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發現完整唐代水晶項鍊 墓主人或祖籍中亞

2020-12-24 西部網

西安發現完整唐代水晶項鍊 墓主人或祖籍中亞

時間:2015-09-16 14:13:49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作者:編輯:鍾瑩

墓中出土的漆盒銀箔花飾

修復後的水晶項鍊,雍容華貴的程度,到今天也不過時。

    西部網訊(記者 敬澤昊)「映物隨顏色,含空無表裡。持來向明月,的皪(lì)愁成水。」 唐代著名詩人韋應物的這首《詠水精》,描繪了水晶的晶瑩剔透(「的皪」意為「光亮」),反映了唐人對於水晶的喜愛。

    近期,西安市考古研究院公布了西安南郊某住宅小區的考古發掘成果。在其中的一座未遭盜擾的唐墓中,考古專家發現了一條水晶項鍊,佩戴在墓主人頸部,應該是生前極愛之物。

    由墓誌可知,墓主為唐輔君夫人米氏,雲安郡人,祖先極有可能出自中亞「米國」。墓誌稱讚她「坤與柔德,天資敏慧,處事周旋,性多閒雅」,十九歲嫁給一個叫做輔公的人,六十歲去世(唐玄宗天寶14年、公元755年),共育有三個兒子。

    據專家透露,墓主人遺體保存較為完整,絲線已經腐朽(部分水晶珠中留有些許殘餘),導致水晶珠散落在頸部周圍。經過整理,共有有92顆水晶珠、3顆藍色料珠、4枚金扣、2 顆紫水晶吊墜和2 顆綠松石吊墜。水晶珠大小不一,均呈扁球形,由兩端向中間對鑽成孔。吊墜一端大一端小,其中小端嵌入金扣之中,形成墜飾。

    據專家介紹,雖然水晶珠中國曾出土過不少,但像這樣完整的水晶項鍊,之前出土的並不多。而修復後的水晶項鍊,雍容華貴的程度,到今天也不過時。

    令人慶幸的是,這座唐墓並沒有被盜掘,隨葬物品保存完整,共出土了包括這條水晶項鍊在內的34件組陪葬器物,另有銅錢9枚,墓誌1合。

    其中少見的珍貴文物包括一面圖案獨一無二,不論大小還是品質,均堪稱唐鏡中珍品的鸞鳥銜綬鏡。一件鏨刻有象徵崇高聖潔的蓮花,象徵男女愛情的鴛鴦的,做工精細的銀盒。還有若干由銀箔製作的團花、牡丹花枝、鸞鳥銜綬、瑞獸銜花枝、蓮花童子等,據專家推測,這些應該都是漆盒表面的裝飾物,只可惜木胎已經腐朽掉了。

