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世界3大頂尖學術期刊嗎?快來漲姿勢~

2020-12-26 深研學術

不管你是在哪一個領域生活,實力永遠是最頂用的,而在科研界,實力的重要體現就是你發表的論文,不僅僅是論文的數量,更要看論文的質量。

《Nature》、《Science》、《Cell》,只要你能在其中任何期刊中發表過一篇論文,那麼可能比你在普通期刊發再多的文章都有用的多。

今天就為大家揭開世界頂級三大學術期刊的神秘面紗。

世界頂級三大學術期刊都是誰?

1.《Nature》

《Nature》雜誌和它的名字,是以發表科學世界中重大發現、重要突破為使命所創辦的。

《Nature》所要求科研成果必須是新穎、出入意料(或令人吃驚)的,且在《Nature》上發布的研究需要在該領域之外具有廣泛的意義,所以無論是報導一項突出的發現,還是某一重要問題的實質性進展的第一手報告,均應使其他領域的科學家感興趣。

從1869年創刊到如今,已經有130年的歷史了,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之一,在ISI評價指標SCI影響因子近30,多年來亦是綜合性學科被引率的NO.1!

2.《Science》

如果你知道《Science》的創始人,你一定會大吃一驚。是的,《Science》雜誌就是於1880年由發明大王愛迪生投資1萬美元創辦的,這本《Science》雜誌於1894年成為美國最大的科學團體「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的官方刊物。

《Science》全年共51期,周刊,全球發行量超過150萬份。該雜誌連同英國的《Nature》雜誌被譽為世界上兩大最頂級雜誌,代表了人類自然科學研究的最高水平。

與其他學術期刊很大不同的是,相比於多數科技期刊都要向讀者收取審稿、評論、發表的相關費用,但《Science》發表來稿是免費的。

其雜誌的資金來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會員費、印刷版和在線版的訂閱費、廣告費。且science一直以「發展科學,服務社會」為宗旨,因此期刊中有許多科普資料,只有一般學術水平的讀者也可以多關注下。

3.《Cell》

三大期刊的最後一位《Cell》可能有些不同,因為前面《Nature》和《Science》都是綜合性期刊,而《Cell》則是生命科學研究領域。

《Cell》刊登過許多重大的生命科學研究進展,其2010年的影響因子為31.957,高於《Science》的影響因子(31.027),接近《Nature》的影響因子(38.597),表明它所刊登的文章廣受引用。

能夠在《Cell》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是生命科學研究者孜孜以求的目標,也是評選諾貝爾獎、競選院士、展示大學和科研機構研究實力的重要依據。

在三大期刊發表文章意味什麼呢?

如果你是本科期間在任一期刊發表過文章,筆者只想說:大神!請收下我的膝蓋!

