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 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

2020-12-14 揚州網

俯瞰三江營省級溼地公園。軒卿 攝

瓜洲古渡公園新裝亮相。司新利 攝

仁豐裡街區一景。資料圖片

記者 嵇長青 張旭 朱軒卿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4日上午在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構建綜合治理新體系,統籌考慮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線等多方面的有機聯繫,推進長江上中下遊、江河湖庫、左右岸、幹支流協同治理,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要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要保護好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深入研究長江文化內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引發了全市各界強烈關注、廣泛熱議。大家紛紛表示,一定要牢記總書記囑託,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一定要倍加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長江文化,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示範帶,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

總書記說:嚴守生態紅線,持續開展生態修復和環境汙染治理工程,保持長江生態原真性和完整性。

揚州故事

村落大變,岸線更好看了

廣陵區頭橋鎮九聖村是一個濱江村落。過去十年間,它從一個「長江資源消耗村」變成了一座揚州市最美鄉村、特色田園鄉村。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三江營省級溼地公園一期工程建設現場。」九聖村黨總支書記曹軍介紹,這片區域原先是規模達幾千人的東昇船廠和金三角船廠,水上餐廳和養殖場。為守護一江清水,船廠、養殖場、水上餐廳全部關閉,整個三江營取水口區域上遊1000米、下遊500米、距離岸線100米,實施了嚴格的封閉式管理。

經過一系列生態環境整治和保護修復,三江營飲用水源地已成為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的先導示範區、江豚等珍稀瀕危物種的棲息地。

「我們在長江邊種植適合的水生植物,恢復長江邊原來的面貌。」曹軍說,經過幾年努力,如今長江岸邊已是綠意盎然,2017年創成了省級溼地公園,2019年成為「市級植樹點」。今年,三江營省級溼地公園開始申報「兩山」理論創新實踐示範區。

對於身邊的變化,當地村民潘方富說:「現在船廠變公園,魚塘變溼地,環境美了,岸線也更好看了。」

感言

徐高斌(廣陵區頭橋鎮副鎮長):作為基層幹部,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在江蘇考察調研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立足良好生態資源,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始終追求生態美、城鄉美、產業美、風尚美、生活美,走出一條「城鄉因環境而美、百姓因生態而富」的新路子。

總書記說:要保護好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深入研究長江文化內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揚州故事

古鎮新變,「詩渡」重現了

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邗江區的瓜洲古渡公園迎來了全面升級後的嶄新亮相,一撥又一撥遊客紛至沓來。作為揚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龍頭工程的核心項目,隨著北島公園全面完工,昔日瓜洲「詩渡十景」重現。

據史料記載,瓜洲鎮水鐵牛為清朝康熙帝下令鑄造,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鐵牛沉沒於江中。瓜洲鎮黨委副書記周如霞說:「現在,我們在北島重塑了當年的鎮水鐵犀,再現當年的運河文化。」

瓜洲鎮位於揚州市最南端,始於晉、盛於唐,距今已有近1800年歷史,是中國唯一位於長江與運河交匯處的歷史文化古鎮。近年來,瓜洲鎮穩步推進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瓜洲古渡公園、春江花月夜藝術館、張若虛紀念館、詩渡瓜洲展示館、瓜洲省級溼地公園、途居露營地……每年累計吸引遊客100萬人次,2019年被評為「大運河城市文旅消費十佳示範名鎮」,今年又被列入「江蘇省重點文化和旅遊項目」,千年古鎮迎來發展新契機。

周如霞告訴記者,未來瓜洲將繼續發揮江河旅遊資源稟賦,挖掘傳統文化,辦好春節踩街、元宵燈謎會、「中國·瓜洲音樂節」等旅遊文化活動,傳承「詩渡瓜洲」的千年文化,彰顯瓜洲古鎮的現代魅力。

感言

韓世來(市發改委基礎處處長):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能夠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揚州自古鹽商雲集、商埠繁華。千百年來,長江的文化基因已經深深融入揚州民眾的骨髓。當前,文化與經濟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更鞭策著我們要從長江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為長江經濟帶發展聚合「文化力量」。

總書記說:要將長江的歷史文化、山水文化與城鄉發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採用「微改造」的「繡花」功夫,對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修復。

