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代會熱詞看民生
今日主題
天府文化
成都平原被譽為「天府之國」,是古蜀文明重要發祥地,孕育積澱出思想開明、生活樂觀、悠長厚重、獨具魅力的天府文化特質。要傳承歷史文化,弘揚現代文明,讓天府文化成為彰顯成都魅力的一面旗幟。
為此,成都要傳承歷史文脈,固城市之根。深度挖掘成都作為全國十大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大力弘揚古蜀文化、三國文化、大熊貓文化等特有文化,加強古蜀文化遺址、工業文明遺址、歷史文化街區、名人故裡、古鎮、古村落、古建築等自然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傳承成都故事和民風民俗,留住天府文化的根脈和記憶。
作為全國十大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有著豐厚的歷史積澱和獨特的城市魅力,成都的老街巷、古建築、工業文明遺址等自然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是地域文化特質的展現。對成都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將有助於留住天府文化的根脈和記憶,加大天府文化品牌打造和營銷力度。
探點位 少城:城市格局得到整體保護
在成都市中心,沿著長順街兩側,有一條條像魚骨似的小巷,炎熱的五月驕陽下,走到這些小街巷,便感到一片清幽涼意。這是老成都少城留下的長條小巷,小街兩側的銀杏樹已有兩三層樓高,挺拔秀麗、鬱鬱蔥蔥,將一片濃綠撒在街面。
四川大學博士段化鞫有騎車遊成都的計劃,近日,她騎著共享單車遊覽了成都的少城片區,在少城的文化地標上,她讀到這樣的介紹:少城又稱「滿城」,位於成都城區西部,是清康熙年間為八旗官兵與家屬修建的「城中城」。「少城」城牆周長約2700米,高約4.3米,有5座城門。城內以長順街為中軸,共有八旗官街8條、兵丁街巷42條、通道5條。大致範圍是:北至今西大街,南至今君平街,東至今東城根街,西至今同仁路。城內綠蔭掩映,花木扶疏,是成都城區最佳的居住區。辛亥革命後,「少城」不再保留,對外開放,城牆從1912年開始拆除,1935年全部拆完,「少城」作為一個城中城完全消失,只是作為一個片區名稱留在人們心中。
「我來到成都三年,看了文化地標,才明白原來成都的街巷還有這樣一段歷史。」段化鞫說。
少城是成都市首批歷史文化地標點位之一。除了少城片區,市文廣新局近年還梳理出近千處點位,將對古蜀文化遺址、工業文明遺址、歷史文化街區、名人故裡、古鎮、古村落、古建築等文化地標逐一進行展示,迄今已標識600多處歷史文化地標。上月出臺的《成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則明確將成都從秦朝建立成都城到清朝形成的少城、皇城、大城的「兩江環抱、三城相重」的城市格局作為整體加以保護。作為反映成都市文化特色和自然風貌的片區,「少城—祠堂街—人民公園風貌片區」也將受到保護。
看規劃 27處工業遺產得到保護
對於《成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記者從市規劃局獲悉,此次成都將城市總體規劃中關於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專章作為一個專項規划進行修編,主要是為保護成都傳統空間格局、歷史人文格局和文化遺存格局,保護各類物質文化遺存及其歷史環境要素,繼承弘揚成都民俗文化傳統和非物質文化遺存。
《規劃》中明確,將保護能夠體現錦城文化歷史內涵、景觀特色鮮明的60條特色風貌街道,不拓寬、不減綠、建築控制高度、不破壞現狀風貌特徵、不破壞傳統文化,以使得成都的街巷肌理得到最好的保存。此外,還有4個歷史文化街區、14個特色風貌片區、27處工業遺產也將得到完善的保護。
這次規劃中,對歷史城區的保護以成都古城為主體,主要覆蓋唐朝形成的兩江抱城區域,即唐羅城範圍,面積約13.44平方公裡。除了保護古城格局和街巷肌理,還將保護城牆遺址、具有歷史意義的城市水系、重要的視廊與市域、傳統建築形態,提升歷史城區的園林綠化水平,控制歷史城區建設強度與人口規模。
看進展 一批文化標誌場館陸續呈現
成都還將新建一批文化場館:成都大劇院、自然博物館、成都美術館、群眾文化活動中心、三國蜀漢城……同時,加快推進成都中心、城市音樂廳、音樂坊建設,開工建設成都國際足球中心等。
計劃投資22億元的成都城市音樂廳將於明年8月率先呈現,佔地約3萬平方米,這將是成都乃至四川在文化產業領域的地標性建築。城市音樂廳將以構建音樂核心區域和產業標杆為核心,打造一座音樂廳、一座歌劇院、一座戲劇廳及多個配套建築,聚集音樂演藝、版權交易、音樂製作、創業創作為一體的音樂產業發展區。
根據規劃,成都將在天府廣場後子門片區打造一個佔地上千畝,集文化中心、城市遺址、中央公園和產業高地於一體的國際一流新地標,成為一張世界級的中央公園城市名片。成都中心項目計劃年內開工,建成後將利用天府廣場及周邊文化建築圍合成城市客廳,並結合中央公園在總體格局上呈現「前廳後苑」的形態。
成都還將打造一個集三國文化的展示、研究和體驗為一體的「三國文化中心」。三國蜀漢城項目位於武侯祠和南郊公園以西、一環路以東的片區,包含武侯祠、錦裡等景點,一直以來都是三國文化的旅遊勝地,對它的改造主要因為其原有的空間格局,對整個三國歷史文化的展示來說顯得過於侷促。三國蜀漢城的建成,將強化古城歷史格局,弘揚成都的蜀文化、三國文化等,彰顯城市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