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肉也是一種肉,為什麼幾乎沒人吃?對比其他肉,它到底差在哪?

2020-12-17 食味菜譜

中國美食博大精深,經長期演變而自成體系,烹飪手法,多達十幾種,煎炒烹炸,燜溜熬燉,各顯神通,無論什麼樣的食材,在廚師的手裡,都能變成一道美味佳餚,但仔細想一下,馬肉也是肉,為什麼市面上流通很少,無論在超市,還是菜市場,幾乎沒有馬肉的存在,全是豬牛羊雞鴨魚等等,那麼,為啥人們幾乎不吃馬肉呢?

在我們的印象中,馬一直任勞任怨,農耕的時候,可以用馬拉套,行軍的時候,還可以用馬當作先鋒,以前沒有車等交通工具,馬還可以載人,可以這樣說,馬為人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馬為了人類,勞累了一生,所以人們不捨得吃它,其實真相八九不離十。

北方鹹,南方甜,這個習慣也是流傳下來的,人們繼承了祖先的傳統,不到迫不得已的時候,馬肉不能吃,行軍打仗,長途跋涉,都離不開馬的功勞,久而久之,人們繼承了這種遺訓,也就不打馬肉的主意了。

馬肉也是一種肉,為什麼感覺沒人吃?

我認為有三點

1、養馬的太少

在我們這裡,整個縣城60萬人口,甚至沒有一匹馬的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積的豬牛羊,光養殖場就好幾個,馬只有在草原和牧區才能看見,一般平原和山區不常見,馬的養殖時間長,不能通過飼料增肥,無法讓它快速育肥,從商家的成本來分析,比其他動物的投入都要高,經濟收益不大,自然養的人越來越少,馬肉也就不常見了,賣馬肉的也就更少了。

2、感情因素

剛才前面已經說了,馬兒是一種通人性的動物,它仿佛能聽懂「人話」,比其他動物更忠誠,是人類最早的作戰夥伴,無言的戰友,風裡來雨裡去,如果主人從馬背跌落,馬兒不會遺棄跑掉,而是原地等待主人,或者是用嘴拱主人,老人們還常說「老馬識途」,只要走過一遍的路,馬兒都能認識,從這一點來說,馬兒就應該善始善終,不到萬不得已時,不能出現在廚房。

在古代時期,馬兒由朝廷統一管理,不得隨意宰殺,是國家的固定財產,甚至還有律法規定,人們對馬肉的欲望,逐漸淡化,戰士們都不吃,更何況是老百姓了,久而久之,不吃馬肉,仿佛就印在人們的心中了。

3、肉質不好

吃過馬肉的朋友都說,馬肉發酸,酸的發腥,言下之意就是難吃,從口感上來說,不如牛羊肉和豬肉,馬肉的肌肉纖維粗糙,甚至比牛肉的還要粗,再者,佳餚做馬肉的少,精加工烹飪廚藝也少,八大菜系中,幾乎沒有馬肉的菜單,馬肉煮一天也不爛,高壓鍋也不行 ,牙口不好的人根本嚼不動。

其中在部分地區,人們還是能吃到馬肉的,馬肉乾,還有燻馬肉、燻馬腸,這也和當地的風土人情有關,一般在大草原上,多存在遊牧民族,例如哈薩克人,每到冬天的時候,他們便會就地取材,燻馬腸、制肉乾,儲存過冬的糧食,在日本有些地方,甚至還有馬肉刺身,煮熟的馬肉澆在米飯上,但牙口一定要好。

