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文化記憶 成都北改避免盲目大拆大建

2020-12-19 四川新聞網

  城北經濟、文化發展相對滯後,在文化保護方面,可以先做基礎性研究

  避免盲目大拆大建,保護和承接好北部城區的歷史記憶和人文氣息

  在打造文化街區、文化景觀時,應注意發揚特色,避免拾人牙慧的山寨建設

  北部城區文化保護

  應先做基礎性研究

  獻計人

  袁庭棟巴蜀文化學者

  成都北部城區老舊城市形態和生產力布局改造工程(以下簡稱北改工程)全面拉開大幕。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北城區域內有哪些承載著老成都歷史記憶的文化遺存、城市風貌?該如何保護、傳承?圍繞這一命題,著名巴蜀文化學者袁庭棟認為,北部城區是成都歷史文化的富集區,應首先做好文化保護的基礎性研究。

  「在我看來,城北經濟、文化發展相對滯後,在文化保護方面,可以先做基礎性研究。」袁庭棟以天回鎮的民間傳說為依據,提出了這一觀點。

  歷史典故稱,唐朝安史之亂期間,唐玄宗李隆基到成都避亂,剛走到現在的天回鎮,忽聞平叛捷報,立馬調馬還都。這個無名小鎮,也因「天子回頭」從此有了名號———「天回」。

  袁庭棟說,實際上唐玄宗當時在成都住了一段時間,不存在還沒到成都就在天回鎮掉頭回去的說法。據他考證,「天回」原名「天隳(音同回)」。「隳」的意思是「毀壞城牆或山頭」,「就是說這裡的山勢看起來要垮了」。但是,「隳」字比較生僻複雜,後來以訛傳訛,就簡化成了「回」。加上民間傳說,天回鎮就成了「天子回頭之地」。

  他還舉例說,北改工程生態文化建設重點區域「三山」中的「虎頭山」,實則為「斧頭山」,即形容山形像一把斧子。「磨刀不誤砍柴工,保護、開發之前應把真正的文化歷史遺存摸清楚,搞明白。」袁庭棟說。

  談文化歷史遺存

  駟馬橋可考慮設「蜀道起點」

  袁庭棟梳理了幾個位於北部城區的文化歷史遺存,並根據各自特點提出了文化開發建議。

  沿川陝路一線,駟馬橋是一個很重要的歷史文化地標。漢代大辭賦家司馬相如到長安,就是從這裡出發。《華陽國志》說:「城北十裡有升仙橋,有送客橋,漢代司馬相如初入長安,題門曰『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汝下』也。」於是後人便取司馬相如題字之意,將此橋更名「駟馬」。

  袁庭棟建議說,駟馬橋是司馬相如出川到長安的起點,可以考慮在這裡設置「蜀道起點」。「古代的蜀道就是從成都經大巴山、秦嶺到陝西,經中原連通北京。因此,用象徵性的手法在駟馬橋設立『蜀道起點』很有文化意義」。

  羊子山遺址比金沙遺址更久遠

  從駟馬橋往北1公裡左右,川陝路左邊,有一大片現代化樓盤,地名叫羊子山。很少有人知道,這裡曾經出土過1萬多年前舊石器時代的人類活動遺蹟,比寶墩、三星堆、金沙還要早。

  據袁庭棟介紹,1952年修建寶成鐵路時,人們發現了羊子山土臺。這是一個古代祭祀臺,土磚圍牆內部填土,體積達10732立方米。「這是全國發現的同時期祭壇中最大的一個」。1956年,人們又在羊子山遺址發現5個舊石器時期的實物遺蹟,時間推測在1萬~3萬年前。雖然遺址已不復存在,但可以考慮用適當的形式體現它。要讓人們知道,這裡曾孕育成都的遠古文明。

  此外,明代蜀王朱椿長子朱悅熑的墓地在鳳凰山;五代十國時期後蜀第一位皇帝孟知祥的「和陵」在磨盤山。一批保路運動、辛亥革命元老的墓地也在此處。

  荷花池可恢復荷塘原貌

  袁庭棟還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新中國成立前荷花池片區的確有一片不大的荷花池塘,還有照片為證。隨著荷花池市場調遷,完全可以考慮恢復荷花池原貌。

