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網絡熱詞表達民意反映社會心理

2020-12-16 每日經濟新聞

  「蟻族鬧蝸居,神馬駕浮雲」,從虛擬世界到現實生活,網絡熱詞已經成為一種醒目的社會現象和文化存在,其影響越來越難以忽視。

  網絡熱詞這麼「熱」,深層原因何在?它折射出了怎樣的社會心理和意識?如何理性看待網絡熱詞?怎樣客觀評價網絡熱詞的社會文化功能?在詞彙爆炸的時代,我們怎樣兼顧文化的活力與品質?怎樣最大程度發揮網絡熱詞對社會的正面效應?如何促使其成為文化發展、社會進步的正面推動力量?本期「時事觀察」,我們一起討論「網絡熱詞」。

  網絡熱詞為什麼這麼「熱」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刁晏斌

  網絡熱詞走紅,最根本的原因是當今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它集中表現了國人的參與意識和監督意識,也反映了「雷人」、調侃、「山寨」等社會心理和文化徵候。

  其實,網絡熱詞不只是「詞」:小到一個詞或詞的構成單位,大到一個完整的句子,都在它的所指範圍內。並且,無論從來源渠道還是使用範圍來說,網絡熱詞也不僅僅限於網絡世界,在現實世界中也經常見到它們的身影。

  網絡熱詞為什麼會「熱」起來?最根本的原因是當今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一是人們的物質需求得到基本的滿足並有了一定的保障,這才開始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刺激和滿足;二是人們的思想空前解放、社會氛圍寬鬆自由;三是網際網路時代所提供的巨大便利。

  網絡熱詞是當今人們社會意識和心理的直接反映,從個體的角度來說,最主要的就是集中表現了國人的關心意識、參與意識和監督意識。現代社會中,人們的角色定位日趨理性、合理,由此而對各種社會現象和某些事件的關心意識、參與意識都空前地增強;而人們的關心和參與更多地集中在那些有損於社會正義與公平的方面,並有非常明顯的褒貶傾向,由此就體現了很強的批判意識。

  從最初的網絡流行語到現在的網絡熱詞,其實已經實現了一次「華麗轉身」:由網友們別出心裁、主要只是自娛自樂的新奇樣式轉而成為一種全社會的新銳話語形式。從這個角度來說,網絡熱詞也可以稱之為社會熱詞,它們往往直接反映某一個或一些成為一時焦點的社會現象與事件,並且這種反映還是即時性的。比如「漲價系列」的「蒜(算)你狠」,與之同類的還有「油(由)不得你、棉(勉)為其難」等。隨著漲價風的持續不斷,類似的熱詞也在不斷地產生,如食糖也開始漲價,於是就有了「糖(唐)高宗」,而這幾天價格又開始下跌,使人們有些看不懂,所以又有了「糖(唐)玄宗」一詞。

  通過數量眾多、範圍廣泛、面目各異的網絡熱詞,可以基本把握社會生活的脈搏。在教育部、國家語委剛剛發布的2009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列出了五大年度熱詞「躲貓貓、七十碼、蝸居、釣魚執法、樓脆脆」,無疑都是非常深刻的年度記憶。

  語言是社會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它的重要載體。所以,要了解、認識網絡熱詞,試圖給出一個較為恰當的定位和評價,就必須更多地結合當今社會文化語境和背景。

  如果用一個關鍵詞來對當今的社會文化現狀及其發展趨向作出概括的話,筆者會選擇「多元」。多元的社會,一定具有高度的文化包容性,而網絡熱詞的走熱,正是這種包容的結果。就網絡熱詞本身而言,它也是多元的:從內容來說,既有針砭時弊的,也有弘揚正氣的,既可直指國計民生的大事,也不排斥細枝末節的小事;從形式來看,既有符合語言規範和發展規律的創新,也有隨心所欲、興之所至的「編造」;而在品位方面,則更是集合了高雅、平淡乃至低俗等各種「品類」。所以,我們還可以說,網絡熱詞也正是當今社會文化的一個縮影、一面鏡子。

