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物流失海外都有哪些原因?國家是怎麼追回的?

2020-12-19 擺渡有態度

中國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文化產業自然是十分的多,後來又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更是誕生了不少的珍貴文物,這些文物都是先人們智慧的結晶,是體現中華民族強大的物質基礎,中國人引以為傲,但好東西就容易讓人惦記,由於各種原因,很多文物都被流失到了海外。

據相關統計,全球47個國家的二百多所博物館,其中中國的文物有不少都被陳列其中,在中國獨特的地域文化下誕生的文物與其他收藏品擺在一起顯得別具一格,除此之外還有的是被外國的個人收藏家收藏了起來,這對於中國人來說,真的是非常痛心。那麼這些文物之所以流失,除了我們都能想得到的因外國列強入侵以外,還有哪些原因呢?

文物的大量流失終歸還是要提到鴉片戰爭,中國國門被打開,外國列強對中國燒殺搶掠,破壞了世界第一園圓明園,要知道那是清政府建立的文物收藏所,裡面上等的文物很多,瑪瑙,水晶,寶石這些都在其中,卻被英法聯軍破壞掉了。

另外文物丟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反動軍閥的偷運。曾有外國媒體報導稱,「想要看中國精美的文物,不要去中國看,而得是在國外看」,可見中國文物流失有麼多嚴重。其中法國的羅浮宮就收藏了中國的不少文物,其中包括香爐,首飾,編鐘等,還有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也收藏著幾百幅珍貴的中國畫作。

這些文物大多都是被走私出去的。正是因為以上這些原因,很多中國的陶器,瓷器,玉器就這樣成為了別國的珍寶,多麼可笑。

現如今,國家正竭力的尋回丟失的國寶,通過私人手段,通過政治手段,儘管這背後的「戲」我們看不到,尋回國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能做的,是弘揚他們,不忘國恥。

