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紅樹林項目該如何收費?

2021-01-12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劉貢

  直擊聽證會

  無人反對收費 收費高低有爭議

  12月10日,海口紅樹林鄉村旅遊區棧道、遊船收費聽證會舉行,這是《旅遊法》實施以來,我省第一例走聽證會程序確定景區經營項目定價的聽證會,備受社會各界關注。

  據現場統計,本次聽證會聽證參加人確定為22人,實到20人,其中消費者佔50%,消費者多為旅遊從業者。

  會上,20位聽證會參加人就兩套定價方案發表意見,15人明確贊成收費,無人明確反對收費。但收費是高是低,有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應淡化門票經濟,不能收費太高,也有人認為應從保護紅樹林的大局出發,收費應高一些。

  此次聽證會首開了海南景區(景點)價格聽證先河。聽證人、海口市物價局局長吳健林認為,此次聽證會真實有效,海口市物價局將根據聽證筆錄、聽證報告、提出價格制定的具體意見,徵求當地政府意見後,報海南省物價局做最終審批。

  一

  紅樹林該不該收費?

  不能一味認為公共資源就不能收費,景區方面也不能為收費而收費

  聽證會提供了兩套收費方案,方案一為遊船項目60元/人次,棧道項目50元/人次,方案二為遊船項目75元/人次,棧道項目56元/人次。

  網上預測可能會有人提出第三種方案,但今天聽證會的真實情況卻與預期大相逕庭——20位聽證會參加人均就兩套定價方案發表了意見,其中15人明確贊成收費,無人明確反對收費。

  經營者海南紅樹林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黃靜在聽證會上發言,「收費不是企業追求利潤這麼簡單,更多地體現企業擔當,加大在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建設性,收了費我們能夠更好地保護紅樹林。」

  「我對紅樹林進行適度的旅遊開發沒有意見。在中國,不能餓著肚子來做保護。」我國紅樹林研究專家、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副教授王文卿在電話中向記者明確表達了應該收費的觀點。

  而不贊成收費的網友則認為,東寨港紅樹林自明朝瓊州大地震以來就逐漸形成,是大自然的饋贈,作為公共資源,不是盈利工具,應該免費讓更多的人去欣賞。更有網友舉出文昌八門灣紅樹林棧道做例子,「那裡就沒有收費,只有騎自行車項目收費。」對此,有關方面解釋,文昌八門灣紅樹林棧道是由政府投資建設的綠色休閒旅遊慢道,投資主體不同,運營模式不同。

  海口紅樹林景區是由海南紅樹林旅遊股份有限公司來運營的,該項目一期工程已投資3億多元,建設了2.6公裡棧道及遊船碼頭、景區道路、景點、停車場、休閒咖啡屋等一批配套設施。

  黃靜認為,企業收費主要是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是有投入就應該有回報,二是如今紅樹林名聲在外,遊客越來越多,周末每天接待人數就達到2000人次,不得不採取收費的辦法控制人流量。「至少收費是調控遊客量的手段之一。」

  也有附近村民擔心,如果控制了人流量,正在大力發展的農家樂生意可能會受影響。聽證會上,當地村民代表、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山尾村委會長寧頭村村民黃亞光則發出了樂觀的聲音,「景區就在我們村裡,公司付出了很多,環境變化很大,對於收費,我們表示理解。」

  社會組織代表、海口市消費者協會主任王俊支持第二個方案,即遊船項目75元/人次、棧道項目56元/人次。王俊稱,大家要跳開本地人的思維,不能一味認為公共資源就不能收費。景區方面也不能畫地為牢,為收費而收費,應該從紅樹林保護的角度出發,能為紅樹林的保護做什麼、每年怎麼開發,相關情況要向市民公布。

  二

  收費方案是否合理?

  企業的運營成本確實太高,建議申請政府扶持,應淡化門票經濟

  這兩個收費方案依據何在?是否合理?在聽證會內外,有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應淡化門票經濟,也有人認為票價太低。

  專家學者代表、海南省價格協會秘書長林鋼城表示,兩套方案定價都偏高,應該遵從票價適中或從低的原則來定價,景區應淡化門票經濟,應該靠利潤空間大的項目來盈利。「應多開發鄉村文化、養生休閒、海鮮餐飲等項目,它們獲得回報的空間更大。現在定價定高了,日後整體項目建成,不一定有太多人去,應該為日後的經營留下空間。」

