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召回應「抗日陵園遺址被毀」:11處發現遺骸,將鑑定

2020-12-21 澎湃新聞

河南南召回應「抗日陵園遺址被毀」:11處發現遺骸,將鑑定

澎湃新聞記者 段彥超 實習生 鍾笑玫

2018-07-03 14:08 來源:澎湃新聞

針對「河南南陽市南召縣抗日烈士陵園遺址遭企業破壞」一事,南召縣7月3日給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發來聯合調查組的最新情況說明顯示,調查組在走訪時,當地群眾反映此處荒涼偏僻,是亂葬墳場。部分老人說此處原為國民政府抗日將士烈士陵園。經現場勘察,經歷史變革,多次遭到破壞地形地貌發生巨大變化,當年的「陵園遺址」已無從辨識。現場共有11處發現遺骸,現暫存縣殯儀館。下一步將確認是否為國民黨抗戰死亡人員遺骸。此前,該縣已責成企業停止施工,保護現場。

企業在現場挖的排水溝  澎湃新聞記者 段彥超 圖

事發現場  澎湃新聞記者 段彥超 圖

6月30日,有網友發布題為《南陽一抗日將士烈士陵園遭破壞》的文章,稱陵園被政府賣給私企做廠房,烈士墓碑被挖倒,並配上「被丟棄的烈士墓碑」、「挖出的烈士遺骸」、「施工現場出土的烈士服、帽飾」等圖片,引發網民熱議。

7月3日,龍越基金會負責人餘浩告訴澎湃新聞,2017年他由志願者帶領前往此「烈士陵園」。當時此處為荒地,旁邊房屋牆體上嵌有英烈墓碑。調研後,該團隊欲申請立項,進行遺骸收斂、DNA鑑定、修繕墓碑等工作,但事情一直拖延未果。2018年該處遭企業破壞後,他與鄭州大學考古教授前往現場,目睹多處遺骸。目前該地已被保護,該團隊計劃進行現場保護,走訪當地居民獲取更多信息,與跟政府協調。

7月3日,

南召縣雲陽鎮相關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表示,烈士陵園的設立需要相關手續,經考證,沒有解放後此處被設立為烈士陵園的資料。

當日,南召縣相關負責人發來的情況說明顯示,事發當天,南召縣委縣政府連夜召集相關單位專題研究,成立專項聯合調查組。

情況說明。圖片來源:南召縣官方

情況說明稱,7月1日上午,聯合調查組進駐雲陽鎮,在鎮政府的配合下,趕赴現場實地查看,走訪村組幹部和群眾張敬賓、趙基、李新民等人,並邀請研究南召歷史文化和熟悉當地抗戰歷史的有關人士高天順、張明旭等人召開了座談會,聽取介紹情況。同時,安排縣史志辦查閱縣誌文獻資料,了解歷史記載。

調查組在走訪時,當地群眾反映此處荒涼偏僻,是亂葬墳場。部分老人說此處原為國民政府抗日將士烈士陵園。1947年解放初期,劉姓、王姓等村民在此處開荒種地,墳塋遭到嚴重毀壞。六十年代初期,老城社區又把此處設為集體林場。「文革」期間,紀念碑因建設紅旗學校需要磚料被拆毀,碑刻下落不明。經現場勘察,經歷史變革,多次遭到破壞地形地貌發生巨大變化,當年的「陵園遺址」已無從辨識。

針對網友反映的「三千烈士遺骸」問題,調查組查到《南召縣誌》記載,「1938年,國民政府軍政部第二十五後方醫院移駐南召接受前方運送下來的傷病員,其中20多人在醫院死亡。」常興明所寫的《抗日戰爭時期後方醫院見聞》中描述,「僅重傷未能治癒發生死亡的約有兩千人之多,大多埋葬在雲陽城南外兩河口天爺廟至南石廟一帶」。目前所查閱的文獻史料,沒有明確記載此處埋葬三千國民黨抗戰亡故士兵的佐證,有待進一步考證。

情況說明表示,經實地查看現場未出土照片顯示的帽徽、石碑等物品。經調查座談,保管者不能證明石碑直接來源於此處。鑑於此前雲陽鎮政府已經責成企業停止施工、保持原狀,調查組要求鎮政府指派工作人員和村組幹部駐紮現場維護現狀,並責成其告知企業積極配合調查。

此外,民政局已對現場的零星骸骨進行了拍照、編號和收集,共有11處發現遺骸,現暫存縣殯儀館。

收藏石碑人的證明。

下一步,將邀請有關機構和專家對遺骸進行鑑定,以確認是否為1938-1944年死亡人員,並查證史料以確認是否為國民黨抗戰死亡人員遺骸。

文化局已向市文物部門匯報,邀請市文物和考古專家進行實地勘察。由於目前無法認定為文保單位,準備先期對民間保存的墓碑進行登記拍照,了解出處來歷,與民間人士籤訂保存協議,妥善保管。對其它失落的墓碑,加大力度逐步查找。縣委統戰部也向上級部門做了情況匯報,並通過市統戰部門向民革南陽市委通報了相關情況。

