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來自無錫市新吳區南星苑幼兒園教育集團5所幼兒園的111名老師齊聚一堂,參加「從自然到藝術——枝丫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南星苑幼教集團領航式教研活動。當天,南星苑、潤碩、吉祥、香楠、麗景5所幼兒園老師們,在南星苑副園長戴春燕老師的引領下,以周邊道路施工改造修剪下的枝椏為資源,用專業眼光思考其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分組進行課程的計劃與決策,構建課程網絡圖,並根據所設計年齡段內容進行創作體驗活動。
構建「自然藝術博物館」幼兒園課程,這是新吳區南星苑幼兒園的創新實踐,在全市幼兒園還不多見。「資源的開發利用是我園『自然藝術博物館』課程的有力支撐」,該園園長楊錦華說,此次教研活動有效提升了集團內教師的課程意識及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能力。
據了解,作為南星苑幼教集團總園的南星苑幼兒園,多年來圍繞「創意美術」開展園本課程實踐研究,在十三五課題「遊戲化創意美術課程的實踐研究」基礎上,該園又申報啟動課題「自然藝術博物館課程建構的實踐研究」,在原有的創意美術課程基礎上進行更深的探索。
南星苑幼兒園在每個班走廊區域以自然生命、自然生活、自然生態為主題,創設開放、多元、共享的「自然藝術博物館」,博物館課程循自然之道,取自然之源,引領幼兒在博物搜集中感悟自然,在探索研究中對話自然,在藝術創造中表現自然。
據介紹,在課程內容開發上,南星苑幼兒園創設了三種途徑,一是「以幼兒為主的課程創生」,即以主題的形式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引發探究,創生自然藝術博物館課程。二是「以資源為本的課程挖掘」,對幼兒園及周邊自然資源、人文資源進行整理,開展課程內容設計。三是「以創美為源的課程拓展」,對幼兒園以往課程實踐研究積累的四冊《幼兒園創意美術活動100例》進行調整、優化,將其運用到自然藝術博物館課程中。
「博物館開放日」「集東集西」活動也是自然藝術博物館課程內容,幼兒園將通過博物館開放日進行一周一次混班、一月一次混齡活動,提升孩子交往自信心,每月開展一次「集東集西」活動,讓孩子們在策劃、自主參與的過程中萌發愛物、惜物的情感,同時能最大化的集約資源,助力課程活動順利開展。
每年5月,南星苑幼兒園舉辦富有特色的「童彩飛揚藝術節」,以自然為素材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節特色活動,如混齡自然藝術博物展、親子自然藝術作品秀等。「自然藝術博物館課程『向美而生』,引領著孩子走進了大自然大課堂」,園長楊錦華說,這既讓孩子在身臨其境中提升了藝術審美力和藝術創造力,也能讓創美的理念從幼兒園傳播至家庭、社區、社會。
策劃:《現代快報》教育 / 人才工作室支持發布:《百度新聞》新媒體平臺「百家號」組稿編發審核: 薛紉彥 陶子 凌志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