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報導:港臺小學語文教什麼

2021-01-09 參考消息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在臺北一家書店拍攝的臺灣小學語文參考書,書中有唐詩賞析的內容。(攝影 王慶欽)

臺灣:中華傳統文化從小傳承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兩次談到語文教育不能「去中國化」,強調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引發大陸文化教育界強烈震蕩與反思。

作為中華文化同根同源的寶島臺灣,小學課本中關於傳統文化和民族經典是如何教學和傳承的?圍繞這一話題,記者採訪了島內教育主管部門、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家長,力求客觀呈現臺灣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狀況。

一年級學習「朋友」和「遊戲」

臺灣實施「九年一貫」義務教育,將臺灣島內小學與中學兩學校層級課程中的科學與內容,以教科書為主軸來做九年一貫的銜接,其目的在於學生能獲得連續且統合的學習與知識。

大陸一些地方新學期進行教材革新,為了給孩子減輕識字和背誦的壓力,讓古詩詞從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中「退役」。那麼,臺灣小學一年級的課程設置和教育理念是什麼樣的呢?記者採訪中發現,臺灣小學一年級上學期的國文課本目錄,共8課,只有兩個單元——「朋友」和「遊戲」。「朋友」部分是要向孩子傳達友善待人、融入群體的思想;「遊戲」部分則針對此年齡段愛玩仍然是孩子天性的特點,在玩中獲得快樂。文章大多選取生活化的簡易小品。

臺灣知名小學新生小學的教務主任廖大炯說,上了小學以後,小朋友們首先要意識到進入了一個群體裡,應該學習在群體裡面怎樣生活,怎樣待人友善,與人友好相處。所以,一年級首先要接受這樣的教育。同時,廖大炯也表示,傳統文化的教育貫穿始終,班級裡會不定期推出一些閱讀經典的活動,學校也有部門與教師不遺餘力地推動經典教學。

臺北市民焦鈞介紹說,臺灣的教材是一綱多本,教育局定大綱,民間出版社編印,學校自行選用。他女兒就讀的臺北實驗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專門的古典詩詞補充教材,選用的都是適宜兒童簡易上口的詩句。此外還有一本「課外選讀」,其中收錄了一些中華傳統成語故事等。

位於孔廟附近的臺北大龍小學是臺北歷史最悠久的小學之一,以傳統經典文化教學獨樹一幟。這裡的孩子每年都會參加祭孔大典的演出。一二年級學習《弟子規》,三四年級學習《三字經》,五六年級學習《論語》,國學教育貫穿小學教育全階段,是備受臺灣家長推崇的一所小學。

語文課包含國語和國學

記者發現,重工具,也重人文,是臺灣語文教學的核心思想。臺灣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對語文課程的性質作了這樣的表述:語文課程旨在增進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提升文學作品的鑑賞程度,兼顧人格與情意的陶冶,加強文化素養的培養,以開闊學生的胸襟。

臺北市教育局主任秘書陳順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說,經典詩詞是人類文化瑰寶,傳承優秀的中華語言和培養人文素養價值很重要,這一點臺灣家長非常認同。不少家庭讓小朋友從幼兒園階段就開始接觸古典詩詞,學習經典詩詞在臺灣可以說是蔚然成風。

陳順和說:「重視中華文化,是使命也是責任。」在實際的教學體系中,臺北市教育局在制訂中小學教學大綱時,都會注重考慮中華文化經典的內容。學校教材與補充教材在選文上都會作適當的安排和突出。小學階段低年級主要學習認字,然後逐漸學誦讀《三字經》、儒家經典和其他一些古詩詞讀本。中學階段則通過設置一些必修的課程,推動傳統文化教學。

敦化中學資深語文教師吳忠泰說,臺灣的中學課程中都會有關於《論語》、《孟子》、《史記》、唐宋詩詞、古代散文方面的教學,這些已經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臺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介紹說,臺灣的中文課其實包含國語和國學兩個範疇,中華文化的傳承一直沒有斷裂過。

