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項羽,25歲稱王,30歲自刎烏江,我有多神勇,就有多落敗

2020-12-12 小周周有話說

大家好,我叫項羽,以下是我的個人簡歷。

個人簡歷

本名:項籍

別稱:項王、西楚霸王

字號:羽

民族:華夏族

爺爺:楚國名將項燕

叔父:項梁

出生地:下相(現在的江蘇省宿遷市)

逝世地:烏江(現在的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

出生日期:公元前232年3月29日

逝世日期:公元前202年

主要職業:軍師家、政治家

主要成就:巨鹿之戰消滅秦軍主力,推翻秦朝;建立西楚政權。

主要作品:《垓下歌》

出生在楚國的下相

公元前232年3月29日,我在楚國的下相(現在的江蘇省宿遷市)。我家是習武之家,爺爺是楚國的名將項燕,祖上受到封賞,受封之地在河南的項城,叔父是項梁,我是跟著叔父長大的,不過我從小就力氣很大,兩個瞳孔。

我不是一個勤奮的人,不愛學習,不愛學劍,叔父教我兵法,但是我也沒有全部學完。

叔父與人結仇,帶我從下相逃到了吳中

7歲的時候,我的叔父項梁犯了故意殺人罪,為了躲避追殺的仇家,叔父帶著我逃到了吳中(現在的江蘇省蘇州吳中區)。22歲的時候,秦王嬴政剛好巡遊吳中,我跟叔父一起見證了這個場面,看到秦王如此的派頭,我說:「彼可取而代之」,叔父項梁聽見後,嚇的趕緊用手捂住我的嘴巴,生怕別人聽見,但是也對我的野心另為讚賞。

起兵反秦,叔父為會稽郡守,我為裨將(副將)

23歲的這一年,陳勝、吳廣發動反秦起義,殷通(會稽郡的郡守)也打算反秦,找到了我的叔父項梁商量反秦這件事,但是我跟叔父為了自己發動起義,一不做二不休,殺了殷通和他的家人,人數有小100人。

最終我們在吳中舉起了反秦的大旗,在我們反秦的號召下,招募了8000人,也就是後來大眾所說的「8000江東子弟」,我的叔父封自己為會稽(現在的江蘇蘇州)郡守,由我來擔任裨將,一起渡過長江,慢慢的周圍又再次得到了一些反秦人士的擁護,等到下邳(現在的江蘇省睢寧縣古邳鎮)的時候,我們的兵力已經達到了6、7萬人之多。

擁立熊心為楚義帝,叔父戰死,我獲封長安候

我24歲的這一年,陳勝被殺了,叔父召集大家來商議,範增提出建議:「如果不立楚國後人而自立,一定不會長久。」叔父覺得範增說的對,就找了楚懷王的嫡孫熊心,讓他來繼續做「楚懷王」,來爭奪楚國人民擁護的心,但是這個時候已經有景駒勢力,他也是楚王的後代,我們就消滅了他們,封自己為武信君。

叔父統領軍隊在東阿將秦軍打敗,又讓我和劉邦去攻打成陽,在濮陽東也將秦軍打敗,秦軍退到了濮陽城內,我和劉邦又率軍去打定陶,殺掉了秦軍的將領李由。

但是不幸的是,在定陶這場戰役中,我們遇到了秦軍的主力章邯,叔父在戰場中死了。章邯又帶領軍隊去攻打趙國,趙王趙歇退縮到巨鹿。楚懷王將都城遷到了彭城,命令宋義為上將軍,我為次將軍,帶領軍隊去救趙國,還將我加封為長安侯。

矯詔斬殺宋義,晉升為上將軍

25歲的時候,楚懷王命令我們前去救趙國,出發的時候,楚懷王熊心跟大家說,「先入關中者為王」。但是宋義的軍隊到了安陽後就駐紮在此,再也不行軍了,一直停留了46天。我讓他發兵,但是宋義不聽,他的意思是讓秦國和趙國兩個國家殘殺,自己在一邊坐山觀虎鬥。但是當時的天氣十分寒冷,士兵們也饑寒交迫,更恐怖的是,秦軍勢力強大,趙國弱小,等趙國滅亡後,秦軍勢力將會再次強大,必須聯合趙國一起攻打秦軍才有勝利的可能。

我無奈之下,便假傳楚王的旨意,去了宋義的軍帳殺了他。出帳後,對士兵們說:"宋義與齊合謀反楚,楚王密令我殺了他!」軍中不可無主將,大家擁戴我做上將軍,楚王事後也封我為上將軍,這件事情後,我的大名也威震了楚國四方,在各個諸侯中也有了名氣。

巨鹿之戰後,成為各路諸侯軍的領導地位

做了上將軍後,我去了巨鹿(現在的河北平鄉縣),我派遣英布、蒲將軍帶領20000人,我帶領不到40000楚軍去渡河,這一次渡河,我讓手下的人在渡河後砸爛手中的大鍋,砸破過河的船隻,就是豁出去了,不是死就是活(這就是「破釜沉舟」的來源)。

我們把剩下的乾糧燒了,就帶了3天的乾糧,為什麼要如此的決絕呢?因為我們的這一站是跟,秦軍的名將章邯、王離的40萬大軍主力在巨鹿的一場大戰,這場戰役就是你們現在所知道的聞名歷史的「巨鹿之戰」,我,項羽,九戰九勝,以少勝多,成功打敗秦軍。 但是我們這麼少的軍隊,打秦軍的時候,各路的諸侯都是坐山觀虎鬥,僅作觀戰(這就是後來的「作壁上觀」的來源)。

