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視「言必信,行必果」的後半句,孔子另有新解啟人心智

2020-12-12 百家號

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講誠信,這是孔子的一貫主張。子貢向孔子請教從政之事,孔子認為,要想做好政事,應做到三個方面,即「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如果三者只能選其一的話,孔子保留了「信」,因為「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不能取信於民,國家將無所依靠。對於國家,「信」是必不可少的,對於個人,同樣不可或缺,孔子認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可見「信」在孔子心目中佔據著重要地位。

孔子如此強調誠信的重要意義,可是有一回他卻背棄了誠信,讓他的學生都覺得不可思議。

過蒲,會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車五乘從孔子。其為人長賢,有勇力,謂曰:「吾昔從夫子遇難於匡,今又遇難於此,命也已。吾與夫子再罹難,寧鬥而死。」鬥甚疾。蒲人懼,謂孔子曰:「苟毋適衛,吾出子。」與之盟,出孔子東門。孔子遂適衛。子貢曰:「盟可負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聽。」 ——《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途經蒲邑,恰逢衛國大夫公叔氏佔據蒲邑反叛,蒲邑人圍堵住了孔子。有個叫公良孺的弟子,自己帶著五輛車跟隨著孔子。他身材高大,品行賢良,勇力皆備。面對如此困境,他慷慨激昂地對孔子說:「弟子昔日跟著老師您在匡遭遇危難,如今又在這裡遭遇危難,這就是命中注定吧!我與老師一再遭難,今天寧可拼死一搏。」他跟蒲人打得難解難分,蒲邑人有些害怕,覺得勝負難料,就對孔子說:「如果你不去衛國,我們就放了你。」孔子當然也不想通過武力解決問題,就和他們訂立了盟約,於是蒲邑人將孔子從東門放走。出了東門,孔子繞道接著前往衛國。子貢有些困惑,向老師問道:「訂立好的盟約難道可以背棄嗎?」孔子說:「這是被要挾訂立的盟約,神都不會理睬。」

孔子一邊主張誠信,一邊又違背誠信原則擅自背棄盟約,這可不可以理解為孔子本身就是「言而無信」呢?看一下孔子的另一句話,我們就能深刻理解孔子思想的真正內涵了。

孔子講:「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論語.子路》)他把「言必信,行必果」者稱作「小人」是不是令人不解呢?要想理解孔子的真意,關鍵就在於那個「必」字。「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其中的「必」就是絕對肯定的意思。孔子反對不重實際的絕對化作法,體現了其思想方法的靈活性和辯證性。

孟子為孔子前邊的那句話做出解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義所在。」(《孟子.離婁下》)「言」是否一定要「信」,「行」是否一定要「果」,關鍵在於是否體現了「義」的原則,不義則言不必信,不義則行不必果。受到武力脅迫籤訂的盟約不符合義的要求,孔子不能接受,於是用謊言敷衍過關。

另外,孔子曾講:「可與立,未可與權。」(《論語.子罕》)是說有些人,可以與他依禮行事,但未必可以與他通權達變。事有輕重,權然後可知,知然後可變。拋棄背義之約,正是孔子對其權變理論的切身踐行;靈活對待誠信,正是孔子用行動對其權變理論所做的註解。

說白了,孔子無非是在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誠信,該講的時候一定要講,不該講的時候則可任爾東西南北風。其中的「該」體現的就是一個正義的原則。

