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21):冥冥之中,羅馬與漢朝一同衰落|文史宴

2021-02-13 文史宴

題圖為馬可·奧裡略的塑像,在羅馬市政廣場,是複製品,真品在博物館。


大司馬亂入:本章講述馬可·奧裡略晚年羅馬帝國的深重危機,以及伴隨著養子繼承制的終結,五賢帝時代的最終落幕。即將到來的新世紀,不止是羅馬,東方的漢朝在步入黑暗之中。

前文地址:

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一年換了四個皇帝

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2):智慧民族的唯一真神

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3):耶路撒冷之戰

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4):皇帝法與廁所稅

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5):羅馬皇帝應該站著死去

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6):大災變與競技場

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7):一個想當主角的配角

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8):三板斧、麵包與馬戲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9):刺殺與抹殺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0):意外開創的盛世|文史宴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1):重啟鐵血年代|文史宴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2):大破達西亞|文史宴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3):羅馬尼亞的由來|文史宴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4):亞歷山大再世|文史宴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5):養子們造就的五賢帝|文史宴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6):羅馬帝國也修過長城|文史宴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7):千年噩夢的開始|文史宴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8):洞見千年的智者|文史宴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9):第一個與漢朝聯繫的羅馬皇帝|文史宴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20):羅馬五賢帝其實有六個人|文史宴

皇帝的哲學名作

從上一章看來,馬可·奧裡略除了夫人以外(據說皇帝被風流皇后芙斯汀娜Faustina所蒙蔽),幾乎可以算是個完美的人生。

在戰爭同時,他也為帝國內政夙興夜寐地頒布了大量法令,以及刪除不合時宜的條款。

在邊界多瑙河畔,他一守就是六年。而且六年間,在烽火硝煙中,於南北驅馳的間隙,崇尚斯多噶派哲學的他仍能以驚人的精力完成了《沉思錄》

斯多噶派認為個人是神靈的一份子,強調順應天命,安於現狀,典型的唯心主義哲學。據說這本書全文用希臘文書寫,而且千年之後,被溫家寶作為枕邊書。


這本書是古羅馬帝國留給後世人類最感人的智慧結晶。

想想我們平凡人,上個班回來寫點東西,都感覺很累。何況是古人一場戰爭下來。那個累。。。

全書可以淺讀,感受其中的智慧唯美。他告誡世人,即使在混濁之中,也要保持高尚的靈魂。

可以說,奧裡略是一位比五賢帝時代更加完美的人,真正的「勵志」帝。他更像是一個希臘人,懂生活,不去尋求那些對胃口的東西,他更喜歡追求生活智慧中的味道。

他相信即使是迷霧般的世界,也一定會有出口的。在徵戰中,他依舊努力著,終於奇蹟出現。

在多次擊敗蠻族以後,敵人同意繳械投降。為了保護北方的羅馬國境,並使其免遭新的侵襲,奧裡略決定讓那些願意為羅馬服役的部落定居在帝國北部邊境。從此以後,日耳曼人也就逐漸成了羅馬僱傭軍的主要來源,羅馬軍隊也就開始了它的蠻族化進程。

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這個時候,羅馬經濟已經不再以大規模搶劫為依託,因為任何一個帝國,沒有僱傭搶劫這麼一說,因為對人類而言,能搶過來東西,就不需要被人僱傭。

這些年,臺伯河的大洪災、全國大範圍的饑荒,加之此時,由當年羅馬遠徵敘利亞時帶回的鼠疫病毒(就是讓維魯斯病亡的鼠疫)此時已經擴散至全國,史稱「安東尼瘟疫」(因安東尼·庇護而得名),當時很多人逃離羅馬,放棄羅馬戶口,逃向荒蠻之地。

