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觀潮:期待博物館社會評價的中國聲音

2020-12-17 人民網

近些年,博物館建設蓬勃發展,博物館的社會功用被人們廣泛認知。隨著越來越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觀眾量也便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衡量博物館功用的標準之一——日前,主題娛樂協會和建築工程設計集團AECOM公司聯合發布了《2013世界主題公園、博物館年度報告》,按年度參觀量列出了「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20強」榜單,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布了《世界博物館20強》的報導,國內媒體也紛紛報導該消息。一時間,國內有哪些博物館入圍榜單、位列第幾,成為業內討論的熱點,博物館機構的行業評價與社會評價標準等問題,再次引發人們的思考。

中西不同的評價標準

在這份《2013世界主題公園、博物館年度報告》中,法國羅浮宮以933萬餘觀眾量位列世界第一,成為全球人氣最旺、最受歡迎的博物館。中國共有4家博物館入圍:中國國家博物館以745萬人次的參觀量,僅次於羅浮宮和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參觀量800萬人次)之後,名列第3,臺北故宮博物院以441萬餘人次參觀量位列第13,上海科技館以358萬人次參觀量位列第16,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以340萬人次參觀量位列第18。

此外,這20強中,美國佔據6家,其中華盛頓4處——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國家歷史博物館、國家美術館,紐約2處——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自然歷史博物館;英國佔據6家,全在倫敦——大英博物館、國家畫廊、自然歷史博物館、泰特現代美術館、科學博物館(南肯辛頓)、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法國佔據3家,全在巴黎——羅浮宮、蓬皮杜藝術中心和奧賽美術館;歐洲大陸還有1家是梵蒂岡城的梵蒂岡博物館。

這份年度報告還按地域列出了「亞太地區最受歡迎博物館20強」,其中,中國佔據了12席,大陸入圍8家:中國國家博物館(第1)、上海科技館(第3)、中國科學技術館(第6)、浙江省博物館(第11)、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第12)、河南博物院(第13)、上海博物館(第14)、蘇州博物館(第20);臺灣地區入圍3家:臺北故宮博物院(第2)、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第4)和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第10);香港地區有香港科學館,排名第17。此外,韓國3家博物館,日本2家博物館,印度、泰國、澳大利亞各1家博物館入圍。

國內外不同行業的組織、媒體等機構,都熱衷於打造排行榜,本應見怪不怪。在博物館界,國內外每年時有排行榜推出,這一方面體現了社會的關注度,另一方面也成為了這些機構用於確立業界權威的方式之一。只是,對於博物館的評定,國內外常常有著不同的標準、不同的評價體系,應該按照怎樣的標準和評價體系,為博物館這一公共機構排座次,以衡量、評價博物館的教育職能發揮和社會效益達成的效果,應該成為業界思考的主要問題之一。

在我國,博物館的運行評估,已成為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推動博物館行業發展、推動建立行業評價體系的重要手段。中國博物館協會受國家文物局委託,從2008年起,每年對所有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年度運行狀況進行行業評估,並分年度發布評估得分排行榜及評估報告。評估體系包括定量評估和定性評估,可以量化的指標,除了觀眾參觀量,還有藏品總數、舉辦展覽數等,難以量化的定性指標包括藏品管理、科學研究、社會教育、衍生文化產品開發、安全管理、公共關係、人才培養等。因此,中國博物館協會的行業評估,不僅有觀眾參觀量、新增藏品量、藏品修復量等單項排行榜,還將定性和定量兩部分得分通過7∶3的比例折算形成最終的總分排行榜。因此,這一評估得分排行榜和評估報告,可以看作是反映中國博物館最高水平博物館集群的風向標。

與我國行業協會較為複雜的評價體系不同,西方媒體發布的博物館或展覽的排行榜,往往簡單地以觀眾人數多少為唯一依據,並多通過組織觀眾參觀、開展專門調查、網絡投票等方式進行。例如,2013年5月,美國《時代》周刊召集一批痴迷於遊覽博物館的遊客組成評審團,按照投票選出了「世界最佳博物館」50強排行榜。2014年4月,英國藝術刊物《藝術新聞》的「藝術市場」特刊登載《2013年全球博物館和展覽觀眾人數調查》特別報導,以觀眾人數為全球100座知名的藝術博物館和650個展覽「排定座次」。

