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網絡熱詞 折射社會熱點的的民意特徵

2020-12-18 人民網

原標題:自媒體網絡熱詞 折射社會熱點的的民意特徵

  原標題:自媒體網絡熱詞特徵探析

  自媒體的繁榮興盛,帶來的不僅僅是傳播渠道和方式的改變,在語言表達上也出現了新的特點和趨勢,每時每刻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有自媒體網絡熱詞誕生,一些經典的熱詞藉助即時通訊工具得以迅速傳播,並以常人無法想像的速度更迭改變著。在「人人即媒體」時代,網絡熱詞是自媒體逐漸普及和其參與者自覺適應、融入網絡的必然產物。

  創造群體眾多的網絡特徵

  所謂自媒體網絡熱詞,就是在博客、微博、個人主頁、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中流行的熱門詞彙。作為一種詞彙現象,它們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在特定時期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和事物。網絡熱詞有兩層含義:一是作為一種語言首先是流行於虛擬網絡空間並且為網民自己創造或借用的;二是能夠記載歷史、傳遞民情。既然我們把一個語言單位稱作「網絡熱詞」,那麼它應該同時具有「網絡」和「熱」兩個基本要素。「網絡」要素,說的是它起源於網絡,由網民自己所創造;「熱」要素,說的是它被網民所熟知並廣泛使用,產生巨大社會反響。

  在我國的網民結構中,18-24歲的年輕人最多,遠遠高於其他年齡段且佔據絕對優勢。年輕人思想活躍,喜歡新鮮事物,更喜歡追求個性,展示自我,崇尚創新,追逐時尚,往往不願意接受現實生活中諸如一些語言規範的約束,因此,網絡熱詞的創造者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每一個網民都是一個潛在的創造者。年輕人每天都會自覺不自覺地根據一些熱點事件創造新詞,這些新詞在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體上傳播之後,又被傳統媒體放大,網絡熱詞由此得以迅速傳播。

  具有新聞屬性的時代特徵

  自媒體網絡熱詞創作具有和新聞創作一樣的精髓和理念:緊扣社會熱點,吸引受眾眼球,博得輿論關注,常具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特點,因此也創造出眾多令人感到新奇的詞語。每一個網絡熱詞的產生和熱傳,往往跟隨社會重大新聞事件,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在自媒體這個異常開放的空間和平臺上,帶有公民評判意識的各種網絡熱詞此起彼伏,源源不斷。在貴州甕安事件中,有官員說出「做伏地挺身」之後,原本受網友們寵愛的「打醬油」一詞立即被「伏地挺身」取代了,用來表示對事情漠不關心、不發表自己的意見,只幹與自己有關的事情。2009年2月,雲南24歲的李蕎明在被看守所關押11天後死亡,警方對於這件事情的說法是他和獄友們玩「躲貓貓」撞牆所致,「躲貓貓」一詞迅速躥紅網絡。

  自媒體網絡熱詞是一種社會性語言,與現代人的思維方式與生活現狀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人們在使用自媒體的同時,不斷反思著所處時代的自身價值、生活方式等,而網絡熱詞就是這種思考的外在表現形式,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它反映著一個時代的特徵,又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改變。比如,現在年輕人經常把「鬱悶」「糾結」掛在嘴邊,反映的是當代年輕人對求學、就業、婚戀等問題的困惑。從最近幾年互聯百科年度網絡熱詞也可以印證這一點:2012年的網絡熱詞是「正能量」「你幸福嗎」「元芳,你怎麼看」等;2013年的網絡熱詞是「土豪,我們做朋友吧」「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女漢子」等;2014年的網絡熱詞是「萌萌噠」「有錢,就是任性」「也是蠻拼的」等。每一年都有切合時代特點的新熱詞誕生,每一個網絡熱詞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折射社會熱點的民意特徵

  語言符號的意義是人們賦予的,人們通過語言符號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在互聯移動技術發明之前,面對重大新聞事件,民眾只能通過人際傳播來交流和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自媒體等網絡媒體的出現,不但為公眾獲取信息提供了渠道,也為自由發表自己的好惡提供了交流平臺。

  自媒體網絡熱詞有的針砭時弊,有的弘揚正氣。「伏地挺身」「神馬都是浮雲」「蝸居」「也是蠻拼的」等網絡熱詞,雖然只有短短幾個字,但其所蘊含的不僅僅是詞語本身的字面意思,不僅包含同期社會熱點問題,也包含民眾對新聞事件的主觀態度。例如,「我爸是李剛」這一句式在一夕間爆紅網絡,這句話並沒有出現在官方話語中,它出自「官二代」之口,這個短句從表面上看很幽默,其實透露出的是民眾對特權思想的強烈不滿,並且試圖通過發出自己的聲音來維護受害者的權利,是一種民意的體現。

