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化牧場受困於資金 多原因致奶牛存欄數下滑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今年下半年以來,袋裝鮮牛奶價格不斷上漲,直至每袋突破兩元,這主要緣於奶源緊張。近日,記者走進全國重要的奶源基地——我省雙城市。這裡也在遭受「牛之困」。養殖散戶因抗風險能力低被淘汰出局,取而代之的應是規模化牧場,規模化牧場受困於資金。優勝劣汰,一些產奶量低的品種退出市場,多種原因導致當地的奶牛存欄數出現下滑。如何進行品種引進繁育增欄,大力推進規模化牧場發展將是一段時期擺在雙城乳業前的主要問題。

  百戶養牛戶村 如今就剩五戶奶農

  李成剛所在的雙城市雙城鎮承恩村是雙城市重要的奶源供貨地之一。十幾年前,他奶牛存欄數只有十幾頭,如今他的存欄奶牛已達到370頭,養牛場6萬餘平方米,「我的目標是建千頭養殖場,目前迫在眉睫是要解決資金問題和技術問題。」

  李成剛養牛場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村裡很多養殖散戶都在競爭中消失了。「十幾年前,村裡養牛的多達百十來戶,基本上每家都有幾頭奶牛。」李成剛說,「現在村裡算我就剩五戶養牛戶了。我是其中規模較大的,其餘都是三四十頭的規模。」

  一些散戶不幹了,將一部分淘汰下來的牛當肉牛賣掉,另一部分產奶量還行的牛都會轉賣給像李成剛這樣的養殖戶手中,於是規模較大的養牛戶存欄量迅速增長,一時出現了小型農場的氣勢。李成剛說,他這裡有不少牛是從別人手裡接管過來的,淘汰和轉賣的牛數量基本都是一半左右。

  奶牛都是三年產奶,繁殖的數量終抵不上大批淘汰的數量。來自雙城市雙城鎮畜牧站的一項統計顯示,2000年雙城鎮奶牛存欄數約為1萬頭,2007年奶牛存欄數約為1.4萬頭,目前奶牛存欄數為1.2萬頭左右。雙城鎮畜牧站站長楊波表示,一些退出養殖行業者一致稱不掙錢,還不如到城裡打工賺得多。

  「我現在僱了11個工人,每天餵料、清理牛糞,早晨四點和下午四點各擠奶一次,擠奶都用機器進行,這樣既省力又衛生。擠出的奶存放在製冷罐中,每天奶站來運一次。」李成剛介紹說,「散戶由於底子薄、奶量少,根本用不上製冷奶罐,所以每天必須開車往奶站送兩趟,多花不少運輸費不算,還折騰人,因此少有人幹了。」

  牛奶行市好 牛價突破兩萬

  在雙城市奶牛入戶科技實驗示範基地,記者見到了農場主薛英峰,「牛舍正在消毒,你們要參觀得等半小時以後。」這個已擁有1100多頭牛的農場和李成剛的牛欄有著完全不同的一套管理辦法。

  牛糞處理幾乎是所有養牛戶最頭疼的難題,生牛糞撒到田裡會燒地,莊稼都活不了,堆起來漚肥則會佔很大地方。牛場土地有限,為此薛英峰花四五萬元買了一臺機器專門處理牛糞,晾曬到七八成幹的牛糞經過機器一壓,就變成了蜂窩煤狀的小塊兒,然後可以直接放進煤爐子裡當燒柴。「經過檢測,這樣的一塊牛糞有四五千大卡的熱量,比木頭柈子都好燒。」薛英峰說。

  在薛英峰的牛舍中,記者看到上千頭奶牛排成兩列站在欄杆裡,擠奶機吊在棚頂與奶牛相連,按下按鈕牛奶就能源源不斷被吸入製冷奶罐中。

  薛英峰指著牧場旁一片空地說,明年他將在這再建一座88000平方米的新牛舍,預計能容納280頭牛,通過牛場現在的繁殖進度來看,兩年後就能住滿新牛舍,現有36名工人恐怕就不夠用了,到時還得招人。

