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明白這3個成語,人生還有什麼看不破?

2020-12-06 今古浮沉

老子的《道德經》是聖書,蘊含無窮的智慧。其對於天道、人道的深刻闡述,影響中華文明數千年,乃是中華文化的母體。可以說對於《道德經》有深刻的理解,對於人生就有深刻的理解。

《道德經》之中有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成語,其實我們如果能真正理解其中一些成語所蘊含的深意,並落實於行為,就能夠以大智慧坦然面對人生的種種境界。

1.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告訴我們,要達到目的地,須從起點開始,一步一步往前走。是的,這是最為淺顯的道理: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其實,最為深刻的道理,都是最為簡單的形式;越複雜越偏離本質,複雜的事物都屬於現象。現象再紛繁多變,終於要服從於本質。

然而正是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很多人無意中都忽略了它。他們費盡心思找捷徑,寄希望於空中樓閣,卻忘了踏實「走路」這個根本真理。偏離真理,最終必然到達不了目的。當我們看到一個人巨大的成功,絕不能只看他光耀的外表,他曾經在背後一步一步走出的血汗才是根本。

2.福禍相依

智者常說,得意時不忘形,難逆時不絕望,正是說明了福禍相依的道理。福禍相依是老子的主體思想之一,深刻的反映了事物變化的內在規律。沒有任何事物是一成不變的,沒有永恆的好運,也沒有永恆的厄運。福禍互為根,相互轉化,互依而生,其實這也正是陰陽互根互化的表現。

當瞭然這個道理,就不會被「命定論」所束縛,能夠跳出思維的桎梏,順應規律而變化。成功時以平常心對待,失敗時不氣餒,深刻洞察福禍的變化,就不會被福禍所牽制,始終處於向上發展的狀態。

3.大智若愚

所謂的大智,絕非碌碌於聞名利養的世俗小智,而是能夠讓自己的心靈獲得恆久快樂的法智。法智不彰,故而真正的大智之人,往往是看起來最平凡的一個,甚至有時候表現為世人眼中的「愚態」。

而自詡大智之人,被名聞利養所牽絆,無論外表如何光鮮亮麗,到底是世俗小智,不登大智之門。大智務於心靈,小智務於外相,心靈為本,外相為標。三千繁華盡,終於只餘一顆真心。

