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老北京,一大幫老爺們不工作卻去茶館,他們真的只是喝茶嗎

2020-12-09 歷史文化記

自從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滿清正式覆滅之後,老北京四九城裡,似乎多了許多無所事事的閒漢。大約上世紀20年代,也就是民國時期,城裡頭有一群大哥們,清晨起來不去工作,不看書,不讀報。吃完了早飯上了街買包好茶葉,便三五成群地走進了茶館。很奇怪,民國雖已經正式進入新社會,可那個年月天下格局也不太平,有手有腳的大老爺們,清早起來不應該勤奮踏實工作,為自己和家人努力奔前程,而是去茶館喝閒茶呢?

筆者近日翻閱不少舊版文摘,其中《新社會報》,《天光報》都報導了,關於老北京這檔的特殊癖好,坊間稱之為「喝大茶」。早晨起來吃完了早飯,這些懶漢閒漢溜溜噠嗒上街,買包茶葉便走進了茶館子,由此一直喝到夕陽西去才紛紛回家散去。筆者起初看到這些報紙文摘覺得很不可思議,可是又轉念一想,《駱駝祥子》中不也曾經出現這樣的場景嗎?以及《子夜》《茶館》似乎都有類似相關的描述,那麼北京人為何喜歡如此興師動眾的喝大茶?

經過筆者多方探究發現,北京喝大茶,和廣東地區早茶還不一樣。粵東粵南地區的早茶,基本上是大家聚在一起吃頓豐盛的早飯,吃完之後該幹嘛幹嘛。但是四九城的這幫老爺們,一直在茶館裡待到晚飯才散去,這就有些不可思議。他們一整天都泡在茶館裡,難道只是為了喝茶嗎?其實不然,愛喝茶的這些老哥們,大多都是無所事事。茶館裡人多,五湖四海、三教九流匯聚於此。

像前門天繪閣那樣的大茶館,能足足容納六~七百個人,可想而知,這麼多無所事事的閒漢聚在一起,那得有多少共同話題可聊?畢竟民國時期不像如今,網絡通訊特別發達,即使在家便能知曉,全世界各個角落發生的新鮮事。那個年月消息閉塞,茶館則是許多消息匯聚之所。其中有滿清八旗貴胄之後,或者是破落少爺,家中有點閒錢不愁吃穿,沒事幹,所以起個大早,去茶館裡一泡一整天。

茶館對於這些閒漢而言可謂是好處多多,有些人性子較為內向,去了茶館可以免費聽到五湖四海的新鮮奇事。若是有表演欲望的人,則是搜腸刮肚,或是編,或是聽說,或是略有耳聞,將自己知道的雞毛蒜皮,添油加醋的說出來博得滿堂彩,這樣臉上有了光,也不會覺得整日苦悶了。

說到底這些只喝茶不工作的人,還是沒有被生活逼到絕路上,若是像祥子那樣喝茶只是為了解渴,冬日裡要在街上跑來跑去,自是不會來到茶館喝大茶。這也就是孔子說的「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大家也別以為茶館裡面可都是這沒文化,下三濫的主兒。魯迅先生是我國近現代著名的大文豪,他也喜歡到北京青雲閣「飲茗,食春卷」,所以茶館裡,也不乏藏龍臥虎之輩。那些閒漢和這些高級知識分子又打在一起,成為南北文化的一鍋燴了。

所以茶館裡面,包含了許多有意思的小故事。恰逢民國各地軍閥四起,茶館裡一坐一整天,耗費完這十幾個小時的光陰,除此之外這些人也並無目的。筆者認為,大部分喝大茶的人,都是只顧著眼麼前的光景,眾位「茶客」中,小部分諸如魯迅先生那樣的文人墨客,品讀人生百味找尋靈感。大部分人則是「破落戶、閒漢」,為了湊熱鬧來到茶館吆五喝六。那時候的茶館,就如同如今的娛樂場所一樣,其中五花八門東西比比皆是,稍不留神就會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可轉念一想,泡茶館比泡大煙館,那可是強上百倍吧?