  薛英峰算了一筆帳,以他牧場的荷斯坦優質奶牛為例,成年奶牛每頭能賣2萬多元,一頭6個月大的牛犢就能賣8000元,每個月奶牛飼料成本為57元,每年每頭牛的純收入能達到5000元。

  薛英峰講,疾控和繁育是農場面臨的兩大問題。疾控是否做得好決定著農場抗風險係數高低,繁育水平高低決定農場發展速度。以繁育為例,目前繁育途徑有兩種:成牛引進和性控凍精,兩種途徑各有利弊。成牛引進運輸成本較大,但是投入生產較快,性控凍精繁育的牛犢兒一般成活率在90%以上,除去雄性牛犢兒淘汰為肉牛,奶牛犢兒需要三年後才能產奶。近年來,政府畜牧部門給農場提供了很大支持,常有技術員來農場指導品種引進。

  規模化養殖還需多方扶持

  在採訪中,很多養了十幾年奶牛的老奶農都表示,目前奶價是最好的時候,但各村的奶牛存欄量卻不是最高峰的時候,前幾年奶牛存欄量高,但行情不好,總是起起落落,於是很多奶農選擇退出。現在奶價雖然高了,養牛戶都想擴大生產,如果從牛犢養起,至少要三年才能產奶,規模化養殖投入少說也要幾百萬,如果沒有貸款支持,也難以做到。

  專家認為,目前我國奶業市場正處於由簡單粗放的經營向現代奶業和質量效益轉型過渡時期,小散戶低產低效的養殖方式必然會遭到淘汰,從而出現階段性的奶源緊缺,而發展規模化、標準化的養殖場才能最終解決奶源問題。

  據悉,近日哈市政府為解決雙城「牛之困」,確定專項政策、資金扶持計劃,將通過增加財政資金扶持,降低貸款利率,加速奶牛農業合作社與養殖基地建設,與企業聯手,強化培訓養殖戶規模化、精細化飼養水平,落實奶牛防疫工作,走活雙城市奶牛養殖規模化轉型一盤棋。(記者 羅彥坤/文 王鐵男/攝)