總體來說,主要是口感不佳,不受人們的待見,馬肉不符合主流的口味,如果好吃,大眾一定有需求,且喜聞樂見。

僅供參考、收藏轉發,謝謝點讚

我是食味菜譜,熱愛美食,每日更新家常菜和麵食的做法,關注我每天學習做菜,總會給你驚喜。

相關焦點

  • 馬肉也是一種肉,為什麼感覺幾乎沒人吃?
    有朋友問:馬肉也是一種肉,為什麼感覺幾乎沒人吃?對於馬肉,在我們這兒的菜市場上從未見到過。吃馬肉,也僅是在小說中看到過,多半是受了傷沒法救治的馬。對於健康的好馬,是沒人去殺了吃的,畢竟一匹馬的價格也不低。
  • 馬肉也是一種肉,為什麼幾乎沒人吃呢?
    不過在這麼多的肉質食品中,我們卻很少聽說馬肉,馬肉肉質鮮嫩,脂肪較少,且含有獨特的鮮香味道和豐富的營養價值,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其他礦物質,可為何如此美味而有營養的馬肉沒有在餐桌上成為「常客」呢?在古代文獻中記載著馬肉有毒,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曾記載:"食馬肉中毒者,飲蘆菔汁,食杏仁可解。"
  • 馬肉也是一種肉,為什麼幾乎沒人吃?說出來你不敢信
    在古代的時候,我們國家的交通工具並不是很多,高鐵、飛機等都是人們想都不敢想的。另外,古代在打仗的時候,有一匹好馬也是至關重要的。所以,當時即使是人們餓得不行,也不會輕易吃馬肉,而這種文化就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 馬肉也是一種肉,為什麼沒幾個人吃呢?看完後,漲知識了
    馬肉也是一種肉,為什麼沒幾個人吃呢?看完後,漲知識了。哈嘍,大家好,我是大廚江一舟,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準備好了嗎?無論是在素菜的做法上還是在肉菜的做法上,每個地方都有各地的特色菜。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過?在所有的肉類當中,很少有人吃馬肉的。幾乎每個地方都只是吃一些豬牛羊以及鴨魚之類的,那麼為啥馬肉就沒有幾個人吃呢?看完之後就長知識啦。
  • 馬肉也是一種肉,為什麼幾乎沒人吃呢?說出來你可別不信
    ,這讓人眼花繚亂。無論是豬肉、羊肉還是牛肉,用這種材料烹製的美食種類繁多,幾乎每一種都受到大多數人的歡迎吃貨,讓人垂涎三尺。然而,令人好奇的是馬肉也是一種肉。為什麼很少吃呢?不過,不吃馬肉也不是絕對的。
  • 馬肉也是一種肉,為什麼感覺幾乎沒人吃?原因找到了
    俗話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是因為味道和口感的原因嗎? 不是的,燻馬肉在新疆伊犁可是特產來著,蠻受歡迎的。
  • 馬肉也是一種肉,為什麼沒人吃呢?大廚告訴你原因
    馬肉其實是有人吃的,我家附近一起有個屠宰場,那裡就屠宰退役的馬,然後銷售給商販,我就吃過很多次。記得以前我們這裡有句俗語「吃了驢板腸,不認爹和娘」,用這個來形容驢板腸的美味。我知道這個屠宰場殺豬、殺馬,但就是沒看見過有驢運進去過,原來這傢伙一直都是拿馬腸子來冒充驢板腸。馬肉也是一種肉,為什麼感覺沒人吃?一,感情上的因素馬是人類的好伴侶,而且以前是工作上必不可少的好幫手。農村沒有機械化以前,馬、牛、驢、騾子都是頂幾個「壯勞力」。
  • 馬肉也是一種肉,比牛羊肉更有營養,為什麼很少有人吃呢?
    馬肉也是一種肉,比牛羊肉更有營養,為什麼很少有人吃呢?導語:在我們普通的餐桌上,我們離不開肉「硬菜」,最受歡迎的是豬肉,牛肉、鴨、鵝、魚等等,尤其是期間,我們離不開各種各樣的肉,所以我們有句俗話「大魚大肉」。
  • 馬肉也是一種肉,但卻沒人吃!網友看完,恍然大悟!
    提到馬,相信很多人只在動物園裡見過吧?除了有錢人在跑馬場。現在出行有自行車、公交車,出遠門還有動車、飛機……馬曾經作為一種交通工具,不知什麼時候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裡。在古代時期,馬常作為代步工具,或者背負重物。
  • 「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農村人為什麼這麼說?
    在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這是啥意思呢?為什麼就不吃騾子肉呢?1、驢肉香驢肉,是指驢的肉,驢肉因為比較細膩,所有口感比較好,吃起來就比較香,營養豐富,它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尤其是生物價值特高的亞油酸、亞麻酸的含量都遠遠高於豬肉、牛肉。
  • 為什麼驢肉馬肉有人吃,騾子肉沒人吃呢?
