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沒有經驗,35歲企業不收,我如何在職場夾縫求生?

2020-12-10 騰訊網

25歲沒有經驗,35歲企業不收,我如何在職場夾縫求生?

成年人最痛苦的事情是什麼呢?那就是沒有一份好的工作了。畢竟工作是與你的工資直接掛鈎的,如果說你的工作不是很好,那麼工資就自然會比較低,你的生活水平以及條件自然也就不是很好了。大家應該都有想過一個問題,那就是年輕人沒有什麼太多的工作經驗,企業很多是不想甚至是根本不招的,而那些35歲左右的中年人又因為年齡問題受到了許多企業的歧視。那麼對於這個年齡段的人如何在職場上夾縫求生呢?

1.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

對於處在年輕以及中年過渡的這個尷尬階段,如果沒有一份好的工作崗位,那麼勢必也會覺得自己比較丟人吧。你太過於年輕,人家不看好你,因為你沒有啥經驗,去了新公司就需要人給你培訓,公司自然是覺得比較浪費時間成本的。而如果你的年齡剛好又是一個即將步入中年的階段,35歲是一個特別尷尬的年齡,雖然你有了很多的工作經驗,但是你沒有做出什麼實質性的成果,經常去各種公司跳槽。大家也就會比較不大看好你。所以,首先做好你的職業規劃絕對是有利於你後續在工作上的進程的。

2.認清自己能做以及不能做的事

成年人既然步入了社會,那麼在思想方面就應該成熟一點。在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請保持一定的清醒,要知道什麼事情是可以做的以及什麼事情是不能做的。比如說有些職業像程式設計師這一類的工作,雖然這一類的工作工資是比較高的,但是如果你沒有相關的專業能力的話,自然是不能輕易的去任職的,會被大家給笑話的。而如果你本身就有專業的知識以及技能,那麼當然是比較適合於去這一類的崗位上工作的。所以,請認清自己能做以及不能做的事情,在有限的時間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而不是任意的浪費自己的時間。

3.不去接觸有高風險的工作

我們在選擇職業道路的過程中,儘量不要去接觸一些有高風險的工作,比如高壓電線維修職業以及電焊之類的工作。這一些工作雖然工資待遇方面是比較好的。但是危險性也是比較高的。首先,你起碼要擁有這一類的技術,其次,你要擁有強健的體魄,這不僅僅是關於不恐高的層面,也是關於身體能夠承擔很多體力勞動的活。一般年輕人是不大會在這一類的工作崗位上去上班,但是對於那一些要養家餬口的中年人就不一定了。可是在為了家庭負責的前提下,也要為自己負責,對自己好一點。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還是儘量少去一些有高風險的工作。

4.多一些創新精神

對於這個即將步入中年的尷尬階段,你可以多一些的創新精神,也就是對於工作和事情上面別總是固執的考慮,可以換個思維想一下,比如說你喜歡從事導遊類的工作,那麼你可以在歷史文化等方面的書籍了解一下,這樣在給大家講述一些景物的知識點時,也可以顯得你比較有知識和涵養。

總結:25歲沒有經驗,35歲企業不收,這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年齡階段,也是走向了一個比較無奈的職業市場。大家在面臨這些就業崗位的時候,不要因為工資而隨意的選擇,請儘量給自己做一些職業規劃,認清自己可以做以及不能做的事情。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去接觸有高風險的工作,這不僅僅是為了自己家庭的負責,更是對於自己的一種負責。