相關焦點

  • 廣東鮮奶這麼好喝的原因在這裡!牧場優質奶源賣出國內最優價
    南方網訊 (全媒體記者/歐志葵)「廣東奶牛存欄100頭以上的規模化養殖水平高達87.5%,遠高於全國平均48.3%水平,奶牛存欄在1000頭以上的更是高達72.9%。」4月17日,「I•我牧場 I•我牛」全國優質奶源牧場巡禮採風之行第三站在廣州舉辦啟動儀式,廣東省奶業協會副秘書長丘勇勝表示,廣東奶源多年來保持優質供應,「目前廣東省生鮮奶蛋白質一直保持在3.0%~3.6%之間,菌落數等衛生指標全部控制在20萬個以下,絕大部分控制在5萬個以下,有的甚至只有幾千個。」
  • ...高麗娜:規模化養殖是摸著石頭過河,5年內或再建20個「萬頭牧場」
    自2005年在馬鞍山組建了國內第一個萬頭規模牧場,截至目前,現代牧業已在全國建成了26個萬頭規模牧場,在國際奶農聯盟公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牧業排名中,成為了全球成母牛存欄量第一的奶牛養殖企業。儘管規模化養殖已成為國內原奶行業的主流趨勢,但作為最早涉足這一領域的企業,現代牧業卻是在質疑中誕生和成長的。另一方面,在現代牧業成立的15年裡,國內原奶行業也歷經坎坷。
  • 吳忠市利通區:奶牛成了「上班族」,擠奶臺上「來競賽」!
    如今,奶牛每天像上班族一樣,在規定的時間內,一頭頭牛按順序走上擠奶臺,經過各個環節後,產出的新鮮牛奶會進行冷鏈處理,最後再到達乳品企業進行深加工。馬澤寧的簡陋養牛設施,如今變成了擁有佔地307畝、總投資2300萬元的現代化標準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他的奶牛養殖合作社奶牛存欄數達到了1800頭,日產鮮奶可達33噸。
  • 眾籌一個大型規模化牧場,乳業產業帶動共同富裕
    一方面,伊利為邊俊峰的牧場提供了多種融資、貸款和補貼,前後累計5000多萬元,緩解了牧場新購牛、購買飼料、升級基礎設施等方面的資金壓力;另一方面,伊利的技術人員也為牧場提供定期巡查和駐場技術指導,大幅提升了養殖水平。2017年,面對行業的低谷期,伊利出資推動巴彥淖爾市100多個中小牧場整合,打造規模化牧場,邊俊峰的牧場也與附近兩家養殖大戶合併成為俊峰牧業。
  • 現代牧業盈利持續提升、股價翻番,計劃2025年存欄數超過50萬頭!
    她,見證了中國奶牛規模化養殖的起起伏伏,從興起、巔峰、低谷再到爬坡,嘗盡了奶牛養殖行業的酸甜苦辣鹹。她,不僅是萬頭牧場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能直面質疑,更敢於直言,自稱「養牛人」,一直在為「養牛人們」呼籲奔走,因此,不少圈內人都親切地叫她「牛總」。
  • 伊利·敕勒川30萬頭奶牛生態牧場示範項目暨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基地...
    6月17日,「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敕勒川30萬頭奶牛生態牧場示範項目暨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基地」開工儀式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舉行。該項目不僅將打造國際一流的「綠色智能」規模化牧場集群,還將誕生一座全國規模最大的奶牛育種基地,為全產業鏈實現協同發展構建堅實基礎,全面助力內蒙古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 王勇利:資金和技術是制約家庭型牧業發展主要因素
    2005年到2010年,為快速發展階段,大型牧業和家庭牧場快速發展,規模化佔比40%左右。2010-2015年,為騰飛階段,在這個階段規模化牧場的發展速度加快,整個奶源基地接近百分之百,在整個基地規模化發展過程中,我們在奶源基地幾項指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 牧場深處,探尋鮮奶品質——對國內養殖場戶和乳企的調研
    奶源基地:  舒適的家園  正午時分,河北石家莊君樂寶優致牧場,飼養員陳浩正為奶牛準備營養豐富的午餐。「每一段青貯原料都不能超過2釐米,要通過TMR自動拌料機給奶牛配餐。」陳浩介紹,奶牛還可以享受牛舍配備的牛體刷、牛舔磚等。牛體刷會在奶牛靠近時自動旋轉,能促進奶牛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保持奶牛的乾淨和舒適。
  • 現代牧業公布5年計劃:奶牛存欄50萬頭年產鮮奶360萬噸
    網易財經12月18日訊 中國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現代牧業在今日舉行15年周年慶典時公布了未來「五年領跑計劃」:擬在下一個5年實現牛、奶雙翻番。
  • 一頭奶牛每天夥食80元,寧鄉的這家牧場,這條件我酸了
