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2020-12-23 華鑫隨說

剛吃罷早飯,兒子就急忙起身,匆匆地把早讀的英語課本和筆記收起來,麻利地找出昨天才領回來的新語文課本及其它應用東西,直奔電腦而去。哦——網絡直播課即將開始了。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當聽到這耳熟能詳的語句從屏幕中傳來的時候,我不由自主地走向電腦,與兒子一起並肩坐下來,靜靜的聆聽屏幕後老師的聲音。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是啊。都知道我們的日子註定是一去不復返的,坊間也常有人感嘆說,人生一世就像是一趟只售單程車票的旅行,每一個日子都是旅途中的一個個小小的站點,過去了就是過去了,再也不可能回到曾經的任一個站臺,還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不帶回放的直播電影,每一個鏡頭都是唯一的,無法重拍的。那麼,我們能做些什麼呢?又能在這趟單向的人生旅程中留下些什麼呢?

「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 ,又怎樣地匆匆呢 ?……"當聽到屏幕後,老師的聲音傳來朱自清老前輩寫下的這些話時,我不僅潸然淚下了,他老人家一生有諸多豐功偉績,他不僅是現代的散文家,詩人,還是一位學者,更是一位民主戰士。

作為學者,他與葉聖陶一起開辦了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個詩刊——《詩》月刊,倡導新詩,被譽為白話美術文的模範。同時還致力於古典文學的研究。還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日戰爭爆發後,又曾任西南聯大教授並主編《聞一多全集》,同時還積極參加各項的民主活動。甚至在一二.九運動中,他同學生一道上街遊行。他不但為國家培養精英人才做出了貢獻,更為民族的革命戰爭留下了足跡,是一位積極的走在革命隊伍前列的,忠誠的民主戰士。

作為學者,他一生著作頗豐。不僅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還有《歐遊雜記》,《倫敦雜記》,還有《朱自清全集》等等。其中有許多的散文,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教科書中的精華。像我們都學過的,《春》,《荷塘月色》,《背影》,《威尼斯》等等,等等。在他短短的50年的生涯中,他為人類貢獻了諸多膾炙人口的佳品,給國家培養了許多精英學者,更為民族戰爭貢獻出了他的青春,他一生功績卓著,卻還在感嘆因時間的飛速無聲的流逝,不禁汗涔涔而淚潸潸了。就更令我這碌碌無為的凡夫俗子慚愧汗顏了。

是啊,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日子啊,你悄無生息的卻飛速無痕的從我的指尖划過,從身邊溜走,從眼前飛去,從夢裡逃跑。在這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我能做些什麼呢?除了徘徊,我還能留下些什麼痕跡呢?