完善信息公開 豐富博物館類型

細細品味國內外這些博物館排名榜單,或許對博物館社會評價體系的建設等方面的思考有所啟發。

首先,不同的排名結果,源自於不同的評價標準,反映的是不同的價值取向。年參觀量人次多自然表明受到遊客歡迎,但這種簡單的量化標準,也使結果的偶然性因素增加。例如倫敦地區博物館參觀人數的激增,就與2012年奧運會的召開有密切關係。從進入榜單的大部分博物館都是歐美博物館這一點來看,這與遊客評審團這樣的投票評價方式,以及西方遊客自身的文化環境等都有著較為密切的關聯。因此,這樣的榜單體現著典型的西方思維,甚至隱含著較強的意識形態烙印。

實際上,單憑年度參觀量而言,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多個博物館的參觀量早已不遜於外國大館。作為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不僅佔地面積巨大、節假日遊客量頻頻爆滿,全年接待遊客量更是居高不下。早在2012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就已超越羅浮宮,成為全球唯一遊客量超過1000萬人次的博物館。此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3年的接待量超過了450萬人次;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2012年的參觀量就已超過570萬人次,2013年還有所增加;中國科學技術館年參觀量也超過了350萬人次。行業評估報告的真實性、準確性和深度如何,一方面反映了評價者的觀察角度、評判標準、數據採集和分析研判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評價者對於該行業全面系統掌握的水平高低的反映。《2013世界主題公園、博物館年度報告》沒有把距離中國國家博物館以北不到一公裡的北京故宮,以及其他中國著名博物館納入考察視野,令人遺憾。

其次,作為社會公共事業的主體,我國博物館年報等信息披露機制還不甚完善。

博物館是代表全人類保管、研究、展示人類發展史重要物證的公共文化教育機構,除了接受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行業協會的專業指引外,更應該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以及公眾的參與、共建。國家興辦的國有博物館,作為代表國家從事博物館事業的主體,應該將博物館的重要關鍵信息,比如辦館宗旨、機構章程、發展規劃、藏品目錄等,以合適的方式定期向社會披露。同樣,民辦博物館也應該主動公開以上信息,作為履行曾經莊嚴承諾的生動實踐。在這一點上,沒有所謂公私之分。當然,公開方式可以靈活多樣,既可以採取國際上普遍採用的年報形式,也可以是通過網站等途徑不定期發布消息。主動披露重要信息的過程,也是主動爭取社會力量支持、促進博物館自身融入社會的重要方法。博物館認識到發聲的重要性,向全社會公眾公開信息,全社會才會更清楚地看到博物館界的各種努力,才有可能對博物館的行為效能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也才能給予博物館最多的支持,藏品搜集、社會捐贈、公共教育等工作才會帶來更好的效果。

目前,各大博物館主動將年度參觀量等報告上網發布的還不多見。如果各個博物館的重要信息只靠中國博物館協會的年度評估報告來披露,渠道便顯得單一,這也使得博物館接受社會監督的誠意顯得不夠。

再次,我國博物館類型較為單一的局面正在發生轉變,新題材、新類型不斷出現,自然史類、科技類專題博物館的規模正在慢慢成長壯大。例如,作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北京自然博物館,已在全國排名中進入前五。但是,與國外博物館類型分布情況相比,中國以歷史考古為主體內容的綜合性博物館仍居多數,高水平的自然與自然史類、美術藝術類和科學技術類等專題性博物館仍然缺乏。

專題性博物館對於豐富對客觀世界多樣性的認識,普遍提高民眾的通識教育和文化藝術修養水平,促使人的全面均衡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無論從參觀量,還是從實施有目的的教育項目的角度考察,專題性博物館都應比歷史考古類博物館更能吸引少年兒童。