揚州故事

古街「微」變,歷史文化復活了

仁豐裡,揚州古城內極具風格的古街區,錯落有致的庭院、盤根錯節的小巷,與一條筆直的長街無縫銜接,宛如一串魚骨,安靜地「置身」於廣陵區汶河街道內。街巷兩旁是明清風格、青磚黛瓦白牆的房屋,民宿酒店、藝術家工坊、原住民人家坐落在內。走在古街上,隨處能夠感受到的,是新興的文化氛圍。

「每次走進這條街巷,就像回到明清時代,厚重的歷史感與熟悉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有一種清新自然的舒適感。」作為仁豐裡改造工程的主要成員,廣陵區汶河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文聯主席宋凌晨每談起這條古街,言語中總會流露出自豪感。

2013年,按照廣陵區「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設施建設項目」要求,仁豐裡開始了獨具一格的「微更新」改造。

「與推倒重來的改造不同,我們遵循不破壞古城街巷肌理,不大拆大建,不動遷原住民的原則,儘可能保留古街的原始面貌。」宋凌晨告訴記者,仁豐裡作為有著千年歷史的古街,只有「自下而上」式的「微改造」,才能讓古城文化既傳承下來又傳播出去,既復興又復活。

祖籍在邗江汊河的香港居民胡開龍說:「我見過很多城市的歷史街巷改造,其中不少都將原住民『請』了出去。而這裡不僅保留了大多數的原住民,還幫他們修繕房屋,鼓勵改造更新,打造最美庭院。既保持了原有的生活業態,更讓這裡飽含舊時情懷,值得推廣!」

感言

薛增龍(廣陵區文聯主席):更多採用「微改造」的「繡花」功夫,對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修復,既體現了對歷史和文化的尊重,更飽含著濃濃的人本情懷。仁豐裡是感知揚州城市現代化治理的微觀維度,它不僅濃縮著揚州城市的人居品質,也傳遞出揚州市民較高的幸福指數。

