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飛「駝峰航線」 C-47飛機永久落戶桂林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重飛「駝峰航線」 C-47飛機永久落戶桂林 (1/5)

"← →"翻頁

在美國飛虎隊桂林遺址公園開園兩周年之際,3月25日,美國飛虎隊歷史委員會正式向桂林捐贈了一架C-47飛機。這架飛機將永久陳列在美國飛虎隊桂林遺址公園,成為中美兩國人民友誼的延續和永恆的見證。經了解,這架C-47飛機機長19.43米、翼展29.11米、高5.18米、航程2600公裡,是為反法西斯戰爭作出過貢獻、現存的全球最後一架具備飛行能力的C-47飛機。2016年8月,5名平均年齡71.8歲的機組人員駕駛該機重飛「駝峰航線」,從澳大利亞起飛,飛過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緬甸等六個國家後到達中國,歷時3個多月,總裡程達11062公裡。趙琳露 攝

發布時間:2017-03-26 17:23:03 【編輯:李泊靜】

重飛「駝峰航線」 C-47飛機永久落戶桂林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二戰C-47運輸機重走駝峰航線後永久陳列桂林
    駝峰航線目標的C-47運輸機抵達桂林兩江機場。這輛C-47運輸機已有72歲「高齡」,被命名為「BUZZ BUGGY」。CICPHOTO/唐豔蘭 攝" alt=" 11月19日,完成重飛駝峰航線目標的C-47運輸機抵達桂林兩江機場。
  • 72歲老爺機重飛駝峰之旅
    12點10分,當飛機接近喜馬拉雅山脈時,意外出現,屏幕上的雷達信號突然消失了,飛機與地面通信中斷。馬寬池將接下來的半個小時的感受形容為「一下子不知道自己身處哪裡了」。彼時,這架曾於二戰時期服役於歐洲戰場的「老古董」經過修復後,正在完成一項重飛「駝峰航線」的任務,昆明是本次飛行計劃的倒數第二站。這架C-47載有5名機組人員,平均年齡為71.8 歲。
  • 老照片失而復得 南京老人:父親在駝峰航線修飛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印緬戰區,有一條連接中國昆明與印度阿薩姆邦的航線,這是中國對抗日軍交通封鎖、獲取國際援助的唯一通道,航線地勢海拔在4500米-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達7000米,山峰起伏連綿,猶如駱駝的峰背,故而得名「駝峰航線」。南京市六合區大廠退休老人張雲和的父親在解放前曾是當時中國航空公司的一名機械師,在「駝峰空運」任職期間服務於宜賓機場等站點。
  • 航空救國:駝峰航線中國飛行員後人聚首憶父輩
    受訪者供圖中新網廣州9月3日電 題:航空救國:駝峰航線中國飛行員後人聚首憶父輩中新網記者 索有為「1942年初,中國航空公司大量招收飛行員參與駝峰空運飛行,我的父親徐定中就報名去當了副駕駛,冒著生命危險空運援華物資。飛行中除了惡劣天氣的影響,還有日軍的襲擾,他們經常派飛機來攔截沒有抵抗能力的運輸機。」
  • 駝峰航線:烏雲背後的生死線
    駝峰航線路經山峰海拔多在4000-6000米之間,當時的C-47全載後,只能飛3500-4000米,5000米已是極限,飛行其實就是在山壑裡鑽
  • 初步確定墜毀飛機是飛越駝峰航線的C-109燃油運輸機
    駝峰航線  二戰期間中國和盟軍一條主要的空中通道,始於1942年,終於1945年。穿越印度、緬甸和中國三國,途經高山、冰川、熱帶瘧疾區、原始森林,全長500英裡,地勢海拔均在4500至5000米上下,最高海拔7000米,山峰連綿起伏,狀如駝峰,故名。  5月17日,眉山市青神縣村民在岷江河灘打撈出部分飛機殘骸,目前暫時保管在縣文管所內。
  • 駝峰航線 人類航空史上的奇蹟
    在四十年代,DC-3、C-47型運輸機,升限只能達到5000米左右,全載重載客時,只能在300-400高度飛行。駝峰航線隨時隨地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險情,但飛行員們為了抗日戰爭,不管白天黑夜還是拼命的飛,有時簡直太緊張了。當時民航的飛行人員。如梁廣堯、黃光銳、黃天覺、陸銘覺。
  • 抗戰駝峰航線:3000美國空軍殞身喜馬拉雅
    「駝峰」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一個形似駱駝背脊凹處的一個山口,飛機在其間穿行,故此得名,英文為 "The Hump"。由於它的海拔高度低於當時美國主要裝備機型(DC—3、DC—46、DC—47)最大爬行高度,所以這裡是中國至印度航線的必經之處。通過這條運輸航線,中國向印度運送派往境外對日作戰的遠徵軍士兵,再從印度運回汽油、器械等戰爭物資。
  • 駝峰航線:「二戰」時最危險航線 一夜失蹤13架飛機