  但是,在聽證會上,海南紅樹林旅遊股份有限公司曬出企業成本,包括開發成本與運營成本兩大項。其中開發成本,指景區一次性投入的固定成本,主要包含土地徵用及拆遷安置補償費、前期工程費、建安工程費、基礎設施費等;運營成本指企業日常經營過程發生的費用,包括職工工資、福利費、管理費、營業費和財務費用等。

  經海口市價格認證中心監審,核定企業的開發成本為14384.15萬元,年運營費用為839.8萬元。而根據運營公司今年4月至10月景區入口處統計顯示,共接待遊客35.09萬人次,其中乘坐遊船2.9萬人次,進入棧道8.7萬人次。以此測算,海口紅樹林景區全年可接待遊客量約60萬人次,其中遊船項目約5萬人次,棧道項目約15萬人次。按照20年分攤成本和折舊,即算出棧道和遊船兩個項目的年成本和費用:棧道項目年運營成本為開發成本與運營費用之和217.48萬元+554.45萬元=771.93萬元,年客流量15萬人次,單位運營成本為51元/人次;遊船項目年運營成本為開發成本與運營費用之和55.96萬元+285.35萬元=341.31萬元,年客流量5萬人次,單位運營成本為68元/人次。

  林鋼城說,由此看來,企業的運營成本確實太高,建議申請政府扶持,如在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以減少企業負擔。「建議企業試行一段時間,看看市場反應,再確定是否需要重新定價。」

  在聽證人趙欣看來,目前企業的運營壓力全壓在棧道和遊船兩個項目上,應該增加其他經營項目,如餐飲、電瓶車、購物等吃、住、行、遊、購、娛的多種經營。此外,趙欣也提出了試行一段時間的觀點,「無論目前採取哪一種收費標準,都應該先試行一段時間,再進行調整。」

  有人說定價太高了,特別是棧道收費太高,但是,也有人認為目前兩套方案的價格都定低了,消費者代表、海南崇和信貿易公司員工莫洪柱表示,大家不能只站在個人的立場,要站在支持紅樹林長期發展的角度來從長考慮。

  莫洪柱說,景區開發畢竟是企業行為,當然會考慮成本和盈利,收費是應該的。而且紅樹林棧道是海邊棧道,不要拿它與內陸湖泊相比,它的開發成本要更高。

  黃靜對於票價高低之爭也做出了解釋,「景區也推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將增設180元/人的棧道遊覽年票,全年不限遊覽次數;推出5折優惠的「星光票」;遊船項目對身高1.2米以下兒童實行免票,棧道項目對6周歲以下或身高1.2米以下的兒童實行免票;對6周歲至18周歲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學本科以下學歷學生實行半票;70周歲以上老年人免票;65周歲以上不滿70歲的老年人半價優惠等。

  三

  收費是否著眼長遠?

  適度開發,人們會更加愛惜這片美麗的地方

  聽證會上,除了該不該收費、如何收費的爭議,話題範圍進一步延伸了,不少人都提出了一個觀點:收費是為了紅樹林景區更長遠的保護。

  這就要提到紅樹林棧道,如果沒有修建棧道,很多人無法更深入地領略紅樹林的美。

  「當我站到紅樹林高處時,當紅樹林在我的腳下延綿時,當鳥兒從林間掠過或起落時,我才知道紅樹林原來是這個模樣。」海口市民黃勉說,非常慚愧,生為海口人,今年才第一次認識了海口的紅樹林自然資源。

  海口市人大常委會今年3月份作出《關於加強東寨港紅樹林溼地保護管理的決定》,將溼地保護的範圍從5萬畝擴大到12萬畝,並設置了四個陸地景觀控制區,以立法方式保護紅樹林溼地資源。

  許多市民反映,自從報紙上看到東寨港紅樹林保護面積擴大的消息,都從心底裡贊成這個決定。

  保護和開發並不矛盾,在決定中已經充分體現。如對東寨港區域功能進行了科學定位,對規劃控制範圍,設置了9個功能分區,並明確以紅樹林溼地保護和生態修復為核心,適當開發科技教育、特色旅遊和休閒養生等功效,重點建設承載旅遊功能的生態保育區。

  「過去養在深閨人未識,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紅樹林是什麼東西,它的生態意義在哪裡,現在被人認識後,喚醒了更多人的保護意識。」省旅遊協會秘書長王健生認為。

