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這一年,在艱難的過程中拍攝,去的地方更少,每一次拍攝更加認真對待,每一張後期精益求精。
圖一:高原雪域
川西去過多次,以前由於路況和自身駕駛水平不好沒有冬季深入過川西高原雪域,今年春節獨自一人出發川西。塔公草原作為常規路景幾乎無人不知,往常草原也是車水馬龍,冬季的塔公幾乎無人,日落前我到達山頭,等待日落。當天日落並不算好,我繼續等待藍調,藍調時刻在雪域的襯託下,整體無比柔和舒服,雪山下的寺廟開啟了燈光,成為藍調中一絲溫馨的點綴。
圖二:康巴第一關
康巴第一關折多山,在未來一兩年會打通隧道,隨著時間的流逝未來折多山埡口會逐步廢棄。折多山的車軌很容易拍到,要同時滿足遇見雪後和車不多的兩個條件並不容易。在川西拍攝的第二天,因受到疫情影響,當地不再接待任何人的住宿。無奈之下只能返程,返程登上埡口,通過十多張的拍攝堆片完成了這幅折多山日出、雲海與車軌的結合。
圖三:天坑硝洞
峨眉山又叫大峨山,其山脈的延伸還有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這些山脈名氣遠不及峨眉山,其風光不遜於峨眉山,有著流水,瀑布,森林,山洞,天坑,是很值得拍攝的小眾地區。四月四川盆地天氣開始好轉,我選擇周末來到四峨山的硝洞天坑,反覆觀察地形尋找有形式的角度。將相機放上腳架,延時拍攝,利用天坑為背景,自己為主體拍攝此圖。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圖四:賽博朋克
時間到了五月,疫情得到了較好的控制,考慮到教學課件需要增加城市部分,我前往重慶拍攝了一些參考圖片。重慶過去的老建築與新時代的大廈組成了縱橫交錯的5D城市,在海棠溪輕軌站,利用高ISO凝固住快進站的輕軌,這幅圖前期由於具有強烈的現代風格,後期我參考了賽博朋克的風格調色,讓重慶更加魔幻。
圖五:格薩爾王的復甦
端午三天假期很短,川西三日能去的地方大多數拍過了,反而一些大眾景點沒去,便走了一趟墨石公園。當天時而雨時而晴,我並沒有走完景區,當我注意到當前場景很值得拍攝,我會停下來拍好,利用幾分鐘的雨後窗口期拍下此圖。地貌像張開復甦的大地,我命名為格薩爾王的復甦。
圖六:高山青青流水長。
夏季是四川盆地日照多,光線較好的時節,利用周末的時間,我來到沙灣一處非常小眾的瀑布前拍攝了這幅非常清涼的綠野仙蹤圖。
圖七:鳳凰涅槃
從空中俯瞰艾肯泉,泉眼與噴湧出的泉水以及周圍土地上深紅色環帶狀的沉澱物,組成了一個奇特的瞳孔造型,仿佛一隻鑲嵌在大地上的眼睛。整體看起來猶如鳳凰涅槃般展翅高飛。這幅圖是我首張航拍作品,2021年我會開始無人機以及視頻領域的學習和拍攝。
圖八:不到一萬人去過
玉門關外大海道,它的開通和使用始於漢代,唐代以後官方的利用趨於停止,大海道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成為停留於歷史記憶中的絲綢之路古道。春風不度玉門關,萬年前這裡是波濤洶湧的大河,如今行走在這龜裂的河床上感受著大地滄桑變遷。在網上有人寫到目前為止到過大海道的人不足一萬,不知真假,不過此地確實屬於無人區。
圖九:翡翠湖
所謂歲月,是春日裡吹來花信的風,是夏夜裡倒懸的星河,是秋風中漸行漸遠的雁,是冬雪初霽時暖陽閃爍的金邊,是星辰交替四季更迭,而我的歡喜不變。時間來到了年末,回顧今年,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青海拍攝,這裡的荒蕪讓我感到了壓抑。在眾多攝影師的拍攝宣傳下,今年青海翡翠湖一帶無異於國內最火的地區,隨著開發和遊客流量大增,翡翠湖的紋路也被踩踏,失去了往日的璀璨,不知道未來是否還能繼續拍攝。
圖十:漁火
2020年最後一場拍攝時間是國慶,在這8天的時間我選擇了中國第一批開發的旅遊勝地桂林陽朔。計劃拍攝這裡的山水人文。天公不作美,整個8天行程只有一個下午是晴天,導致這次風光攝影全部失敗。灕江,是桂林的「母親河」,也是中國嶺南地區最重要的水上通道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修建靈渠時。而灕江漁火是陽朔具有千年歷史積澱的人文民俗景觀,原是灕江上的一種傳統漁事活動,如今作為灕江上的表演文化也能讓後人感受歷史。這幅圖為灕江漁火擺拍,作為中國很著名的漁火拍攝地,這幅圖也算完成了自己多年想拍攝的漁舟晚唱。這一年拍攝到此結束,祝願所有在外拍攝的創作者回顧這一年所有的付出都有美好的收穫,期待2021年自己在無人機拍攝,視頻拍攝領域有新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