相關焦點

  • 朱自清散文《匆匆》僅600餘字,為何幾次教材調整依舊被保留
    朱自清一生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散文,《荷塘月色》的清幽抒懷,《背影》細緻深沉的父愛,《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的詩意畫境,篇篇成為傳誦的經典,都以「詩意盎然」被稱為散文的典範代表。在眾多作家散文中,朱自清散文有他獨特的風格和審美,雖然他的散文題材大多取材身邊凡人小事,但是,卻傳達了朱自清特有的人生思考和感悟。
  • 朱自清散文《匆匆》只有600多字,為何仍保留幾處教科書調整
    朱自清創作了許多著名散文,《荷塘月色》寧靜抒情,《背影》細緻父愛,《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詩畫,這一段成為傳世經典,都被「詩意盎然」稱為散文的典範代表。在眾多作家的散文中,朱自清的散文有其獨特的風格和美學。儘管朱自清的散文主題大多是以凡人小事為基礎的,但它們傳達了朱自清獨特的人生思想和人生感悟。
  • 春花秋月也是他,針砭時弊也是他,散文才子—朱自清
    ----朱自清《荷塘月色》認識朱自清,幾乎都是在我們中學讀書的時候,那個時候學校的課本裡收錄他的《匆匆》、《春》、《背影》、《荷塘月色》,詩情畫意的語言,真情實感的描述,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經典片段甚至現在都還記憶猶新。
  • 復工了,再讀朱自清散文《春》
    行政區有一大片花園,下班後在花園散步,聞著淡淡的花香,看著綠油油的草地,不由想起朱自清的散文《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讀著著熟悉的句子,好像又回到學生時代,《春》基本是語文課的必背課文,讀起來朗朗上口,內容淺顯易懂,雖然是一篇散文,但如詩歌般充滿了詩情畫意。
  • 懷念朱自清:匆匆而去,背影長留
    點擊進入「文藝星青年」>>8月12日,是朱自清先生逝世72周年紀念日。朱自清,原名朱自華,號實秋,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他以散文著名,情感真摯;他致力國學研究,恪守治學傳統;他堅守氣節和情操,憂國憂民。
  • 長大後,我終於讀懂了朱自清的《匆匆》 | 榜樣閱讀
    今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聯合酷我音樂共同打造的《榜樣閱讀》新一期節目上線,青年演員宋軼與青年學者楊慶祥一起分享朱自清先生的經典散文《匆匆》。      《匆匆》不長,只有600餘字,讀完全文時,宋軼感嘆道:「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把『時間』寫活了。」      「你對這篇文章做什麼樣的理解呢?」
  • 讀朱自清的《匆匆》有感
    朱自清老爺子拋出了一個這麼簡單的問題,就證明出了一件事——我不聰明!(題外話: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對時間和空間做出過解譯,根據他的狹義相對論,如果人能夠以接近光速旅行,那麼時間對於他來說就會停滯,這也就是我們常常所說的穿梭時空。
  • 朱自清散文摘抄賞析
    朱自清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現代傑出的散文家、詩人、學者。下面請欣賞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朱自清散文好段賞析。朱自清散文好段賞析經典1) 只剩飄飄的清風, 只剩悠悠的遠鍾。 眼底是靡人間了, 耳根是靡人間了 ——朱自清《獨自》2) 學習文學而懶於記誦是不成的,特別是詩。一個高中文科的學生,與其囫圇吞棗或走馬觀花地讀十部詩集,不如仔仔細細地背誦三百首詩。
  • 朱自清散文裡的花兒
    朱自清寫花兒或寫到花兒的散文,多是成篇在上世紀二十年代與三十年代間,這正是在他的韶華時光。如《春》《匆匆》《看花》《荷塘月色》等。翻看《朱自清全集》中的日記部分,想看一看他在日記中,對這些有關花兒的篇什的點滴記錄,恰恰在這個時段,其日記缺如。雖然在日記中往往也會是隻言片語,卻就這樣也是缺如。
  • 朱小濤浙江臨海憶祖父朱自清:匆匆而去 背影長留
    朱小濤回憶朱自清 範宇斌 攝中新網台州10月29日電(記者 範宇斌)「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1922年,散文名家、詩人、學者朱自清於浙江台州臨海寫下《匆匆》,感嘆「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 「重回」《匆匆》誕生地 浙江臨海展出朱自清生前遺物
    這是朱自清《一封信》中頗讓人意外,卻又飽含深情的獨白。1922年春,朱自清應浙江省第六師範校長鄭鶴春的聘請,只身前往浙江台州府城臨海教書。在臨海教書期間,朱自清創作了散文名篇《匆匆》和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首抒情長詩《毀滅》等名作。
  • 學習《匆匆》,走進朱自清,感悟時光流逝的無奈與惋惜之情
    讓我們走進課文《匆匆》,看看時間是怎樣悄無聲息的從朱自清先生、從我們的身邊溜走的。圖片展示:課題內容說明朱自清(1898--1948),中國散文家、詩人、古典文學研究家。原名自華,字佩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
  • 學朱自清《匆匆》的寫作秘訣並仿寫經典句子,你就是下一個作家
    《匆匆》這篇課文經典了。它寫於1922年,當時,24歲的朱自清已經是五四時期重要的作家之一,可以說他的成就是屈指可數的。可是,他仍然感傷時光流逝,青春難在,不願蹉跎歲月,浪費時日。所以他當時的心情是非常焦慮、彷徨、苦悶的。
  • 《朱自清散文集》遨遊朱自清先生的文學作品,領略經典的魅力
    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1898年11月22日出生於江蘇東海,1948年8月12日在北京逝世。朱自清不僅是一位詩人和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學者和教授,更是一名激進的民主鬥士。朱自清對新文學的最大貢獻,便是他所擅長的散文,這些散文作品在新文學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 夕陽已去,皎月方來:朱自清那些如詩如畫的散文美句
    說到朱自清先生,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那句:「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從此,父愛在我們心中,有了不同的韻味。朱自清先生一生創作無數,尤以散文著名,因此他既是一個詩人,更是一個帶有詩人氣質的散文大家。鬱達夫先生更是評價他說:「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貯滿那一種詩意。」
  • 2018年讀一篇經典散文2朱自清的《匆匆》
    匆匆作者:朱自清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裡呢?
  • 朱自清《匆匆》: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它的作者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寫於1922年3月,也是先生的第一篇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稍縱即逝的無奈、焦急、和惋惜。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
  • 兩岸嘉賓臺北共憶朱自清
    朱自清1898年出生於江蘇東海,後隨父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他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留下諸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新華社臺北6月21日電(記者查文曄 陳君)「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 朱自清經典作品推薦,《背影:朱自清經典散文集》最受讀者歡迎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1916年中學畢業並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
  • 經典|朱自清:《匆匆》又一年
    來源 | 詩詞世界(shicishijie)2019年馬上就要過去了我很懷念它作者:朱自清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