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達摩·悉達多太子經過多年的苦修,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朗然大悟,證道成佛,說法利生。後來的人們便對他尊稱為釋迦牟尼佛,本意為釋迦族的聖人,漢文翻譯過來又有了表法的作用。在諸佛經論中,多稱說釋迦牟尼佛,從佛的三身分別說,稱毗盧遮那清淨法身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化身釋迦牟尼佛。
最近在湖南電視臺熱播的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也出現過「化身」這兩字,副市長丁義珍在酒宴上,自稱為「李書記的化身」,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實際上借「達康書記」之名義,幹貪腐的壞事,案發而外逃,劇情由此展開。
《人民的名義》中丁副市長
我們不說劇情,化身的化就是變化,是從相上來講的,以佛法來看,不只是釋迦牟尼佛,世界上萬事萬物你我他,無一不是諸佛之化身,無一缺漏。華嚴宗四祖澄觀大師講,佛分為三身的名目,是三乘教這樣說的。丁義珍知道「化身」,可能不知道「化身佛」,更不知法報身的法身佛、報身佛。佛即覺悟,要覺醒呀!
從華嚴一乘宗旨講,毗盧遮那佛與釋迦牟尼佛,一體不分。即實之權,號為釋迦牟尼;即權之實,即是毗盧遮那。《華嚴經》講或稱毗盧遮那,或名釋迦牟尼,權實一體,名稱無二。[本文系頭條號國學解碼原創]
在《大方廣佛華嚴經》中單獨有一《如來名號品》,表佛寶相莊嚴,於我們娑婆世界列出佛一萬名,以十名作為代表,即「一切義成、圓滿月、師子吼、釋迦牟尼、第七仙、毗盧遮那、瞿曇氏、大沙門、最勝、導師」,都是為適應不同根性眾生,令其知見覺悟。如是又列出十方世界,如我們世界的佛名,各有百億萬種種名號,名名無盡,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毗盧遮那佛華嚴海會
一乘華嚴講佛十身為代表,實乃無量身名。釋迦漢文義為能仁,牟尼漢文義為寂默,合起來為能仁寂默,體寂而常照,利生而體寂。毗盧遮那,翻譯成漢文為光明遍照,身光遍照盡空乃至塵道,智光遍照真俗重重法界。除暗遍明,身智一光,合為一身,事理齊照,圓明獨朗,具德無邊。
釋迦牟尼佛即是毗盧遮那佛,有別三乘化身之說。如來大慈大悲,智慧日光,普遍一切時地物人事,作大照明,無有內外方所之別,隨眾根宜,而假立佛種種名號,以彰覺者無盡之德行。藉助於佛的名稱,起表法的作用,發起我們本有的性德。
釋迦牟尼佛
佛經中稱佛陀最通用的尊號有十種,代表究竟成佛的覺悟者圓滿德行,福智具足,即「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即是釋迦牟尼佛,即是毗盧遮那佛。也是方便從本體、德相、智用上講,啟發眾生覺悟,開啟我們人人本具的性德智慧,無窮無盡!
不管我們認為的好人壞人、善人惡人,就比如《人民的名義》中的丁義珍,不管做多少壞事,他本具的覺性智慧不會消失,只因為無明欲望貪婪所覆蓋,在煩惱中痛苦流轉而不自覺,猶如日光平等遍照一切時地,然為自烏雲所遮掩蔽,不能得見。不見本體,白白地受無盡飄雨之苦,豈不冤枉?何關毗盧遮那光明遍照!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擴展閱讀:
澄觀之二:修行漸頓有位次 華嚴悟修皆頓圓
澄觀之一:一經之要 不出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