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信,行必果」後面還有一句,讀完你就知道,它原來是罵人的

2020-12-12 斯文卿相

言必信,行必果。從小到大,我們都用這句話誇人,誰要能當得起這句讚譽,那簡直就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物,也不知能引起多少人的崇拜。

可長大後,偶爾翻起古書,才驚訝的發現,原來我們的理解是錯誤的,因為後面還有一句,你要把這句話加上去,意思就讓人有點哭笑不得了。

論語

到底什麼話呢?

所謂「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論語·子路第十三》篇,這一回,孔子高徒子貢,向孔子問士,也就是問:什麼才是真正的讀書人。

孔子呢,到底很有學問,將一個如此簡單的問題分成三類,他認為,士一共有三等:

上等:行已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

做事知道羞恥,出行能不辱君命,這是上士;

中等: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

宗族裡的人稱讚他孝順父母,鄉親們也稱讚他尊敬兄長,這是中士。

話說到這裡,子貢還不知足,又問:再次一等呢。

於是,孔子的這句名言出來了,什麼名言,孔子說:

孔子

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說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堅持到底,不問是非的固執己見,簡直就是個頑固不化的小人,如果你非要問的話,這樣的人只能算作第三類,勉強也算個士,不過比起前兩類,那可差的太遠了。

瞧見了嗎,孔子的意思是,這樣的人就是頑固不化、固執己見的小人,要不是子貢非要他找一撥人湊數,估計這類人,孔子是提都不願提的。

也正因為孔子特別看不起這類人,所以後世孟子還在《孟子·離婁章句下》中補充說:

孟子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通達的人說話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結果,只要合乎道義就行。

所以:「言必信,行必果」後面還有一句,讀完你就知道,它原來是罵人的

後面一句話是什麼?

硜硜然小人哉!