  作為一種語言現象,網絡熱詞除了反映當今的社會意識和文化外,更直接地表現出當今社會表達中的一些普遍心理和追求,而這也是我們全面了解和認識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是「雷人」心理。早就有人指出,人民群眾是最偉大的語言學家,這話在當今的社會生活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體現和最充分的證明。在網絡熱詞的創造者一方,以前通常說「語不驚人死不休」,而今則是「語不雷人死不休」,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不惜殫精竭慮、絞盡腦汁製造出各式各樣的新奇乃至於怪異的形式;而就接受和使用者一方來說,往往也是喜聞樂用、趨之若鶩。我們甚至可以說,「雷人」已經成為全民話語時代的一個顯著標籤。

  二是「調侃」心理。這一心理經常藉助於遊戲性的語言形式來實現。語言有遊戲功能,傳統的字謎以及迴文詩等都是,而現代人藉助新的媒體形式,在新的社會意識和心理的牽引、作用下,更是把語言的這一功能發揮到極致。然而,這裡的調侃早已不僅僅是語言層面的文字遊戲,而更多地表現為一種心理層面的無奈、排遣與宣洩。看一看、想一想「逗(豆)你玩」吧,人們對綠豆漲價的不滿和無奈,竟然採用了這樣一種表達方式!有人把無房、無車、無女朋友的「三無」男青年稱為「低碳哥」,相應的也有「低碳姐/妺」,堪稱現代版的黑色幽默。

  三是「山寨」心理。當今的「山寨文化」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它的實質一是「拿來主義」,二是從眾心理。網絡熱詞創製及使用中的山寨心理一方面表現為大量借用與改造已有形式(如諧音改字,類推仿造等),另一方面表現為更多人的即時接受、使用和傳播,由此往往造成了某些網絡熱詞一時的「井噴式」爆發。

  網絡熱詞早已成為一種客觀存在,它不僅以獨特的方式即時反映現實生活,而且還寄寓了人們豐富的社會情感,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以至於改變了人們的思維和表達方式。面對著鋪天蓋地的網絡熱詞,我們既需要開放胸懷,也需要理性鑑別,去粗取精,去莠存良,善加引導, 最大限度發揮其積極作用。

  網絡熱詞的表達為什麼「怪」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薛國林

  網絡熱詞是一種民意表達,這種表達是自我意識的自然流露,是對社會現象的發問,目前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對事實真相的追求、對民生熱點的關注、對不良現象的批評。

  網絡熱詞的傳播、流行、使用等,無形中形成了一種社會文化景觀。這種「文化景觀」有兩個特點,一是它的表達方式,具有中國文化特色——曲線的表達,諸多熱詞的背後透露出網民對公共事件的普遍關注;二是它的影響力,影響社會生活——不少熱詞的流傳推動了相關事件的解決,一些熱詞甚至進入兩會代表們的議案提案,如去年網絡熱詞「躲貓貓」、「打醬油」和「樓脆脆」等。但是,從總體看仍然處於「圍觀」狀態。五花八門的網絡熱詞,業已成為世態人心的一個重要觀測點。

  從表面上看,網絡熱詞的表達往往新穎、怪異、「雷人」,在社會話語體系中獨樹一幟,令人印象深刻。一方面,這裡面有修辭的力量、網民的巧思,這是技術層面的原因。另一方面,這種文化景觀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民意表達。這種表達是自我意識的自然流露,是對社會現象的發問,目前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對事實真相的追求、對民生熱點的關注、對不良現象的批評。

  網絡熱詞的出現最初是網民對事實真相的追求。如2008年,虎照謊言被戳穿,「周老虎」一詞成了指代「蓄意造假和欺世盜名」的代名詞。去年的「躲貓貓」,源自雲南省晉寧縣被拘押男青年李蕎明意外死亡事件,當地警方稱該獄犯是在與同監獄友玩「躲貓貓」遊戲時,不小心撞到牆壁而身亡。此解釋一出,一時「躲貓貓」成為繼「伏地挺身」之後,又一個可致人死命的弔詭詞彙。之後的「欺實馬(70碼)」、「樓脆脆」、「洗臉死」等等,這些熱詞都折射出網絡輿論對於不靠譜結論的不信任,想了解事實真相的急切心情。網友樂此不疲地運用這些網絡熱詞,一定程度而言,既是對社會熱點事件的關注,也是一種意見表達。