  現在,網絡熱詞不僅僅是一種語言文化現象,而且已經成為都市人宣洩情緒、自我解壓的一種方式方法。人們產生精神危機、對社會缺乏信心時,某種情感就會成為社會的共同心理,當帶有這種情感色彩的新聞事件發生時,聰明的人們就會針對一些敏感事件發表異議,用「隱晦」的方式創造出「令人叫絕」的網絡熱詞,藉此來調侃稀釋心中的無奈,從而迅速引發共鳴。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要辯證地、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凡事都包含著兩方面。自媒體網絡熱詞既有其積極的影響,也存在著消極影響。積極影響的一面是豐富了信息傳遞載體的種類,彌補了傳統語言的不足,使交流更有活力,加速新聞事件的傳播速度,與舊媒體形成合作共同形成輿論監督合力。消極影響的一面是疏遠了漢語的規範,網絡語言往往是「數字+符號+字母+錯別字」的高度雜合型語言,它給語言的規範發展帶來嚴峻挑戰。另外,由於自媒體的特殊性,報導事件時容易產生失誤,有失偏頗熱詞一旦傳播,輿論就會脫離正確的軌道,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自媒體時代的網絡熱詞已不再只是網絡中的新鮮事物,已經漸漸走出虛擬網絡空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它讓人們相互之間的交流更加豐富多彩、更加新穎幽默。