如果你碩士研究生可以發這一篇文章,那你就可以成為導師的親兒子,學校的牌面,想讀博的話你去哪個學校,找哪個導師估計都熱烈歡迎。

如果你是博士期間發了一篇這樣的文章,想去國外深造去一個好學校那是很容易的。

如果你想直接工作,國內一般的一本院校隨便挑選、原來的211學校也應該差不多,985去國外鍍層金也就可以了。

當然這麼多的前提是你的情商不是0,否則以上情況均不好說,大家都懂。

相關焦點

  • 那些知名的學術期刊
    那些知名的學術期刊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有許多頂尖的學術期刊,你可以從中找到當前科學前沿,你可以追尋知識,你可以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現在,讓我們看看有哪些期刊吧!《自然》世界最悠久的、最知名的科學雜誌《自然》與當今大多數科學雜誌專一於特殊的領域不同,《自然》是少數依然發表來自很多科學領域的一手研究論文的雜誌。在許多科學研究領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結果都是以短訊的形式發表在《自然》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綜合性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是由美國麻州醫學協會所出版的同行評審性質之醫學期刊。
  • 不僅是救命武器,還登上了全球頂尖學術期刊
    學術研究,就一定要高高在上、曲高和寡嗎?其實,學術也能超級「接地氣」。「薯片筒卷上消毒的A4紙,寫上『聽診器』三個字。」這不,咱們再熟悉不過的薯片筒,在中部戰區總醫院心胸外科醫生的手裡,搖身一變成為戰疫期間的救命「武器」。
  • 【漲姿勢】這些奧運會冷知識,你知道嗎?
    這些奧運冷知識你真的知道嗎?快來跟小編一起漲姿勢吧!   1、 奧運金牌是純金的嗎?   在奧運會領獎臺上,很多運動員拿到金牌後會選擇咬一咬,這是為什麼呢?民間流傳了一種說法,牙咬可以驗真金,用牙齒咬純金會在金塊上留下牙印。
  • 上海學術期刊全球"能見度"漸高
    此外,被全球最大的文摘和引文資料庫(Scopus)收錄的上海英文學術期刊有22種,其中9種在Q1區(5種位於Top10%),4種被工程技術領域國際權威的EI資料庫收錄,9種被生物醫學領域國際權威的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Medline)收錄。 近日,《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各大期刊社,探求上海學術期刊如何實現全球「能見度」不斷提升。
  • 《植物學報》英文版:探路學術期刊國際化—新聞—科學網
    JIPB最新的2年SCI 影響因子達4.885,位於植物學領域前7.3%,連續8年穩居SCI Q1區。在Scopus資料庫中,JIPB的最新引用分值(CiteScore)為8.1,位於前4.2%。 在中國科協委託中國植物學會認定與發布的《植物科學領域高質量期刊分級目錄》中,JIPB入選T1(Top 1),在全球560種學術期刊中居於前3.8%。
  • ...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在京召開 開啟「打造世界舞臺,提振中國期刊...
    【環球網】11月22日至11月23日,「2017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在京隆重召開。超過8000名各界人士首次通過現場和同方知網網絡平臺同步觀看會議,並圍繞「新時代、新思路、新發展---開創中國學術期刊新紀元」的主題,共同在線上下參與探討中國學術期刊發展與實踐中的新模式、新業態、新路徑。
  • 世界三大頂級學術期刊集體為中國發聲
    與此同時,另一股聲音正在集結——《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面對飽含偏見與歧視的「政治病毒」,這三份學術界分量十足的期刊,正在以科學的名義發起攻勢——《自然》、《科學》:中國為世界爭取寶貴時間!
  • 上海交大創辦英文國際學術期刊《納米/微米通訊》
    高水平的科學研究需要一流的專業期刊和快速交流的載體。
  • 訪談︱朱劍:回歸學術共同體是學術期刊及其編輯的最好選擇
    既然是內部資料,數量也就不再限制,每個學校都可以辦,「列入高校學報類期刊刊號系列的高校學報,不計入期刊治理的壓縮指標及新辦期刊指標。」(新聞出版署:《關於建立高校學報類期刊刊號系列的通知》)但內容和名稱必須有所限定:「學報刊登的稿件,2/3以上是本校學術、科研論文或信息」,「學報名稱必須冠以學校全稱」。試想,如果這個設想當時貫徹到底,那麼,學術期刊就不會是今天這樣的格局了。
  • 北林大主辦英文學術期刊《森林生態系統(英文)》居中科院...
    北林大主辦英文學術期刊《森林生態系統(英文)》居中科院JCR一區 2020-12-23 14: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球頂尖學術期刊《Nature》盤點中國AI飛躍式發展 百度飛槳等核心...
    近日,全球頂尖學術期刊《Nature》發表題為 「2030年,中國能否成為人工智慧的世界領導者?」的報導。報導指出,中國人工智慧研究質量越來越高,但在高影響力論文、人才和治理方面仍在追趕美國。如百度飛槳(PaddlePaddle)等核心技術工具及基礎研究是實現人工智慧長期研發目標的關鍵所在。
  • 2019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在京舉辦
