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裡的相思,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2020-12-12 看多少風景才能遇到你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室易題車香滿路。風著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禁兒雪柳責金縷,笑語益盤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賽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閱珊處。《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辛棄疾

東風吹開了幹樹的紫花,此時是上元節,煙花漫天,猶如梨花綻放一般美麗。自高空而下,宛若流星雨一樣炫日。這樣熱鬧的節日,來往看燈的人,自然是不在少數的,有的人坐著寶馬雕車,一路行過,陣陣清香。樂聲四起,那月亮的光波轉動著,很是耀眼,這一夜,魚形、龍形的燈美美地舞動著。年輕貌美的姑娘們都盛裝打扮,一起手牽著手,一邊笑著一邊說著話。此時卻有我這樣的一個人,孤單的身影,四處在尋覓著,等著意中人兒,正在失望之餘,不經意地一回頭.卻發現她正在那燈火闌珊處站立著,似乎也是等待著我的到來。「眾裡尋他千百度,幕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就是汪國真說的第三個境界。突然的頓,突然的光明,突然的相遇,在不經意間,甚至是不期待的時候,就到來了。仿佛是一束光亮在黑暗的找尋中忽然地出現,照在臉上。

辛棄疾雕像

帶來無數的心靈上的驚喜,或者說感動更為恰當。但其實回過神,仔細想想,想要到達那樣的境界,是要在多少的努力和多少的期待的基礎上,有多少人在恰當的人出現的時候沒有發現,有多少人在機會到來的時候沒有抓住,完全是因為沒有堅實的基礎、良好的準備,所以鋪過似乎是必然。輕嘆一聲,手裡握著自己的那一抹身影,並肩走在夕陽晚霞映照的路上,無須語言,已然幸福。很多的時候,萬千尋覓,卻不如那不經意的一個回眸。那心馳神往的身影,也許就在這不經意間出現。每天忙忙碑碌都是帶著期待,期待著自己能尋見到心中所想的人。帶著期待的生活,都是幸福的。至少在自己看來前方就有希望,值得自己努力下去,值得自己堅持下去。

辛棄疾雕像

一縷請曲的音樂響起,仿佛在訴說著自己的心情,也隨著音樂的起伏變動,說不出地難過與心酸。原本以為希望就在觸手可及的地方等候著自己。誰知道,無數次的努力尋覓之後,依舊是鏡花水月,摸不著看不真,為何那尋覓就沒有一個結果?那茫茫的人山人海,為何就沒有那一抹自己尋覓的希望?難道是所謂的緣分沒有到嗎?這個時候除了把責任推給緣分之外,似乎沒有什麼可以做的。仰望天空,白雲依舊是那麼地愜意,只有自己的一顆心是酸楚的,而這酸楚在別人看來,又是那麼微不足道。

辛棄疾文化園

不由得悽然一笑,除了那一抹尋見的身影,似乎沒有誰是真正了解自己的。有時候真的不知道,是在找尋那一抹身影,還是在找尋迷失在凡塵俗世中的自己。這個問題,似乎連自己都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於是又一次在仰望之後低下頭,讓自己的安靜訴說著自己的無奈與失望後的痛苦。轉回身,準備離開,卻猛然發現,那身影此時正在身後,同樣淚眼朦朧地看著自己。似乎是意外、是驚離,還是什麼。但此時,這些都不重要了,不是嗎?驀然回首……

辛棄疾像

很多人讀詞的時候,不是完全地去計較詞人那隱晦的深意,而是更加地在意這首詞帶給我們直接的感動和心靈上的觸動。就好比這首《青玉案·元夕),我們讀來就是尋找意中人的一個過程,很多人說是詞人的自喻。但我更願意相信,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兩個相愛的人,互相思念著,互相在喧鬧的人海中找尋對方的影子。許多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來這紫華的街上的目的,就是尋找所謂的愛人。煙花再美麗,星光再燦爛,音樂聲再動聽,都無法吸引自己的注意力。