  在天回鎮銀杏園內,還有兩位民國時期著名的藏書家嚴雁峰、嚴谷蓀父子的祠堂。其在和平街的賁園書庫藏有30萬卷古籍,5萬多卷善本。張大千、于右任等都曾在嚴家書庫居住過。現在,這些珍貴藏書已成為省圖書館的鎮館之寶。

  袁庭棟還表示,金牛壩、茶店子等地都是成都抗戰歷史的見證,金牛壩就是當時的政府所在地。而在文化地標建設方面,袁庭棟建議,在火車北站區域建設一座高水平的城市雕塑,體現成都的城市精神和人文氣息。成都商報記者唐小濤

  文化北改工程的著力點

  獻計人

  肖平成都圖書館副館長

  駟馬橋、三洞橋、金牛道……如何有序傳承和有效開發城北最具特色的文化元素、最核心的文化精髓?成都圖書館副館長肖平認為,北部城區處於上風上水的位置,不論古今它都是成都對外交流的必經之路。成都北部早已有過輝煌,在短時間的沉寂和發展停滯後,「北部城區復興的時刻到了」。

  肖平認為,在制定規劃時,一定要認真梳理北部城區現有的文化資源和人文遺址,避免盲目大拆大建,保護和承接好北部城區的歷史記憶和人文氣息。在圍繞歷史地標打造文化街區、文化景觀,以實體形式呈現成都北部歷史文化時,尤其應注意發揚特色,避免拾人牙慧的山寨建設。

  例如,成都原是一座水城,水文化和橋文化都有深厚積澱。在三洞古橋和駟馬橋的打造上,可根據歷史記載,儘可能恢復歷史原貌。而昭覺寺自古被稱為「川西第一叢林」,所以在打造昭覺寺片區時,可在禪文化方面著力。而李劼人《死水微瀾》中的天回鎮川西民俗風貌,通過小說已經深入人心,在打造天回古鎮時就可突出其川西風情特色。

  此外,鳳凰山一帶自古以來都是郡守官員春季踏青時的遊覽勝地,也是祭祀、狩獵和喪葬之地,包含有完全不同於其他區域的文化元素。北部城區現有的植物園和動物園,可以借北改工程的大好時機,從歷史文化的層面重新加以打造,使每個城市都有的普通的動物園、植物園,在成都呈現不一樣的特色。

  肖平認為,經歷北改工程之後,北部城區必將涅槃高飛。而文化,正是北改工程的著力點。

  成都商報記者 程啟凌

  熱線

  成華市民關注北改工程一個半小時來電109個

  86613333-1今日直通金牛區

  昨日,成華區發改局、區交通和市政局、區建設局有關負責人值守本報熱線86613333-1,一個半小時內,僅成華區市民的電話就有109個。成華區建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北改工程將採取「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的模式。成華區今年將實施100個院落改造,內容包括道路平整、垃圾處理、立面整治等。

