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版知乎:越南什麼時候才能變成第一世界國家?老外評價一針見血

2020-12-19 騰訊網

過去的數十年裡,越南的經濟取得明顯的增長,獲得世界很多投資者的關注。可以說是個潛力巨大的新銳國家,近日,在美版知乎「Quora」上有人提出,「越南什麼時候才能變成第一世界國家?」

目前越南的人口數量龐大並且人口結構年輕,最新數據的人口結構佔比最大的是20-29歲的年輕人口。不僅擁有充足的勞動力,而且勞動力素質也比較高,越南的勞動力人口整體素質都比東南亞其他經濟體偏高。而且勞動力成本也比東南亞其他國家更具競爭優勢。越南在過去的30年得益於「人口紅利」,取得了僅次於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從農業人口佔比、勞動力總量和年齡結構、人均收入水平和工資水平、以及穩定性,越南是最具增長潛力的經濟體之一。分析稱,越南正處於「為起飛創造前提的階段」的中後期和「起飛階段」的早期。

(越南與部分經濟體的人口結構對比)

(越南等經濟體不同教育經歷的人口佔比情況)

其實,在很多越南人眼中,越南比東南亞其他國家地位更高,曾經打敗過美國是該地區的第一軍事強國,而且經濟增長快速,被稱為「第三世界」很顯然不合適。無論是冷戰期間還是現在,越南從未將自己定義為「第三世界」國家。

不過並不是每一個處於起飛階段早期的經濟體最後都能夠起飛,要想維持一個穩定高速經濟增長是最大的挑戰,參考印經濟增速連年下滑的印度。有專家在評論裡回答道,越南要想達到第一世界國家的地位還有幾大障礙,首先是開放節奏過快,雖然越南的「開放」比中國晚10年,但是開放節奏要快於中國,同時節奏過快也帶來了風險。對於一個剛剛進入工業化的經濟體而言,這也存在這很多潛在的風險。

在教育方面,儘管越南的中學和小學入學率很高,但是質量卻堪憂,越南的大學和科研機構更是沒有拿得出手的。比如,2017年越南科研人員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的文章只有76篇,而中國僅一所復旦大學就發表了504篇,一所中國大學幾乎是全越南的7倍。而且企業競爭力不夠,越南幾乎沒有一家走向國際市場科技公司。基礎設施和城市化進度緩慢的同時,土地和房屋價格卻在快速上漲,胡志明和河內房價收入比分別位於全球主要城市19和39位。此外,越南的生育率從20世紀80年代(每個婦女約5個孩子)一直下降到現在1.7個,這幾乎是前所未有的,但人均GDP只有中國的1/4。

(越南工廠)

有人指出,隨著中國從低收入國家向中高收入國家轉移,大量的低端產業已經轉移到東南亞,尤其是越南,很可能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複製中國的成功,但是越南不會躍居第一世界國家。雖然越南也有和中國一樣的儒家文化,但是大多數越南人和中國人有一個最大的區別,那就是不夠勤奮吃苦,中國的成功難以複製。

(中國工廠轉型)

也有外國網友一針見血的表示,越南最後可能成為和泰國一樣的國家:從一個低基數迅速上升,但從未完全成為一個真正發達的經濟體。像一個曾經的流星,最終未富先老。(晶晶)