相關焦點

  • 我國流失海外的文物,是如何追回的?
    二戰結束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先後通過了《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出口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和《關於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等法律,這些國際法有助於我們追索流失海外的文物。但想要通過國際法收回流失文物,還需要外交部門進行協商,畢竟,公約只能讓文物流失國家在國際談判中佔據道德優勢,並沒有太大的實質性作用。而且這些國際法更適合一些在二戰後被非法掠奪、偷盜海外的文物和古籍。
  • 又有一組流失海外的文物被追回!外國網友:這非常有意義
    中國日報網9月11日電 又有一組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家了!10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流失日本多年的曾伯克父青銅組器已被成功追索,重新回到祖國懷抱。曾伯克父青銅組器一組8件,包括1鼎、1簋、1甗、1霝、2盨、2壺,均有銘文,共 330字,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被整體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可恥的盜墓走私這批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青銅組器是怎麼流失到日本的?
  • 25年努力追回68件!中國文物大量流失海外令人心痛,還需繼續努力
    據媒體報導,這批走私文物是1995年一起國際文物走私案件中被英國警方所截獲的一部分,當年犯罪嫌疑人從中國走私文物三千餘件,其中大部分在1998年被追回,只有68件走私文物因為各種原因,長期滯留海外,經過了25年努力,才回到祖國。
  • 中國追回流失日本國寶史記
    有網友就問:為什麼此次中國文物局未出資回購,就能追回流日國寶?為什麼之前要花大價格回購流失海外國寶?中國有多少國寶流失日本?中國政府成功追索多少次?本文將一一道來。
  • 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為什麼能賣出天價?真的是老外識貨?
    中國千千萬萬的珍寶被擄走,流亡海外。很多中國人,也加入到把自己的文物賣出去的行列。最有名的大家都應該知道,末代皇帝溥儀,他對於自己的未來跟明鏡似的,知道自己退位後就是普通人。為了維持自己以後的奢侈生活,所以趕在自己退位前,溥儀和他表哥大肆把皇宮裡的珍寶往外出售。溥儀對自己家的東西能不清楚嗎,哪些東西值錢,哪些器件兒不值錢。此外還有很多發國難財的人。
  • 796件中國流失文物回家 海外追索難在哪
    他解釋說,和大多數發達國家是文物流入國不同,義大利情況比較特殊,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和我國一樣,義大利是個文物的流出國。「義大利歷史上經歷過古希臘、古羅馬文明,歷史悠久,文物眾多,由於各種歷史原因,不少文物也都流失在外,我們中國遊客在世界各地旅遊的時候,在很多國家的博物館肯定都見過那些古希臘古羅馬的雕塑。據我所知,義大利也一直在努力進行文物追索。」
  • 大英博物館國博開展含中國文物 海外流失文物如何被「洗白」
    來自世界各地的100件文物齊聚國博,從3月2日到5月31日向公眾開放。這100件文物中,包括西周康侯簋、東漢青瓷六博俑、唐代三彩文官俑等在內的7件中國文物前聚集了最多的目光,因為這是它們自流失海外後首度回國「省親」。其實,這只是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中極少的一部分,目前,中國有超過100萬件文物流落在海外,由於歷史原因和市場現狀等客觀原因沒有正常的回流渠道。
  • 圓明園馬首回家 我國流失文物追索途徑有哪些?
    圖據央視新聞據不完全統計,自近代以來,中國有超過1000萬件文物流失到歐洲、美國、日本等地。近年來,經過政府、文物工作者和民間人士的共同努力,有越來越多的流失文物通過多種方式得以成功回國。那麼,我國流失文物的追索途徑主要有哪些呢?
  • 流失海外的文物,那些藏有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外各主要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達十萬件以上,這僅僅是統計在冊的,真實流失海外文物數量無法統計,只能說「海量」!中國歷史悠久,文物浩如煙海,為外國博物館及公私機構收藏是不可避免的,並不全都是「流失海外」。本文為您詳細介紹了目前中國文物的海外收藏現狀,並整理出藏有較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名單,以供諸君參考。亞瑟 賽克勒大廳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陳列中國佛教藝術的特別展廳,出自山西廣勝寺的元代壁畫、雲岡造像、河南淇縣東魏李道贊等五百人造像碑等傑作濟濟一堂。
  • 我國已經流失的文物還未找回,卻還有人走私,歷經25年才追回
    根據我國文物學會的不完全統計,我國流失海外的文物已經高達1000萬件之多,這個數字觸目驚心,令我們難以想像。我們深思,我們這1000萬件文物就是海外,又給我們國家帶來了多少損失。可能有人會疑問,為什麼我們會有那麼多的文物流失海外呢?接下來我們就來解答大家的疑問。
  • 追回流失文物 再大的努力都值得
    【文化評析】近日,國家文物局介紹有關追索文物回國的情況時稱,計有68件流失英國的文物,在25年之後,被追索回國。這68件珍貴文物,是1995年英國截獲的大量走私文物的一部分。25年來,中國有關部門始終沒有放棄追索這些文物。
  • 流失在海外的中國國寶級文物
    19世紀中期以來,由於國外列強的掠奪和戰爭,加上文物走私等因素,大量中國古代文物流失海外,其中不乏精品、孤品。 圓明園遺址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達
  • 一馬當先,首件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馬首回歸圓明園,激勵吾輩當自強
    前言: 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起,中國的很多文物就流失到海外,這些文物很多都是被當時的列強從貧弱的中國擄走的,就全世界的博物館中展出的中國文物來看,就已經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這裡面還有一些流失文物被私人收藏,這些流失的文物全部都是屬於中國的瑰寶。
  • 文物走私「出國」,如何追回來?掌握證據很關鍵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教授 霍政欣:一旦在外國出現了流失的中國文物,我們就應該在第一時間去搜集相關的事實證據,同時在法律上做好預案。解說:《新聞1+1》今日關注:文物走私「出國」,如何追回來?更加讓人關注的是為什麼今年3月份突然被叫停的這樣一個一組文物,在昨天國家文物局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在一個月之前就已經追回到了中國,為什麼可以如此神速呢,來一起關注一下。解說:昨天上午,國家文物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公布流失日本多年的曾伯克父青銅組器,被成功追索。消息一經釋放,立即引來關注。
  • 中國文物流失百萬遍撒四十七國
    中新網綜合11日消息:據不完全統計,在47個國家的200多個博物館中,中國文物不下百萬件。  據中國國家文物局顧問謝辰生介紹,眾多的中國文物流散海外,歷盡滄桑,大多為舊中國時外流的,主要有三個渠道:   一、因為在當時的侵略戰爭中,列強從中國搶走的;  二、當時有一些來華的外國人從中國偷走的;  三、外國人勾結當時的軍閥,以極低的價格買下後偷運出境的。
  • 流失文物「回家」不再遙遙無期
    近年來,隨著國內不斷升溫的「博物館熱」「文物熱」,人們逐漸發現原本沉寂於博物館的每一件文物,不僅是民族歷史的見證者,也是一個國家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體內銘刻著傳統文化的基因密碼。因此,每每有流失海外的文物踏上回家路,總能牽動億萬國人的心。這樣的牽掛折射出文化自信與文物保護新時代的到來,它關乎我們怎樣看待自己的歷史和文化。文物的流失具有複雜的歷史根源。
  • 洛陽太子冢被盜,國寶流失海外,警方為何能夠迅速追回?
    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育有長子李弘,由於李治十分疼愛這個兒子,所以很早便立其為皇太子,為以後繼承大業做準備。但可惜的是,李弘年少多病,不久便因肺病在洛陽去世,聞知此事的李治悲痛欲絕,並下令以帝王的規格將太子李弘厚葬在景山,並追封諡號為「孝敬皇帝」。
  • 圓明園鼠首兔首,流失海外140年,3200萬歐元拍下,無償捐贈我國
    鼠首、兔首銅像,原來是圓明園西洋樓海晏堂前大水法的裝飾銅像,1860年被英法聯軍掠奪後流失,距今已經140餘年,文物價值極高。外國人主動捐獻海外流失文物給中國,這件事無論如何都值得我們的感謝。如果有更多的人仿效,將會有更多的珍貴文物回到中國,彌補上百年屈辱史給我們國家帶來的創傷。
  • 68件文物從英國回家:中國還有多少頂級國寶流失海外?
    1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國家文物局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緊密合作,在中國駐英國使館大力支持下,歷時10個月,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文物追索回國。」 68年流失文物,終於從英國回家,回到祖國的懷抱,這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兒。
  • 中國將系統整理流失海外「三山五園」文物(圖)
    據新華社電 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28日在國家博物館出席「皮諾先生捐贈圓明園青銅鼠首兔首儀式」。  青銅鼠首和兔首,原為北京圓明園大水法十二生肖獸首噴泉構件中的兩件,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流失。兩件獸首被法國皮諾家族購得,並以其家族名義歸還中國。這兩件文物將由國家博物館收藏,並於近期公開展出。「這是一次富有特殊意義的訪問,我的家族對此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