  今天9:30~11:00,本報熱線86613333-1繼續開通,金牛區建交局、區規劃分局等部門將詳細解答區域內北改工程的各種問題。

  成都商報記者肖剛

相關焦點

  • 住建部談歷史文化街區改造:避免一拆了之、大拆大建
    住建部談歷史文化街區改造:避免一拆了之、大拆大建 2019-07-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攝  中新網7月1日電 在改造歷史文化街區的同時如何更好地保護城市的歷史文化記憶?住建部副部長黃豔今日在談及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時回應稱,歷史街區的改造跟一般老舊小區改造不一樣,今後在改造過程中,要避免一拆了之、大拆大建,儘可能多地把這些歷史街區的歷史信息保留下來。
  • 避免大拆大建,大學生創意為北京城市副中心街巷美顏
    「微介入」,即避免大拆大建,這是本次大賽的重要原則之一。比賽由通州區市政市容委與北京建築大學共同主辦,參賽者須從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裡範圍內的3組共14條背街小巷中選擇設計對象,既要完成背街小巷公共空間規劃及設計,又要設計城市家具,以優化街道公共空間品質,完善設施配置, 提升城市風貌。
  • 留住天府文化記憶 成都14個特色風貌片區納入保護
    深度挖掘成都作為全國十大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大力弘揚古蜀文化、三國文化、大熊貓文化等特有文化,加強古蜀文化遺址、工業文明遺址、歷史文化街區、名人故裡、古鎮、古村落、古建築等自然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傳承成都故事和民風民俗,留住天府文化的根脈和記憶。
  • 成都「北改」:舊城改造出新招
    作為成都市北城改造重點工程,通過引入社會資金實施了棚戶區改造,以「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切入挖掘其歷史文化價值,重塑成都北大門。這只是成都「北改」工程的一個縮影,自2012年啟動以來,成都「北改」工程實施棚戶區改造項目19項;正在實施的城中村改造項目3項。「北改」範圍內擬調遷市場118個,至今已關閉調遷19家專業市場,外遷20家物流市場、貨運停車場。
  • 專家:歷史街區復興切忌大拆大建
    本報記者 周雪松12月9日,由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名街專業委員會、中國城科會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歷史文化街區學部、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主辦,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清控人居遺產研究院等單位承辦的「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名街專業委員會暨中國城科會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歷史文化街區學部
  • 安徽省出新標推進生態修復城市修補 老城中心區應避免大拆大建
    近日,省住建廳出臺了「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新標準。據悉,修復修補將以「補短板、惠民生」為重點,因地制宜推進生態修復、功能修補,防止生搬硬套、大拆大建,杜絕違背城市發展規律、超出資源環境承載力、超出地方財力、違規舉債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嚴禁打著「城市雙修」的旗號脫離實際搞「面子工程」、過度「美化」城市出入口和「亮化」城市夜景。
  • 深圳東門老街改造不停業不封街,不大拆大建,保護歷史印記和特色
    南都記者 劉有志 攝 承載了深圳市民記憶的東門老街會如何改造?老東門的印記是否還能被保留?近期來這些問題頻繁被關注。為此,記者採訪了東門商圈改造升級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周建軍以及喻強。據他們介紹,東門老街改造將採取「不停業、不封街,不大拆、不大建,市場化、漸進式、微改造」的模式予以推進。
  • 南京明年600條街巷整治不搞大拆大建 「微出新」留住背街小巷老味道
    與會專家認為,一座城市的背街小巷整治,要用系統化思維思考,尊重街區歷史和原住民需求,突出特色,避免「大拆大建」,更不能「千街一面」。尊重街巷生態,避免「千街一面」22日,記者來到邁皋橋街道老街,仿佛穿越到了民國街巷。只見每一棟樓外立面都變成了民國建築風格,菜場門口的商鋪,也如同照片裡民國模樣。
  • 溫州大建大美,不久以後鹿城、甌海、龍灣將會變成這樣
    回望過去一年,市住建委緊緊圍繞「大拆大整」 「大建大美」,「兩線三片」開發建設掀起熱潮。隨著我市大建大美的深入推進,溫州這座城市的顏值越發迷人。不久以後鹿城、甌海、龍灣將會變成這樣。在城市規劃上,龍灣摒棄以往拆一個建一個的「小打小鬧」模式,採取片區開發方式,突出集中連片安置。
  • 剛拆完!實探南山兩大舊改項目,要建38萬㎡綜合體!