相關焦點

  • 老外美版知乎提問:中國餐館裡的廚師是否在什麼地方寫有食譜?
    在多數情況下我們完全不會依賴食譜,一些時候我們還會根據自己的以往經驗改變食譜,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一道菜會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菜式出現。在國外的問答論壇美版知乎上就有老外這樣提問道:中國餐館裡的廚師是否在什麼地方寫有食譜?顯然有一些外國人在質疑為什麼中國廚師會烹飪這麼多菜,是不是把食譜寫在某個地方,一邊看一邊做飯。
  • 美版知乎提問:讓你驚訝的中餐菜單裡面是什麼?老外的回答亮了
    比如在中餐裡有很多西餐不會出現的食物,很多老外第一次吃都會覺得驚訝。在美版知乎上就有老外提問道:讓你驚訝的中餐菜單裡面是什麼?實際上關於中餐菜單我們不得不說在國外中餐廳那些將中餐菜名直接翻譯成英文的菜單,比如夫妻肺片,紅燒獅子頭,會把老外嚇一跳,當然也不僅僅是因為菜名翻譯不同會讓老外驚訝,還比如我們吃的一些食物如鴨舌,一些老外會認為是蝸牛(蝸牛在法國菜種中是一種知名食材),但當他們吃到這道菜的時候會發現這根本不是蝸牛。
  • 美版知乎提問:中國菜裡最著名的蔬菜是什麼?老外回答亮了
    比如我們吃的蔬菜,實際上像中餐裡很多蔬菜都是不會出現在老外餐桌上的,比如我們吃的海帶、白蘿蔔、竹筍、韭菜、大白菜,香椿、白勒等等蔬菜食物,在老外的菜單裡很難看到。這些蔬菜一方面是因為在老外的環境裡難以獲得,比如竹筍、白勒,一方面是因為他們保守的飲食文化,不會開發這些食材作為蔬菜。比如韭菜,在歐洲野外環境也是有韭菜生長,但大多數老外會認為是一種野草。
  • 美版知乎提問,白人做中國菜是文化挪用嗎?瞧瞧老外怎麼說
    又比如我們吃的豬肉食物(而老外常見的是牛肉)這是因為我們的氣候環境複雜多山地,不適合牛羊的大規模養殖等等。隨著中國菜在國外走紅,很多老外被我們豐富的菜餚種類,美味的食物口味所折服,也開始嘗試烹飪中國菜。在美版知乎上就有老外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白人做中國菜是文化挪用嗎?」首先我們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要明白什麼是文化挪用。
  • 美版知乎提問:為什麼中國茶杯沒有把手?讓老外們好奇的問題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在飲水的時候會藉助工具,而動物則不會。我們在喝水的時候會藉助杯子,這成為我們喝水時常見的一種方式,杯子不但能盛水,還能很方便的將水送到嘴邊。但和中國人不一樣,西方人喝水的時候用到的杯子都會有一個把手。雖然在我們生活中帶有把手的杯子也很常見,但事實上這些杯子都有很多西方的影子,在傳統上我們的杯子是沒有把手的,為什麼會這樣?在國外的問答論壇美版知乎上就有一個讓老外們好奇的問題「為什麼中國茶杯沒有把手?」那麼為什麼我們的茶杯沒有把手呢?
  • 美版知乎:為什麼中國人吃「豬」而美國人吃「豬肉」?
    豬肉在中國是非常常見的食物,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很多時候豬肉比雞鴨魚肉在我們餐桌上更常見。而在早期國外很多西方人不吃豬肉,特別是在早期的美國,豬肉只是黑人奴隸才可以食用。現如今很多西方人也吃豬肉,豬肉也成為一種很流行的食物。
  • 美版知乎提問,為什麼中餐館的菜單上有這麼多東西?老外回答亮了
    就連很多在中國生活久的老外也感嘆中國食物的豐富。有老外曾經說道:我在中國生活八年,我敢保證就在我住的樓下,兩個相鄰的中餐館裡也有我從未吃過的食物。在中國食物如此豐富,每個到這裡的西方人都會為之驚訝。關於中餐食物的豐富度,在國外的問答論壇美版知乎上就有老外提問道「為什麼中餐館的菜單上有這麼多東西?」
  • 美版知乎提問:為什麼人們在中餐館會覺得必須使用筷子?
    筷子是中餐文化裡很突出的一種飲食餐具,它不像老外吃飯用的刀叉勺,也不像一些直接用手吃飯的行為。筷子簡單容易獲得而且廉價,在吃中餐食物方面非常適用。關於我們必須使用的筷子就有老外在美版知乎上提問道「為什麼人們在中餐館會覺得必須使用筷子?」
  • 美版知乎:美國會不會淪為第三世界國家?美網友回復出人意料
    導語:美版知乎:美國會不會淪為第三世界國家?可以說美國這一次的經濟危機將會比2008年的還要嚴重,對此,美國的很多網友就在美國版知乎問道,美國會不會因此淪為第三世界國家?相應的也有非常多的網友回復到:「現如今的美國已經跌入了無底深淵,無力回天」,除此之外,還有美國人表示:「今天的美國看起來就像一個發展中國家,美國人穿著非常寒酸和過時的衣服。」
  • 美版知乎提問:外國佬在中餐館怎麼做,能吃到第二份菜單食物?
    但從傳統中餐角度看,這些迎合他們口味的食物,並不能吸引我們的口味,所以一些中餐館就會針對這兩種狀況,推出一些老外喜歡的中國菜,也會針對中國人推出一些傳統中國菜。在美版知乎上就有老外提問道:外國佬在中餐館怎麼做,能吃到第二份菜單食物?從提問中我們能看出這位老外顯然已經知道他吃的中國菜並不是傳統我們吃的中國菜。