此時,羅馬的國運開始下行。對外的連續徵戰,加之多難之秋,奧裡略在位時國庫虧空超前,皇帝的生活也日漸拮据。

為了彌補軍費,奧裡略甚至將王冠上的寶石賣掉。

2世紀的榮光已經漸漸消散,社會逐漸失去平衡,維繫著整個社會穩定重任的家庭制度也在漸漸瓦解。面對外強中乾的帝國,疆界之上隱隱殺聲再起。


五賢帝時代的落幕

公元178年,馬科曼尼人、誇德人、盧吉人,以及查特人等日耳曼部落,紛紛再起鋒芒,猛攻帝國邊境,形勢危急。

在同期的元老院內政會議上,因國勢漸衰,奧裡略與眾臣討論是否出兵。


此時的羅馬,經過近千年的開疆拓土,地中海已經成為其內海,使得他們認為羅馬才是世界的中心,自認為是萬國之國。

元老們指出是蠻族入侵,是導致國家多災多難的根源。對於蠻族入侵,他們秉持著一致的態度——出兵,絕不講和。

望著日益增多的困局,國力吃緊,皇帝認為無論如何,蠻族入侵,絕不能成為大亂的藉口。

那就先解決這一攤吧。朕是有責任的。

他從王位上猛然站起,看著陪同他徵戰多年的將領,已是斑斑白髮。烽火霜霧之中,細雨塵煙,殘風雨露之下,他握緊短劍。決不能把猶豫帶入軍營……為了榮耀,他決定再次御駕親徵。

他相信自己手中的寶劍和心中的智慧,是能夠喚醒眾人心靈中那片沉睡中的力量。

不錯!正是現在!

無人知道他內心中承受著多少壓力,後人只知道他在黑暗中是如何堅守的。他希望使盡洪荒之力,以真正的一己之力,支撐起這個虛晃的帝國。

此時,帝國依然強盛,不過,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古羅馬的黃金時代,已經在漸漸消逝,而盛世落幕之際,奧利略為這個年代奉獻了最悲壯的一幕。

大時代遲暮之際,年老的君主再次奮力地舉起寶劍。

第七十一次出徵!日耳曼徵服戰!出徵!

在這之前,貧窮而驍勇的日耳曼部落 ,似乎沒有怎麼在戰爭中大敗過,很多時候僅僅是被擊潰。

出徵!再徵日耳曼!

之後幾年,軍隊厭戰之聲此起彼伏。戰無力!皇帝自己也明白真正的血雨腥風——刀劍的時代就快要來到了。

不過無論何時,正如同十多年前,他第一次出徵的那樣,還是心中的那個聲音:有他在!羅馬便在!

皇帝以五十六歲的蒼老(當時算是老人)身軀,依舊衝鋒在前線,用他的哲學來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

至此之後,奧裡略大帝在完成一場戰役的瞬間,思維就需要迅速地投入下一場。真的停不下來。在他心中,永遠有一張圖,定位著自己的兵力,以及敵人的位置。

真正的名將風採。

他的年齡似乎就是靠戰車推動的。遍地腥羶中,歲月流逝。在戰場之上,帝國刀光劍影中,他必須在立刻處理當前問題的同時,迅速想到下一個可能的問題。苦思之中,為了帝國,他當勉力而活,讓生命堅持到一個,甚至下一個關鍵的時刻。

「心若平靜,無所謂身在何處。」無論身處何方,他都以自己獨特的一種生存智慧,從容地面對每一次戰陣和政壇抉擇。

他的心中時常迴蕩起他的那句名言「不對的事不必做,不真實的話不當多說」,做坦率的自己,即使被時代所摒棄。

若要說道五賢帝時代的最強者,有認為是圖拉真,還有認為是安敦尼,可我認為應該是奧利略,這個集前人智慧錦繡於一身的淵博帝王。


不過,就在皇帝在前方淤血奮戰的時候,敘利亞地區爆發了起義,他迅速派自己的摯友卡修斯去平定。

前方膠著,後方又起大火。在心力交瘁中,奧裡略病倒了,並且奄奄一息。

後來,他又接到密信,自己的任命摯友卡修斯(敘利亞總督),在平定東方叛亂後,居然自立為王。(據說其中存在誤會,卡修斯以為皇帝病重身亡。小道消息害死人。)

這令病重的皇帝吃驚不已,他的病居然很快又康復了。

竟然鬧獨立。當務之急,應當迅速欽定繼承人,他違心地想起了自己的兒子。於是,萬馬軍中,他倉促地宣布自己孩子為繼承人。就這樣,延續了幾代人的養子繼承制被完全拋棄。這令無數手下戰功赫赫的眾將心寒。

