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是被富蘭克林忽悠瘸的!不然光靠北美殖民地的力量,沒個十幾二十年很難獨立!談不上什麼獨立,只能說是要想分家,不想交錢給你了,其它國家也談不上是什么正義的行為 ,只是為了削弱對手而已,壯大自己,只是沒想到他們還是親如一家人,自己也沒有得到什麼好處。
這場戰爭本不該打,因為英國和美國的價值觀,制度等都一樣,沒必要獨立。何況死了那麼多人更不值。美國和英國成為一個國家會更強大。兩國人深知誰也離不開誰,所以現在關係依然是最牢固的,恰似一個國家。
兩軍對陣才叫補給,比如上甘嶺。在己佔領的土地上那有什麼補給壓力,關鍵因素是人。比如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日本控制著東三省,日本軍隊會缺子彈、炮彈、糧食?不會,直接在東三省建兵,就解決問題了。缺的是兵,戰線太長兵不夠,補充死掉的兵只能從國內運過來。缺人日本沒辦法,英國人口本來就少,而且全球那麼多殖民地,就更加沒辦法了,不是他不想打,沒人怎麼打。
北美大陸聯軍戰鬥力極強,和其他殖民地比起來已經不能用難啃的骨頭來形容,而是一塊堅硬的合金鋼。 英國人在同北美大陸聯軍的戰爭中損失慘重,而且還看不到希望,再打下去得不償失,不得不放棄。當然了,當時的國際環境對英國也十分不利。再打下去丟的可能不僅僅是北美這一塊殖民地。
首先那時的英國海軍隨時都可以碾壓法國西班牙海軍,去看看歐洲七年戰爭就知道了,英國後勤供應不上更是扯淡,要知道那是用船運輸而不是肩挑背抗,而那時的武器也不是現在的火箭炮飛彈,而十三個殖民地都在沿海地區,很有利於英軍攻擊,英國沒有沒有再打的原因只有一個,一個中國人很難理解的原因,你這個逆子既然不聽娘的話想自立門戶,那你就走吧,英國所有的殖民地都是這樣獨立的,你以為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是因為英國打不過這些地方而獨立的嗎?
也許英國人一開始就錯了,他們應該遷都華盛頓或者紐約,或者其他任何北美城市,然後宣布這裡就是新的英國本土,然後一個新英國誕生了,世界上就沒有美國了,英國繼續當他的世界老大。還是島國寡民心態,抱著他的英倫三島彈丸之地不放。其實是華盛頓先找法國人的,在法國見到資本家說資本家那套,見到貴族說貴族那套,一陣忽悠,再加上法國本身就跟英國矛盾很深,最後法國決定幫助美國!再說英國,開始沒把美洲造反這幫人當回事,不夠重視!
結果最後隨著法國,西班牙這些老對手摻和進來,發現越來越難搞了,花錢無數還看不到頭,最後英國資本家們一算,這麼打不合適!美洲那塊地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塊資源地,與其打來打去還不如直接和美國人做生意來的合適!於是英國偷偷摸摸和美國人議和,並籤署了貿易協定!當法國人知道時已經晚了,這給氣的,索性不跟美國人做生意!最後就是美國人得到了想要的獨立,英國人繼續賺錢,法國人打了半天還失去了美國市場!不過英國人要是知道,它今天會淪為美國的小弟,就是當了褲子也得把美國滅了,在一戰以前英國都有這個實力!
資本急速膨脹的時代,需要一個自由的土壤進行擴張。建立一個美國,就是實踐資本時代的最好辦法。所以不是什麼英國不英國,是強大的世界資本在背後起作用。
大國博弈塑造世界新格局,把握機遇能力強的民族從開始做大國的棋子到崛起為大國。英國為掣肘法國扶持了德國,英法為掣肘崛起的德國扶持了俄國,英法為掣肘俄國扶持了日本,法國為了掣肘英國扶持了美國,'美國為了掣肘蘇聯扶持了開放後的中國。
那時的中國是乾隆執政吧,當時中國實行的是閉關鎖國,偏居一偶吧,而西方在全球掠奪建殖民地,開始工業革命,打仗都在使用熱兵器了,中國百年以後還再以冷兵器為主,當時要是統治者思想開明點,也不至於後人承受那麼多屈辱。
殖民主義的過錯,英國人不把他們當人看,不把土地國有化,如果想古中國一樣,不收買人心,土地永遠只是使用權,在那片土地宣布這塊是大不列顛帝國領土的延伸,大不例顛對此有合法的控制權,每個踏入此地的公民在維護大不列顛的統治下,維護憲法,住滿三年並未大不列顛的繁榮做出努力,都可以成為大不列顛的一分子,大不列顛不會對此地的居民抱有任何政治生活上的歧視與不平等,我們雖不在同一片土地,但我們有同一個榮耀,我們是大不列顛高貴的子民,我們會為每一個在大不列顛的子民提供在此土地創造價值的幫助。
其實吧我認為在美洲提供福利,平等的地位,利用美洲的資源給美洲人名發福利,不列顛島也不好說,此消彼長之下,美洲會有更多的英國人,讓後宣布成立第二首都,將英國的力量遷移至美洲,不過要公告天下,一切以本土英國為重,本土是大不列顛的象徵,榮耀,每位子民在美洲的生活都應認識到本土的地位,其實是維護頑固派的尊嚴與利益,時間過後自然美洲會成為英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兒大不由娘啊。美國是當初英國人逃難過去,佔了印第安土著的地盤,慢慢變強大的,他們雖然是強盜土匪,但也是英國人的後代啊。調皮不聽話,老爸老媽動手打,打不動了就放棄了,畢竟是自己親生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