從1954年開始,臺灣地區高中課程就安排有必修科目《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內容都選自《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期望引導學生學習和傳承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使其成長為具有民族情懷與世界眼光的人。民進黨上臺後將科目改為選修,國民黨重新執政後,面對臺灣文化教育界的呼籲,於2012年將該科目又改為必選。段心儀說,這套教材2013年還被大陸引進,被大陸近30所中學採用,廣受好評。

民進黨「去中國化」不得人心

事實上,臺灣的中華傳統教學也遭遇過阻礙波折。臺灣李登輝、陳水扁當政時期,一度推行「去中國化」教育,修改歷史和語文教科書,試圖切割傳統與民族教育,這一行徑引發民眾強烈不滿。

民進黨當政時期,教育事務主管部門曾主導通過島內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修訂」中的「國語文」等領域課綱草案,其中把「中國文字」改稱「漢字」,「國語文」、「中文」改稱「華語文」,「鄉土語言」改稱「本土語言」。

對於這一「去中國化」伎倆,島內專家、教育工作者及媒體紛紛提出批評。著名詩人、「臺灣搶救國文聯盟」發起人余光中表示,語文要如何演變,應順其自然,民進黨當局的「去中國化」手段終將徒勞無功,無法戰勝中華文化傳承,因為只有「文化傳統才是永久的」。

最終,「去中國化」因不得人心而無疾而終。

段心儀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很有現實意義,無論是古典詩詞還是古代散文,都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史、哲知識,其精華部分更是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生活方式、道德規範、審美情操的集中反映,其中賦予的美育和德育作用更為明顯,有利於文化基因的傳承和培育。

段心儀退休後在臺北第一女子高中擔任兼課老師,還擔任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資源中心的研發教師。段心儀認為,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階段,兩岸都應該注重傳統經典教育,主動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前進的力量,夯實經濟發展的文化基礎。兩岸教育界可以在中華文化傳統教學上加強合作,臺灣有經典教學的經驗可以供大陸學界分享。