不過,很快卡修斯被手下士兵殺死,當奧裡略知道摯友的死亡,虛弱的老皇帝沒有感到高興,反而長嘆一聲,他覺得自己失去了一個化幹戈為玉帛的機會。

就這樣,他用文字和行動承載著對盛世光明的渴望,在戰火中沉思,在沉思中彌留。

他決定步步為營,甚至想徹底剿滅馬科曼尼人,希望再通過一場仗,徹底解決日耳曼問題,以奠定羅馬萬世基業。

他作為盛世之君,最偉大的君主,他通過一己之力,演活了羅馬最強盛的時代。


步入黑暗的全世界

不過,皇帝的生命之火,在無數天災人禍的摧殘之下,很快燒到了尾聲。

蠻族入侵,之後的帝國將何去何從,就這樣吧,在生命的最後,他艱難地扭過頭,看著旁邊自己唯一的親人——兒子康茂德,似乎明白了自己思考了一生,唯一的一個疏漏。

他似乎有所悔恨,認識了世界的所有,但到了生命的最後,他才認識了自己,認識到了這個自己最大的一個弱點,似乎也給未來帝國帶來了無法挽回的損失。

不過此時,他已無力思考。包括沉思錄中涉及的生與死,徵戰與人生等等等等,很累!真的太累!

公元180年,盛世頂梁支柱奧裡略因染鼠疫而死於文都滂那(維也納附近)的軍營裡。秋風瑟瑟,遍地狼煙。戰火之中,皇帝駕崩,慟哭天下淚,已壯眾人悲,全軍慟哭之中,似乎標誌著這個偉大時代的終結。

生於盛世之初,死於盛世之末。如夏花般絢爛,有如冬雪般消散,沉思錄的橫空出世,以及帝國大小榮光徵戰,只此一生,足矣足矣!

無論時代繼續黑暗,還是峰迴路轉,羅馬都會記住,都曾有一人,蠻寇入侵,不為艱難困苦,奮四世之餘列,力挽大廈於將傾。

是夜,星月俱碎,多少榮華,風採不再。


據說這一次鼠疫(奧裡略感染病亡的鼠疫)是世界級的,甚至蔓延至遙遠的東方世界——東漢,鼠疫施虐,致使民不聊生。

鼠疫的發生,主要發生在中國北方,而此處又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最終導致了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間接也使得中國出現了後來的三國、兩晉、南北朝。 

此時的公元180年,是五賢帝中最後一位——奧利略駕崩的時間(五賢帝的華麗史詩仿佛就可以到此打住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此時,東漢帝國的黃巾起義應該也快了。

這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將東漢王朝折騰得就剩一口氣了,然後中國就進入到一個更大的混亂期——激蕩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

有歷史學家說,那個時期,世界進入到一個小冰河時期。我才疏學淺,不知道是否有必然聯繫,不過,自此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無論東方、西方(整個亞歐大陸)都進入到一個動蕩不惜的時代。

東漢時期人口八千萬,而到三國末期,有專家說法,只有1000萬左右人口。還據說,這是中國歷史上人口死亡比例最高的一個年代,這是真正的「三國殺」。

可想而知,羽扇綸巾、名士輩出、將星璀璨、強虜灰飛煙滅、萬馬叢中如入無人之境的時代的背後是何等艱難。難怪毛澤東曾經感慨說道:「原來劉、關、張比原子彈都厲害。」

可想而知,這是個什麼時代!