文章系作者原創。

相關焦點

  • 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乃小人所為,怎麼理解
    今天我們評價一個人「言必信,行必果」,絕對是褒義,誇讚其人重諾守信,殊不知,這句話的原意並非如此。原句典出《論語·子路篇》,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硜硜」是象聲詞,石頭碰擊的聲音,引申為「淺薄固執」,孔子認為「說到做到,堅持到底,真是淺薄固執的小人阿!"「信」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內容。
  • 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其實後面還有一句,能顛覆人的三觀
    這就是「言必信,行必果」了,這句話的意思不難理解,翻譯起來就是「說出去話一定要信承諾,做事一定要堅持到最後」,這話聽上去很不錯,滿滿的都是正能量,然而其實這句話後面,還有一句,可能會巔峰人的三觀了。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鬥筲之人,何足算也?」
  • 我們對「言必信,行必果」理解錯了,下半句才是孔子的真實態度!
    孔子有一句名言「言必信,行必果」,風行當代,不少公眾場合都掛著這句話,是說言語一定要信實,行為一定要堅決。諸君一聽這氣勢那是毫不猶豫拿來形容那些做事守信用,且執行力強,有結果有成就的優秀人才。孔子其實對這種人持嚴重批評態度,在他心中,能夠「言必信,行必果」的人竟然是小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落差,是因為我們在選載古人語錄時,總是摘取一句半句,脫離了原文環境,出現意思混亂,隨意解讀,久而久之,一傳播,正確的含義竟不知所蹤了。這也是為何現代社會要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的原因之一。
  • 言必信,行必果的下一句是什麼?刷新你的三觀
    言必信,行必果的下一句是什麼?這句話大家都很熟悉,叫"言必行,行必果"大概的意思是勸誡大家做事要有個結果,說出的話要一定可信,要守信用,做出來的事一定要有個結果,一定要辦到。大家都很贊同這句話,認為做人就要"言必信,行必果"。
  • 孔子為何反對「言必信,行必果」?兩個故事,體現儒家的靈活性
    孔子把誠信看成是人的立身之道,但孔子卻反對「言必信,行必果」,還把這樣的人看成是小人,這難道不矛盾嗎?孔子的弟子子貢,立志做個外交家。有一天,他問孔子,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士。孔子循序漸進地講了士的三個境界。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
  • 中華文化:「言必信,行必果」,後面還有一句,顛覆認知
    「言必信,行必果」,這句奇怪的話歷來都是爭議較大,也讓後代儒家學者費解的事。這句名言也被人們視為是君子誠信的典範,甚至是許多人的座右銘。然而,孔子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卻被誤解了千年呢!「言必信,行必果」是斷章取義?
  • 「言必信,行必果」後面還有一句,讀完你就知道,它原來是罵人的
    言必信,行必果。從小到大,我們都用這句話誇人,誰要能當得起這句讚譽,那簡直就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物,也不知能引起多少人的崇拜。所謂「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論語·子路第十三》篇,這一回,孔子高徒子貢,向孔子問士,也就是問:什麼才是真正的讀書人。
  • 言必信,行必果——什麼才算是真正的志士?
    言必信,行必果——什麼才算是真正的志士?你想做一個說話算話,言出必行的人嗎?你知道怎麼樣才能做到言出必行,說話算話呢?什麼是真正的士,怎樣才能做一個真正的士呢?這裡讓我們看看二千多年前的大聖人是如何教導子貢眾徒的,說不定也會讓今天的人們受益匪淺的。
  • 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曾說:「民無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所有的這些無不在宣示著誠信的重要性。做人如果誠實守信就一定會得到大家的尊重和幫助,一個人如果不信守承諾,隨意說慌,那麼他便會失去大家對他的信任,就像是小時候狼來了的故事一樣,等到他真正的處於困境,便沒有人會相信他,更沒有人前去幫助他。