  香港嘉道理中國保育海南保育項目主任盧剛認為,現在適度開發後,人們更加愛惜這片美麗的地方,如果通過紅樹林科普和環境教育,對環保意識的提高意義很大。

  莫洪柱就認為,演豐鎮紅樹林既然是亞洲最大的紅樹林,要把紅樹林稀有的特性做成文化,與旅遊結合起來,還需要很大的投入,收費恰好能支持企業有後勁地、有序地開發維護這個項目。

  黃亞光也表示,從長遠看,不收費肯定是不行的,畢竟有錢才能保護得更好,比如請專人管理等,「我們也能長遠地端好這個綠飯碗和金飯碗。」

  說到紅樹林景區的管理問題,政府部門代表、海口市旅遊發展委員會處長尹超認為,公司運營紅樹林景區大半年,棧道都是免費的,安保、衛生、維護、維修跟不上,不收費難以為繼。  (本報海口12月10訊)

  相關連結

  海口東寨港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中連片面積最大、保育最好、資源最多,樹種最豐富的自然保護區

  海口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3337.6公頃,其中紅樹林總面積1578.2公頃,灘涂面積1759.4公頃,是迄今為止我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中連片面積最大、保育最好、資源最多,樹種最豐富的自然保護區,其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海口紅樹林鄉村旅遊區坐落在保護區中的實驗區和演豐鎮地界範圍內。

  海口紅樹林鄉村旅遊區由海南紅樹林旅遊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開發建設,總面積13148畝,其中景區規劃用地範圍7921畝,可經營性用地約293畝,其他用地511畝。

  項目計劃投資30億元,棧道總長12公裡,建設碼頭5個(長寧頭、連理枝、野菠蘿島、管理局、演豐鎮)。自2013年以來啟動一期建設,建起2.6公裡長的生態科普海上棧道(一期)、生態船碼頭、生態環保遊船和遊客到訪中心等相關設施,於今年4月1日起試營業。