    中國期刊協會會長吳尚之表示,建設一流學術期刊是新時代科技、文化與學術發展的需要。針對推進一流學術期刊建設,吳尚之提出五點建議:一是要全力抓好學術期刊的內容和質量建設。結合一流學科建設和創新發展需求,辦出能夠吸引優秀稿件的學術期刊,充分利用網絡化條件,吸引高水平學術論文在中國期刊和網絡首發,並能更快、更準地傳播擴散,更多地被國內外同行發現、引用和應用;二是要繼續深化改革,完善體制機制。推動期刊單位建立與一流期刊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增強發展活力和優質稿件的競爭能力;三是要充分發揮學術引領作用。
  • 世界地圖上的第四個紅點 是上海科技期刊人的自信
    「科學家們公認的世界三大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倫敦、《科學》在華盛頓、《細胞》在波士頓。」《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常務副主編李黨生指著一張世界地圖說,「希望不久後,中國上海能因為《細胞研究》成為地圖上的第四個紅點。」
  • Protein&Cell告訴你:「中國血統」的英文學術期刊靠什麼被認可
    原標題:Protein & Cell告訴你「中國血統」的英文學術期刊靠什麼被認可   基於「服務我國的科學和科學家」的辦刊初衷,Protein &Cell期刊社始終把提高刊物質量作為工作的重點。Protein &Cell團隊一直堅持——「要想成為一本國際認可的學術期刊,必須遵循國際學術出版基本的原則和流程。」
  • 論文寫好了,但投什麼期刊呢?學術期刊SCI、EI、C刊…到底是什麼?
    3、EI《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是供查閱工程技術領域文獻的綜合性情報檢索刊物。簡稱EI,1884年創刊,年刊,1962年增出月刊本。由美國工程信息公司編輯出版。每年摘錄世界工程技術期刊約3000種,還有會議文獻、圖書、技術報告和學位論文等,報導文摘約15萬條,內容包括全部工程學科和工程活動領域(機械工程、機電工程、船舶工程、製造技術等;礦業、冶金、材料工程、金屬材料、有色金屬、陶瓷、塑料及聚合物工程等;土木工程、建築工程、結構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等)的研究成果。
  • 中國知網分享如何推動學術期刊深度傳播
    本報訊 (記者杜一娜)由中國期刊協會主辦的第十三期刊協講堂日前開講。中國知網創始人,《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編輯王明亮在線分享了中國知網辦好平臺、推動中國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做法、經驗和思考。中國期刊協會會長吳尚之主持講堂活動。
  • ...智慧財產權食品英文學術期刊《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2019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顯示,食品領域排名前十的高校中中國高校佔據5席,全國已有356所食品院校,80餘個科研院所,中國食品科技界已擁有全球基數最大的科學家群體。  談到辦食品英文學術期刊的初衷,王守偉表示,隨著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我國食品科研領成果不窮,需要一個國際性平臺在全球食品科研領域進行更大範圍的傳播,「但國內食品類的英文學術期刊卻一直是空白,2012年時,國際上已有124本被SCI收錄的食品類英文學術期刊,國內有中文食品類學術期刊57本,卻沒有一本食品類的英文學術期刊,這可謂是一個食品科研大國的缺憾。」
  • 田剛院士論文在頂尖數學期刊Acta Mathematica發表
    近日,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長、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主任田剛院士與首都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張振雷教授合作的論文Regularity of Kaehler-Ricci flows on Fano manifolds在世界頂級數學期刊Acta Mathematica上發表。
  • 做好選題策劃 推動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
    只有做好了選題策劃,以敏銳的眼光把握住學術熱點和前沿,方能推動學術期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把握學術理論熱點和前沿「要處理好努力和實力、熱點和前沿的關係,重視學術研究的質量和學者的學術生命。」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東南大學資深教授樊和平認為,學術刊物應當同時關注學術熱點和學術前沿。
  • 學術期刊還分ABCD類?
    工作中,經常聽到某個作者說我要發C類期刊,不知道的還以為他要發C刊。其實,他說的是他們單位劃分的C類期刊,這種分類通常都是各個單位或者學校自己制定的標準,國家層面從來沒有這種劃分。因為是自行劃分的標準,所以單位不同,標準自然也不一樣,作者發表論文的時候肯定是以自己所在單位的要求為準,比如有的學校A類是指被SCI收錄的期刊,B類是被EI收錄的期刊,C類是南核和北核,D類就是除了ABC類之外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正式的學術期刊,那麼作者如果說他要發C類的,其實就是要發核心期刊,如果是D類,那就是一般的學術期刊,也就是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