進入論壇 字體設置 大 中 小

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編輯:鍾瑩

相關焦點

  • 西安發現一處唐代家族墓, 出土了墓志銘, 墓主的身份讓韓國人慌了
    2010年,在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市長安區郭杜附近的一工地上,考古人員陸續發現三座大型唐代墓葬。一般來說,西安發現唐朝墓地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然而這筆者今天要說的這三座墓可不簡單。隨著考古人員從墓室內發現了墓志銘,揭開了唐朝的一個神秘家族。
  • 陝西發現大量罕見唐代壁畫,墓主為唐代「弼馬溫」
    2020年12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底張街道布裡村北發掘了兩座唐代紀年墓葬。這兩座墓葬形制完整,紀年明確,壁畫精美,具有重要的藝術和考古價值。 ▲唐楊知什夫婦墓全景 在其中一座編號為M13的帶有圍溝和封土的5天井單室磚券墓中,考古人員清理出各類隨葬遺物102件(組),多為放置在壁龕內的騎馬俑和立俑。
  • 我市首次發現唐代梨園弟子墓誌 初步推測墓主人為粟特樂人
    曹乾琳墓誌 (資料圖片)  近年,洛陽地區陸續出土了不少粟特人的墓誌,但是關於粟特樂人的墓誌,一直沒有發現。近日,洛陽師範學院河洛文化國際研究中心文物陳列館展出的粟特樂人曹乾琳及其妻劉那羅延的墓誌,受到專家學者關注。相關專家表示,此兩方墓誌填補了我市唐代粟特樂人墓誌的空白,為古代絲路文化交流研究再添寶貴資料。
  • 日本發現一座古墓,秘藏四大神獸,日本定為國寶,墓主人身份成謎
    經過對墓室的清理,發現墓主人為男性,但由於墓室內的有文字記載的紙張、竹木已經腐朽,墓主人的身份一時難以考證。此外,專家在墓室內找到了一面唐朝時期的海獸葡萄鏡。墓室中發現的海獸葡萄鏡與中國1958年在陝西西安銅人原獨孤思貞墓中發現的銅鏡一模一樣,因此古墓的年代應該就是在那個時期。
  • 陝西發現罕見唐墓壁畫
    這是唐代康善達墓的墓室壁畫(2020年12月15日攝)。新華社發(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新華社西安1月8日電(記者楊一苗、韓嘯)記者1月8日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前不久考古工作者在西鹹新區空港新城發掘了兩座唐代紀年墓葬,這兩座墓葬形制完整、紀年明確,並在墓葬內的胡人馴馬圖等壁畫上,發現一些罕見的馬匹及獵犬形象。
  • 墓主或為唐代北京最大官兒
    房山長溝唐代大墓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現場。 本報記者 吳鏑攝 本報記者 劉冕 本周六,位於房山長溝的大型唐代墓葬將開啟墓誌,露出志石。此舉將解密墓主人的「身份證」,讀取其真實身份和生平等信息。此前,文物專家推測墓主人為唐代幽州節度使劉濟和夫人。這個官職,相當於現在的省部級幹部。昨日,記者率先探秘面積約500平方米的「豪華」古墓,除了保存較為完整的墓誌外,多彩壁畫也是古墓的亮點之一。雙人墓內殘留了多次被盜痕跡,考古人員僅找到一具男性屍骨,發現地點在棺床旁邊;女性屍骨尚未發現。
  • 甘肅發現的王族墓葬在哪裡?墓主人是誰?
    甘肅武威發現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早中期吐谷渾王族成員墓葬 記者22日從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甘肅省考古人員在甘肅天祝岔山村,發掘出目前國內發現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早中期吐谷渾王族成員墓葬。
  • 南昌海昏侯墓:發現墓主完整牙齒 已送做DNA監測
    牙齒發現的位置在墓主人劉賀的頭部,位於玉覆面下方,透過玉覆面上鑲嵌的玉璧,可以清楚地看到兩排牙齒緊密地咬合在一起。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主棺已經進入到後期的清理階段。在近日的清理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墓主人劉賀較為完整的牙齒,目前已經送至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進行相關數據的檢測。
  • 【鹽池】胡旋舞與窨子梁唐墓
    ,這在全國唐代墓葬中尚屬首次發現。胡旋舞是唐代非常流行的一種樂舞,出自於西域中亞康國。對其史書記載,實物佐證。只有西安的碑林,敦煌的壁畫有所記載。鹽池出土的胡旋舞圖案是國內第三個佐證。在石刻墓門上我們可以看到,門正面鑿磨光滑。
  • 北京遼代壁畫墓:胡化形制凸顯民族融合風貌(圖)
    唐代的縣令墓石質葬具和墓誌遼代家族墓全景  ◎郭京寧  為北京地區北朝墓的形制特點樹立了標尺  首次大規模出土炭化高粱  北京地區罕見遼代完整壁畫墓  2014年7月,為配合工程建設,考古人員對大興區黃村鎮三合莊村進行了考古發掘。
  • 西安長安區發現北宋孟氏家族墓 墓主人均未過三十而亡