罵這樣的人就是頑固的小人。

由此可知,斷章取義是不對的,就這句話,把我們騙了多少年啊。

相關焦點

  • 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其實後面還有一句,能顛覆人的三觀
    這就是「言必信,行必果」了,這句話的意思不難理解,翻譯起來就是「說出去話一定要信承諾,做事一定要堅持到最後」,這話聽上去很不錯,滿滿的都是正能量,然而其實這句話後面,還有一句,可能會巔峰人的三觀了。後面一句是「硜硜然小人哉!」,意思是「這想小人的行徑啊!」整句話翻譯起來,就是說「言而有信、做事堅持到底,這都是小人的行為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孔子為什麼說這是小人行徑呢?
  • 言必信,行必果的下一句是什麼?刷新你的三觀
    言必信,行必果的下一句是什麼?刷新你的三觀從古至今,中國人的一言一行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儒家教義的影響,歷史上流傳來很多俗語,我們耳熟能詳,聽著十分熟悉,但往往只知道前頭,而不是知道完整的意義,很多句子如果從它本身的語境來看,意思往往和我們所認知的大相逕庭,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一句俗語,如何刷新我們以前對它的認知的。
  • 中華文化:「言必信,行必果」,後面還有一句,顛覆認知
    「言必信,行必果」,這句奇怪的話歷來都是爭議較大,也讓後代儒家學者費解的事。這句名言也被人們視為是君子誠信的典範,甚至是許多人的座右銘。然而,孔子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卻被誤解了千年呢!「言必信,行必果」是斷章取義?
  • 我們對「言必信,行必果」理解錯了,下半句才是孔子的真實態度!
    孔子有一句名言「言必信,行必果」,風行當代,不少公眾場合都掛著這句話,是說言語一定要信實,行為一定要堅決。諸君一聽這氣勢那是毫不猶豫拿來形容那些做事守信用,且執行力強,有結果有成就的優秀人才。孔子其實對這種人持嚴重批評態度,在他心中,能夠「言必信,行必果」的人竟然是小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落差,是因為我們在選載古人語錄時,總是摘取一句半句,脫離了原文環境,出現意思混亂,隨意解讀,久而久之,一傳播,正確的含義竟不知所蹤了。這也是為何現代社會要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的原因之一。
  • 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乃小人所為,怎麼理解
    今天我們評價一個人「言必信,行必果」,絕對是褒義,誇讚其人重諾守信,殊不知,這句話的原意並非如此。原句典出《論語·子路篇》,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硜硜」是象聲詞,石頭碰擊的聲音,引申為「淺薄固執」,孔子認為「說到做到,堅持到底,真是淺薄固執的小人阿!"「信」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內容。
  • 言必信,行必果——什麼才算是真正的志士?
    言必信,行必果——什麼才算是真正的志士?你想做一個說話算話,言出必行的人嗎?你知道怎麼樣才能做到言出必行,說話算話呢?什麼是真正的士,怎樣才能做一個真正的士呢?這裡讓我們看看二千多年前的大聖人是如何教導子貢眾徒的,說不定也會讓今天的人們受益匪淺的。
  • 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言必信,行必果
    言必信,行必果。」所有的這些無不在宣示著誠信的重要性。做人如果誠實守信就一定會得到大家的尊重和幫助,一個人如果不信守承諾,隨意說慌,那麼他便會失去大家對他的信任,就像是小時候狼來了的故事一樣,等到他真正的處於困境,便沒有人會相信他,更沒有人前去幫助他。
  • 龍華廖志民:言必信行必果 不褪軍人本色
    龍華廖志民:言必信行必果 不褪軍人本色 2020-07-30 15:3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外交部:中國一向言必信 行必果 說到一定做到
    針對有媒體提問中國將在兩年內提供20億美元國際援助相關問題,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表示,中國一向言必信、行必果,說到的一定做到。馬朝旭:中國一向是言必信、行必果,說到的一定做到。關於中國將提供20億美元的援助,這裡既包括提供抗疫物資的援助,也包括支持有關國家疫後的經濟社會恢復和發展。既包括雙邊援助也包括多邊捐贈。
  • 孔子為何反對「言必信,行必果」?兩個故事,體現儒家的靈活性
    孔子把誠信看成是人的立身之道,但孔子卻反對「言必信,行必果」,還把這樣的人看成是小人,這難道不矛盾嗎?孔子的弟子子貢,立志做個外交家。有一天,他問孔子,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士。孔子循序漸進地講了士的三個境界。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
  • 中國官員希望噶瑪巴活佛「言必信,行必果」
    孫岐文說,中國有一句俗話「言必信,行必果」,相信噶瑪巴活佛「會按他的承諾來實現的」。  孫岐文率領西藏金融代表團刻下正在華盛頓訪問。今天下午,中國駐美使館新聞處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孫岐文介紹此行情況和西藏經濟發展情況,引起此間眾多媒體興趣,近五十名記者前往採訪。  在回答有關噶瑪巴活佛的問題時,孫岐文首先作了上述情況介紹。
  • 「言必行,行必果」的後面,其實還有6個字,許多人都理解錯了
    在孔子與徒弟子貢的一次對話中,孔子說了「言必行,行必果」,從其字面的意思來看,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言而有信,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否則就是失信於人。自從這句話問世以來,一直被視作為人處世的原則,能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的人,是言而有信的君子,世人也都喜歡與這種人交往,背信棄義則令人唾棄。
  • 朱婷談女排精神,言必信 行必果!
    言必信行必果,朱婷是當代國人學習的楷模,有時候明知得不到冠軍也要竭盡全力。這是我們的女排精神,也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奧運延期給我們造成了挑戰,在最困難的時候就是最頑強最忘我的時候。 女排精神之所以可以鼓舞一代代中國人,就是這種不服輸的精神。
  • 言必信,行必果——成功的兩大「法寶」是誠信和執行
    話說有個不善於長跑的士兵,在一次部隊的越野賽中很快被遠遠地落在了後面,一個人孤零零地往前跑。轉過幾道彎之後,筋疲力盡的他遇到一個岔路口,前方有兩個路標,一個標明是軍官跑的,另一個則標明是士兵跑的。幾個小時之後,大批人馬到了,他們跑得筋疲力盡,看見他獲得勝利也覺得不可思議,這時他頓時明白,原來岔路口的「誠信」讓他少跑了彎路,贏得了比賽。古人言:「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意思是說話做事講究誠信,這是連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既然連孩子都明白,都會照著去做,作為成年人,更應該深諳此道。
  • 不要忽視「言必信,行必果」的後半句,孔子另有新解啟人心智
    他跟蒲人打得難解難分,蒲邑人有些害怕,覺得勝負難料,就對孔子說:「如果你不去衛國,我們就放了你。」孔子當然也不想通過武力解決問題,就和他們訂立了盟約,於是蒲邑人將孔子從東門放走。出了東門,孔子繞道接著前往衛國。子貢有些困惑,向老師問道:「訂立好的盟約難道可以背棄嗎?」孔子說:「這是被要挾訂立的盟約,神都不會理睬。」
  • 「政府辦事要言必信,行必果」——瑞金觀音石的「官司」
    政府辦事也要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共產黨最講信用,不講宗派那一套的。」毛禾慶聽了臉上一陣紅一陣白。溫會林聽得津津有味。正當這個時候,工作人員送來一份緊急公文,毛主席來不及聽他倆的表態,就退回辦公室去了。 一個月後,毛主席從前線回到葉坪,想起了那場沒了結的官司,便抽空騎馬去石背村。路過中央造幣廠時,看到了毛禾慶。毛主席問:「觀音石的情況怎樣了?」
  •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推薦)
    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鬥筲之人,何足算也。」「行己有恥」。反身錄:士人有廉恥,斯天下有風俗。風俗之所以日趨日下,其原起於士人之寡廉鮮恥。有恥則砥德礪行,顧惜名節,一切非禮非義之事,自羞而不為,惟恐有浼乎生平。若恥心一失,放僻邪侈,何所不至?
  • 如何看待:言必信,行必果與言不必信,行不必果皆出自聖人之口?
    一、孔子的對象:小人「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kēng]」來自《論語子路》,以下為完整原文翻譯,來自錢穆先生《論語新解》:子貢問道:「如何才算士?【第三等】顯然,問題中的「言必信,行必果」是對於最下一等士的標準,跟孟子的要求根本不在一個級別。那麼,區分一二三等士的標準是什麼?按照儒家向來的內外要求,標準有二:1、內心的志向。關於志向,我在「孔子十五志於學」中詳細解答過,就是指的仁道。
  • 陸克文談疫苗研發:我們都相信中國,言必信、行必果
    「我們都相信中國,言必信、行必果。」陸克文認為,新冠疫情是全球性災難,需要全人類團結。目前全球範圍已有9個疫苗進入臨床三期試驗,其中有不少醫療國際合作,這讓大家看到了希望。但希望要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疫苗研發僅僅是開始,疫苗的高效生產、公平分配都需要國際協同合作。在陸克文看來,新冠疫情引發的另一個全球挑戰是新一輪的全球經濟危機。
  • 言必信行必果,誠信是生活中人與人來往最可貴的品質
    每個人都想過上衣食無憂、美好的生活,也都想在人際交往中一帆風順,可現實卻不盡理想,人際交往中最可貴的品質之一就是誠信,所謂言必信行必果,就是告誡我們為人處世要誠信為本,自始至終,尤其是生活在現代商戰如此激烈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