參考文獻:民國趣事、舊版文報彙編

相關焦點

  • 《茶館》裡的芸芸眾生,手裡端的、嘴裡吃的,都是「老北京」
    旗人茶客的家底一般都比較豐厚,所以他們在茶館中的消費也比較高,對於喝茶時的茶葉要求更高一些。就因為他們的要求很高,所以有相當一部分旗人會自己帶茶葉到茶館裡面泡茶。在《茶館》當中,就有提到茶客甲和茶客乙都是帶自己的茶葉去大茶館泡茶。這裡邊的茶客甲和茶客乙,便都是當時的旗人茶客了。
  • 在露天茶館喝茶
    在露天茶館喝茶   □王世虎  從小就愛喝茶,是個鐵桿的茶迷。朝陽初升的清晨,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細細品味著香茗,我想,這應該是一天之中最為愜意的事吧!  說到喝茶,就不能不提到一個地方——成都。有人曾稱,成都是一個泡在茶水裡的城市。
  • 茶館真的只是喝茶的地方嗎?真正的茶館究竟是怎樣?老舍給你答案
    現代社會已經很難看見茶館了,許多人對茶館的了解可能是僅僅是從字面上了解。所謂茶館,就是喝茶之館,是人們喝茶的一個地方。還有的人是從影視劇中了解茶館,茶館是江湖俠客匯聚之地,在茶館中可以得到許多江湖消息,也會有說書人在茶館中說書,引人們入館喝茶。
  • 老北京茶館的故事 清茶館和書茶館
    清茶館每天因時間不同接待的茶客也不同 , 早上多為悠閒的老人 。大多數的北京老人有早起鍛鍊 的習慣 , 老北京話叫作「 溜早兒」 。 老人們往往凌晨便 出門 , 來到公園或 城邊 , 河岸旁 , 活動活動 腰身 。 許多 愛 養鳥的老人還提著籠兒 。 待到旭日初升便往回走 , 找一 個清茶館 , 把鳥籠 掛在棚竿 上 , 要上壺茶 , 邊歇息邊逗鳥 。
  • 去茶館喝茶 結果吃了頓自助餐
    都市快報 記者 宋贇 攝影 仲偉 宋贇9月1日,杭州網友「momo醬也是徐老師」發了條微博:「今天我學妹來看我,我就帶她去杭州的茶館。然後她說被震驚到,以為茶館只有瓜子花生,但為什麼杭州的茶館甜點炒菜水果都有,而且竟然還有麻辣燙、牛肉粉絲、小餛飩、麵條……總之感覺去茶館不是喝茶的,是吃飯的。」
  • 成都老茶館,成都文化的代表之一!不知道還能活幾年
    不過隨著成都成為準一線城市後,在成都工作打拼的年輕人大多對成都的感覺就是壓力大。的確如此,每天早晚高峰去地鐵站看看,跟北上廣有得一拼,不過想問的是難道成都真的找不到一直以來的安逸了嗎?錯,只是你們沒有找對地方。作為一個成都人,在我的印象裡,父輩們的休閒娛樂項目好像就是喝茶。
  • 讓殘疾人免費吃飯喝茶 她抵押房產開茶館還打工補貼
    「等她去做,做到她不願意做了、甘心了再說吧。」周婆婆說,「我就當是養了個『傻女兒』。」殘疾人朋友:她是個好人,我們卻幫不上忙楊華(化名)今年44歲,因10多年前的一場車禍導致雙腿殘疾,只能依靠輪椅出行。
  • 老北京的「茶生活」
    老北京人睜眼頭件事就是沏茶,喝完茶才吃早點。早點以豆漿、油條、燒餅、包子為常品。也有出門至街頭鋪子攤兒,吃餛飩、豆腐腦兒、麵茶、炒肝兒、小豆粥等。老北京人吃完早點還接著喝茶。喝茶既能解渴生津,也是待客交際之道。過去北京的茶館兒近乎眼下的交際及信息中心。人們熱衷以茶待客,常約上好友到茶館喝茶。在他們的演繹下,老北京的茶文化變得有聲有色。
  • 去天使茶館喝茶
    6月11日,天使茶館。人們一邊喝茶,一邊交流自己的創業項目。  茶館的合作人之一、資深天使投資人桂曙光說,針對部分投資人的實戰經驗不足、投資知識體系不完善、投資技能不熟練等問題,天使茶館成立了天使學院,通過大講堂的形式,定期邀請知名天使投資人和投資機構開展知識培訓、案例分析和行業研討等,目前,首批35名投資人學習了天使投資的知識體系。
  • 茶館沒意思?那你可能去了假茶館
    「上九份喝茶」是臺北人的大愛,也是日本、香港遊客喜愛的活動,位於基山老街上的「九份茶坊」,是九份第一家藝文茶館。老舍茶館字畫:野茶館,開在郊野,武俠劇裡常有此類茶館。老舍茶館麵塑:過去的清音桌茶館,每天日夜兩場,設有伴奏和配角,只是不化裝清唱整齣戲。
  • 一個人一座城,讀《茶館》《駱駝祥子》,看老舍筆下的老北京風味
    姓譚的,還有那個康有為,不是說叫旗兵不關錢糧,自謀生計嗎?心眼多毒!」——《茶館》節選「鐵桿莊稼」,也稱「吃皇糧」,老北京的方言用語,指的是清代旗人當兵代代世襲,按時領俸祿,「鐵桿莊稼」,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即「鐵飯碗」之意。「灰色大褂」,代指封建復闢。