建立傳播中國的博物館評價體系

在世界博物館行業和社會評價機制中,期待中國的聲音。

在經歷了文藝復興、航海大發現、資產階級社會革命和近代工業革命之後,西方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人類文明發展的大量物證也通過貴族收繳捐贈、殖民掠奪、全球貿易與戰爭等軌道源源不斷地向西方聚集,一大批具備全球視野的博物館應運而生。不然,大英博物館哪來的源自不同文明、足以勾勒世界發展史的大量藏品,又怎能精挑細選出100件藏品編出一本《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呢?!這100件藏品中,有10件源自中國。

在《2013世界主題公園、博物館年度報告》亞太地區博物館排行榜中,中國入榜博物館數佔絕對多數,這是對基本事實的正常反映。但在全球範圍,尤其是和歐美一同比較時,中國明顯處於劣勢,這與組織者考察目標的選取範圍直接相關,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國際社會,尤其是歐美社會對現在中國博物館事業現狀的了解還不夠深入,甚至還帶有一定的偏見,由此導致了評估一定程度上的失真。

中國博物館界目前已經建立了符合中國自身特點、具備國際視野的博物館社會綜合評價體系,目的就是要通過從博物館自身、管理機構、行業組織、媒體等不同角度的觀察評價,牢牢把握中國博物館科學發展的前進方向,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同時讓世界博物館界聽聽來自中國博物館人的主張、方法和聲音,以推動相互交流、相互提高。

實際上,中國博物館人一直在堅持開展對博物館及其最主要文化產品——陳列展覽開展行業評價。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年度運行評估、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評選等均已堅持舉行多年,有力地推動和帶動了全國各級各類博物館及其陳展水平的普遍提升。多年實踐表明,推動建立博物館社會評價機制,是推動提高博物館整體素質,加快博物館事業發展的有效抓手。當前,除了做好已有的面面俱到的運行評估「大考」外,也應該有更多的社會機構例如研究機構、大學、媒體等多做這樣的調研、評估、建議、報告、指南。

雖然目前擺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張有限範圍的博物館年度觀眾量排行榜,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可以從中挖掘具有意義的部分,加深思考,為提升我國博物館機構的綜合水平,為建立、傳播中國人自己的博物館社會評價機制提供有益的借鑑。

《 人民日報 》( 2014年07月06日 12 版)