  • 美版知乎提問,為什麼在中國餐館,中國人吃東西這麼吵鬧?
    在我們的餐桌上,不管是朋友聚會還是家庭節日聚會餐桌上少不了歡聲笑語,也就是說在我們的餐桌上氣氛很重要,但是在很多老外看來,中國人吃飯時太吵鬧了。這其實是飲食文化的差異,當然一些老外在餐桌上也並不完全會保持安靜。
  • 美版知乎:為何中國廚師只有切肉刀?聽聽老外的回答,他們很羨慕
    在美版知乎就有外國網民提問道「為何中國廚師只有切肉刀?這裡所說道的切肉刀就是我們的菜刀。當然現在在我們的廚房中可能菜刀已經不是唯一的廚刀,但它一定是最長使用的烹飪用刀。它很符合我們烹飪習慣,拍個大蒜、黃瓜,切肉絲、蔬菜都是完美的工具,還能當作鏟子能把食物鏟到鍋裡去。這些好處對比西式烹飪中的十幾把廚刀來說,完美無缺。
  • 美版知乎:美國會不會淪為第三世界國家?美網友回復出人意料
    導語:美版知乎:美國會不會淪為第三世界國家?可以說美國這一次的經濟危機將會比2008年的還要嚴重,對此,美國的很多網友就在美國版知乎問道,美國會不會因此淪為第三世界國家?相應的也有非常多的網友回復到:「現如今的美國已經跌入了無底深淵,無力回天」,除此之外,還有美國人表示:「今天的美國看起來就像一個發展中國家,美國人穿著非常寒酸和過時的衣服。」
  • 美版知乎:漢堡在中國流行嗎?老外:漢堡在中國被視為奢侈品
    在國外問答論壇美版知乎上就有這樣一個問題「漢堡在中國流行嗎?」 然而有老外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很有趣了,有老外回答道:漢堡王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尤其是年輕人,在中國被認為是奢侈品,因為牛肉比豬肉或雞肉貴。
  • 美版知乎熱議:世界各國可以向中國學習什麼?高贊回答:清單很長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一系列成就,中國速度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標杆,我們在各個領域不斷追求卓越,實現超越。而在當時,歐美等西方國家對於中國的崛起,更多地是持有一種「冷眼」旁觀的態度,更別提是說「向中國學習」之類的言論。
  • 美版知乎:世界可以向中國學習什麼?外網熱議:很多,但有一件必須學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一系列成就,中國速度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標杆,我們在各個領域不斷追求卓越,實現超越。而在當時,歐美等西方國家對於中國的崛起,更多地是持有一種「冷眼」旁觀的態度,更別提是說「向中國學習」之類的言論。
  • 美版知乎,中國人吃早餐嗎?為什麼美國沒有中餐館提供早餐?
    吃早餐是人類共同的飲食習慣,很少有哪個國家的人不吃早餐。當然因為每個國家的飲食方式不同,早餐出現的形式也就不同,以歐洲為例,這裡的早餐就和中餐大不相同,早餐主食一般都是土司或者黑麵包加牛油,肉片和芝士等。
  • 美版知乎發問「為啥中國人愛吃兔子?」印度網友回復很解氣
    很多外國人在對於我們中國人大量吃兔子的時候,就感覺特別的納悶。甚至說在國外論壇美版貼吧上面就有一些老外提問為為啥中國人愛吃兔子?美版貼吧上面的老外直言聲稱他們認為兔子感覺就像是一個寵物,比如說像倉鼠或者貓那樣的小動物,外表看起來特別的,可愛,動人,試問誰能夠吃下這麼可愛的小寵物呢?
  • 美版知乎:世界上最聰明的猶太民族,為什麼喜歡在聖誕節吃中餐?
    說道世界上最聰明的名族那無疑是猶太人了,在學術、商業、經濟等領域,接連冒出不凡的人物,比如愛因斯坦、波爾和波恩、費米、李普曼、海涅、卓別林、畢卡索等等名人。在國外問答論壇美版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提問:世界上最聰明的猶太民族,為什麼喜歡在聖誕節吃中餐?在這裡可能智商和烹飪並無關係了,當然中國菜也並不差。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和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在很多西方文化中對食品的要求並不高,特別是他們信仰的宗教文化中,口腹之慾是不被鼓勵的。
  • 美版知乎:為什麼中國人經常剩飯,珍惜食物不是他們的文化嗎?
    在美版知乎就有老外提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在中餐館經常會發現中國人的剩飯,珍惜食物不是他們文化的一部分嗎?」當然我們愛面子是一個原因,但珍惜糧食一直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和西方的飲食文化相比,中餐可能更直白一些,吃不完的食物會出現在大眾面前,原因我們已經說過我們喜歡分享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