如今兩岸交流日趨頻繁熱絡,臺灣的語文教材發展也日益多元,大陸教材中為很多人所熟悉的《狐假虎威》、《完璧歸趙》等古代故事也同樣被臺灣教材收錄。

相關焦點

  • 重慶市小學語文學科名師培養對象送教渝北 讓語文要素在課堂教學中...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19日12時11分訊(凃小義)如何讓語文要素在課堂教學與學習活動中自然落地?日前,統編小學語文教材文體單元教學研討觀摩活動暨「國培計劃(2019)」重慶市小學語文學科名師培養對象送教渝北教研活動,在重慶市渝北區長安錦繡實驗小學校舉辦。
  • 小學語文:常用四字詞語、成語分類匯總,教孩子掌握這些就夠了!
    小學階段語文學習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毫無疑問是積累,只要你積累得足夠多,只要你懂得夠多,不僅是基礎知識不會丟分,寫起作文來也是輕鬆有餘。今天大熊就來教小同學們積累四字詞語、各類成語。在小學階段很多孩子疏於積累或者是沒有一個積累的好習慣,導致語文詞彙量匱乏,成績自然也不樂觀。所以家長們可得注意了,教孩子培養一個好的積累習慣可謂是決定語文勝敗的關鍵所在!語文學習需要從點滴開始積累,從認知拼音開始到遣詞造句再到寫文,每一步都是一個腳印,每一個積累都很重要。
  • 小學語文:一年級26個拼音字母表讀法,教孩子學拼音的最好方法!
    在小學階段抓好基礎很關鍵,特別是語數外這三大科。小學語文的重要基礎,便非要屬漢語拼音、漢字字形字音的考核。但是,值得注意一點的是,剛剛步入小學的很多小同學都覺得拼音學不懂!大熊不得不強調一點的是,很多家長估計早已經將小學拼音知識點忘得差不多了,該如何來輔導孩子呢?建議家長重新拾起小學課本,在學一遍。接下來,大熊將整理好的,小學語文:一年級26個拼音字母表讀法,教孩子學拼音的最好方法!分享出來,家長記得教孩子學好拼音!
  • 名師送教促成長 專家引領助提升|記上虞區小學語文名師送教活動
    近日,上虞區小學語文名師送教活動走進三匯小學。百官小學的名師團隊給三小的孩子送來了一場知識的盛宴,同時也為該校教師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平臺。上虞區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語文教研員周穎老師、瀝海街道中心小學語文教師代表及三匯小學全體語文教師參加活動。第一堂課,由上虞區教體局特聘的特級教師馬翔執教四年級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 臺灣小學語文教科書歌頌奢華被要求重編
    東方網10月8日消息:綜合臺灣媒體報導,近日,臺灣小學語文教科書還沒發行,就被臺灣小學語文教科書審定委員、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廖玉蕙要求打回重編。廖玉蕙表示,有些教科書的內容太過歌頌時下豪奢,有教小學生向錢看,做發財夢的傾向。
  • 臺北市小學語文檢測:小六生不知「令堂」是指誰
    中新網10月17日電 臺北市小六生不知道「令堂」是什麼意思?「吝嗇」可以用「一毛不拔」來形容,但有些人也不清楚。而學生所用的小六課本只介紹篆、楷體,一碰到行書、草書,學生只能對著看不懂的字體發呆。老師發現,如果上課不加補充教材,學生參加小學基本檢測會很吃力。
  • 跨洋運河被寫入尼加拉瓜小學《語文》教科書
    近日,記者從尼加拉瓜教育部網站上發現,該國即將興建的跨洋運河已經被寫入新版的小學《語文》教科書。從新學期開始,尼加拉瓜小學一年級新生翻開課本時,將看見「尼加拉瓜運河」這幾個字。打開新版尼加拉瓜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翻到第124頁,上方標題赫然寫著「尼加拉瓜運河」。標題下,是一幅色彩鮮豔的兒童繪畫。
  • 周杰倫歌曲《蝸牛》入選小學語文教材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獲悉,語文出版社最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教材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變化:二年級上學期第二課,歌曲《天路》以詩歌的形式入選教材,三年級的延伸閱讀中居然收錄了臺灣歌手周杰倫的歌曲《蝸牛》。記者了解到,江蘇小學生不會用這套教材,而是使用「蘇教版」。不過,「蘇教版」也在變化,秋季小學一年級可能使用新修訂教材。
  • 嘉興市小學語文名師活力課堂暨「攜手鎮村教育」送教活動在平湖市...
    5月14日,嘉興市小學語文名師活力課堂暨「攜手鎮村教育」送教活動在行知小學舉行。本次活動緊緊圍繞「學為中心  關注文體  落實語用  提升素養」這一主題,分上下兩個半場展開。兩位嘉興市學科帶頭人實驗小學姜亞傑和東湖小學謝好望分別進行了獨到的點評,對兩位老師的課給予了高度的讚揚,同時也給出了誠懇的建議,讓參訓老師們獲益良多。特別是三位嘉興市小學語文名師的即興點評,更是讓與會的老師們見識了名師紮實的語文教學功底和獨到的智慧。下午,嘉興市名師秀洲區研訓中心的王琦敏老師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剃頭大師》。
  • 陵水希望小學語文老師梁豔華:紮根大山11年 教孩子說普通話
    陵水希望小學語文老師梁豔華  紮根大山11年 教孩子說普通話  上課的鈴聲響起,梁豔華拿起教材,準備給5年級的49個孩子上語文課。11年前,剛剛大學畢業的梁豔華帶著簡單的行李,來到了陵水本號鎮福和希望小學,這一來就再也沒有走。
