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裡,感冒是最普通不過的,多喝熱水,吃點藥,睡一就沒什麼大事了
但一位27歲的年輕人,感冒後只因做了一件事,導致8個臟器系統5個衰竭,從入院到去世僅7天!
這個教訓,值得我們每個人謹記。
01
20多歲的碩士不幸身亡!8個臟器5個衰竭
小劉(化名)是一位27歲的研究生,已經持續高燒了7天,還出現了腹瀉的情況,來到醫院的呼吸科門診就診。
血常規報告顯示白細胞和血小板急劇減少,門診醫生建議小劉立即住院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不就是感冒嗎?有這麼嚴重?」小劉和媽媽認為醫生誇大了病情。
但事實上,小劉體溫表顯示41度,監護儀顯示小劉已經出現呼吸衰竭,高流量吸氧也無法緩解小劉的缺氧和呼吸困難;小劉的心跳極快、且不斷出現室性早搏,提示心肌已經受到損害;不斷下降的血壓顯示小劉已經出現休克……
血液檢查提示小劉全身的肌肉正在溶解,腎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嚴重凝血功能障礙。
床邊超聲檢查發現小劉有極重度的脂肪肝,超聲醫生問小劉有多重,小劉說:「250斤吧,我早就有脂肪肝了,每次體檢都說肝功能不好」。
人體總共八個臟器系統,小劉目前已經有五個系統功能衰竭,小劉媽媽最終同意小劉進入重症監護病房搶救。
最終的診斷結果顯示,小劉為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並引起急性爆發性的肝損傷。
不幸的是,小劉肝臟已經失去功能,所有人用盡最大的努力還是沒有能夠挽救小劉的生命。
02
悲劇只因感冒後做了這件事!
為什麼一個小小的感冒會引起小劉的肝功能損傷,並最終造成悲劇?
在詢問病情時,醫生發現,小劉買了藥店能買到的多種常見感冒藥物,並且「因為一種感冒藥退熱效果不明顯,就多買了幾種,有多種藥物混著吃的情況,且因為自己體重大,有些藥物加倍劑量吃了」。
而這些藥中,就有「對乙醯氨基酚」。
對乙醯氨基酚也稱為撲熱息痛,是目前臨床常用的解熱鎮痛藥。
因其能夠有效緩解疼痛和退熱,對胃腸道刺激性小,被廣泛應用於感冒的輔助治療,是治療感冒藥物中最常用的成分,約80%的抗感冒藥都含有對乙醯氨基酚。
但是,如果超量服用含有對乙醯氨基酚的感冒藥,存在肝損害、甚至衰竭的風險!
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2014年曾發出公告,限制醫生對含有對乙醯氨基酚成分感冒藥的臨床應用。FDA認為過量服用對乙醯氨基酚將有可能導致嚴重肝臟損害,甚至導致肝功能衰竭乃至死亡。
成人攝入對乙醯氨基酚一次不應超過500毫克,兩次用藥間隔時間不宜低於6小時,每日攝入最大量不應超過2000毫克,療程不應超過3天。
小兒按每次、每公斤體重10-15毫克,或按體表面積每天1.5克/平方米,分次服,每4-6小時1次;12歲以下兒童每24小時不超過4次量,療程不超過5天。
對乙醯氨基酚急性中毒最初兩天的症狀並不能反映其嚴重性。噁心、嘔吐、畏食及腹部疼痛發生在最初的24小時,並會持續幾周或更長時間。
03
吃感冒藥一定要注意這些禁忌!
不同感冒藥雖然名稱不同,但裡面可能含有很多相同的成分,如「對乙醯氨基酚」「氯苯那敏」等。對乙醯氨基酚過量,可能引起肝功能異常,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吃藥前都要先看成分表,避免用藥過量。
常見藥物「相剋」
「感冒藥+退熱藥+止痛藥=中毒」,許多感冒藥、退熱藥和止痛藥都含有撲熱息痛,如果同時吃,可能造成撲熱息痛攝入過量,會引起急性肝損傷,甚至肝衰竭、死亡。
「藿香正氣水+頭孢類藥物=乙醇中毒」,兩者同服,可能造成乙醇蓄積,嚴重時可誘發急性肝損害、呼吸暫停,甚至死亡。
「布洛芬+咖啡/可樂=胃出血、胃穿孔」,「抗生素+牛奶/果汁=降低藥效」,不建議以茶、牛奶、果汁等送藥,這些飲料可能與藥物產生相互作用。
不同症狀,要選擇不同的感冒藥
流鼻涕、鼻塞——找「麻」!
藥盒上寫了「麻」的代表藥品成分含有「偽麻黃鹼」,這種成分能減輕鼻咽黏膜充血,緩解鼻塞、流鼻涕。這類藥物除口服外,還可直接滴鼻或噴鼻。
不適宜人群:這類藥物超量使用可能會導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如果有嚴重高血壓、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的話,一定要慎用。
渾身酸痛、低熱——找「酚」!
「酚」指的是對乙醯氨基酚,能夠有效緩解疼痛和退熱。
布洛芬、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和對乙醯氨基酚的作用類似,如果感冒藥中有這幾種成分的話,也能幫患者降溫、減輕身體酸痛感。
不適宜人群:有消化道潰瘍的人。
乾咳——找「美」!
這個「美」指的是右美沙芬,它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中樞性鎮咳藥,含此成分的感冒藥通用名多含有「美」字。咳嗽比較厲害,選它就對了。
不適宜人群:痰多的患者要慎用,這種藥的中樞鎮咳作用可能會影響痰液排出;懷孕3個月以內的女性禁用。
打噴嚏、流鼻涕——敏(氯苯那敏)!
氯苯那敏就是我們熟知的撲爾敏,它的作用是抗過敏,能讓患者少打噴嚏、流鼻涕,而且還有一定的鎮靜作用。
不適宜人群:因為藥物有鎮靜作用,所以吃藥的時候最好不要開車、從事高空作業或者是做任何精細操作。
援引:【南大醫記者團】公眾號,【醫學界】公眾號,【科普中國】公眾號,經E說就懂綜合編輯整理髮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違規、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