  其次是反映民生熱點。去年隨著電視劇《蝸居》的熱播,蟻族、蝸牛、杯具、餐具等網絡熱詞,成為眾多網民喜歡的網絡新語言。今年以來,蟻族群體廣受關注,深度報導屢見報端。同年,「逃離北上廣」成為一些白領們熱捧的網絡流行語,反映出北京、上海、廣州這三大城市的生存壓力。

  還有對不良現象的批評。在各種調查中屢屢「被代表」的網友,通過「被XX」的傳播,訴說出一些無奈和委屈,但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其權利訴求。「我爸是李剛」事件發生後,網民蜂擁跟帖,戲仿「我爸是李剛」的詩詞、歌曲、順口溜等鋪天蓋地,顯示了網民對恃權作惡、違法亂紀行為的義憤,儘管這些表達不無偏激、過激之處,但其主流意識還是文明理性的:權力再大,也是公民,也得守法做人。

  儘管我們說網絡熱詞是一種社會表達。但網絡生態異常複雜,不可避免會出現泥沙俱下的現象,出現低俗化、過度闡釋、泛娛樂化等問題。那些「泥沙」之流,是一些無聊者的惡搞和遊戲,甚至是網絡熱詞推手的別有用心,它們只能曇花一現,註定沒有生命力。雖則如此,也要加以規範,不能任由泛濫,謬種流傳。

  源自網絡,融入生活。網絡熱詞產生之初,就像一種社會方言,有其特定的發源地和特定的使用人群,它由網絡催生,並被網民大量使用。而如今,網絡熱詞不僅被各大傳統媒體爭相轉載使用,更日漸被除網民之外的不同階層的人接受、使用,這反映出網絡熱詞的一種發展趨勢,即它由一種「社會方言」正變成一種「社會共同語」。如近期《人民日報》頭條標題使用網絡熱詞「給力」之後,無論是網絡媒體還是傳統媒體,都掀起了一股強勁的「給力風」。而一些熱詞在二次、多次傳播中仍經久不衰,如「囧」「雷人」「山寨」等詞語已經成為我們經常使用的日常詞彙。

  網絡熱詞是網際網路時代產生並與之相適應的一種嶄新的語言方式和文化景觀,它真實地折射出這個時代大眾的社會訴求和心理,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其未來的發展軌跡,也必然與時代需求與發展走向相契合。
 