只能說,這是一個東西方共有的黑暗世紀。

歡迎關注文史宴

長按二維碼關注

我們的宗旨是普及、趣味、新穎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相關焦點

  •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20):羅馬五賢帝其實有六個人|文史宴
    前文地址: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一年換了四個皇帝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2):智慧民族的唯一真神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3):耶路撒冷之戰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4):皇帝法與廁所稅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5):羅馬皇帝應該站著死去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6)
  • 羅馬四大暴君之提比略——奧古斯都的遺產|文史宴
  • 吉本論衰落中的羅馬帝國的內戰和叛亂
    在《羅馬帝國衰亡史》第26章開端附近,吉本提到「羅馬帝國衰亡的那個災難新時期,可以追溯到瓦倫斯統治時代」。雖然他因此在愷撒-奧古斯都時代之後四個世紀左右開始寫到帝國的滅亡,但正如每個人都知道的那樣,他自己對於衰落的敘述是從所謂安東尼和平時代的瓦解開始的。
  • 漢朝亡了中華不滅,羅馬帝國滅了就沒了,為何羅馬人不再造羅馬?
    漢朝亡了中華不滅,羅馬帝國滅了就沒了,為何羅馬人不再造羅馬? 東方的漢朝、西方的羅馬,這兩個同時期的超級帝國都曾統治超過5000萬人口和500萬平方公裡以上的領土,但是兩個帝國滅亡後,各自的歷史卻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漢亡後東方誕生了眾多以漢朝為基礎的王朝;羅馬帝國滅亡後,帝國的廢墟上卻再也沒建立羅馬人的國度。 一個被繼承,一個被遺失,那麼為什麼羅馬後人不選擇再造羅馬呢?
  • 羅馬帝國為何衰落?
    在羅馬帝國的鼎盛時期,皇帝的勢力範圍可以從英格蘭北部雨水浸透的丘陵一直延伸到沙烏地阿拉伯炎熱的沙漠。但這個偉大的帝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逐漸衰落的?羅馬為什麼會滅亡?事實證明,這答案並不簡單。一些人認為,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洗劫羅馬標誌著羅馬帝國的滅亡。而另一些人則認為,直到中世紀,羅馬帝國才走下歷史舞臺。這樣不同的觀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選擇哪個羅馬作為探討對象。
  • 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6):大災變與競技場
    大司馬亂入:本章從個人、政績、評價三方面解析提圖斯的皇帝生涯,內容中包含史上著名的大災難維蘇威火山爆發和龐培古城的淹沒。羅馬是一個偉大的文明,感謝長安一葉傾情介紹。前文地址: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一年換了四個皇帝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2):智慧民族的唯一真神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3):耶路撒冷之戰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4):皇帝法與廁所稅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5):羅馬皇帝應該站著死去永失吾愛
  • 羅馬四大暴君之尼祿——中二病葬送大好基業|文史宴
    但這個暴君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一度也有過出色的政績,很多時候,他的殘暴其實是中二病爆發所致。請大家欣賞羅馬史達人吾乃昊天解說傳奇暴君尼祿。惡妻鬼母——小阿格裡皮娜不難想像,如同所有叛逆期的青年一樣,皇帝與母親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你這個忘恩負義的不孝之子!」氣急敗壞的阿格裡皮娜對兒子大吼:「你今天擁有的一切究竟是拜誰所賜?你不要忘了,比起你這個鳩佔鵲巢的養子,身為神聖的克勞狄嫡子的不列塔尼亞更有資格繼承皇位!
  • 用漢朝「土方法」統計羅馬人口,畝產90斤的羅馬,人口到底有多少?
    而中國各朝有記錄史書的習慣,而且大部分都十分詳細,而人口和糧食是掛鈎的,所以完全可以用漢帝國的人口來推算羅馬帝國的人口,所以我接下來會從畝產、耕地面積等方面推算出一個合理範圍。2.大畝和小畝,大石和小石,比較複雜在古時候,畝和石是分大小的,這就使得我們畝產的計算出現了難題,我們上文知道了,漢朝的畝產大約在1-4石左右,但是這個石,究竟是大石還是小石呢?
  • 「好書推薦」從羅馬帝國的衰落看腐敗這一「古老罪惡」