    雙龍牧場佔地面積350畝,存欄規模1500頭,總投資1億元,分為六大區域:綠化廣場、奶牛文化公園、擠奶區、牛舍、飼料庫和糞汙處理區,周邊2000畝土地用於種植牧草,是一個集生態種植園、養殖基地、牛奶文化科普於一體的綜合型牧場。雙龍牧場以健康舒適的環境、獨具匠心的理念、生態與健康的主題,致力產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 2000頭澳洲奶牛年底落戶,這兒將變全省最大奶牛牧場!
    現場,焊花飛濺 鋼結構施工正忙禾牧然觀光牧場項目位於梨林鎮後榮村北、南官莊村以西,佔地面積約1400餘畝。幾年前,曾是梨林鎮東南的一片以種植傳統農業作物的莊稼地。而今,依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正在「脫胎換骨」,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大眾面前。5月21日早上,記者來到禾牧然觀光牧場項目工地。
  • 2000頭澳洲奶牛年底落戶,濟源要變全省最大奶牛牧場
    牧場項目經理鄔曉旭介紹項目的進展情況 目前,該項目進展如何?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進行了實地採訪。現場,焊花飛濺 鋼結構施工正忙禾牧然觀光牧場項目位於梨林鎮後榮村北、南官莊村以西,佔地面積約1400餘畝。
  • 探訪吳忠市利通區五裡坡奶牛生態養殖基地
    9月23日上午,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沿黃九省(區)網信辦、中國網承辦的「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寧夏吳忠市利通區五裡坡奶牛生態養殖基地。探尋為何奶產業成為寧夏九大特色產業之一。
  • 奶牛單產五年內提至9噸以上 一批示範牧場將被圈定
    8月29日,利樂公司、利拉伐公司與中國農業大學共同籤署了2020年-2024年《中瑞奶業合作提質增效項目合作協議》,該項目總目標為幫助中國奶業在2025年實現全國奶牛平均單產突破9噸。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勝利向記者介紹,2018年我國奶牛平均單產水平為7.4噸。另有數據表明,美國奶牛平均單產水平超過10噸,以色列平均單產水平超過11噸。
  • 「萬頭牧場」步入黃金髮展期,現代牧業宣布五年後牛、奶雙翻番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奶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12月17日在中國「萬頭牧場」標杆企業現代牧業創立15周年慶典上表示,當前我國原奶需求大於供給的狀態將持續兩至三年時間,當前全球奶業處於景氣周期,以我國今年11月的原奶價格4.15元/公斤來看,正處於歷史高位。 數據顯示,集團化模式已經成為我國奶牛養殖的主要發展方向。
  • 【幸福花開新邊疆】擠28頭奶牛隻需15分鐘 看科技牧場如何玩轉畜牧業
    「以前,按照傳統人工取奶的方法,一個人取一頭奶牛的奶大概需要15分鐘,那28頭奶牛就是7個小時;現在,我們15分鐘就能取28頭奶牛的奶,節省了人力同時,還完成了殺菌、裝運、存儲的工作,這個效率提高的不是一點兒半點兒!」   像智能化取奶器這樣的現代化設備,扎羅木得村現代化牧場還有很多。
  • 矽谷精英到河北養奶牛,苦心經營14年,如今牧場只剩一頭「牛」
    總部門口 每經記者 李詩琪 攝這是一家科技感十足的現代牧場,被業內稱之為「IT技術管奶牛」,之後更是成為國內多個高端奶產品的奶源供應商。有趣的是,牧場創始人曾是矽谷的科技精英,據多家媒體報導,其創立的軟體公司Applied Senmntics被Google收購。
  • 來思爾雲端牧場首批1550頭紐西蘭奶牛抵達劍川
    10月14日上午,來思爾雲端牧場為首批進駐牧場的紐西蘭奶牛舉行了一場歡迎儀式。據介紹,首批1550頭紐西蘭進口荷斯坦奶牛已經於8月20日到達天津港,在45天的集中隔離檢疫後通過汽車運輸,奶牛在10月12日到達劍川羊岑雲端牧場,牧場正式投入運營。
  • 佳寶依託標準化牧場 帶動養牛戶增收
    自己有三個大型牧場,有上萬頭奶牛,作為基礎供給,保證用奶量的25%以上;另外以投資或合作的方式建立了部分標準化的奶牛集中飼養小區和規模牧場,作為保障供給,保證用奶量的55%以上,這樣佳寶公司原料奶的80%由公司可控奶源供應;還有一部分是外協奶牛場,作為旺季時供給補充。  作為奶源基地的核心和基礎,佳寶公司下轄三個標準化花園式示範牧場,存欄高產奶牛10000餘頭。
  • 清退2000餘頭奶牛,上海寶山七個規模奶牛場生產作業全部停止
    而就在這幾天,月浦海陸村的士元奶牛場不但完成了退養整治,佔地16畝的牧場已經完成覆土…… 在寶山區農委和各鎮的努力下,目前全區七個規模奶牛場的生產作業已經全面停止,2260頭成乳牛全部完成退養, 481頭小牛犢在暫養過渡後也將全部轉移,相關設施設備、房屋的拆除、搬遷、清理工作正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