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訊 9月27日,距今約2.28億年的中國始喙龜骨架化石正式亮相三亞,作為「鎮館之寶」被三亞海洋古生物博物館永久收藏,首次面向公眾開放。
當天上午,王者「龜」來— —中國始喙龜特展暨新聞發布會在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召開,現場展出了中國始喙龜骨架化石以及復原模型。據介紹,中國始喙龜骨架化石保存於距今約2.28億年的三疊紀晚期海相地層中,比半甲齒龜還要古老,是已知最早出現「喙」的原始龜類。
距今約2.28億年的中國始喙龜骨架化石正式亮相三亞。
據悉,此次公開亮相的中國始喙龜骨架化石原本就是三亞海洋古生物博物館藏品,於2015年被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李淳發現並認為是「疑似原始龜類的化石」。 隨後的一年多時間內,李淳帶著課題組成員進行化石修復和野外調查,最終確認這是一種更加古老龜類,來自關嶺,產於半甲齒龜化石層位之下7.5米處。
中國始喙龜骨架化石作為「鎮館之寶」被三亞海洋古生物博物館永久收藏。
李淳介紹,2015年發現德國2.4億年前羅氏祖龜標本極為殘破,很多關鍵特徵無法被觀察到,與半甲齒龜之間存在重要空白地帶。中國始喙龜介於羅氏祖龜和半甲齒龜之間,在龜類早期演化中承上啟下,為龜類系統發育補上了「缺失的一環」。
據透露,來自中科院古脊椎所、蘇格蘭國家博物館、美國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加拿大自然博物館的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全部重要原始龜類化石材料,並確定了這個中國始喙龜骨架化石新標本在龜類歷史長河中的位置——保存於距今約2.28億年的三疊紀晚期海相泥灰巖中。
中國始喙龜特展暨新聞發布會在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召開。
據悉,此次永久收藏中國始喙龜骨架化石的三亞海洋古生物博物館是以海洋古生物為主題的博物館,致力於世界範圍內史前海洋爬行動物化石的收藏和展示,並以我國的三疊紀海洋爬行動物化石為特色。該館不僅收藏有包括中國始喙龜和半甲齒龜在內的具有重大學術價值的早期龜類化石,還擁有一系列全面的中生代海洋爬行動物化石收藏,包括魚龍類、海龍類、鰭龍類、楯齒龍類、主龍類等各類海洋古生物標本數萬件,是我國海洋古生物標本收藏最多、品質最好、科研成果最顯著、發展潛力最大的專業海洋古生物博物館。(陳美桃)
(責編:李浩蓉、蔣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