國家之一,但是,封建主義在英國的發展的過程卻顯得不那麼夠看。並且,英國封建主義的興起,並不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自然引起的社會變革,而是在諾曼人入侵後,進行的一個封建嫁接,從而結束英國原本的帶有民主性質的貴族統治,推動封建主義在英國的發展。
  • 西方史:簡析諾曼人對歐洲北部國家的情結
    士兵們組織秘密集會,一致決定向國王提出抗議。他們請議員代他們向國王宣布,如果還不下令出航,他們就將撤離,返回自己的家中。克努特不為所動,決定重整軍紀,將抗議士兵的首領關押起來,並要求全部人員繳納罰金。 這項舉措不僅沒能平息士兵的怨氣,反而激怒眾人,1086年7月,軍隊中爆發騷亂,國王 克努特被士兵殺害。
  • 威廉公爵亦稱英格蘭的威廉一世,諾曼第公爵
    威廉公爵(英文:William the Conqueror),亦稱英格蘭的威廉一世,諾曼第公爵,1066年起成為英格蘭的第一位諾曼人國王,直至1087年9月9日逝世。威廉藉口愛德華生前曾許以王位,乃渡海侵入英國;哈斯丁一戰擊斃哈羅德,自立為英王威廉一世(號稱「徵服者威廉」)。
  • 「徵服者」威廉差點徵服不了英格蘭
    據說,愛德華拉著哈羅德的手,指定他為繼承人,並且要求他照顧自己的王后。 第二天,「懺悔者」愛德華去世。雖然此時還有一位名叫埃德加的小男孩,是威塞克斯家族的血脈,可以合法繼承英格蘭王位。但是,哈羅德沒有給任何人時間,迅速召集自己的黨羽,在約克大教堂舉行加冕儀式,成為英格蘭國王。
  • 徵服者威廉,百年戰爭的第一鏟土
    他們成功殺死了挪威國王哈拉爾德和哈羅德的兄弟託斯蒂格,挪威王子奧拉夫向哈羅德國王提出了停戰要求並保證不再進攻英格蘭, 隨後挪威人開始撤離,他們在第二年冬天才成功返回了挪威,而這次戰鬥導致的挪威王位爭奪戰不屬於本期內容,因此我們暫且不提。
  • 世界歷史:分析威廉朝著西南方向進發後的作為
    威廉一路所向披靡,將沿途地區全部毀壞殆盡。敵軍逼近的消息很快便傳到埃克 塞特。威廉在距離城市還有四英裡的時候,命令軍隊稍事休息,向埃克塞特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他們投降。在埃克塞特抗爭過程中,盎格魯—撒克遜人和康沃爾的古老民族凱爾特人聯合起來共抗外敵,埃克塞特失守之後,他們的土地被外國人據為己有。諾曼人當中,獲得最多封賞的是佛拉芒伯爵博杜安的女兒,也就是威廉的妻子瑪蒂爾達。瑪蒂爾達拿走了一個叫做布裡斯特裡克的英格蘭人的所有土地和財產。
  • 作為海盜後裔的諾曼人,如何完成「蠻族到王族」的轉變?