相關焦點

  • 美食遊記 | 錢塘江觀潮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河道治理,自此再也未發生決口災難,生態環境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力量的強大體現。海神像上方乾隆御書「澄瀾保障」匾額居然是蘭陵籍書法家郭仲選重書,頗有自豪感。    上午九點多,帶著期待和擔心,我們奔向了錢塘江岸邊。
  • 四年級上冊《觀潮》教案設計,重點知識點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2.同學們,看到這些資料和圖片,說一說你有哪些感受?今天我們來學習《觀潮》。讀文章時,要提示孩子們要關注文章的大概內容,引導孩子們提煉出觀潮可分為三部分,觀潮前,觀潮中,觀潮後。字詞通關,讀一讀這些詞語,並試著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
  • 新課標第一課觀潮教案
    (1)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提取信息:同學們從不同角度評價了錢塘江大潮,作者是怎麼評價的呢?學生默讀全文,找出作者評價錢塘江大潮使用的詞語一天下奇觀.(4)全班交流訂正,預設各部分內容歸納如下:第二自然段:觀潮的人山人海、充滿期盼。第三自然段:響聲如雷、出現白線。第四自然段:白浪翻滾、浪潮飛奔、聲音浩蕩。
  • 世界著名的觀潮勝地,即將迎來最佳觀潮日,你期待嗎?
    觀錢塘潮的首選之地,必須是觀潮勝地公園公園為東西狹長走向,全長1360米,為觀潮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條件。公園佔地面積16.24公頃,早在抗日戰爭前夕,這裡已經建有海濱公園,直到1994年,才重建為「觀潮勝地公園」。
  • 賞漢風古韻 浙江海寧鹽官古鎮推觀潮「節目單」
    賞漢風古韻 浙江海寧鹽官古鎮推觀潮「節目單」 2017-04-2712:32:1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 浙江省資訊|中秋錢塘江絕佳觀潮季,不要去錯地方,「一線潮」天下...
    我們這次來到的是海寧鹽官觀潮公園,南靠錢塘江,這裡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觀潮勝地,因其「一線潮」而聞名天下,被譽為「天下奇觀海寧潮」。鹽官觀潮公園規模非常大,公園內擁有2座觀潮樓、6個觀潮臺,均是觀賞天下奇觀「一線潮」的最佳地點,走在大堤之上,鎮海古塔、佔鰲塔、觀潮臺、觀潮碑亭、中山亭等一一可見。
  • 新加坡華人:中國打車軟體遭遇冷眼「有點委屈」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小俠】隨著2014年度全國「兩會」的開幕,環球網推出「中國夢•改革年」兩會大型策劃,針對「兩會」問題及與中國相關的熱點問題對國外網友和身在異鄉的華人進行了採訪。來自新加坡的華人韓嘉表示,自己最關心的中國議題當屬包括霧霾治理的環境保護問題。
  • 中國民族博物館、中華世紀壇藝術館丨走進一場以「聲音」為主角的...
    8月22日,由中國民族博物館和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共同主辦的《聲音——中華各民族傳統情歌文化展》在中華世紀壇開幕。展覽現場通過「看聲音——聲音消逝後的現場」「思聲音——歌為媒:習俗、審美、哲學」「聽聲音——中華情歌文化多樣性大觀」和「唱聲音——傳統情歌走向現代」等四個部分,向觀眾講述中華各民族情歌文化的豐富內涵。從「聲音消逝後的現場」開始,觀眾通過展覽線索去發現「情」與「歌」之間的遠古關聯,去尋覓盤桓、迴蕩在人類情感史上的永遠的聲音母題。
  • 京都國際博協大會上,中國博物館學界代表發出哪些聲音?
    經過多日的交流和討論,代表們的發言主題不僅涵蓋和博物館學的相關理論概念的探討、博物館基本功能和職能的實踐探索,更是延展到了對博物館本身定義、範疇邊界的探索,博物館在社會中的位置和作用的探索嘗試、博物館與自然環境的關係等等更為廣泛的社會學範疇。更多觀點、問題和看法的提出,形成了不僅僅局限在方法論層面的探討,更深入地抽象到博物館的「世界觀」這樣的認識論層面。
  • 觀潮記
    其實我最期待的是夜潮。聽說是「十萬軍聲半夜潮」。因為從前夜潮只能聽聲音,且潮湧比白天的要大,晚上聽來就格外震撼,像一支數萬人的軍隊從遠方趕來,兵臨城下,喊聲震天,再絕塵而去。到了鹽官,放下行李,兌換了門票並買好夜潮票,先去海神廟看潮神祭祀。這個潮神祭祀是使我最終決定在八月十八正日子來看潮的主要因素。
  • 又到一年觀潮時 鐵路、公交紛紛推出觀潮線路