    騾子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了,是馬和驢的後代,除了不能生育之外,其他方面都比較優秀,具有驢的負重能力,同時也有馬的奔跑能力。所以在早些年的農村經常會有人養一隻騾子幫忙背東西,不過騾子除了不能生育之外還有一點和驢、馬不同。
  • 為什麼牛羊都有人吃,卻幾乎沒有看到人吃馬肉?原因其實很簡單
    肉是大部分人都很喜歡吃的東西,而我們中國人最常吃的肉類就是豬肉,而外國人則不一樣,大部分的國家更加喜歡吃牛肉,或者是羊肉。不過很多人就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牛羊都有人吃,卻幾乎沒有看到人吃馬肉?
  • 馬肉也是一種肉,卻沒有人吃,實情說出來大家可能不會信
    在眾多美食中,肉類是大家必不可少的,但是大家吃過豬肉、羊肉、牛肉還有驢肉,但是很少聽見大家會吃馬肉。馬肉也是一種肉,但是卻很少有人吃,這是為什麼呢?在古代,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出行工具,基本上出行都會用到馬,馬在古代相當於現在的出行工具了,古代人要不是在非常時期的話,不會吃馬肉,所以這個習慣也就一直流傳下來。
  • 為啥很少有人吃馬肉、騾子肉?你知道為什麼嗎?
    村落白叟有一個說法叫做「驢肉噴噴鼻,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這有什麼根據嗎?小編今天就通知大家為何我們很少看到有人吃馬肉和騾子肉,其實其實不是因為他們的肉不好吃,最首要的啟事不才面,看看就知道!得知啟事以後,禁不住想要為村落人豎起大拇指。
  • 馬肉也是一種肉,為什麼感覺幾乎沒人吃?還是被冒充驢肉呢?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食用馬肉,像日本、越南、俄羅斯、墨西哥、加拿大等國家都會食用,在我國也有食用馬肉的現象,但是並不常見。在眾多食用馬肉的國家中,首屈一指的便是墨西哥,在哪裡每年都會有超過130000匹馬被屠宰,有趣的是,墨西哥儘管擁有龐大的馬肉產業,但是墨西哥人並不是很喜歡吃馬肉。
  • 騾子和驢長得差不多,驢肉、馬肉銷量火爆,騾子肉為什麼不能吃?
    (註:本文內容為小旺仔食記獨家原創,侵權必究)騾子和驢長得差不多,驢肉、馬肉銷量火爆,騾子肉為什麼不能吃?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驢肉作為一種鮮美的肉類,在中國可以說是相當有名。同時,馬肉在很多地方也有賣的,比如著名的馬肉火鍋,馬肉烤串之類的,可能很多人也都聽說過。但是問題也隨之來了,為什麼大家都不吃馬和驢雜交後的騾子肉呢?這中間到底藏著什麼樣的秘密?騾子和驢長得差不多,驢肉、馬肉銷量火爆,騾子肉為什麼不能吃?要說馬肉和驢肉的受歡迎程度,從大家的接受程度上就可以看到了。最著名的,莫過於保定驢肉火燒,可以說是全國聞名。
  • 為什麼同樣都是肉,豬肉羊肉牛肉都有人吃,馬肉卻沒什麼人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就是中國人也是比較喜歡吃肉的,就像這場生活中所見到的豬肉牛肉和羊肉等都是中國人非常喜歡吃的,但是中國人是不怎麼吃馬肉的,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 民間俗語:「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古人為什麼這麼說?
    小時候,曾聽村裡老人說過: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 這句話很通俗,意思是說驢肉好吃非常香,馬肉不好吃帶點騷臭,騾子肉不能吃,即使再餓都不能吃。 其實,還有一句俗語跟上面那句話意思差不多,「香驢肉,爛馬肉,寧死不吃騾子肉」。
  • 農村人吃驢肉,卻不怎麼吃馬肉和騾肉,這是為什麼呢?
    因此中國人民不僅會吃還會做吃的,他們對吃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並且還有許多流傳至今的經驗和各種說法。其中有一種說法就是「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子肉」,為什麼農村人吃香香的驢肉,卻不怎麼吃馬肉和騾子肉呢?我們古代的農民們很聰明,他們餵養一些馬、騾子還有驢,農民們將它們用於農業生產種植還有把它們當作代步工具。
  • 就是喜歡吃奇怪的肉——馬肉刺身
    直接的契機是跟美髮店的山下小姐聊天,不知怎麼說到想吃馬肉刺身。她一陣激動,「我倒知道一家不錯的店,名字叫馬鹿(日語裡傻瓜的意思)凡人,很有意思吧!」開拓一種新口味必須要迅速,趁著欲望滿分的時候。說起來,日本吃馬肉的歷史也很悠久了,公元675年,天武天皇頒布了最早的肉食禁止令,「不可食用牛、馬、犬、猴、雞之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