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項羽,以下是我的個人簡歷。
個人簡歷
本名:項籍
別稱:項王、西楚霸王
字號:羽
民族:華夏族
爺爺:楚國名將項燕
叔父:項梁
出生地:下相(現在的江蘇省宿遷市)
逝世地:烏江(現在的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
出生日期:公元前232年3月29日
逝世日期:公元前202年
主要職業:軍師家、政治家
主要成就:巨鹿之戰消滅秦軍主力,推翻秦朝;建立西楚政權。
主要作品:《垓下歌》
出生在楚國的下相
公元前232年3月29日,我在楚國的下相(現在的江蘇省宿遷市)。我家是習武之家,爺爺是楚國的名將項燕,祖上受到封賞,受封之地在河南的項城,叔父是項梁,我是跟著叔父長大的,不過我從小就力氣很大,兩個瞳孔。
我不是一個勤奮的人,不愛學習,不愛學劍,叔父教我兵法,但是我也沒有全部學完。
叔父與人結仇,帶我從下相逃到了吳中
7歲的時候,我的叔父項梁犯了故意殺人罪,為了躲避追殺的仇家,叔父帶著我逃到了吳中(現在的江蘇省蘇州吳中區)。22歲的時候,秦王嬴政剛好巡遊吳中,我跟叔父一起見證了這個場面,看到秦王如此的派頭,我說:「彼可取而代之」,叔父項梁聽見後,嚇的趕緊用手捂住我的嘴巴,生怕別人聽見,但是也對我的野心另為讚賞。
起兵反秦,叔父為會稽郡守,我為裨將(副將)
23歲的這一年,陳勝、吳廣發動反秦起義,殷通(會稽郡的郡守)也打算反秦,找到了我的叔父項梁商量反秦這件事,但是我跟叔父為了自己發動起義,一不做二不休,殺了殷通和他的家人,人數有小100人。
最終我們在吳中舉起了反秦的大旗,在我們反秦的號召下,招募了8000人,也就是後來大眾所說的「8000江東子弟」,我的叔父封自己為會稽(現在的江蘇蘇州)郡守,由我來擔任裨將,一起渡過長江,慢慢的周圍又再次得到了一些反秦人士的擁護,等到下邳(現在的江蘇省睢寧縣古邳鎮)的時候,我們的兵力已經達到了6、7萬人之多。
擁立熊心為楚義帝,叔父戰死,我獲封長安候
我24歲的這一年,陳勝被殺了,叔父召集大家來商議,範增提出建議:「如果不立楚國後人而自立,一定不會長久。」叔父覺得範增說的對,就找了楚懷王的嫡孫熊心,讓他來繼續做「楚懷王」,來爭奪楚國人民擁護的心,但是這個時候已經有景駒勢力,他也是楚王的後代,我們就消滅了他們,封自己為武信君。
叔父統領軍隊在東阿將秦軍打敗,又讓我和劉邦去攻打成陽,在濮陽東也將秦軍打敗,秦軍退到了濮陽城內,我和劉邦又率軍去打定陶,殺掉了秦軍的將領李由。
但是不幸的是,在定陶這場戰役中,我們遇到了秦軍的主力章邯,叔父在戰場中死了。章邯又帶領軍隊去攻打趙國,趙王趙歇退縮到巨鹿。楚懷王將都城遷到了彭城,命令宋義為上將軍,我為次將軍,帶領軍隊去救趙國,還將我加封為長安侯。
矯詔斬殺宋義,晉升為上將軍
25歲的時候,楚懷王命令我們前去救趙國,出發的時候,楚懷王熊心跟大家說,「先入關中者為王」。但是宋義的軍隊到了安陽後就駐紮在此,再也不行軍了,一直停留了46天。我讓他發兵,但是宋義不聽,他的意思是讓秦國和趙國兩個國家殘殺,自己在一邊坐山觀虎鬥。但是當時的天氣十分寒冷,士兵們也饑寒交迫,更恐怖的是,秦軍勢力強大,趙國弱小,等趙國滅亡後,秦軍勢力將會再次強大,必須聯合趙國一起攻打秦軍才有勝利的可能。