情況說明還表示,由於事發突然時間緊迫,很多事情仍需核實清楚,該縣將會組織相關部門持續深入調查,也會邀請相關機構和專家進行考察論證,按照國家現行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採取必要措施,對此處予以妥善處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抗日烈士 陵園 遺址 遺骸

相關推薦

評論(1215)

相關焦點

  • 河南抗日烈士陵園被破壞骨骸散落 志願者尋找老兵親屬或後人
    早前報導:河南南陽回應抗日烈士陵園遺址遭破壞:已停止施工針對網絡披露的河南南陽一抗日烈士陵園遺址近日正遭企業施工破壞的消息,事發地南陽市南召縣聯合調查組回應稱,已責成企業停止施工、保持原狀。南召縣表示,對於網友反映的「地下有近三千烈士遺骸」,目前無從考證,但將充分尊重保護「抗日烈士陵園遺址」的意願,邀請專家深入調查、考證,若經查證確有抗日戰士遺骸,將採取相應保護措施。南召縣表示,6月30日,有網友在微信、微博發表題為《南陽一抗日將士烈士陵園遺址遭破壞》的文章,南召縣委、縣政府迅速成立聯合調查組展開工作。
  • 河南考古多處千年遺址有新發現
    近年來,考古人員在河南新發現多處千年遺址。其中,南陽市黃山遺址考古發現了10座距今五千多年的玉石器生產作坊,有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型玉石器生產作坊3座、屈家嶺文化時期玉石器生產作坊7座,被專家認為是一個具有大型玉石器生產「基地」性質的大遺址;葉縣餘莊遺址出土了一組距今四千多年的隨葬陶器,排列有序,器類成組,呈現出鮮明的禮制色彩,是目前中國考古發現的最早時期的帶有明確禮制色彩的高規格成組明器;淮陽時莊遺址發現了28座分布集中、形制多樣的夏代早期糧倉遺址
  • 說的是老虎山抗日英烈陵園………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的通知國發〔2020〕11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現將第三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予以公布。
  • 走近南召猿人
    這裡有南召人的先祖,同時也是河南人的先祖——南召猿人的生活遺址。這個遺址不僅有重大文化意義,而且風景獨特,一座座山坡雖然不高,但是圓如錐體,讓你似乎到了侏羅紀公園,特別能引起歷史的滄桑感。《論語》上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杏花山即為中原人類發祥地「南召猿人」的發現之所,據考證,「南召猿人」與北京猿人所處時代相當,實為中原人類的鼻祖。
  • 唐河縣紅色革命遺址文保單位簡介(六)
    此戰紅軍犧牲連長以下十幾位官兵,當地群眾將他們就地掩埋在礓石河東岸,新中國成立後,烈士遺骸安葬湖陽罐山革命烈士陵園。2020年8月,此戰鬥紀念地舊址被唐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17.中共南陽中心縣委成立地舊址 位於唐河縣源潭街。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中共鄂豫邊省委為了加強對南陽地區抗日鬥爭的領導,8月,派郭以青到南陽負責地下黨全面工作,並恢復籌建各縣黨的領導機構。
  • 河南這個鮮為人知的縣,發現古人類遺址,竟是中原人類文明發祥地
    南召,位於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陽盆地北緣,是河南南陽市下轄縣,這裡素有「北扼汝洛、南控荊襄」之稱,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南召歷史悠久,人文深厚,風光秀美,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這裡是中國早期人類重要發源地之一,現存有距今50萬年前的中原人類始祖:南召猿人。
  • 峰峰礦區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遺址入選國家級遺址
    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公布峰峰礦區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遺址和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六名烈士入選日前,國務院發布《關於公布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的通知》[國發〔2020〕11號],將第三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予以公布。
  • 南召八景——中國優秀生態旅遊區
    明成化十二年 (1476) 析南陽縣北部置,屬南陽府,治所在南召堡 (今河南南召縣東雲陽鎮),清順治十七年 (1660) 廢。雍正十二年 (1734) 復置,民國初屬河南汝陽道。1927年直屬河南省,1947年徙治李青店 (今南召縣治)至今日。
  • 考古學家在倫敦發現羅馬時代中國人遺骸 或將顛覆歷史
    考古學家在倫敦發現羅馬時代中國人遺骸 或將顛覆歷史時間:2016-09-30 14:08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考古學家在倫敦發現羅馬時代中國人遺骸 或將顛覆歷史 據英國《獨立報》報導,考古學家發現在倫敦一座墓地出土的兩具古老遺骸或許起源於中國地區,這一發現或許將顛覆我們一直以來對於羅馬帝國和英國首都的假設
  • 唐豐陵陵園遺址發掘最新成果 三出闕遺址、翼馬同現世