  • 歌曲《天路》以詩歌形式入選小學語文教材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獲悉,語文出版社最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教材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變化:二年級上學期第二課,歌曲《天路》以詩歌的形式入選教材,三年級的延伸閱讀中居然收錄了臺灣歌手周杰倫的歌曲《蝸牛》。記者了解到,江蘇小學生不會用這套教材,而是使用「蘇教版」。不過,「蘇教版」也在變化,秋季小學一年級可能使用新修訂教材。
  • 清朝小學語文課本曝光,家長:愛了!
    今天逛論壇,發現有人曝光了一本100多年前的清朝小學語文課本。這本語文教材,堪稱經典,與現在的語文教材比起來,簡直是大智慧!話不多說,一起來欣賞下吧:這是課本的封面。好的語文教材,能提供許多東西。因為語文是母語教學,包羅萬象,既有人生的哲理,又有處世的法則,同時,還能教人向善,教人真善美。看上圖這一課的教材:人生於世,飲食衣服,必不可缺!多麼簡單樸素的道理,人渴了就會找水,餓了就會找食物,冷了就會添衣裳,愚笨了就需要學習知識……這些哲理,不論放到哪個行業哪個方面,都是十分有用的!小學生接觸到的社會,是非常窄的。
  • 小學語文教材修訂脫胎換骨 周杰倫歌曲《蝸牛》入選
    央廣網北京6月16日消息(記者劉玉蕾)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周杰倫早期的成名曲之一《蝸牛》。其中的那一段歌詞,「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陽光靜靜看著它的臉,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也是膾炙人口。  那麼最近,這首流行歌曲入選了語文出版社最新修訂的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材。同時,歌曲《天路》以詩歌的形式入選小學一二年級語文教材。
  • ...求索業貴精——記平江縣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名師工作室送教交流活動
    為更好地提高教師對統編語文教材的把握能力與教學能力,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輻射示範作用,12月10日,應童市鎮小學邀請,平江縣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名師工作室團隊在首席名師張榮華的帶領下前往童市鎮小學進行送課交流活動。本次活動以現場課程示範與研討為重點,通過聽課、評課、交流等研討方式,關注統編教材特點,強化課堂目標意識,提升語文學科課堂效益,提高語文學科教學質量。
  • 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除全部古詩
    周杰倫的「蝸牛」終於爬進了小學語文教材,而古體詩卻從上海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上消失了。據《新聞晨報》報導,上海中小學開學在即,提前拿到課本的家長發現:相比舊版,今年一年級語文課本變薄了很多。昨日,記者對比新舊一年級語文課本發現,新的一年級語文課本不僅刪除了舊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詩,7個單元45篇課文也縮減為6個單元40篇課文,識字量和寫字量都有不同程度減少。
  • 小學語文成績90%都是假象!學好語文的秘訣,其實就是3個字!
    其實,那些不愛看書卻能考高分的孩子,大多數都只是取得了表面高分,語文水平沒有高到學霸的地步!原因其實也顯而易見,那就是小學語文的考試內容都是緊密地圍繞教材出題的,只要考試前反覆熟讀課本,多看那些做過的習題,語文考出高分不是什麼太難的事。
  • 小學一年級語文統編教材難不難
    近期,網上關於「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統編教材比較難」的觀點引發了大眾的關注和討論。為何會有這樣的看法,小學語文一年級統編教材到底難不難?針對這一問題,記者日前採訪了兒童閱讀研究專家、北京師範大學李虹教授,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執行主編陳先雲以及內蒙古林西縣王秀梅和河北省平山縣秦韶華兩名農村學校一線語文教師,聽聽他們怎麼說。
  • 楊八裡:小學語文試卷現通篇美食,寓教於樂或有時
    1月19日, 成都商報《小學語文試卷現通篇美食 學生:卷子上有我的口水》一文報導說,17日,四川樂山市外國語小學五年級進行期末語文測試,試卷居然通篇都是樂山美食!豆腐腦、麻辣燙、刀削麵、蹺腳牛肉…作文則鎖定為樂山美食記憶。學生直呼:流著口水考完試!老師笑稱:批改試卷也餓了。
  • 什麼是大語文?-大語文網
    什麼是大語文什麼是大語文?在語文這個概念出現以前,中國的孩子都是學文言文,雖然白話文古已有之,但不會安排在教學中。語文這個詞出現是在五四運動之後,白話文興起,自那時起中國人不但要學文言文(當時稱之為國文,現在臺灣還叫國文),還要學白話文。語就是口語,文就是文字。語文成了一個學科,學習語言文字。中國的語文應該叫漢語文:英語也是一種語文。
  • 小學語文教材修訂收錄《天路》歌詞
    新京報訊 (記者許路陽)昨日,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證實,該出版社修訂的一、二年級和七、八年級語文教材已於近日接到審定通過的通知。下一步,語文出版社將修訂其他年級語文教材。  已修訂的教材有一些有意思的變化,如二年級上學期第二課,將歌曲《天路》以詩歌形式錄入教材;三年級的延伸閱讀中,暫時還收錄了臺灣歌手周杰倫的歌曲《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