    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杜回村南部發現北宋家族墓,出土一批精美的耀州窯青釉瓷器,部分器型極為罕見,為研究北宋耀州窯器物類型、燒造工藝以及瓷業發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繼呂氏家族墓發現以來,宋代考古又一重要新發現11月17日上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長安杜回北宋孟氏家族墓地的考古發掘情況。該考古項目負責人、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胡松梅介紹,杜回墓地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杜回村南部,地處高陽原南緣、潏河西岸。
  • 從昭陵唐墓壁畫中的胡瓶看唐代胡漢文化交融
    通過考古研究,學者們驚奇的發現,漢代以來西方文明對漢晉隋唐文化的影響遠比人們想像的還要複雜,中原文化受外來文化的影響範圍之廣、程度之深,令人咋舌。尤其是到了唐代,在「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的盛況下,在大唐國力強盛,政治、經濟、文化空前開放的背景下,大唐帝國通過絲綢之路與西方各國及北方各少數民族的各種文化交流及融合,使得外來文化已悄然滲入到了中原文化的各個角落。
  • 鹹陽機場改建發現唐代十二生肖蛇首大臣俑
    鹹陽機場改建發現唐代十二生肖蛇首大臣俑 鹹陽機場改建發現唐代十二生肖蛇首俑本報訊(記者 周豔濤)蛇首人身,身著紅袍,似一「蛇大臣」佇立。近日,我省文物部門考古發掘時,意外發現「蛇首俑」。省考古研究院近日在配合西安鹹陽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建設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一座帶有圍溝的大型唐代墓葬。該墓可能在開元、天寶間。在墓葬南側圍溝,發現一件通高60釐米的蛇首生肖俑,俑為泥質紅陶模製,蛇首人身。隨後發掘中,又相繼出土了十件生肖俑。
  • 臨西現唐代藩鎮割據時期魏國墓志銘 墓主人康公武藝高強
    原標題:河北發現唐代藩鎮割據時期魏國墓志銘文化歷史研究人員日前在河北臨西縣萬莊村一農戶家中發現了一方唐代建中四年(公元783年)的魏國墓志銘。雖經歷1200多年的風雨滄桑,但仍舊保存完好。當地文史專家認為,該墓志銘對於研究唐代中後期的藩鎮割據狀況和當時河北地域風情具有參考價值。
  • 陝西發現西漢貴族大墓,墓主人曾權傾朝野,依舊逃不過被盜的命運
    01發現古墓2008年8月,陝西省西安南郊的鳳棲原,當地航天管委會準備在這裡進行開發,為配合基建,考古研究院先行對此區域進行勘探隨後在陶俑的周邊,考古隊又清理出很多青銅器,有戰爭兵器有軍需用品等,專家據此推斷:這些陶俑小人,應該是墓主人帶到冥界的一支地下軍團。這個發現可以說出乎意料,因為就在秦皇兵馬俑的西安,還埋藏這另一支地下軍陣,你說秦始皇能不糾結麼?
  • 薛紹墓中的天井是用來做什麼的,為什麼唐代有這麼多天井墓
    前不久的熱搜中,一條歷史類的新聞十分吸人眼球,那就是在陝西西安地區,唐代太平公主的第一任丈夫薛紹的陵墓被發現了。還有,除了薛紹以外,還有眾多的唐代的皇親國戚的陵墓都是天井墓,比如章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等都是天井墓的構造。 那為什麼唐代多出現天井墓呢?
  • 唐代彩繪三彩釉女子俑,馬俑,駱駝俑,天王俑,鎮墓獸,陶器大全
    唐代興起一種新的鎮墓俑類——天王俑,它是佛教傳播的產物,借鑑佛教護法神天王像的體貌特徵而塑的鎮墓避邪的隨葬品。由於天王俑在墓中具有獨特的作用,製作上也較精細,體量也較人物俑、動物俑大。彩繪三彩釉天王陶俑身穿鎧甲,左手杈腰,右手高舉,足下踏一跪著小鬼,它體現了主人希望陰間太平,不受鬼神侵擾的心願。
  • 陝西發現唯一唐代朝服完整飾品,是唐朝開國武將徐懋功隨葬飾件
    最近,陝西省文物鑑定中心專家在研究昭陵博物館的館藏文物時,發現了一套完整的銅組佩!據考證,是唐朝開國武將李勣(徐懋功)隨葬朝服上的飾件。
  • 劉海龍分享:西安博物院北周史君墓石槨藝術下篇
    西安博物院北周史君墓石槨藝術下篇劉海龍分享劉海龍,網名大佛西安市北郊發現的北周史君墓,出土石槨圖像內容涉及漢文化、祆教等十分豐富。據石槨上的題刻記載墓主姓史,為北周涼州薩保。是繼虞弘墓、安伽墓的發掘之後國內有關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又一重大考古發現。北周史君墓為長斜坡土洞墓,墓葬座北朝南。由墓道、天井、過洞、甬道和墓室等幾部分組成,全長47.26米。墓室中部偏北出土一石槨。
  • 國博新展:唐代壁畫、法門寺地宮與何家村文物一一呈現
    展品來自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法門寺博物館、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館、昭陵博物館、乾陵博物館、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長武縣博物館等十餘家文博機構。其中陝西歷史博物館韓休墓的高士圖、武惠妃敬陵壁畫,西安碑林博物館的蘇諒妻馬氏墓誌、米繼芬墓誌等均為首次出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