相關焦點

  • 35歲是職場人的黃金期,為何企業招人都要求35歲以下?答案很現實
    他問我:「你覺得我是不是已經過了職業的黃金年齡呢?」對此,我的看法是這樣的。一、35歲現象在職場上確實普遍存在這些年,35歲現象在職場上確實普遍存在。我曾經在企業負責過多年HR,有不少用人部門會直接對我們HR提出要求,過了這個年紀的簡歷一律不看。這個要求看似過分,但實際上還是有一些背後的原因。首先,現代企業的工作強度越來越大,默默實行996的公司並不在少數。
  • 35歲後最可怕的事,就是成為職場中的奢侈品
    之前有個很寫實的梗,叫「普適性職業生涯」,內容如下: 碼農:25歲軟體工程師28歲高級軟體工程師32歲架構師35歲外賣騎手 產品:25歲產品經理28歲高級產品經理32歲產品總監35歲滴滴專車 運維:25歲運維工程師28歲高級運維工程師32
  • 35歲,憑什麼就成了「職場分水嶺」?|周末談
    前兩天,我正刷著微博,突然看到了一條熱搜話題——「35歲真的是職場分水嶺嗎?」。結果,本來想在工作之餘放鬆一下的我,當場坐在椅子上打了一個寒戰。儘管伸手一看,我離35歲的距離,五根手指暫時還數不過來。但是,與我想像中的職場規劃相比,這條堪稱「觸目驚心」的熱搜,卻著實有著不小的震撼。點進熱搜,我瞬間沒了之前閒逛的心情。放眼望去,小小一方屏幕裡,到處都是看不盡的焦慮、哀嘆與擔憂。
  • 35歲面臨「中年危機」!網際網路人如何應對?轉行、兼職、創業、出國...
    導讀:「有時你什麼錯都沒有,就錯在太老了」?  對於網際網路人來說,35歲似乎是職場生涯的分水嶺。  看著一批又一批年輕人進入公司,35歲左右的網際網路「老兵」們感受到了焦慮。他們開始用「中年危機」形容自己的職業生涯。  網際網路人如何應對「中年危機」?
  • 我35歲了,就活該被「拋棄」嗎?
    走出短暫的焦慮期後,蘇銳意識到,年齡沉澱下的經驗果實對他走上創業之路大有裨益 — 對人的理解、對事物運行規律的體悟比20多歲清晰多了。「幹的活兒我挺喜歡的,還能掙錢,工資拿的還不低,為什麼要焦慮呢」,從業20多年的程式設計師任從文(化名)是個天生的樂天派。「我從來沒有產生過年齡焦慮。
  • 「馬上35歲了,我該怎麼辦?」
    「馬上35歲了,我該怎麼辦?」「明明我工作那麼努力,為什麼處境卻越來越艱難呢?「馬上就要35歲了,可公司非管理層基本沒有35歲以上的人,我會不會被公司找藉口裁掉呢?」
  • 三十五歲是職場分水嶺嗎?
    個人職業規劃該如何應對?企業管理者怎麼看?本期議事廳邀請四位35歲以上職場人講述親身經歷,他們的故事有焦慮與壓力,也折射出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同時,「有問」平臺邀請數位法律學者、企業高管、網際網路評論員等,一起討論這些問題。
  • 大部分女性最大的困擾:「35歲以後我還能幹啥?」
    35歲,正是前有狼後有虎的年紀,上有老下有小,過得像囚禁在籠中的飛鳥,不知道應該飛往何處。我們不得不屈服於現實,苟且安於當下生活,不知道明天的方向。到了35歲,以為生活會跟著歲數增加慢慢自動變好的,然而「以為」並沒有發生。
  • 最佳航空裁員,高檔餐廳結業,35歲,職場逆襲3個方向
    而在某問答平臺上,出現頻率很高的提問有: 「35歲,在職場如何逆襲?」 」35歲,找工作半年,還沒有成功。 」「35歲工作壓力很大,想換工作怎麼辦?」 「職場迷茫,不知如何突破?」
  • 35歲打工人的中年危機並非無解
    我看不見得,想要找到出路或解藥,必須先了解問題根源在哪,即為什麼打工人會患上35歲焦慮症?一個扎心的事實是,很多企業在招聘員工時,都會明確規定年齡必須在35歲以下。乍看之下,他們故意在搞年齡歧視,實則也有自己的現實考量。人到35歲,囿於生理原因,自身體力和精力已不夠用,無法和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相比。
  • 找工作普遍要求 35 歲以下,那35 歲以上的人都幹嘛去了?
    今天,我發現這個問題赫然出現在某問答平臺的熱搜榜上,並已經斬獲了近3000個回答。的確,我們每每找工作的時候,看到的公司招聘要求裡面幾乎都寫著「年齡35歲以下」,那麼那些35歲以上的人都在做些什麼呢?有一點需要明白的是,35歲在幹嘛這個問題問的不是那些企業高管、或是自己創業成功的人,這種人才少之又少。如果想要做到大部分35歲以上的人混上了管理崗,正處於舒適區。 那麼按照一個領導手下管8-10個人,我們可以得知,35以上的人與不太優秀沒法快速跨過基層崗位的年輕員工的比例大概是1比8到1比10,可是我們國家的年齡結構卻不是這樣的。