    近日,南方樓事收到消息,恆大南山大新北城市更新項目最後一棟建築拆除完畢,項目即將進入開工建設階段。而該項目一牆之隔的卓越九瓏也開工了,根據目前周邊5-7萬元/㎡的二手房價且無在售新盤,這兩個項目入市可能會引發不一樣的反應。不過,有消息稱大新北城市更新項目無商品房對外銷售,僅有回遷房及商業、寫字樓。該消息有待進一步核實,但如若是真,卓越九瓏可能會有點開心。
  • 為什麼蘇州沒有大拆大建卻規劃得這麼好,網友的評論一針見血
    蘇州從來都不建議大拆大建。但是蘇州卻規劃得相當的好。蘇州的建設是在保護歷史文化的前提下進行的,雖然蘇州沒有北上廣深一線大城市的高樓大廈,但是這裡更加的適合居住,環境與城市相結合,環境優美,人安居樂業。
  • 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存在多處難點 反對大拆大建
    北京中軸線平面圖(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喬 欣  編者按:北京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樓,全長約7.8公裡,從南往北依次坐落著永定門、正陽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  此前,北京市陸續制定了《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北京舊城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北京皇城保護規劃》、《北京中軸線城市設計》等保護規劃和文件,為北京城市中軸線實施整體保護提供了重要依據。不過,近些年的實施表明,由於種種原因,這些保護規劃和文件中規定的措施並沒有得到徹底落實,違反保護規劃的建設問題時有發生。
  • 成都「北改」駟馬橋告別商品批發市場 布局高端服務業
    昨日,成都市成華區規劃分局公布:按照「北改」規劃,在南至二環路北四段、西至沙河、北至駟馬橋路、東至府青路三段的區域內,駟馬橋片區業態將大調整,不再設商品批發市場,全新布局商貿服務休閒娛樂等高端服務業,整個片區將提檔升級,徹底告別「髒亂差」。
  • 「老城不能再拆了!」北京老城區保護該咋留住京味兒?
    會議強調,要加強老城整體保護,嚴格落實「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堅持「保」字當頭。首都功能核心區詳規公示。老城不能再拆了北京老城作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是北京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全國文化中心最重要的載體與根基。
  • 「商量在天橋」助力北村留住文化根脈
    本報12月21日訊 近日,天橋區工人新村北村街道召開「商量在天橋」「印象北村·傳承文化」專題協商會議,組織轄區政協委員代表就文化傳承和發展暢抒己見、建言獻策。「印象北村·傳承文化」是該街道今年工作的重要主題之一。
  • 周江勇強調:持續推進「大拆大整」「大建大美」
    溫州網訊 昨天,市委書記周江勇在鹿城區調研時強調,要強勢推進「大拆大整」,系統謀劃「大建大美」,堅持不懈、持續發力,進一步改善城市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加快實現城市轉型、經濟轉型的精彩蝶變,切實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
  • 成都北改為什麼改不動?中優進場能否挽救北門呢?
    有新便有舊,新老交替城市也不例外,北門一座生與鐵路牽緣的城市,鐵路開闢了北門,商貿成就了北門,但今天北門這片起步早,時代局限性大的區域正逐漸成為成都發展的窪地,不甘心的成都在2010年曾啟動聲勢浩大的北改,但數年的北改成效十分明顯,以至於民間對成都北改政策稱為「白改」,那事實真的如此嗎?
  • 杭州富陽:農耕文化博物館 留住鄉愁記憶
    杭州富陽:農耕文化博物館 留住鄉愁記憶 2014-08-28 07:43:00 導讀:農耕文化博物館,由一幢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磚木結構民居改造而成,裡面陳設著100多件農耕工具和農業生活用品,原汁原味地展現了改革開放前各時期的山區農民生活風貌。
  • 市規劃局計劃年內立法防歷史街區大拆大建
    當前位置:首頁 >> 看點 2013.03.29 星期五 市規劃局計劃年內立法防歷史街區大拆大建 作者:張娜)   不少市政協委員提出加強濟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建議
  • 宜賓市翠屏區流杯池公園:深耕文化內涵 留住城市記憶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走進宜賓市翠屏區流杯池公園,一股濃濃的書卷氣撲面而來,讓人仿佛步入了一個標準的東方園林,亭臺樓閣,水槲長廊,幽雅古樸……  公園內核心景點「曲水流觴」是北宋大詩人、大書法家黃庭堅根據王羲之《蘭亭集序》的意境,利用天然峽谷而建,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是保存完好的宜賓古八景之一,也是現存最完好的酒文化發祥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