    從羅馬帝國的衰落看腐敗這一「古老罪惡」好書推薦★★★★★羅馬帝國的衰落是世界歷史上的一件大事,而關於它走向衰落的原因,也吸引了古往今來無數史學家的目光。但羅馬帝國出現的公共權威「私家化」,對其衰落的影響卻是「實實在在的」。其次,他對腐敗的看法有自己的獨特思路。他認為,如果選擇4、5世紀(即羅馬帝國已經處於衰落)時的某些個別案例來說明羅馬最終陷入虛弱狀態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帝國衰落實際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遠遠不是單線式的進程」,「單一的、單線式的衰落在羅馬帝國史上是不存在的」。
  • 大漢王朝和羅馬帝國誰更強的世紀之爭終於有答案!匈奴說:我知道
    先看羅馬,準確來說,羅馬帝國真正開始的時間要從屋大維稱帝開始,公元前27年,執政官屋大維稱「奧古斯都」(意即皇帝),共和制度瓦解,標誌著羅馬進入帝國時代。公元395年,帝國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
  • 羅馬不再是羅馬,羅馬不再有信仰——重新思考羅馬帝國的滅亡之說
    羅馬的衰亡是腐敗還是腐化?分析兩者之間的同與異羅馬作為當今西方世界引以為傲的輝煌歷史,甚至將其作為自己的法治源頭。羅馬也確實給人類文明帶來很多的借鑑和思考。其中對於羅馬帝國如何衰落的問題,一直是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很多人在政治、經濟、法律、社會以及外族入侵,政府的貪汙腐敗等各個方面論述了羅馬衰落並滅亡的原因。
  • 基本處於同時期的安息帝國和貴霜帝國,為什麼沒有羅馬帝國出名?
    不過比我國同時期的漢朝要存在的久遠,當時漢朝開始衰落,而貴霜帝國依然強悍,最終延續到了中國的南北朝時期。貴霜帝國的疆域從今日的塔吉克綿延至裏海、阿富汗及恆河流域。貴霜帝國在迦膩色伽一世和其承繼者統治之下達至鼎盛,曾擁有人口幾百萬,士兵二十多萬,被認為是當時歐亞四大強國之一,與漢朝、羅馬、安息並列。
  • 羅馬帝國衰亡史
    我對這種觀點嗤之以鼻,不過看看羅馬帝國衰亡的原因還是挺有意思的。這方面的研究和著作汗牛充棟,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的大作《羅馬帝國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是其中的佼佼者,全書共有六卷,第一卷出版於1776年,第二、三卷出版於1781年,第四、五、六卷出版於1788年。
  • 全盛時期的古羅馬如果跟漢朝一戰,誰會是最後的贏家
    公元前27年到公元395年古羅馬帝國的建立時間是公元前27年,這個帝國準確的來說一直延續到了公元395年,由於之後帝國出現了東西分裂的情況,所以情況大不如前,如果要去分析羅馬最強大的時期,應該是在395年之前。
  • 羅馬帝國連這點都做不到,憑什麼和我大漢朝比?
    羅馬帝國可以用來表示所有在羅馬統治之下的土地。羅馬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帝國。羅馬帝國此時總共控制了大約59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在西方歷史書上只要提及到羅馬帝國,就是一支如有神助的軍隊,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他們認為當時的羅馬軍團可以擊敗同時期的任何軍隊包括中國漢朝的軍隊,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圖樣圖森破!
  • 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的起源,和漢朝還有關係
    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帝國),以羅馬帝國正統繼承人的身份自居,在歐洲大陸延續千年之久。無數的勇士不停地為這個龐大的帝國添磚加瓦,到公元七世紀左右,國力達到鼎盛,國土範圍從最初的巴爾幹半島、敘利亞、巴勒斯坦、外高加索一直延伸到北非、義大利等。
  • 古羅馬為什麼沒有與漢朝開戰?一張年份表,原因一目了然
    這時候的羅馬帝國正處在基諾斯山戰役中,不過羅馬帝國勝利。這時候的羅馬帝國獲得了希臘的控制權。公元前139年,張騫出使西域,13年之後才回到西漢,不過當時已經處在漢武帝時期了。公元前121年,羅馬陷入內亂之中。公元前107年,馬略開始進行軍事改革。四年之後,貳師將軍李廣利徵大宛大敗,同時次年朝廷增兵,大宛恐懼,獻馬三千匹。
  • 古典世界的四大帝國哪個最強大,安息、貴霜都是小弟,羅馬第二
    古典世界歐亞大陸上曾經有四個大帝國平分了歐亞大陸的大部分領土,除去這四個大帝國之外其他國家都是一些小魚小蝦的角色,跟著打打醬油,臣服於四大帝國之中的一個。稍有不慎就會出現被滅國的命運。但是這四個國家按照當時的來橫向對比的哪個國家最強大呢?
  • 鷹旗之墜:羅馬帝國的毀滅,從奧古斯都屋大維到拉文納
    但就像羅馬帝國的興盛到它的沒落一般,羅馬帝國本身在它漫長的歷史走走向了衰敗。可以說,羅馬內戰直接讓羅馬從共和國進入了帝國階段。在三巨頭同盟之一克拉蘇被擊殺後,凱撒從高盧返回羅馬,渡過盧比孔河,羅馬內戰開始。
  • 古代羅馬軍團真與漢朝軍隊戰鬥過嗎?傳說永昌有一座羅馬戰俘城!
    漢朝確實曾在永昌境內設立過一個古城,叫犁城,此事史籍有載,並且早已被德效騫教授和中國學者確認。但是卻沒有理由據此說是漢朝軍隊與羅馬軍隊打過仗,其後把戰俘安置在這裡。    炒作這一話題的學者所依據的是《漢書》中記載的一個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