    來源:華商報近日,唐豐陵陵園遺址發掘獲得重要成果:發現了陵園西乳闕的三出闕結構。這一禮制建築建構,清楚地代表著陵墓主人的皇帝身份。下宮在主陵的西南方位,是守陵人包括陵署官員、軍士、宮人進行祭祀等活動的場所,也是謁陵的帝王進入陵區後的休憩準備之處,一般都是一組大的建築群。■最新考古發現遺址出土翼馬為罕見石刻精品2019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陵園的西乳闕遺址和下宮南側建築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
  • 《河南文物之窗》河南境內的長城遺址你知道有幾處?
    河南境內目前分布有楚長城、趙長城和魏長城,涉及7個省轄市13個縣(市、區),牆體總長度約400多千米(含山險和消失段落),關堡、烽燧、城址、兵營等相關遺存20處。國家文物局認定河南長城共141個點段,我省按區域合併為13個區段。
  • 山東10處入選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魯網9月4日訊(記者宋莉)9月3日,國務院公布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其中山東共有10處入選。至此,山東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總數達到30處。    山東入選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的有:魯中抗日戰爭展覽館、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馬鞍山抗戰遺址、玉皇頂抗日武裝起義遺址、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紀念碑和陳列館、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磨山峪舊址、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園、淵子崖烈士紀念塔、蘇村烈士陵園、湖西革命烈士陵園。
  • 走進高安老虎山抗日烈士陵園,帶你回憶那段悲壯往事...
    本次公布的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及遺址,全國一共有80處,其中江西省有一處,那就是我們高安市龍潭鎮的老虎山抗日英烈陵園。這座陵園始建於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月,位於龍潭街西約1000米的老虎山東麓。老虎山不高,主峰海拔只有70米。這裡地處湘贛公路要道,山上樹木蔥蘢,山下溪水長流,極目向東,田園遼闊,村舍密布。
  • 非法開挖 古陵園遺址遭破壞
    本報訊(記者趙爭耀)「一家建設單位在神禾塬戰國晚期至秦代陵園遺址旁強行施工,已經有一座古墓葬遭到破壞……」6月18日,西安市長安區一名讀者給本報打來電話進行反映。接到熱線反映後,記者便迅速趕赴現場。
  • 寧鄉縣銀花橋抗日遺址建成開放
    日前,寧鄉縣著名的抗日遺址銀花橋建設通過驗收,已在「五一」前正式與遊人見面。▲修葺一新的銀花橋。圖/寧鄉網銀花橋位於寧韶線夏鐸鋪鎮鳳橋社區(三橋片區)13組境內,項目以銀花溪(原企石港河)上一石橋為基礎,上建24米長風雨長廊,廊橋一端連寧韶線,另一端則建受降碑1座,詳細記載駐寧日軍投降經過,廊橋出入口均撰有楹聯。
  • 北京門頭溝山洞現兩具人體遺骸 將做DNA鑑定
    原標題:門頭溝山洞現人體遺骸京華時報訊(記者樊瑞)近日,門頭溝區潭柘寺附近的山洞裡發現疑似人體遺骸。前天上午,屬地派出所工作人員和曙光及綠舟救援隊確認山洞內為兩具人體遺骸。目前,兩具人體遺骸已被送去做DNA鑑定,具體情況仍在調查中。
  • 2000年前死於火山噴發遺骸被發現 避難中被火山熔巖吞噬
    2000年前死於火山噴發遺骸被發現 避難中被火山熔巖吞噬  Evelyn Zhang • 2020-11-23 10:14:49 來源:前瞻網 E4081G0
  • 2000年前死於火山噴發遺骸被發現 目前遊客被禁止進入考古公園
    2000年前死於火山噴發遺骸被發現 目前遊客被禁止進入考古公園時間:2020-11-23 10:3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00年前死於火山噴發遺骸被發現 目前遊客被禁止進入考古公園 義大利龐貝遺址考古公園的官員11月21日表示,在龐貝一處別墅遺址發現了當年一名富翁及其奴僕的遺骸
  • 最美聊城|高唐父子為抗日英雄守墓六十餘載
    此後幾年間,他輾轉河南、陝西、山東等地從事黨的地下工作。西安事變後,趙伊坪到魯西北範築先部擔任秘書科文書,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在趙伊坪等共產黨人的推動下,範築先走上了合作抗日的道路。  「他爬過高山,涉過大川。走出無光的森林,夜宿飢餓的荒原,但他從不訴說疲勞、辛酸……」這是1937年在敵後的山東,趙伊坪為宣傳抗日寫的抒情詩《囑咐》。
  • 國務院公布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寧波有一處入選
    (寧波餘姚梁弄鎮)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的通知(國發〔2020〕1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現將第三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予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