依於大智,靜觀福禍,務實而行,無所羈絆。

相關焦點

  • 老子獨創的15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我們從這些成語中,再次精挑細選出最具人生智慧的15個。這15個成語,可以說字字都是真智慧,個個都是大境界,值得認真品讀領悟。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成功三要素:勤奮、堅持加心態。 3、和光同塵 【成語出處】《道德經》第56章: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成語含義】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平和處世方法。
  • 出自《道德經》的十個成語,個個實用,飽含人生大智慧!
    《道德經》雖然短短五千言,卻字字珠璣,句句精華,隨便拿其中的一句話,都可以作為至理格言,終身受益。出自《道德經》的成語也多達五十多個,今天挑選其中的十個,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一,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經.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道德經》中這些你熟悉卻不真正理解的成語
    《道德經》只有短短五千真言,但是蘊含的知識確是無窮無盡的,涵天蓋地、盡說人道,隨意選出一張都可以當成人生的格言,總結出一番深刻的道理。而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常用的成語也是出自《道德經》,這些成語有些我們知道它的意思,有些我們只是膚淺的使用,卻不通曉背後的道理。今天小編就總結一些,希望和所有道友互勉。
  • 人生要務是什麼,看老子在《道德經》中的解釋
    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總共有50個字,其中「善」這字竟然出現九次,其中的意義並不完全相同,但有七個「善」的意思是相同的,如此高的使用頻率,究竟是什麼意思要揭示什麼現探討如下:道德經的第八章:上善若水「地」通常是指地方,這裡專指定位的最終目標或終極關懷,也就是說人生定位的核心關鍵和要務就是要把人生終極目標和終極關懷給弄明白弄清楚。人生的第一要務「居」就是定位,把自己定位在什麼方向,可以理解為人生選擇的職業,城市,配偶,也就是把自己放在什麼位置上,這就是定位。
  • 解讀出自老子《道德經》成語: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生活中什麼人最聰明,人們會說是那些所謂機智靈活的人,那些愛思考、愛捉磨的人,其實不然,而真正聰明的人,是我們大多數認為的所謂「憨人」,人們不是常說憨人有憨福嗎,不信你看看身邊的人,那些不愛出風頭,也很少說什麼話,做事也默默無聞的人,看上去給人一種憨憨笨笨的感覺,這樣的人大概就是老子說的
  • 老子教你做人,道德經中10個成語,做到了為人一定不差
    老子所做《道德經》是中華的傳統文化瑰寶,很多現代成語都出自《道德經》,比如大器晚成、功成弗居、虛懷若谷、大象無形等等。這些成語背後蘊含的為人處事的道理,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發。下面是老子《道德經》中的10句話,包含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10個成語,如果我們做到了,為人一定不會差。
  • 什麼是低調?悟透《道德經》第28章中的3句話,你就明白了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低調呢?其實,很多人是嘴上喊著低調,內心和行為一點也不低調,甚至截然相反。正所謂是「非知之難,行之惟難」,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不難,但做起來卻很不容易,知易行難啊!真正低調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實力,要不然就是虛偽、假謙虛。
  • 《道德經》中這3個成語,說透了天道,地道和人道的秘密!
    1/自知之明老子《道德經》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意是說,善於了解別人的人是明智的,善於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最智慧的。正確的自知,首先要有勇於剖析自己的勇氣,用以保證客觀的態度,然後對自己的性格,道德,行為等方面來衡量。還要虛心地向別人請教,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這樣才能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知曉自己,才能對自己的人生坐標進行準確定位,也正是進步的開始。
  • 老子《道德經》中的「人生三寶」所反應的生活道理是什麼
    《道德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它體現了古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對我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我們身為天地的一分子,而且是一個很重要的分子,我們應該如何過好我們的一生?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我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這句話比較好理解,對於多數人來說「慈」是很好做到的,但是「」儉」似乎難以做到,節儉本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傳統之一,但是現在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於是有人開始鼓吹,只有高消費才能刺激經濟的發展,因此社交會上的奢華之風漸起。
  • 《道德經》:讓自己人生變困難的,就是永遠學不會「舍」與「得」
    記得之前電視節目上有一則廣告給了我深深的印象:「智慧人生,品味捨得。」初次看見這則廣告,感覺沒有什麼新奇之處,還是籠統的「智慧」、「人生」等很大的層次,像是專門給成年人的毒雞湯一樣,看上去感覺非常有道理,但是細細品味感覺食之無味。
  • 道德經:老子說的道究竟是什麼?認識大道體悟大道,人生才更完整
    德在道德經第38章 開篇裡講得很清楚,分為上德和下德,也就是有德和無德,而且整部道德經用大部分篇幅來闡述德。而道經,也就是前37章卻把道講得恍恍惚惚讓人捉摸不透,並且用到了無,有,始,母,常,大,一,天,地,水,自然等一系列字詞來試圖說明什麼是道,可見老子行文表意之艱難。讀了無數遍的道德經,我覺得要想真正理解老子所說的道,首先要明白老子這本書是寫給那些人看得?他寫道德經的目的是什麼?
  • 悟者天成:《道德經》、《易經》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
    我們在讀《道德經》、《易經》的時候,只是覺得它說得有道理,卻根本不明白這些書要告訴我們什麼,內涵不清楚,學起來也迷茫。今天就和大家講講,這兩本書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它們都在講什麼。知道了總綱,學習的脈絡就會清晰的多。其實,《道德經》、《易經》就是告訴我們要順應自然。
  • 《道德經》5大天機,人生5大禁忌
    《道德經》一書,暗含五大天機,指明人生五種禁忌。第一忌:積怨《道德經》裡講:「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怨恨可以化解,怨氣卻無法消散。總是勉強自己,去包容別人;哪裡還有心情,去好好做人呢?不管你遇到什麼事情,總有人勸你: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 《道德經》全篇精髓的6句話,讀懂好運自然來,知曉人生智慧
    道家講究的是道法自然,道家老祖——老子思想的集大成於《道德經》。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寶藏。《道德經》的外文譯本總數近500種,《道德經》的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也高達700多種。《道德經》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在《道德經》中,最精髓的有6句話,字數不多,讀懂參透,得人生智慧,養大格局,好運自然來!
  • 道德經奧秘:看一個人性格和人品,他倒黴是什麼樣左右他的未來
    我已經習慣在逆風中前行,以為這就是生活的常態。有時我會花時間觀察周圍的人,看他們在走運時的高興樣,比如打撲克時抓到王炸,下棋時連贏九盤,搖車牌時搖到4個9,報考時低分進了985重點大學……我悄悄分享了他們的快樂,也看到了不同的人生態度和境遇。
  • 52個成語,洞見《道德經》的智慧!
    老子乃著道德五千言授之,遂去,不知所終。這短短的五千言,便是對後世影響巨大的《道德經》。以下52個成語均出自《道德經》,或許能夠帶我們,管窺老子思想的魅力!3、功成不居【解釋】:任其自然存在,不去佔為己有。後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於自己。【出自】:第二章:「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也。」
  • 《道德經》中這5句話堪稱經典,字雖不多,卻是人生「成敗法則」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道德經·第七十九章》【譯釋】無論如何化解深重的怨恨,必然還會殘留難以消除的餘怨,這怎麼能算完善?所以聖人待人即使被傷害了,也不會利用有利的地位去報復。有德的人只給予別人而不向別人索取,這就像拿著契約卻不去逼債一樣。
  • 老子道德經到底是講的什麼意思嗎?
    直接就上來就問有誰知道道德經的意思。我敢說天下讀書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之前有一個問答。叫,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大家之所以這樣問那還不都是想知道道德經到底說了什麼?那道德經,是什麼意思呢?他說了什麼呢?容我慢慢說來。
  • 《道德經》:聖人做事不過分,不貪多,沒有驕傲之心
    《道德經》的偉大之處在於,它僅僅用五千個字,就把宇宙、人生、自然、世界給說了透徹明白。如此簡潔有力的語言,恐怕也只有中華文明的漢語能做到。《道德經》究竟厲害在哪裡呢?它為我們的世界和人生都有哪些指導意義呢?
  • 五十二個成語,洞見《道德經》的智慧
    老子乃著道德五千言授之,遂去,不知所終。 這短短的五千言,便是對後世影響巨大的《道德經》。此書深奧難懂,歷來眾說紛紜。以下五十二個成語均出自《道德經》,或許能夠帶我們,管窺老子思想的魅力! 一、玄之又玄 【解釋】:形容非常奧妙,不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