  • 老北京小茶館推薦 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
    老舍茶館在老舍茶館能深深的感受老北京的傳統文化。這裡古香古色、京味十足!每天都可以欣賞到一臺匯聚京劇、曲藝、雜技、魔術、變臉等優秀民族藝術的精彩演出,同時可以品用各類名茶、宮廷細點、北京傳統風味小吃和京味佳餚茶宴。
  • 來四川旅遊,要先了解茶館的意義,否則只是走馬觀花
    文/1四川可以說是我國最受歡迎的旅遊城市,不過對於四川,你真的了解嗎?在很多人眼裡,四川"一半在火鍋裡,一半在茶館裡",四川人的生活就是喝茶、打麻將、吃火鍋,仿佛不用工作一般。四川的茶館可以說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據統計,就成都而言,茶館的數量就超過了10000家,而且四川人的一生大概有十分之一的時間都會在茶館中度過,難道他們真的不需要工作嗎?殊不知,當他們在喝茶的時候,已經搞定了一樁生意。
  • 【茶館文化】近現代茶館的興盛
    、傳播地,人們到茶館喝茶,既可暫時放鬆一下,又可了解到各方消息,因此上茶館喝茶的人也多起來了,然而人們很難有過去的文人雅士們品茗時的從容自在。當時主要的社會幫派有青紅幫、哥老會、三合會等,他們接頭的地方多在茶館,他們有許多的暗號,非本幫人士所能洞察。除了聯絡之外,各幫派組織還常以茶館作為解決爭端、討論事情的場所。有時因不同幫派之間產生糾紛,而大打出手,弄得人仰馬翻,烏煙癉氣。有些黑幫甚至在茶館從事窩藏土匪、私運槍枝、販毒、買賣人口、逼良為娼、綁票等罪惡活動。
  • 成都人愛喝茶,重慶人去茶館是為了打麻將,也有人苦練茶藝十多年
    喝茶的形式更是五花八門。四川和重慶一帶的人都喜歡喝茶,每個地方也都有它們的特色。人們也經常去茶館喝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茶館」也不那麼單純了。比如重慶的茶館,在重慶現在大街小巷都會看到有許多的茶館,這些可能絕大多數都不是什么正兒八經喝茶的茶館,來到這裡的人更多的是搓麻將,喝茶反倒沒那麼重要。
  • 混跡茶館很有高級感?這些喝茶時的必備禮節,一個也別少
    到茶莊、茶館喝茶,成了現代人的一種休閒方式。比如李麻花,就是個很會享受生活的人。在福建,泡茶館,閒來無事最喜歡到閨蜜茶莊去打磨時間。在十裡洋場,泡在南京西路的某大咖啡館,臨窗落座,點一杯虹吸咖啡,雙手託腮,偶爾發個呆,畫個素描。好不愜意。
  • 《故都風物》:老北京的那些風物人情
    其實大多數人對於老北京的了解,並沒有真正的去見識過體驗過。所知道的那些內容元素,還是大多是來自於各種影視作品和文字內容。不少人也都去過北京這所城市,還有許多人在這座城市生活了很久。各種名勝遺蹟去瞧過,一些所謂的老北京的「京味兒」也都見識過,可是總覺得這老北京似乎不是那麼一回子事兒,仿佛缺少了什麼韻味?
  • 《茶館》裡帶著濃濃北京味兒的世情人生,藏著老北京茶文化的興衰
    而到了普通百姓身上,基本就是一個敞口無蓋的大碗,也不挑水質,凝神明目解渴足以,這種豪氣沖天的飲茶方式十足的「老北京」,這些細節的描述裡也十足的有老舍先生對北京茶文化的喜愛之情。此時的民族工業發展經歷了兩次工業革命的洗禮和一場雖然失敗卻影響深遠的變革,加之國人隱忍的性格加持,人們的日子尚且過得下去,對這些喝茶聊天的閒事尚且有心氣兒,剛踏入的國外產業也不被人們認同,傳統的茶文化理所應當的佔據主流文化地位,而茶館也自然而然的紅火著。
  • 老北京茶話
    林徽因「來今雨軒」只是老北京茶文化的一個縮影,當時的北京有很多類似的喝茶場所。人們熱衷以茶待客,常約上好友到茶館喝茶;一些文人雅士的家裡,還備有精美的茶具,招待來訪的好友。不過從中可見,談論時局已是當時北京茶客們熱衷之事。  藏書家謝興堯也愛在長美軒喝茶,他經常看到錢玄同、傅斯年的身影,他們喝茶時都愛獨自一人仰天而坐,也不與別人搭訕。  柏斯馨茶館則屬於新派作風,客人以年輕人為主,交際花和胡同姑娘喜歡到這裡,圍著這些姑娘的都是公子哥兒和摩登青年們。
  • 成都茶館老闆為什麼喜歡人來打架?
    還有就是喝茶啦!」後來我找了四川作家李劼人的書來看,那裡面寫成都人坐茶館的東西特別多。其中連當時雀舌多少錢一碗都有記載。另外還有一位四川作家沙汀,他有一個短篇小說《在其香居茶館裡》描寫一個吃「講茶」的場景非常詳細。這次吃「講茶」由三方面的人組成,一面是當地紳糧么吵吵,也是當地的體面人,但兒子被抓了丁。另一面是聯保主任,還有一面就是袍哥陳新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