責任編輯:煜婕

揚州網新聞熱線:0514-87863284 揚州網廣告熱線:0514-82931211

相關焦點

  • 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完成長江岸線一期保護和整治修復,建成新化、大廠等生態防護林溼地公園,深入開展「百項提升工程」行動,推動生產岸線向生態岸線轉變,努力將江北濱江打造成國際一流水準的「城市客廳」。全力實施長江岸線溼地保護與環境提升工程,長江大保護取得階段性成效。二是以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為契機,堅決打贏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 守護綠水青山 積蓄綠色動力 ——徐州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
    守護綠水青山 積蓄綠色動力 ——徐州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 2020-12-25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保護山水林田湖草,繪就美麗中國「新畫卷」
    &nbsp&nbsp&nbsp&nbsp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期間指出,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把加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推進能源革命、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統籌起來,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
  • 守護山水林田湖草 繪就美麗泰城新畫卷
    守護山水林田湖草 繪就美麗泰城新畫卷 2020-08-20 2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平推進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取得實效
    富金湖畔的改變,源於南平市堅持治水優先,以「水美」點亮「城美」,在全國率先開展「水美城市」建設,升華於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為理念的南平市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該試點計劃總投資約50億元,其中中央資金8.27億元,省級資金10.29億元,市、縣及其他資金31.45億元。
  • 追求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武漢著力打造生態宜居之城
    城市發展,是為了人民美好生活的發展;生態宜居,是現代城市發展中最動人的底色。12月7日,武漢百裡長江生態廊道工程正式開工建設,以「打造世界級濱水城市、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示範區、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為目標。武漢不斷探索追求山水人城和諧相融,著力突出濱江城市特色,打造生態宜居之城。
  • 徐州: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
    原標題:開展生態保護修復 建設美麗徐州   ◎徐報融媒記者 甘曉妹   徐州歷史上是一座煤城,長期的煤炭開採和運輸對徐州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和汙染。近年來,徐州市不斷加大生態修復和環境建設工作力度,實現了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巨大轉變。
  • 《貴安新區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規劃》編制完成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山水林田湖是一個共同生命體」的立體思維精神,推進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與保護工作,貴安新區近日編制完成了《貴安新區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規劃》,以「山水之都·田園之城」作為發展目標,秉承建設「感性自然、理性城市」的低衝擊開發理念,按照「現代、低碳、智慧、高效」的要求,將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作為城鄉發展一體化、新農村建設、扶貧攻堅、
  •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讓賈汪變「真旺」
    三年來,賈汪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大力推廣潘安湖生態修復治理經驗,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成功獲批國家級生態修復示範區。自2019年賈汪區列為江蘇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以來,精心謀劃實施「一山兩水三分田四公園」生態保護工程,對山水林田湖草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加快推進解憂湖、真旺湖、龍吟湖、清泉湖規劃建設,與潘安湖溼地公園共同構成城市發展的重要節點
  • 「源頭活水」繪出錦繡畫卷
    近年來,新安縣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深入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代治水方針,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四水同治重大決策,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新時代大保護大治理大提升治水興水行動,務實重幹,久久為功,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頭活水」。
  • 「2020長江論壇」聚焦「五新」新使命
    「2020長江論壇」聚焦「五新」新使命  專家在渝開展對話交流,助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論壇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旨在加強資政建言,準確把握長江經濟帶「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的「五新」新使命,服務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助力重點任務落到實處。
  •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再推進!關鍵詞:生態化、景觀化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再推進!賈汪發布11月30日,區委書記張克主持召開賈汪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推進工作調度會議,強調,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不僅有經濟意義,更有重要的政治意義,要樹立精品意識,全力以赴加快推進, 為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自然生態和諧提供有力保障。
  • 【我們的「十三五」】綠色築底 繪就生態文明新畫卷
    【我們的「十三五」】綠色築底 繪就生態文明新畫卷 2020-12-01 0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保護修復洞庭湖、鄱陽湖等長江沿線重要湖泊和溼地,加強洱海、草海等重要高原湖泊保護修復,推動長江岸線生態恢復,改善河湖連通性;開展長江上遊天然林公益林建設,加強長江兩岸造林綠化,全面完成宜林荒山造林,加強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打造長江綠色生態廊道;實施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綜合治理,全面改善嚴重石漠化地區生態狀況;大力開展礦山生態修復,解決重點區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破壞問題;保護珍稀瀕危水生生物
  • 全縣機關幹部熱議全會精神:繪就「新畫卷」 開啟新徵程
    全縣機關幹部熱議全會精神:繪就「新畫卷」 開啟新徵程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江陵縣第五屆委員會第十三次全體(擴大)會議召開,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江陵縣委關於制定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草案)》等文件,在全縣引起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
  • 蘇州河中心城區岸線:42公裡「山水人城相融」新畫卷
    臨近歲末公共空間將基本貫通開放,母親河的溫度觸手可及 蘇州河中心城區岸線:42公裡「山水人城相融」新畫卷 臨近年末,蘇州河上海中心城區段42公裡岸線公共空間將基本貫通開放。
  • 生態修復繪就綠色建陽 建陽實施山水林田湖草項目
    原來又淺又窄的溪流、蘆葦叢生的河岸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將是一灣碧綠的深流和一條平坦、齊整的騎行道,騎行道上滿眼的綠,沁鼻的香,讓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目前,河庫水系連通項目正在建設中,已完成水下拋石擠淤8.1萬方、長1.2千米,清淤3.8萬方,預計將於明年12月完成全部工程。」
  • 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修復 讓秦嶺美景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近年來,我省創新秦嶺保護模式,通過推進秦嶺「五亂」問題整治、加快礦山生態修復、完善秦嶺生態補償制度、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具體措施,持之以恆加強秦嶺生態環境系統修復,守護好中央水塔和中華民族祖脈,讓秦嶺美景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 黃石「十四五」生態環境工作怎麼做?吳錦這樣說……
    黃石「十四五」生態環境工作怎麼做?,在聽取市生態環境局關於環保督察問題整改、長江大保護任務落實、「十三五」環境主要指標完成等工作情況匯報後,吳錦對我市生態環境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了肯定,並對做好明年及「十四五」生態環境工作提出具體意見。
  • 陝西: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修復 讓秦嶺美景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張思思 王英淇)近年來,陝西省創新秦嶺保護模式,通過推進秦嶺「五亂」問題整治、加快礦山生態修復、完善秦嶺生態補償制度、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具體措施,持之以恆加強秦嶺生態環境系統修復,守護好中央水塔和中華民族祖脈,讓秦嶺美景永駐、青山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