    這個名字的由來還要追溯到來自歐洲北方的諾曼人。公元885年,維京人的一支來到了今天的諾曼第,由於他們來自歐洲北部,所以法國人叫他們"North Man",北方人,音譯過來就是諾曼人。信奉勇士主義的維京人,強悍而且好戰,法國國王拿他們也沒辦法,就把今天的諾曼第封給了他們,意思是諾曼人的地。
  • 諾曼人徵服不列顛,歷史上真實的「冰與火之歌」
    維京人和《權力的遊戲》中鐵群島上有點相似,信奉「強取勝於農耕」。維京人從劫掠發展到後期,在諾曼第定居下來,不知何時隔斷了與維京舊地的聯繫,與當地日耳人逐步融合成為諾曼第人,一個新的政治實體在英格蘭王國和法蘭西王國間產生。諾曼第對於法蘭西來說是北方,對於英格蘭來說是對岸的異族。
  • 被諾曼徵服的英格蘭,私有土地遭到打擊,威廉一世對英格蘭的影響
    入主英格蘭後,威廉一世在徵服的基礎上,開始著手加強國王的權力。在封建社會,土地是財富的象徵,誰掌握了大量土地,誰就擁有了大量的財富。於是威廉一世的改革就率先從土地入手。因此威廉一世決定利用自己的軍事強權,將全國土地全部劃歸自己所有。1086年,威廉一世在索爾茲伯雷召集英格蘭大部分大貴族和中小貴族,要求這些封建主全部向自己宣誓效忠,否則就要剝奪他們的貴族身份。貴族們迫於威懾,只好向威廉一世宣誓效忠。這次大會也被史學家稱為"索爾茲伯雷盟誓"。
  • 世界歷史:分析威廉在溫切斯特展開會議的過程
    引言各項慶典結束之後,威廉在溫徹斯特召開會議,出席人員主要是在這次戰爭中發家致 富的諾曼人,包括在俗教徒和神職人員。諾曼人以羅馬教廷的名義勒令英格蘭神職人 員出席此次會議,通函裡的傲慢語氣似乎已經預示了這次會議對英格蘭教士們將會多麼不利。
  • 《1066》:英格蘭史上的多事之秋,王冠背後的三王權力爭奪戰
    英國資深作家、記者埃德·韋斯特的《1066:諾曼徵服前後的英格蘭》,選取了「1066」這個特殊的年份,解讀在威廉一世實現諾曼徵服前後,英格蘭、法蘭克、丹麥、挪威土地上發生的大小事件,盎格魯-撒克遜人、維京人與諾曼人之間的恩怨糾葛,生動地展示出改變英格蘭歷史走向的「諾曼徵服」全景圖。
  • 英格蘭的戰爭史記,激烈又殘酷!
    哈羅德國王此時正處在極端困境中。他的哥哥託斯蒂格(Tostig) 對哈羅德繼承王位非常嫉恨,於是聯合了挪威國王哈羅德(與英格蘭國王同名)準備入侵英格蘭。威廉運用計謀,例如假裝撤退,打亂了薩克森人的隊形;繼而以重裝騎兵攻入缺口,粉碎了薩克森步兵陣。哈羅德和他的兄弟們及其隨從都戰死在疆場。戰爭的最後結果是威廉公爵獲得了勝利,英格蘭新國玉的地位從那以後再也沒有受到過嚴重的威脅,在威廉統治英格蘭五年後,最後一些殘存的薩克森叛軍被趕出了其棲居的沼澤地區。威廉徵服英格蘭完全是出於僥倖。
  • 為什麼盎格魯—撒克遜人願意接受諾曼人統治?_澎湃新聞-ThePaper
    (我在這裡使用了《諾曼徵服:黑斯廷斯戰役與英格蘭諾曼王朝的崛起》中對這些人的稱呼)並不是「願意」接受諾曼人的統治的。諾曼人之所以能讓英格蘭人接受他們的統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使用了武力。例如,面對英格蘭人的抵抗,徵服者威廉製造了臭名昭著的「北方浩劫」。在這場浩劫中,大量的英格蘭人被諾曼人殺死,更多的英格蘭人則因為這場災難所造成的饑荒死去。史家奧德裡克·維塔利斯評論道:我在很多場合下讚美過威廉……【但是】對於這種暴行,我絕不能稱讚。
  • 世界史:論英格蘭作家對諾曼第貴族遭遇船難時的態度
    一位作家這樣說道:「這位傲慢的威廉王子此前覬覦英格蘭的統治權,但是上帝說道,你乃褻瀆宗教之人,你乃大逆不道之人,由你來統治英格蘭,這絕不可能!於是,他不僅沒有帶上象徵著王位的皇冠,而且葬身大海。」英國作家們表示,威廉王子生前把諾曼人的卑鄙無恥發揮到極致,他的下場是罪有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