我無奈之下,便假傳楚王的旨意,去了宋義的軍帳殺了他。出帳後,對士兵們說:"宋義與齊合謀反楚,楚王密令我殺了他!」軍中不可無主將,大家擁戴我做上將軍,楚王事後也封我為上將軍,這件事情後,我的大名也威震了楚國四方,在各個諸侯中也有了名氣。
巨鹿之戰後,成為各路諸侯軍的領導地位
做了上將軍後,我去了巨鹿(現在的河北平鄉縣),我派遣英布、蒲將軍帶領20000人,我帶領不到40000楚軍去渡河,這一次渡河,我讓手下的人在渡河後砸爛手中的大鍋,砸破過河的船隻,就是豁出去了,不是死就是活(這就是「破釜沉舟」的來源)。
我們把剩下的乾糧燒了,就帶了3天的乾糧,為什麼要如此的決絕呢?因為我們的這一站是跟,秦軍的名將章邯、王離的40萬大軍主力在巨鹿的一場大戰,這場戰役就是你們現在所知道的聞名歷史的「巨鹿之戰」,我,項羽,九戰九勝,以少勝多,成功打敗秦軍。 但是我們這麼少的軍隊,打秦軍的時候,各路的諸侯都是坐山觀虎鬥,僅作觀戰(這就是後來的「作壁上觀」的來源)。
這一戰之後,我在轅門外接見了各路的諸侯,諸侯們嚇壞了,大家都跪拜在地上,估計是誰也不會想到我能把秦軍給打敗了吧,不過巨鹿之後,我也成為了諸侯的王者,成為了「諸侯上將軍」,也就是各路諸侯的統帥,成為了大Boss,同時秦軍的主力也消亡了,也算是名存實亡了吧。
所以說是我,項羽,加速了秦軍的滅亡。
鴻門宴上,我自信放走劉邦,誰知道放虎歸山
26歲的時候,我帶領軍隊向西攻打,進了函谷關。可是誰知道這個時候劉邦這小子比我還提前2個月就已經進入了函谷關,他還派人守著關口,還想做關中之王,太讓我生氣了。沒有我在巨鹿那麼賣命,能大敗秦軍?你這個小子,我在前線廝殺,你卻偷偷的入關了。
我一氣之下就派英布為先鋒,去打劉邦。不過劉邦也算有自知之明,自己退出去了,範增讓我殺了劉邦,我想了想就在在鴻門(現在的西安市臨潼區鴻門堡村)請劉邦吃飯,就是現在你們所知道的鴻門宴,這個故事歷史書上都講的有,想必你們也都知道了,因為我的婦人之仁,沒有聽範增的建議,劉邦逃走了,誰知道後來會死在他的手下。
進入關中,自立為王
26的時候,我到了鹹陽,殺了子嬰(當時的秦王),一把火燒了秦宮。
秦朝滅了之後,我讓熊心作楚義帝,我給自己封為「西楚霸王」,管理著梁楚九郡,把都城設立在了彭城。然後又分封諸侯,把劉邦封為漢王。封秦軍的投降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為3個秦王,讓他們來控制關中。
把義帝遷往長沙郴縣,但是在去的途中,義帝被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殺了。楚義帝死後,我成了真正的「西楚霸王」,天下屬我最大。
徵召英布沒有成功,久攻齊國不下
齊、趙諸侯叛亂,我帶領軍隊去平亂,我讓九江王英布去攻打,結果英布說自己生病了出不去,讓人很生氣。27歲的時候,我到了城陽,打敗了田榮,他逃到了平原,結果被平原民殺死。
到了齊國之後我就一把火燒了齊國的房屋,將投降的人放在坑裡殺了。城裡面的男女老幼遷到北海,死了很多人,於是也有很多人造反,田橫趁著這個機會,收了很多造反的人,反過來去攻打城陽,我打了很久沒有打下。
彭城之戰,大敗劉邦
我因為久攻齊國,卻始終沒有打下,正在城陽郡(現在的山東荷澤)久攻不下的時候,劉邦帶著自己的軍隊還有五路諸侯軍隊,56萬人,攻佔了我的國都彭城。