    鐵路部門和公交部門紛紛針對這一情況,推出了各自的觀潮線路。  推薦路線一:坐動車組前往海寧觀潮  9、10兩月是一年中觀潮的最佳時節。為了方便市民出行,上海南、杭州兩站每天安排了4趟動車組列車前往浙江海寧站,市民可以乘坐動車組列車去海寧觀潮。
  • 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觀海觀潮、劉開斌等9名責任人員)
    應當事人股海觀潮的要求,我會舉行了聽證會,聽取了股海觀潮及其代理人的陳述和申辯;其他當事人未提出陳述、申辯意見,也未要求舉行聽證會。本案現已調查、審理終結。經覆核,股海觀潮利用合法證券投資諮詢機構的社會影響力、證券投資諮詢人員的專業身份以及公眾媒體所具有的公信力,在電視股評節目中發表誤導性言論,違反了法律規定和行業要求,影響惡劣,後果嚴重。
  • 思維導圖梳理課文《觀潮》
    今天我們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剖析一篇遊記課文《觀潮》,來學習和分析寫遊記的方法和步驟。潮來前的思維導圖三、四自然段描繪了錢塘江潮來時的氣勢,和觀潮人群的驚奇。通過描繪潮來時的聲音(悶雷滾動、山崩地裂)和樣子(橫貫江面、水牆、千萬匹戰馬齊頭並進),讓我們深深感受到錢塘江大潮不愧是祖國山河中值得驕傲的天下奇觀。
  • 統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觀潮》教案+反思
    2.能邊讀邊想像畫面,想像江潮的聲音、樣子,從而感受錢塘江的壯美。[教學課時]2課時第一課時[課時目標]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重點詞語。提問:題目「觀潮」是什麼意思?[「觀潮」是觀看潮水(或大潮)的意思]。根據題目,我們可以知道課文要表現的是哪種自然現象的美呢?[課文要表現的是潮水(或大潮)這種自然現象的美。]3.明確主要教學目標。通過課題,我們知道課文寫的是作者觀看潮水的事情,那麼,作者觀看的是哪裡的潮水?向我們展現的是怎樣的潮水?表現了這潮水的什麼美呢?
  • 國際社會高度評價中國舉辦第三屆國際進口博覽會
    原標題:進博會成功舉辦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寶貴動力——國際社會高度評價中國舉辦第三屆國際進口博覽會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10日在上海閉幕。
  • 錢塘江大潮觀潮觀潮時間地點 錢塘江大潮觀潮注意事項
    2017錢塘江大潮觀潮攻略溫馨提示:錢塘江大潮潮水是農曆八月十八最大,而且農曆的每個月初一到初五,十五到二十都可以看到潮,所以一年中有120天可以觀潮11月17日更新,今日小潮  波瀾壯闊的海潮每年都要吸引大量的遊客前來觀賞
  • 錢塘江觀潮
    十一期間正好趕上海寧一年一度的觀潮節,海寧地處錢塘江北岸,東距上海100公裡,西與杭州相鄰,是著名的觀潮勝地。「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錢江觀潮傳統歷史悠久,始於唐宋傳承至今,觀潮勝地以海寧最佳,形成了「一潮三看賞四景」的觀潮特色,每年的觀潮節都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的遊客前來海寧旅遊參觀。海寧舉辦觀潮節從1992年開始,春季和夏季觀潮系列活動3次。
  • 什麼是好的博物館?國家文物局發布新版評價標準
    近日,國家文物局發布了最新修訂的《博物館定級評估辦法》《博物館定級評估標準》,對評估指標設置、權重等進行了優化完善,提升標準的整體「含金量」。不再依傳統將館舍面積、員工構成、藏品和展覽數量作為評估的主要依據,而是立足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來評價什麼是好的博物館。
  • 錢塘江最佳觀潮點不在杭州,而在這個古鎮中,一線潮被譽天下奇觀
    錢塘觀潮歷史非常悠久,始於漢魏時期,興盛於唐宋年間,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觀潮歷史,錢塘觀潮也不僅僅是一種自然現象,歷經千年已經成為了當地的風俗人文景觀。錢塘觀潮的最佳時間是每年的農曆8月18日前後,北宋著名詩人蘇東坡等盛讚道:「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錢塘江有許多處觀潮地點,但如果問最佳觀潮地點在哪?
  • 兩萬多名遊客觀潮過春節 海寧鹽官還有這些精彩活動
    這是一代偉人毛澤東在海寧鹽官觀潮後留下的壯麗詩篇。  同南美洲的亞馬遜潮、南亞的恆河潮並稱「世界三大湧潮」的中國錢塘潮(海寧潮),既是一種自然現象,又是一種天下奇觀,每到每月農曆的初一至初五、十五至二十「大潮日」,潮水愈加壯觀,遊客愈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