立於江邊的辛棄疾像

我就是想著我的愛人,卻不想這擁擠的人群,我無處尋找,但卻沒有放棄。一直尋覓著、尋覓著,終於,我慕然回首,看見了她。她落寞的身影,也在那燈火薄珊的地方,等著我,尋著我。之後會是相擁而泣,或是相視一笑。淺淺的、淡淡的,就將心底的思念與期待,融進彼此的眼中、彼此的心中,無聲無息。簡單地感動著,簡單地欣喜著,這就是幸福。在歷經滄海桑田之後,在歷經輾轉反鋪之後。在歷經相思戚熬之後,終於可以相擁、可以相視。那擁抱,那對望,那心靈撞擊的聲音,是如此類妙。這就是愛情,是不期而遇又命中注定的幸福。

相關焦點

  • 【聽】花好月圓,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文&誦:溫馨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他多希望能夠在華麗與喧囂中尋得那位超俗的美人,驀然回首,她婷婷飄飄若影若仙般映入眼帘。「我希望在我最美的年華遇見你,在這個群星璀璨的夜晚,華燈鳳蕭見證著彼此初遇的驚豔與美好!人生初始的情懷就在這驀然間不知所措的來了.」
  •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那人是誰?多數人沒有理解對
    我想到的便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其實說起來,這首詞,真的要我們去說他的題目,一時間還真是想不起來,但是只要提到這句話,那便是人人都可對得上的一句詞其實,我覺得辛棄疾這首詞的名字《青玉案·元夕》和文中的此情此景真的是遙相呼應。
  •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青玉案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青玉案 辛棄疾(南宋) 原詞 東風夜放花千樹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譯 入夜一城花燈好象是春風吹開花兒掛滿千枝萬樹,煙火象是被吹落的萬點流星。驅趕寶馬拉著華麗車子香風飄滿一路。
  •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今天是元宵佳節。古往今來,寫元宵節的詩詞汗牛充棟,唯有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辛棄疾寫的這篇傳唱千古。此去杭州一定要去逛一逛宋城。西子湖畔,嶽王廟前,我都曾駐足。敬立於嶽王廟正殿的嶽飛塑像前,當我的目光聚焦於「還我河山」的匾額時,不知為何會淚流滿面。
  •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元夕》這首詞作於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或二年(1175年),辛棄疾時年約35歲。強敵壓境,國勢日衰,而南宋統治者不思復國,偏安一隅,沉湎於享樂。
  • 人世間有一種特別的驚喜,就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再上西樓月色難寄,驀然回首一陣驚喜。無悔緣分註定此遇,淚如雨憔悴殘燭,今生願相許。從來不識愁滋味,畢竟少年多少心事,醞釀在夢裡,再最初、燈火闌珊處。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青春已經凋謝,無法聽清楚,待醒時、燈火闌珊處。
  • 驀然回首,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
    因此這次回到故鄉,更多的時間便是呆在家裡,哪兒也不想去。人一懶散,生活也變得灰暗無光,織金的天空,仿佛也有了難以撥開的陰霾。獨對琴箏,幽幽聲泣,我與樂音飛舞起來的情,成了一聲一聲無律的感嘆。弦斷樵山,知音何處?一曲高山流水彈完,我竟已傷心得淚流滿面。停下手指,輕輕撥弄情緒,不禁又大笑起來。管它的哭呢!管它的笑呢!生活也不因此而改變什麼,於是一聲亢奮,一曲漁舟唱晚,我的心便寧靜其中。
  •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元夕 宋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跟下句的「魚龍舞」構成萬民同歡的景象。「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鳳簫」是排簫一類的吹奏樂器,這裡泛指音樂;「玉壺」指明月;「魚龍」是燈籠的形狀。這句是說,在月華下,燈火輝煌,沉浸在節日裡的人通宵達旦載歌載舞。下闋仍然在寫「元夕」的歡樂,只不過上闋寫的是整個場面,下闋寫一個具體的人,通過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個人的歡樂自然地溶進了節日的歡樂之中。
  • 【毛毛詩詞】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突然間我一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稀疏之處發現了她。注釋⑴青玉案:詞牌名,調名取於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詩句。又名「橫塘路」「西湖路」,雙調六十七字,上下闋各五仄韻,上去通押。⑵元夕:夏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即元宵節,此夜稱元夕或元夜。
  • 天秤座: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願你走走停停,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01都說人生最好的三件事情,是久別重逢,失而復得,虛驚一場。確實呢,久別重逢讓我們滿心歡喜,因為還能有來日方長。失而復得,讓人更懂珍惜和愛。而那些不好的,都只是虛驚一場,多好,一切都還是原來的模樣。