  • 三十五歲,職場分水嶺 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個人職業規劃該如何應對?企業管理者怎麼看?本期議事廳邀請四位35歲以上職場人講述親身經歷,他們的故事有焦慮與壓力,也折射出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同時,「有問」平臺邀請數位法律學者、企業高管、網際網路評論員等,一起討論這些問題。
  • 你的工作年齡真的是35歲止步嗎?給你5點職場建議,跨越35歲魔咒
    很多朋友都跟我抱怨,自己35歲了找工作越來越困難了,用人單位一看我35歲就開始各種嫌棄我了感覺自己就是職場的鹹魚,是不是我這種鹹魚再也沒有在職場翻身的機會?是不是用人單位真的討厭35歲的人,是不是35歲的人連超市和家政門檻都進不去了?
  • 職場上,為什麼很多35 歲以上的人會出現職業危機?
    我是一家人力資源公司裡的專業職業生涯規劃諮詢師,關於「很多35歲很多人會失業」這個問題,我站在中立方面給你解答,不帶我職業和個人感情。其次,之所以35歲以後的職場人格外危險,是因為職場對高工作經驗值人群的容錯度降低。簡單來講就是,領導或者老闆會把35歲以上的員工看做「職場成年人」,大家長對成年人和小孩子的忍耐程度完全不一樣。如果一個「成年人」在工作裡仍然總是犯「小孩子」常出現的錯誤,在他們看來是不可原諒的事。
  • 知乎熱榜:找工作時普遍要求35歲以下,網友吐槽:35歲招誰惹誰了
    01在網上,我們總會看到很多關於職場的問題,其中不少是跟經驗和閱歷相關的。近來,我空閒時間刷起了知乎,看到了其熱榜上的一個話題:#找工作時單位普遍要求 35 歲以下,那麼 35 歲以上的人都去幹什麼了?
  • 很多招聘崗位都要求35歲以下,那35歲以上的人都幹嘛去了?
    有人說,職場上到了35歲以後還沒有升到管理崗位,就是能力不行;有人說,35歲的人,背負壓力,包括家庭的,還有年齡的壓力,不會輕易跳槽找工作了;也有人說,35歲以上的人都以穩定為主,就算在公司裡面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為了家庭也為了每月還上各種貸款,也大多會選擇忍氣吞聲;還有人說,35歲以上的人一般不會像年輕人那樣出去找工作,有本事的人早就找內推了,本事不強的都不敢辭職。
  • 33歲外企總監被裁員,你如何面對中年職場?
    作為中層管理者,如果應聘一線員工,別人覺得「供不了這尊大佛」;如果應聘管理層,又因為行業背景單一,無法應聘其他行業。經歷這種從人生巔峰突然滑落至谷底的體驗,是每個職場人都不希望的。結合我自己的35歲轉型破局取得一點成績的經驗,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感悟。
  • 不少單位設35周歲求職門檻,「35歲危機」何解?
    在職場中,像老胡這樣存在「35歲危機」的人不在少數,有關人士認為,這種危機存在的原因不是所處行業和職業的問題,而是「人」自身的問題。如何走好職場下半程?對於這個問題,「35歲」群體在焦慮中迫切「求解」。而緩解這一焦慮的根本路徑是強化職業培訓,推動終身學習,促進勞動者技能與市場需求相匹配。
  • 公司招人都要求35歲以下,35歲找工作沒人要?網友:正是巔峰期
    朋友萌萌最近老是找我聊天訴苦,從之前的單位中跳出來,目前處於待業狀態。這本身也沒什麼,就是最近找工作,發現一個規律,好多用人單位招人時,都會明確規定年齡要在35歲以下。這讓今年正好35歲的萌萌突然意識到了自己已不再年輕,真的成老阿姨了。
  • 35歲後,不可能有更好的工作了
    有十年時間沒找過工作的他,此後才意識到,面臨35歲的關卡,想要找到合適的工作,需要滿足各種苛刻的條件。一年間,熊斌面試了幾十家企業,卻因為年齡、跨行業等原因碰壁。如今,他一人住在廣州郊區的城中村,每月固定開支控制在2500元,沒有多餘的社交活動。到達35歲的年齡關口,就業障礙、年齡歧視應約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