    它的危險性主要是由地理環境造成的:駝峰航線西起印度的汀江,東到中國的昆明、瀘州、重慶等地,大部分處於平均海拔5000米至6000米以上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及橫斷山脈上空,由於要在連綿起伏的山谷間穿行,無論是飛行線路還是所經地形都猶如駱駝的駝峰,這也正是航線名字的由來。
  • 駝峰航線:二戰中最危險的空中運輸線,中國堅持抗戰的空中生命線
    1945年,二戰結束後,美國《時代周刊》這樣描述駝峰航線:在長達800餘公裡的深山峽谷、雪峰冰川間,一路上都散落著這些飛機碎片,在天氣晴好的日子裡,這些鋁片會在陽光照射下爍爍發光,這就是著名的「鋁谷」——駝峰航線!
  • 四川驚現「駝峰航線」飛機殘骸
    在四川宜賓市高縣羊田鄉有一個地方叫「飛機灣」,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當地流傳的一個故事,1944年,羊田處於駝峰航線上,經常有各種飛機飛過,而一架美國軍機就墜毀在這一帶。近日,這個被慢慢淡忘的故事在當地再次火熱,因為在24日,一名村民在挖地過程中發現一些疑似飛機零件殘骸。大家都在討論和猜測,這些零件真的屬於那架墜毀了71年的美軍飛機嗎?
  • 抗日戰爭時期的駝峰航線:最悲壯的死亡空運線
    「駝峰航線」途徑高山雪峰、峽谷冰川和熱帶叢林、原始森林;加之這一地區氣候十分惡劣,強氣流、低氣壓和冰雹、霜凍,使飛機在飛行中隨時面臨墜毀和撞山的危險。 有些疲勞不堪的機組成員一天可飛到三次往返之多;機械師在露天維修飛機……很多超載的飛機在起飛時由於引擎問題或遇到其他機械故障而墜毀。由於飛行必須的零件和補給供應十分緊張,飛行人員經常被派往喜馬拉雅山麓撿回飛機殘骸上的零件以維修編隊內剩餘的飛機。這些悲劇性墜機的一個副產品是當地出現了大量的由飛機殘骸鋁片做成的器具。
  • 桂林航空百色=桂林=北京新航線順利首航
    該條航線的開通進一步拉近了偏遠地區與祖國首都之間的距離,加深廣西與北京乃至全國的密切聯繫,不僅為桂林打造綜合交通樞紐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國際旅遊勝地助力,也為首都及其周邊旅客來賞桂林山水提供便利,同時為首都至百色的紅色旅遊搭建了「空中橋梁」。百色=桂林=北京航線的開通,是桂林航空首次通航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也是桂林航空進一步發揮區域航線網絡優勢,打造國內幹線與省內支線無縫連接式航線網絡的重要舉措。
  • 駝峰航線:歷史最悲壯的死亡空運線/C46「迪斯尼的小飛象」和3000多壯烈犧牲的飛行員!
    該航線地勢海拔在4500-5500米,最高海拔達7000米,山峰起伏連綿,猶如駱駝的峰背,故而得名「駝峰航線」。由於當年的飛機設施落後,機上沒有加壓裝置,飛機在異常高空飛行,機員需要有極大的耐力和技術。
  • 美國飛虎隊華人老兵陳科志病逝,曾逾百次飛越駝峰航線
    美國飛虎隊華人老兵陳科志病逝,曾逾百次飛越駝峰航線 中國僑網4月4日消息,當地時間4月2日晚,住在美國洛杉磯的二戰「飛虎隊」成員陳科志在洗腎過程中突然病逝,享年93歲,消息傳來,南加州華人社團無不懷念這位洛杉磯唯一的一位
  • 美國防部:二戰中約600架飛機在駝峰航線墜毀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向日本宣戰,1942年日軍切斷滇緬公路,中斷了中國經陸路獲取戰爭物資的最後一條對外交通線後,美中兩國被迫開闢駝峰航線運送物資。當時的螺旋槳飛機飛行高度有限,載重飛越喜馬拉雅山脈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 多次飛越駝峰航線 雲南最後的飛虎隊老兵離世
    他是雲南省最後一名駕駛飛機飛越過駝峰航線的飛虎隊隊員。   95歲飛虎隊老兵去世   立志救國改名「建航」   雲南省飛虎隊研究會負責人朱俊坤23日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雲南省最後一名曾經駕駛飛機飛越過駝峰航線的飛虎隊隊員陸建航因病於5月19日16時20分在雲南昆明逝世,享年95歲。
  • 墜於駝峰航線的不僅有美機,還有中方48架,殘骸成為路標
    航線所經山峰海拔大多在4500-5000米左右,最高可達7000米,飛機只能在山谷中曲折飛行,如同駝峰,因此被稱為「The Hump」,也就是駝峰航線。 這條航線不僅要把物資運進中國,還要把遠徵軍從國內運往緬甸戰場。
  • 抗戰中,駝峰航線曾造成1500架飛機墜毀,為何還要堅持使用
    駝峰航線誕生於二戰期間,是中國和盟軍一條主要的空中通道,承擔著為抵抗日本侵略者運送戰略物資的重要任務,因此被人們譽為空中抗戰「生命線」。這條航線由於要穿越像駝峰一樣起伏的喜瑪拉雅山脈,因此被稱作「駝峰航線」。那麼,在這條「生命線」上,有著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