  • 2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元夕 宋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跟下句的「魚龍舞」構成萬民同歡的景象。「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鳳簫」是排簫一類的吹奏樂器,這裡泛指音樂;「玉壺」指明月;「魚龍」是燈籠的形狀。這句是說,在月華下,燈火輝煌,沉浸在節日裡的人通宵達旦載歌載舞。下闋仍然在寫「元夕」的歡樂,只不過上闋寫的是整個場面,下闋寫一個具體的人,通過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個人的歡樂自然地溶進了節日的歡樂之中。
  •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佇立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來源/詩詞美文,中國水彩編輯整理,轉發請標註出處。)
  • 每日分享·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注釋>>>青玉案:詞牌名。元夕:夏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元宵節,此夜稱元夕或元夜。花千樹:花燈之多如千樹開花。星如雨:指焰火紛紛,亂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滿天的煙花。
  • 有多少人曾在心中默默期待:「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一切都來源於一個文武雙全的人,他就是辛棄疾。辛棄疾的愛國之情不必多說,家國抱負是他一生的追求。他的作品更是體現了他的情懷,「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這都是辛棄疾的氣魄。但更令人驚嘆的,是他不僅擅長豪放詞,婉約詞也寫得極其美妙、精巧。「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最簡單,也最美。
  •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人間詞話》裡的原文是這樣的——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有我」與「無我」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
  • 驀然回首,燈火闌珊
    驀然回首,燈火闌珊 ——溥瀾夏天的火熱還在夢中秋風已吹落了奼紫嫣紅我在鋪滿落葉的庭院凝望任一顆心雜草叢生我看到樹的蔥蘢花兒綻放也看到樹葉飄零花落成殤八百裡秦川只是過往 那些走過的路,吻過的花香那些遠去的時光淹沒在愛的海洋夢裡夢外都是你的模樣在那花兒盛開的地方有楓紅漫天也有唯美的夕陽空氣裡都是沁人的書香你筆下群山連綿金峰萬籟你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你捲起唐詩宋詞的珠簾你彈一曲春江潮水在靜靜流淌所有的月缺月圓都妖嬈成一場最盛大的狂歡
  •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那人」是誰?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⑿驀然:突然,猛然。⒀闌珊:零落稀疏的樣子。突然間我一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稀疏之處發現了她。描繪了元宵佳節滿城燈火,遊人如雲,徹夜燈火的場面,記敘了一對意中人長街巧遇的情景。詞中那「燈火闌珊處」的女子,也許並非有其人,不過是作者理想的化身。詞人對「她」的追求,寄託了深刻的寓意,表達了不願隨波逐流的美好品格。全詞採用對比手法,上片極寫花燈耀眼、樂聲盈耳的元夕盛況,下片著意描寫主人公在好女如雲之中尋覓一位立於燈火零落處的孤高女子,構思精妙,語言精緻,含蓄婉轉,餘味無窮。
  • 每日賞析 |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譯文 東風仿佛吹開了盛開鮮花的千棵樹,又如將空中的繁星吹落,象陣陣星雨。華麗的香車寶馬在路上來來往往,各式各樣的醉人香氣瀰漫著大街。這句是說,在月華下,燈火輝煌,沉浸在節日裡的人通宵達旦載歌載舞。  下闋仍然在寫「元夕」的歡樂,只不過上闋寫的是整個場面,下闋寫一個具體的人,通過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個人的歡樂自然地溶進了節日的歡樂之中。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這一句寫的是元宵觀燈的女人,她們穿著美麗的衣服,戴著漂亮的手飾,歡天喜地朝前奔去,所過之處,陣陣暗香隨風飄來。
  • 辛棄疾: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他照見了自己
    辛棄疾歸來後,招募了五十人敢死隊,束馬銜枚,闖入了金軍地盤。辛棄疾以五十人,衝進五萬人的金軍大營,生擒還在暢飲的張安國。隨後快馬疾馳,日夜兼程,將張安國押送至南宋政府,將其處斬。 以上便是,辛棄疾戎旅生涯中最為光輝的時刻。也是他在日後不得志時的經常回憶。
  • 【金玉良言】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元夕》
    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創作背景這首詞作於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或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當時,強敵壓境,國勢日衰,而南宋統治階級卻沉湎於歌舞享樂,以粉飾太平。洞察形勢的辛棄疾,欲補天穹,卻恨無路請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