相關焦點

  • 自媒體網絡熱詞 折射社會熱點的的民意特徵
    原標題:自媒體網絡熱詞 折射社會熱點的的民意特徵  原標題:自媒體網絡熱詞特徵探析   自媒體的繁榮興盛,帶來的不僅僅是傳播渠道和方式的改變,在語言表達上也出現了新的特點和趨勢,每時每刻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有自媒體網絡熱詞誕生,一些經典的熱詞藉助即時通訊工具得以迅速傳播,並以常人無法想像的速度更迭改變著。
  • 2020年十大網絡熱詞出爐
    網絡熱詞是網際網路時代社會群體心理的一種反映,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學副教授王豔表示,在戰「疫」中湧現出的大量正能量網絡用語也對人們的心理產生了積極的暗示作用,有助於眾志成城抗擊疫情。
  • 人民日報:有些網絡熱詞用貼負面標籤的方式傳遞焦慮
    [摘要]有些網絡熱詞看似調侃,實際上卻是用貼負面標籤的方式傳遞著焦慮,不經意間放大了一部分並沒有那麼大的負面情緒。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一些流行語熱起來。「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說出了不少人對詩和遠方的憧憬;體內爆發的「洪荒之力」,點燃了不少人挑戰自我的「小宇宙」;而「新四大發明」,更是帶火了「秒殺」「刷臉」「搶紅包」「高鐵遊」等一批熱詞……這些流行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時代的發展進步,也折射出人們的精神氣質。語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表達思想的手段,影響著人們對自我和社會的認知。
  • 從熱詞傳播看網民表達——2015-2016年度熱詞報告
    在熱詞篩選過程中,排除了口語化的代詞、助詞(如「我」「了」「呢」)等對報告的幹擾,同時剔除了日常必備的生活詞彙(如「吃飯」「睡覺」)及明星、影視劇類詞彙,力求關鍵詞符合時代發展,全面、客觀、準確地呈現一年來中國網民對現實問題的熱切關照,為中國未來的社會發展提供來自民意的參照。
  • 【德語】Duang~看德國怎麼用網絡熱詞
    【德語】Duang~看德國怎麼用網絡熱詞 從春晚主持人頻曬網絡神句,到羊年第*熱詞「duang」刷爆朋友圈,再到政協新聞發言人借用流行語「很任性」,網絡熱詞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影響已經超越網際網路平臺
  • 網絡熱詞裡無邊無際的詩意
    郭海鴻 深圳商報《文化廣場》「文化時評」專欄刊發王國華君《藍瘦,香菇》(10月17日),對當今網絡熱詞的「泛濫」提出了他的反對意見,國華君對此不婉轉,直言「我極其討厭所謂的網絡流行語,覺得那就是語言的毒瘤,甚至語言的癌。
  • 反映2020年多災多難,紐西蘭年度熱詞:「陰暗刷屏」
    近日,「陰暗刷屏」(Doomscrolling)一詞成為紐西蘭網絡遴選出的「年度熱詞」,恰如其分地反映出2020年的多災多難。據紐西蘭「Stuff」新聞網21日報導,「陰暗刷屏」一詞極具畫面感:它描繪出手機用戶打開新聞軟體或社交媒體,看到通篇壞消息時的情形。在詞彙學家看來,「陰暗刷屏」一詞具備時代特性,美國《華爾街日報》將之稱為「推特時代表達絕望的新方式」。
  • 反映2020年多災多難 紐西蘭年度熱詞:「陰暗刷屏」
    近日,「陰暗刷屏」(Doomscrolling)一詞成為紐西蘭網絡遴選出的「年度熱詞」,恰如其分地反映出2020年的多災多難。據紐西蘭「Stuff」新聞網21日報導,「陰暗刷屏」一詞極具畫面感:它描繪出手機用戶打開新聞軟體或社交媒體,看到通篇壞消息時的情形。在詞彙學家看來,「陰暗刷屏」一詞具備時代特性,美國《華爾街日報》將之稱為「推特時代表達絕望的新方式」。
  • 2019年中國網絡流行語3大榜單,都有這3條
    2019年,中國網民的視野更加廣闊,公共話題、宏大敘事頻繁進入網絡語言體系,反映網民對於國家公共議題的強烈關注。跟新中國成立70周年相關的年度熱詞有「阿中」(對中國的愛稱、暱稱)、「14億護旗手」等,飽含中華兒女對祖國的濃濃深情。2019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熱詞「不忘初心」讓人看到了中國網民積極參與國家建設的正能量。
  • 2019上半年網絡熱詞出爐,檸檬精、光想青年,哪個是你本人?
    「確認過眼神」於是走紅,網絡上掀起一場造句「競賽」,如「確認過眼神,他是我愛的人」「確認過眼神,你是能考上『雙一流』的人」「確認過眼神,你是蚊子偏愛的人」「確認過眼神,是我要買的包」等等層出不窮。「確認過眼神」的流行,反映了人們面對良莠不齊的海量消息甚至虛假信息時希望得到「確認」「甄別」的心理。
  • 盤點2010年網絡熱詞:網絡世界折射現實中的不平凡
    網絡世界折射現實中的不平凡--盤點2010年網絡熱詞   (記者 肖春飛、羅爭光)網絡與現實相隔並不遠。回首2010年一波接一波的熱詞風潮,會發現現實社會的激昂悲慟、歡樂煩惱、欣喜慍怒,無不在網友的戲謔和惡搞中悄然展現……  我們試圖用2010年的網絡熱詞,來梳理、概括由網絡世界折射的現實中的不平凡。  「蒜你狠」系列——從「蒜你狠」到「豆你玩」,從「姜你軍」到「糖高宗」,從「煤超瘋」到「蘋神馬」……物價飛漲在網絡上促生了一系列代名詞,表達出民眾的關注與無奈。