  項目建設在依法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打造成集紅樹林生態觀光、鄉村旅遊、養生度假、區域文化為一體的鄉村旅遊度假區。建設內容分為:紅樹林生態觀光區、休閒農漁業體驗區、村落(漁村)文化體驗區、養生休閒度假區、智慧旅遊平臺及遊客服務中心、生態停車場及服務配套功能區等。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紅樹林:不可多得的天然實驗室
    ■ 本報記者 周曉夢 單憬崗 實習生 何佳蔚  水中有樹,樹中有水——東寨港紅樹林是天賜海南的寶貴溼地生態系統。
  • 海南日報數字報-紅樹林的生態價值
    調查研究表明,紅樹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數幾個物種最多樣化的生態系統之一,生物資源非常豐富。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美舍河結緣紅樹林的故事
    A  決策  在一條消失了生態本底的河流種植紅樹林修復生態,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抉擇  南渡江邊發現秋茄  美舍河生態修復為何會種上紅樹林?得從美舍河治理項目開工一個月,在南渡江邊司馬坡島段發現秋茄那天說起。  2017年3月1日,海口美舍河水體治理和生態修復項目顧問鄧新兵正在濱江路上與施工方開會。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們與春天同行
    從「放膽發展生產力」、「加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到「一省兩地」戰略、從「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到建設國際旅遊島,從生態立省到綠色崛起之路。海南歷屆黨委政府的一個個重大戰略思路、一項項重大工作部署,通過海南日報的傳遞推進,化作了海南人民的成功實踐。  從李向群到甘遠志,從郭力華到鸚哥嶺青年團隊……一個個先進典型的名字在海南的歷史天空裡熠熠生輝。
  • 海南日報數字報-潛水等特種旅遊項目收費標準公布
    本報海口9月27日訊(記者程嬌)記者今天從省物價局獲悉,為進一步規範潛水等特種旅遊項目價格行為
  • 海南日報數字報-紅樹林:鹹鴨肥魚引來八方「吃貨」
    今天中午,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山尾頭村的紅樹林連理枝漁家樂餐館內,負責人黃經理一邊招呼著川流不息的客人,一邊笑容滿面地回答著記者問話,忙得團團轉。不僅僅是這家餐館客人爆滿,據了解,連日來,清明小長假給海口紅樹林鄉村旅遊區帶來了旺盛的客流量,也給周邊餐館送來了衝著紅樹林美食而來的數千名食客。
  • 海南日報數字報-逛夜市,停車如何不再難?
    近日,海南日報記者走訪發現,海口多數夜市都存在機動車停車位不足的問題。海口夜市發展的同時,相關配套的停車場建設卻沒有及時跟上。這不僅影響了市民遊客的消費體驗,也一定程度限制了夜市發展。如何破局?專家、市民紛紛提出建議。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陵水規劃打造國家級紅樹林溼地公園
    本報椰林11月21日電 (記者李豔玫 通訊員陳思國)在陵水黎族自治縣新村鎮,依新村潟湖而種的2000畝紅樹林欣欣向榮
  • 海南日報數字報-暑期親子遊 海南準備好了!
    作為國內最具知名度的親子遊目的地之一,海南在2019暑期旅遊推廣和消費活動中,專門為暑期親子出遊、家庭出遊推出了多樣化的個性產品,無論是注重孩子研學的還是希望帶著孩子輕鬆度假的,都能夠在海南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度假模式。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一次次精心策劃、周密部署、強勢推出;圍繞省域「多規合一」等重點改革、全省3年打違攻堅、投資項目「百日大會戰」等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一次次權威解讀、引領共識、凝聚人心;圍繞西環高鐵、昌江核電、西南部電廠、中線高速等重大工程項目,一次次貼身採訪、解疑釋惑、多維呈現,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改革創新、百業興旺的海南,也讓人更加清晰看到,新聞媒體必須姓黨,必須堅定不移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必須牢記最核心的歷史使命就是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最強音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的無價瑰寶
    據海南日報1月28日報導,陳宏介紹這一在西沙群島海域發現的珊瑚其特點是「沒有珊瑚隔,珊瑚杯的直徑非常微小」。雖然對一個新物種的確認尚需要通過論文去詳細描述,並通過論文發表以獲得科學界的公認,但南海海域尚有很多我們有待發現的物種生存,卻是不爭的事實。  無獨有偶,2014年9月,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科學院的海洋科學家們在加州海域深達600英尺左右的地方發現了弱柳珊瑚屬的一個新物種。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三亞今年將投逾千萬元修復紅樹林
    本報三亞4月22日電 (記者蘇慶明 通訊員孫顯炬)記者從三亞市紅樹林保護站了解到,今年三亞將投入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盈紅樹林迎候鳥南歸
  • 海南日報數字報-星空海南 光影豐饒
    本報三亞12月3日電 (記者李豔玫)「這是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最獨特的一面,也是我最期待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紅樹碧波蕩漾 澙湖魚鳥歡歌
    這是海南日報記者3月19日探訪陵水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時的所見。  「隨著氣溫回暖,白鷺逐漸飛回北方,現在園區裡的白鷺數量在百隻左右。每年冬季數量最多,可達上千隻。」陵水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日常管護人員,對這群白鷺如同老友般熟悉。  白鷺的出現,是這片溼地生態修復取得成效的有力證明。
  • 海南日報數字報-探秘紅樹大觀園
    B8\9  紅樹林裡為什麼沒有落葉?那金黃色密密麻麻爬在樹幹的是什麼?
  • 海南百年鳥類調查:發現16種新鳥類 -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坐落於南海的海南省,是中國唯一的全熱帶省份,鳥類多樣性高,有較多的熱帶鳥種。海南也是每年候鳥遷徙路線的中途站之一,曾經記錄過的鳥種達440多種。  海南鳥類的記錄史,從很久以前就開始了。
  • 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 「失地」變溼地 紅樹漸成林
    根據專家意見,一方面,該公司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導下,積極開展紅樹林種植工作,修復被破壞的植被,另一方面,留出一定空間的自然恢復區,供水鳥休憩與覓食等。  走入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恢復重建區,原本髒臭的魚塘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秋茄、木欖、紅海欖等本地紅樹林苗木在灘涂紮根的景象。
  • 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失地」變溼地 紅樹漸成林
    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人們腰包日漸豐厚的同時,也欠下了一筆生態帳——紅樹林被破壞地、溼地涵養能力嚴重退化、亂排的汙水致使生態汙染嚴重。直到近些年,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深化,人們才意識到,轉變發展方式勢在必行,並且迫在眉睫。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耐鹽水稻「花開」惡鹽灘
    文\海南日報記者 況昌勳  目前,我國的鹽鹼地面積已達到1.5億畝,並且每年還在以數萬畝的面積在增長。  由於缺少耐鹽作物品種,大部分鹽鹼地處於拋荒狀態,如果能夠開墾1億畝,就可以解決1億人口的糧食供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