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日本的傳統文化藝術美得讓人難以自拔。日本的茶道、花道和香道代代傳承,歷史悠久。哪怕到當代社會,日本的這些傳統文化藝術仍然受到追捧。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傳統的茶道、花道和香道。
茶道
豐臣秀吉喜歡茶道,因而茶道在秀吉時代便已經廣傳於大名之間,到了德川幕府時代,茶道依舊是最有人氣的技藝之道。或許應該稱為「禮儀之道」,因為茶道有許多規矩,而且是幕府與諸大名進行外交時不可欠缺的禮儀文化。幕府記錄簿留有大量有關茶道的記載。
不僅大名,連一般武士門第也視茶道為最重要的外交文化,之後逐漸成為武士門第女子的基本教養之一。
茶道重視舉止言談和禮儀。
話說第三代將軍家光時代,大奧創始人春日局臥病不起後,大奧的實權逐漸轉移至側室阿萬(永光院,1624—1711)手中。阿萬是京都朝廷參議六條家名門出身,不但擔任大奧女官的舉止禮法教授,也備受家光寵愛,在大奧深得人心,是公認的春日局後任。
阿萬深諳並極為重視禮法,不但要求大奧女官諸事守禮,甚至命政治舞臺的官員也要守禮。至此為止,武士門第還殘留著戰國時代的粗魯作風,正是從家光時代起,武士門第才逐漸成為舉止禮法的規範。
當時,公式儀式禮法有兩種,一種是京都公卿樣式的「京風」,另一種則為關東武士樣式的「江戶風」。大名多是「江戶風」。
但自從將軍迎娶京都朝廷女子之後,不時舉行幕府、朝廷外交茶會,於是,大名也接二連三努力學習公卿樣式的茶道禮法,結果,「京風」逐漸蓋過「江戶風」。武士門第文化之所以和朝廷貴族文化相通,原因正在此。
花道
「花道」亦稱「華道」,起源是佛教的「莊嚴」,也就是裝飾、修飾,極盡裝飾之意。
江戶時代初期,文化中心仍以京都為主,後水尾天皇的沙龍正是當時的文化精粹所在。天皇特別喜歡花道,當時的花道指導者是池坊華道第二代掌門人池坊專好(1575—1658)。
寬永六年(1628)正月,天皇邀請池坊專好進宮舉行花會。據說,直至該年秋天,宮中總計舉行了三十三次花會。另一方,江戶城的秀忠和家光也非常喜歡池坊華道。翌年寬永七年,秀忠造訪位於櫻田的薩摩藩藩主宅邸時,茶會上的花正是池坊專好插的。
寬永十八年(1641),池坊受家光邀請,前往江戶,擔任家光的華道教授。之後,在江戶住了一年多,以大奧為主,輪流前往諸大名宅邸教授華道。
後來,隨著經濟發展,華道在庶民之間也流傳起來,市面更出版大量有關華道的書籍,於是,華道便擴展至全國各地。不過,隨著時代變遷,新型的自由插花流派興盛,逐漸取代了規則特別多的池坊華道。武士階級或庶民階級的茶會都盛行自由插花,也就是現代的日本「花道」樣式。
「花道」以江戶商家和武士門第妻女為中心,逐漸廣傳,並出現眾多獨自流派的「花道」創始人,這正是現代日本「花道」掌門人制度的起源。
如此,「花道」成為女子出嫁前的必修課程之一。
第十一代將軍家齊時代,曾發出華麗藝道禁令。本來「花道」也被列入取締對象之一,後來「花道」和「茶道」均被當做女子藝道而受幕府認可。大奧是女子學習舉止禮法的最高學府,想進大奧工作的女子,若在事前先學好「花道」,據說相當有利。
大奧到處都有演出四季風情的花器及插花作品,即便在進大奧之前學了「花道」,進了大奧,高竿者多的是,學海無涯勤是岸,還是得上課。
香道
江戶時代登場的「香道」,則是招人舉辦香會,點燃香木,讓在場的人享受其香味。現代的日本「香道」正是江戶時代的文化遺產。
江戶時代初期,民眾得知朝廷有天皇親自取名的所謂「敕銘香」後,「香道」變成一種遊戲,民間流行起類似下棋的聞香賽,日文稱為「盤物」。當時是後水尾天皇及東福門院(德川和子)的蜜月時代,宮中女官也流行起聞香賽,後來傳進江戶城大奧,眨眼間便成為大奧女官的人氣藝道之一。
「盤物」又稱「賽馬香」,就是聞出香木名後,可以移動騎馬玩偶前進的遊戲。這個「盤物」是精美工藝品,甚至成為大名女兒出嫁時的嫁妝之一。而且也出現按一定規則判別香氣的「組香」遊戲,這遊戲不簡單,需具有古典文學素養與和歌造詣。
只是,香木非常貴重且高價,參加香會的人也必須具備歌道知識等高等教養,因而不如「花道」那般流行,但人氣很高。有資格參加香會,等於你是知識分子中之精英的證明,想晉升為高級女官的人,當然會努力學習。
總之,大奧凝聚了各種禮法與藝道課程,只要在大奧習得一項藝道,出大奧後便能自己開私塾,收學生,賺學費,甚至成為某某流派的創始人。這對當時無法賺錢養活自己的女子來說,確實是個夢寐以求的理想國度。
日本傳統的茶道、花道和香道,是日本幕府時期女子的必修課。只有精通茶道、花道和香道,才算得上真正的古代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