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詞怎麼樣寫的才算成功,我想只要大家一提到這位詩人,便可脫口而出的詞就是成功的。因為越是常常掛在嘴邊的,才是最能觸動人內心的
比如說提起「詩仙」李白,我會先想到「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提起李煜,我會想到「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提起蘇軾,我會想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提到李清照,我會想到「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那麼提到辛棄疾,你又想到的是哪句詩呢?我想到的便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其實說起來,這首詞,真的要我們去說他的題目,一時間還真是想不起來,但是只要提到這句話,那便是人人都可對得上的一句詞
其實,我覺得辛棄疾這首詞的名字《青玉案·元夕》和文中的此情此景真的是遙相呼應。王國維說辛棄疾這首詞是做學問三大境界中的最高境界,讓這首詞紅的發紫,而現如今,這首詞中的名句,也成為了眾多歌手寫歌的引用詞
其實這裡面最出名的這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在很多人的第一感覺裡,就是一首表達感情的詩,所以很多人覺得「那人」不就是作者心裡此時此刻最想的人嗎?很多都沒有理解對!
至於到底是什麼,咱們還是先來看看這首詞創作於什麼時候吧
辛棄疾這個人給我們的感覺就是一個典型的豪放派,特別是他那句: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我們對於他的了解,也是至於從詩中看出應該是一個將軍,事實上,將軍這個職業卻是辛棄疾的正經職業,而寫詩卻是副業。辛棄疾一生中最重要的追求是領兵作戰。他有謀有略驍勇善戰,但因為他寫的詩詞太精彩,所以遮擋了他軍事才能的光輝。
儘管辛棄疾有才華有能力,但他一生都沒有受到南宋朝廷的重用,為了抒發他無處排遣的憤懣之情,他常常寫詩詞。辛棄疾的詞,或清新靈動、或厚重悲涼,卓絕一時。在1199年之後,辛棄疾就開始了隱居生活,自號「稼軒」,他的詞作更上一層樓。
《青玉案·元夕》這首詞寫的是元宵節的時候,是當時南宋朝廷不關心國家身陷旋渦,反而歌舞昇平的陶醉麻木,辛棄疾內心痛苦不堪,有抱負卻不能實現的時候創作的
耿直豪放的辛棄疾根本無法融入這個腐朽的統治體系,他的苦悶心情可想而知,想喝酒卻只能「停杯對影,待邀明月相依」。儘管內心痛苦,卻也無法疏解,只能自說自話
而也就是在那年元宵節的時候,他看著臨安府華貴奢靡,盛況依舊,車水馬龍,紅燈高掛,若飛星然,美人如玉,笑語盈盈,暗香浮動……當所有人都沉浸在元宵夜的狂歡時,他卻黯然神傷
內心心繫國家的惆悵與這個情景格格不入,所以這首詩並不是表示愛情的詩,而裡面的「那人」自然也不是心裡喜歡的人
有人問了,不是喜歡的人,那肯定也是心中的人,是他期盼的人。的確,這個人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那個「心裡有理想,有抱負的自己」,他將埋藏在內心的理想自我展現在眼前,說著自己的懷才不遇和孤掌難鳴
這也是為什麼,王國維會把「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定位人生三境界的最高境界
人世間美好的東西有很多,有的人身在其中樂得自在,有的身在其中卻格格不入。不是因為不喜歡,而是因為沒有找到
詩詞對人的滋養是貫穿一生的,了解詩人的創作背景和歷史故事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去解析和讀懂詩詞的意思
現在很多詩詞書都是簡單的詩詞合集,好一些的就是帶上詩詞的賞析,朋友推薦了我一套帶有詩人故事的詩詞合集——《辛棄疾詞傳》
我就是通過這本書深入的了解到了關於辛棄疾的坎坷經歷,這也推翻了我一開始解讀《青玉案》這首詞的想法。這本書展現了一個胸懷天下卻無法逃脫軟弱的時代困境、精鋼百鍊終化為繞指柔情的英雄詞人形象
不僅能夠讀到辛棄疾的豪放,也能夠看到他的孤寂以及他的「婉約」
這套書一共有6本,精選了6位詞人的經典之作,每首古詩都帶有它的寫作背景,加上作者獨特的見解,很是生動
整套書分別包括《辛棄疾詞傳》《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詞傳》《納蘭容若詞傳》
這麼一整套書價格上很是便宜,一共才79元,相當於一本書7塊多錢,就能夠包郵到家,是不是很值得拿回家好好品讀呢?
需要的朋友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