(來源:河北日報)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網絡熱詞表達民意反映社會心理
    網絡熱詞的表達為什麼「怪」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薛國林  網絡熱詞是一種民意表達,這種表達是自我意識的自然流露,是對社會現象的發問,目前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對事實真相的追求、對民生熱點的關注、對不良現象的批評。  網絡熱詞的傳播、流行、使用等,無形中形成了一種社會文化景觀。
  • 盤點2010年網絡熱詞:網絡世界折射現實中的不平凡
    網絡世界折射現實中的不平凡--盤點2010年網絡熱詞   (記者 肖春飛、羅爭光)網絡與現實相隔並不遠。回首2010年一波接一波的熱詞風潮,會發現現實社會的激昂悲慟、歡樂煩惱、欣喜慍怒,無不在網友的戲謔和惡搞中悄然展現……  我們試圖用2010年的網絡熱詞,來梳理、概括由網絡世界折射的現實中的不平凡。  「蒜你狠」系列——從「蒜你狠」到「豆你玩」,從「姜你軍」到「糖高宗」,從「煤超瘋」到「蘋神馬」……物價飛漲在網絡上促生了一系列代名詞,表達出民眾的關注與無奈。
  • 網絡表情包的傳播特徵與社會影響
    隨著計算機性能的提高、社交媒體軟體的發展,樸素的第一代字符表情被更加形象直觀的「繪文字」(emoji)所代替。當Photoshop等美圖軟體普及後,人們不再拘泥於社交媒體軟體所提供的表情,開始自行參與設計與製作表情包。從帶有網絡熱點的表情包到冷兔、科米蛙、羅羅布等原創角色表情包,從高清表情到動態真人可發聲表情,表情包的種類越來越豐富,傳播特徵也更加明顯。 娛樂性。
  • 【德語】Duang~看德國怎麼用網絡熱詞
    【德語】Duang~看德國怎麼用網絡熱詞 從春晚主持人頻曬網絡神句,到羊年第*熱詞「duang」刷爆朋友圈,再到政協新聞發言人借用流行語「很任性」,網絡熱詞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影響已經超越網際網路平臺
  • 高考作文熱點素材:2020年十大網絡熱詞!附高考押題12個作文素材
    童鞋們好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記憶,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流行語,每一年的網絡熱詞,其實是當年人們生活的一種反射近幾年,越來越多的網絡熱詞大火,在我們的生活中呈現,當然,學姐最關心的是網絡熱詞多次出現在高考作文中
  • 【地評線】荔枝網評:「年度熱詞」串聯起中國發展的「密鑰」
    日前,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主辦的「漢語盤點2020」活動,陸續發布了「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年度十大流行語」「年度十大新詞語」。這些由專家、網民和大數據選出的年度詞語,記錄下這一年的社會熱點,也於字裡行間留下國家發展和時代變遷的草蛇灰線。
  • 中國家居輿情報告披露今年家居十大熱詞、行業十大熱點事件
    該報告依託千龍智庫大數據,梳理71家家居上市企業行業品牌價值影響力指數並作排名,對8大細分領域進行多維度剖析,形成2020年家居行業十大熱點事件、十大熱詞、十大問題及四大發展趨勢等,為消費者了解行業現狀、認知品牌提供參考,為企業發展提供全新視角。
  • 人民網推出2020年全國兩會熱點調查 10大熱詞等你選出
    今年的調查圍繞公眾關心的20個熱點問題展開,聯合今日頭條共同推出。過去的一年,黨和國家事業再創新篇,特別是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匯聚成禮讚新中國、奮鬥新時代的昂揚樂章。今年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同時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 網絡熱詞裡無邊無際的詩意
    之所以討厭網絡流行語,皆因引用者語言之貧乏,表達無力,只好用別人的話來概括自己的感受……」我部分贊同這個觀點,卻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不是商榷,而是從另外的角度,來給網絡熱詞一個恰當的理解。不過,借用一句網絡熱詞——「我讀書少,你們別騙我」。
  • 從熱詞傳播看網民表達——2015-2016年度熱詞報告
    在熱詞篩選過程中,排除了口語化的代詞、助詞(如「我」「了」「呢」)等對報告的幹擾,同時剔除了日常必備的生活詞彙(如「吃飯」「睡覺」)及明星、影視劇類詞彙,力求關鍵詞符合時代發展,全面、客觀、準確地呈現一年來中國網民對現實問題的熱切關照,為中國未來的社會發展提供來自民意的參照。
  • 人民日報:有些網絡熱詞用貼負面標籤的方式傳遞焦慮
    [摘要]有些網絡熱詞看似調侃,實際上卻是用貼負面標籤的方式傳遞著焦慮,不經意間放大了一部分並沒有那麼大的負面情緒。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一些流行語熱起來。「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說出了不少人對詩和遠方的憧憬;體內爆發的「洪荒之力」,點燃了不少人挑戰自我的「小宇宙」;而「新四大發明」,更是帶火了「秒殺」「刷臉」「搶紅包」「高鐵遊」等一批熱詞……這些流行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時代的發展進步,也折射出人們的精神氣質。語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表達思想的手段,影響著人們對自我和社會的認知。
  • 常州三人談:「於海明案」,為何不僅是民意的勝利
    >    主持人:在如今的媒體環境下,對於一些熱點焦點案件,公眾的輿論具有怎樣的特點?在一些熱點焦點案件發生後,符合民意的表達應該是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在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網絡環境,有情緒的宣洩,也有理性的觀點,更不乏為了提高流量而編造的譁眾取寵甚至子虛烏有的信息。這些情況使輿論環境非常複雜。不過,隨著網絡傳播的繁榮,我們既要認清網絡輿論與社會民意之間的差異,也要理解網絡輿論與社會民意的趨同。
  • 雲南5月輿情地圖:媒體聚焦兩會「智慧旅遊」「新基建」等熱詞
    雲南網訊(記者 張潔一)6月5日,雲南網推出2020年5月「雲南輿情地圖」,對5月雲南熱點事件、主題報導、涉事領域分布、輿情應對紅黑榜等進行梳理盤點。5月,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學仍是關注重點,此外,雲南兩會「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熱詞持續引發輿論關注。
  • 從「文件語言」到「網絡語言」:小屏幕民意大溝通
    從「文件語言」到「網絡語言」:小屏幕民意大溝通 2011-03-14
  • 【盤點】2019年度熱詞出爐,網絡語言全面走進現實生活
    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表示,這些年度字詞、新詞語、流行語、網絡用語,映刻時代印記,折射家國情懷。社會發展催生語言熱點「漢語盤點」活動至今已舉辦14年。在國家語委指導下,「漢語盤點2019」繼續「用一個字、一個詞描述當年的中國與世界」,鼓勵全民用語言記錄生活,描述中國視野下的社會變遷和世界萬象。
  • 高考作文網絡熱詞悠著用 古詩文名句名段很「吃香」
    「有木有」、「傷不起」、「神馬」、「給力」、「浮雲」,這些網絡熱詞大家說起來帶勁,但高考考生可要注意了,高考作文中,使用這些詞還要悠著點。近期網絡上在討論上海對高考作文使用網絡流行詞語做了限定,雖然我省目前還未有相關規定,但「晨報高考名師團」中的語文老師胡成方提醒考生,網絡熱詞使用不當也會被扣分。
  • 「地評線」天府網評:最火的年度熱詞當屬「人民」二字
    近來,由專家、網民和大數據選出的「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年度十大流行語」「年度十大新詞語」陸續發布。年度詞語記錄了這一年的社會熱點、生活新變化、社會經濟新發展,串聯起2020年人們共同經歷的點點滴滴。在這些年度熱詞、新詞中,都留下了「人民」的印記,由此來說,最火的年度熱詞當屬「人民」二字。
  • 社交媒體時代的網絡輿情治理:美國的教訓與啟示
    如何吸取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主要大國在網絡輿情治理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教訓,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和輿論引導,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建設,確保網絡信息傳播秩序和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突出現實問題。  一、社交媒體:美國政府重要的執政工具  網際網路自出現以來就被用於促進社會互動。
  • 從"醬紫""沙發"到"洪荒之力" 告別"高齡網絡熱詞"
    如今,曾經的熱詞早已風光不再,黯然退出了網絡「江湖」。然而,這些高齡網絡熱詞並未被時光封存,網友們還會時不時地追憶。其實,重溫這些已老去的熱詞,大家緬懷的是過去的青蔥歲月,感嘆的是如夢的似水流年。   時光成追憶   十多年前,「80後」才剛剛走進社會,那時網絡的主力軍正是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
  • 2019上半年網絡熱詞出爐,檸檬精、光想青年,哪個是你本人?
    日前,記者從CHINADAILY官微了解到,有網友整理了今年上半年的流行熱詞,其中,包括「檸檬精「 「嘴炮式戀愛」和「退休預備員」等熱詞。對此,網友發表評論稱,「是我本人了。。。」甚至有網友調侃建議道,「下半年,『我是個顏值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