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 元夕(辛棄疾)
(上闋)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下闋)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首先這是一首抒懷之作。是我國文學史上眾多寫元宵節的作品中的一流之作。上闋著重寫元宵燈會上的熱鬧場景。萬千的燈火像被春風吹開的千樹花,燈火燦爛美麗無比。下面的「星」指的也是燈火,「如雨」也是說數量之多。「寶馬雕車」指的是有錢人所乘坐的交通工具。「鳳蕭」指的是樂妓們使用的樂器。「玉壺」指月亮,「光轉」指時間之長,跟下面的「一夜」照應。
重點是下闋。前兩句承接上闋繼續寫燈會上的熱鬧,表現重點是貴族大戶家的婦女小姐。後面的三句是本詞的中心,也是歷來為人們所傳頌的名句。
有人說這是一首寫情事的詞,但是更多的人則認為這首詞看似寫情事,實質上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內容。
最後三句寫的是一個作者在人群中尋了「千百」遍而不可得的紅塵女子。最後卻在一個不經意的後頭處發現了那個在「燈火闌珊處」的她。她是一個孤獨寂寞的女子,但他同時也是一個傲世獨立的女子。作者為什麼要尋找這樣一個女子呢?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共同的人格志向是他們惺惺相惜的原因。其實這個女子到底是否真實的存在,我們無從考證。或許作者所寫的這個「孤獨寂寞」「傲世獨立」女子就是作者自己。作者一生坎坷不平,仕途宦場多受排擠,知音是很少的,這也許正是作者之所以「千百」遍的尋找知音的原因吧!
作者缺少志同道合的同路人,但又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傲然獨立於世人之外,但他又渴望去人群中去尋找知己,「心理趨向」和「行為趨向」上的巨大差異正是作者矛盾心理表現。
「燈火闌珊處」的她渴望到人群中去,她之所以不去,是因為沒有志同道合者,這正是作者自身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