  • 我們,在年度熱詞裡
    「年度熱詞日益受到公眾關注,說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心語言生活與社會發展的關係,對語言的社會本質有所認知。」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劉中富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年度熱詞是對現實生活的映射與總結。首屆年度熱詞誕生在何時?今年的年度熱詞還有哪些?它們的現實意義是什麼?近日,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學者。
  • 「好嗨喲」「996」等被註冊商標,這些網絡熱詞別再亂用了
    「好嗨喲」來源於同名網絡歌曲,經過短視頻達人改編並配合魔性的表演,引得許多人模仿,用於表達高興、興奮的狀態。「檸檬精」多用於自嘲式地表達對他人或外貌或才華,或物質條件或情感生活等各方面的羨慕。網絡熱詞通常自帶流量,因其朗朗上口傳播範圍廣、傳播速度快。如果企業懂得借勢營銷,恰到好處的利用網絡熱詞的力量,不僅有較大的推廣力度,而且宣傳費用少,廣告宣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至於很多企業或個人都熱衷於將網絡熱詞註冊商標。
  • 2015年網絡流行語與所反映的社會心理淺析
    本文旨在通過對2015十大網絡流行語的歸類和分析,探究網絡流行語的特點,並探究當前社會背景下網絡流行語反映出的社會心理。 關鍵詞:2015年;網絡流行語;特點;社會心理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10-0056-02 一、網絡流行語的定義 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流行語,而不同的流行語則作為社會一根敏感的神經,反映出社會的變化。
  • 家國情懷、服務基層……從2019熱詞看價值新趨勢
    這些熱詞新語記錄了社會焦點的變遷,呈現出文化生態的脈絡。年度新詞語反映了當下社會生活的新現象和新變化,串聯起本年度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系列熱點事件:「夜經濟」成為中國經濟的新興活力源,「鄉字號/土字號」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新動能,三大運營商5G套餐正式啟用,2019年成為當之無愧的「5G元年」。
  • 人民日報:官員仕途與政府績效應加重民意權重
    人民日報:官員仕途與政府績效應加重民意權重 2008年07月16日 06:25 來源:人民日報   事實上,幹部選拔任用制度早已推出,相關的改進工作早已推動:民主推薦、民主測評、民意調查、實績分析、延伸考察、任前公示等制度,都已相繼施行;而面向社會公開選拔官員,在許多省份已擴大至部分副廳甚至正廳崗位。現在,由中組部委託國家統計局就組織工作進行「民調」,在更高層級與更大範圍內,為公眾表達權增加了一種渠道。
  • 網絡集體狂歡現象下的網民心理動力
    《新聞愛好者》供稿網絡傳播的集體狂歡現象,是指以網絡為平臺和載體的集體狂歡,它是社會群體成員圍繞統一的主題通過網絡進行共同情感表達,感性地釋放自我情緒,尋求平等自由對話,進行戲謔諷刺,對抗與顛覆等級和權威,具有強烈的社會影響力與衝擊力的網絡傳媒的群體活動現象。
  • 網絡熱詞"走紅期"平均僅47天 有語義者壽命較長
    網絡最熱詞 「走紅期」平均僅為47天 有語義者「壽命」較長 社會事件成第二大來源  法制晚報訊(記者 張珺 張麗 羅曉靜)從「886」、「PLMM」、「灌水」到最近橫掃朋友圈的「duang」,在移動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今天,網絡熱詞也是「來去匆匆」。以最近爆火的「duang」為例,在刷屏三四天後,其搜索熱度已經下降五成。
  • 光明日報:網絡語言能否「轉正」-轉正 民間語彙 人民日報 流行歌曲...
    網絡語言,顧名思義,即由網民創造,在網絡上流行的語言,是網民們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曾經,詞語讓我們記住了一個個時代,如今,詞語的變化之快,讓一些人無所適從,更難以找到能代表這個時代的詞語。11月10日,一向以嚴肅嚴謹著稱的《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出現了標題為《江蘇給力「文化強省」》的文章,令人想不到的是,該標題一夜之間受到全國網民和讀者的圍觀,事件本身在第二天也成了一則新聞。網友們對《人民日報》標題使用網絡詞彙「給力」感到新鮮,高度關注,並展開熱烈的議論,至今熱情不減。
  • 19萬文本數據解讀「老司機」的語義演化 | 網絡熱詞觀察系列
    我們搜集了從2015年到2017年每年度網友總結的十大網絡熱詞,從中篩選出了被百度指數收錄的20個網絡熱詞,根據百度指數的搜索熱度趨勢,統計了每個網絡熱詞所流行的時間長度(以月為單位),以此來對分析這些流行語的生命力(如圖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