  • 如何看待:言必信,行必果與言不必信,行不必果皆出自聖人之口?
    這兩句話,分別來自孔子和孟子;它們:1、對象完全不同,沒有可比性。2、層次完全不同,沒有可比性。硬做比較,除非斷章取義。一、孔子的對象:小人「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kēng]」來自《論語子路》,以下為完整原文翻譯,來自錢穆先生《論語新解》:子貢問道:「如何才算士?
  • 龍華廖志民:言必信行必果 不褪軍人本色
    龍華廖志民:言必信行必果 不褪軍人本色 2020-07-30 15:3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中不可錯過的15句話,終生受益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距離《論語》編撰完成,已歷經千年,即使是現在,《論語》中的字句依舊有著深刻的道理,還在影響著我們。
  • 外交部:中國一向言必信 行必果 說到一定做到
    針對有媒體提問中國將在兩年內提供20億美元國際援助相關問題,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表示,中國一向言必信、行必果,說到的一定做到。馬朝旭:中國一向是言必信、行必果,說到的一定做到。關於中國將提供20億美元的援助,這裡既包括提供抗疫物資的援助,也包括支持有關國家疫後的經濟社會恢復和發展。既包括雙邊援助也包括多邊捐贈。
  • 朱婷談女排精神,言必信 行必果!
    言必信行必果,朱婷是當代國人學習的楷模,有時候明知得不到冠軍也要竭盡全力。這是我們的女排精神,也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奧運延期給我們造成了挑戰,在最困難的時候就是最頑強最忘我的時候。 女排精神之所以可以鼓舞一代代中國人,就是這種不服輸的精神。
  • 被曲解的孔子十大名言,不要再誤讀了
    一、言必信,行必果 現常被後人當作美德來肯定、讚揚,可這個典故最早的意思卻不怎麼樣。 《論語•子路第十三》中,孔子的學生子貢問「什麼樣的人才算是一流人才」,孔子認為第一等人才是「行已有恥,使於四方,不辱使命」(外交人才);第二等是「宗族稱孝、鄉黨稱弟」(道德楷模);而「言必信、行必果」的人則是「硜硜然小人哉」(是個認死理的低檔人物),但「抑亦可以為次」(也還是可以算再次一等的人才)。
  • 中國官員希望噶瑪巴活佛「言必信,行必果」
    孫岐文說,中國有一句俗話「言必信,行必果」,相信噶瑪巴活佛「會按他的承諾來實現的」。  孫岐文率領西藏金融代表團刻下正在華盛頓訪問。今天下午,中國駐美使館新聞處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孫岐文介紹此行情況和西藏經濟發展情況,引起此間眾多媒體興趣,近五十名記者前往採訪。  在回答有關噶瑪巴活佛的問題時,孫岐文首先作了上述情況介紹。
  • 陸克文談疫苗研發:我們都相信中國,言必信、行必果
    「我們都相信中國,言必信、行必果。」陸克文認為,新冠疫情是全球性災難,需要全人類團結。目前全球範圍已有9個疫苗進入臨床三期試驗,其中有不少醫療國際合作,這讓大家看到了希望。但希望要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疫苗研發僅僅是開始,疫苗的高效生產、公平分配都需要國際協同合作。在陸克文看來,新冠疫情引發的另一個全球挑戰是新一輪的全球經濟危機。
  • 張志軍談「惠臺31條」:我們言必信、行必果
    所以,我們說到的,我們一定會去做,而且一定要努力做好,因為我們「言必信、行必果」。不僅要把31項措施真正落實到位,而且還會根據新情況新需求,研究出臺更多的含金量更高的政策措施。
  • 「政府辦事要言必信,行必果」——瑞金觀音石的「官司」
    政府辦事也要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共產黨最講信用,不講宗派那一套的。」毛禾慶聽了臉上一陣紅一陣白。溫會林聽得津津有味。正當這個時候,工作人員送來一份緊急公文,毛主席來不及聽他倆的表態,就退回辦公室去了。 一個月後,毛主席從前線回到葉坪,想起了那場沒了結的官司,便抽空騎馬去石背村。路過中央造幣廠時,看到了毛禾慶。毛主席問:「觀音石的情況怎樣了?」
  • 善行河北誠實守信篇:言必信 行必果
    善行河北誠實守信篇:言必信 行必果劉洪安:「誠信油條哥」食品安全樹榜樣劉洪安,保定市銀杏路一個早餐點的攤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