當我知道國都淪陷的時候,我十分生氣,但是我讓主力繼續攻打齊國,我帶領三萬精兵強將,從魯(現在的山東曲阜)南下,直接到達到彭地西郊的蕭縣,早晨的時候,向56萬的漢軍發起進攻,至中午的時候我就打敗了他們,收復了彭城。把漢軍逼到了河中,淹死十餘萬人,歷史上所記載的「睢水為之不流」,這就是「彭城之戰」。
這場戰爭,我俘虜了劉邦的爹和媳婦。當然,這也是劉邦反秦以來,所受過的最大的敗仗,我消滅了劉邦的主力,當時的劉邦很慘,我也創造了整個中國古代歷史戰爭中速決戰的奇蹟和典範。
腹背受敵,籤訂《鴻溝和約》
29歲的時候,我接受了範增的建議,去劉邦的地盤攻下了滎陽,但是劉邦找人勸說英布背叛我,英布去了成皋。我知道後,迅速攻下了成皋,向西繼續攻打,劉邦逃到了鞏縣(現在的鄭州鞏義市),派重兵來阻止我,我們在廣武鎮對峙的時候,彭越斷了我的糧草,灌嬰、靳歙也在後方打我,灌嬰還破了我的都城彭城。
我去打彭城,結果劉邦趁機又佔領了成皋,接連的戰爭,在劉邦的地盤上,我前後都有敵人,糧草還不夠,但是劉邦的漢軍卻來勢洶洶,就這樣沒辦法,我跟劉邦籤約了。
就是《鴻溝和約》,我們共同約定,以鴻溝為界線,來平分天下。也歸還了劉邦的爹和媳婦。
《鴻溝合約》被毀,被迫退守陳下,後又東撤垓下
籤約後,我就向東走了。但是劉邦卻撕毀盟約,追擊我,想趁機消滅我。但是韓信和彭越沒有及時到來,我反過來攻擊劉邦,劉邦嚇的不敢出來。後來韓信從我的兩側,彭越和劉邦從我的前後方,劉賈和英布一起帶領10萬軍隊,從西南方向出發,劉邦帶領20萬軍隊從我的西面出發,整個軍隊有60萬人從西、北、西南、東北四個方向合圍我,迫於壓力我向南退守到了陳下(現在的河南周口淮陽)。
陳下之戰大敗,被迫東撤垓下
退守陳下的時候,南邊的周殷也造反了,來攻打我,我的軍隊主力基本被消滅。並且我的糧草被斷了,這個時候,劉邦讓韓信帶了30萬軍隊為前軍,自己跟隨,我帶了十萬軍隊跟他廝殺,陳下之戰我敗了,主力受到重創,又向東撤退,這一次到了垓下(現在的安徽靈璧縣沱河北岸)。
受困垓下,四面楚歌
30歲的這一年,劉邦集結了自己的60萬人馬,包圍我,還用楚國方言唱歌,我手下的士兵聽到歌聲,軍心盡失。
我和我最愛的虞姬唱出了《垓下歌》。我帶領800個騎兵突圍,灌嬰一直追我,過了淮河後。人數只剩下了不到100人,我在陰陵迷路了,這個時候向農夫問路,結果農夫指錯了方向,等我到了東城的時候,我身邊只有28人,我最愛的虞姬也先於我自刎而死。
烏江自刎
30歲的這一年12月,我逃到了烏江,我把自己的坐騎送給了烏江亭長。下馬與敵軍交戰,我以一人之力殺死對方上百人,身上有10多處傷,更令我傷感的是,連我的髮小呂馬童也在敵軍之中,自知今天必死在此地,我拔劍自刎。
事後,劉邦在谷城(現在的山東省濟南平陰縣)以魯公的禮儀安葬了我。
我的死亡也結束了楚漢兩國紛爭的局面,劉邦也因此開闢了西漢王朝的繁榮,秦末混戰的局面也因我的死亡而告終,400年漢王朝的大一統局面就此展開。
最後,我想說,這是我項羽的一生,在這30年裡面,我有自己最愛的虞姬,我快速成功過,25歲就是西楚霸王,我也快速失敗過,也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可能將軍更適合我,我還沒有一個帝王的資質,但是30歲有這樣的一生,留給歷史的是「羽之神勇,千古無二」,說起神勇二字,想必都會想起我吧,此生足矣。
感恩相遇,承蒙厚愛,我是小周周,喜歡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