這一戰之後,我在轅門外接見了各路的諸侯,諸侯們嚇壞了,大家都跪拜在地上,估計是誰也不會想到我能把秦軍給打敗了吧,不過巨鹿之後,我也成為了諸侯的王者,成為了「諸侯上將軍」,也就是各路諸侯的統帥,成為了大Boss,同時秦軍的主力也消亡了,也算是名存實亡了吧。

所以說是我,項羽,加速了秦軍的滅亡。

鴻門宴上,我自信放走劉邦,誰知道放虎歸山

26歲的時候,我帶領軍隊向西攻打,進了函谷關。可是誰知道這個時候劉邦這小子比我還提前2個月就已經進入了函谷關,他還派人守著關口,還想做關中之王,太讓我生氣了。沒有我在巨鹿那麼賣命,能大敗秦軍?你這個小子,我在前線廝殺,你卻偷偷的入關了。

我一氣之下就派英布為先鋒,去打劉邦。不過劉邦也算有自知之明,自己退出去了,範增讓我殺了劉邦,我想了想就在在鴻門(現在的西安市臨潼區鴻門堡村)請劉邦吃飯,就是現在你們所知道的鴻門宴,這個故事歷史書上都講的有,想必你們也都知道了,因為我的婦人之仁,沒有聽範增的建議,劉邦逃走了,誰知道後來會死在他的手下。

進入關中,自立為王

26的時候,我到了鹹陽,殺了子嬰(當時的秦王),一把火燒了秦宮。

秦朝滅了之後,我讓熊心作楚義帝,我給自己封為「西楚霸王」,管理著梁楚九郡,把都城設立在了彭城。然後又分封諸侯,把劉邦封為漢王。封秦軍的投降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為3個秦王,讓他們來控制關中。

把義帝遷往長沙郴縣,但是在去的途中,義帝被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殺了。楚義帝死後,我成了真正的「西楚霸王」,天下屬我最大。

徵召英布沒有成功,久攻齊國不下

齊、趙諸侯叛亂,我帶領軍隊去平亂,我讓九江王英布去攻打,結果英布說自己生病了出不去,讓人很生氣。27歲的時候,我到了城陽,打敗了田榮,他逃到了平原,結果被平原民殺死。

到了齊國之後我就一把火燒了齊國的房屋,將投降的人放在坑裡殺了。城裡面的男女老幼遷到北海,死了很多人,於是也有很多人造反,田橫趁著這個機會,收了很多造反的人,反過來去攻打城陽,我打了很久沒有打下。

彭城之戰,大敗劉邦

我因為久攻齊國,卻始終沒有打下,正在城陽郡(現在的山東荷澤)久攻不下的時候,劉邦帶著自己的軍隊還有五路諸侯軍隊,56萬人,攻佔了我的國都彭城。

當我知道國都淪陷的時候,我十分生氣,但是我讓主力繼續攻打齊國,我帶領三萬精兵強將,從魯(現在的山東曲阜)南下,直接到達到彭地西郊的蕭縣,早晨的時候,向56萬的漢軍發起進攻,至中午的時候我就打敗了他們,收復了彭城。把漢軍逼到了河中,淹死十餘萬人,歷史上所記載的「睢水為之不流」,這就是「彭城之戰」。

這場戰爭,我俘虜了劉邦的爹和媳婦。當然,這也是劉邦反秦以來,所受過的最大的敗仗,我消滅了劉邦的主力,當時的劉邦很慘,我也創造了整個中國古代歷史戰爭中速決戰的奇蹟和典範。

腹背受敵,籤訂《鴻溝和約》

29歲的時候,我接受了範增的建議,去劉邦的地盤攻下了滎陽,但是劉邦找人勸說英布背叛我,英布去了成皋。我知道後,迅速攻下了成皋,向西繼續攻打,劉邦逃到了鞏縣(現在的鄭州鞏義市),派重兵來阻止我,我們在廣武鎮對峙的時候,彭越斷了我的糧草,灌嬰、靳歙也在後方打我,灌嬰還破了我的都城彭城。

我去打彭城,結果劉邦趁機又佔領了成皋,接連的戰爭,在劉邦的地盤上,我前後都有敵人,糧草還不夠,但是劉邦的漢軍卻來勢洶洶,就這樣沒辦法,我跟劉邦籤約了。

就是《鴻溝和約》,我們共同約定,以鴻溝為界線,來平分天下。也歸還了劉邦的爹和媳婦。

《鴻溝合約》被毀,被迫退守陳下,後又東撤垓下

籤約後,我就向東走了。但是劉邦卻撕毀盟約,追擊我,想趁機消滅我。但是韓信和彭越沒有及時到來,我反過來攻擊劉邦,劉邦嚇的不敢出來。後來韓信從我的兩側,彭越和劉邦從我的前後方,劉賈和英布一起帶領10萬軍隊,從西南方向出發,劉邦帶領20萬軍隊從我的西面出發,整個軍隊有60萬人從西、北、西南、東北四個方向合圍我,迫於壓力我向南退守到了陳下(現在的河南周口淮陽)。

陳下之戰大敗,被迫東撤垓下

退守陳下的時候,南邊的周殷也造反了,來攻打我,我的軍隊主力基本被消滅。並且我的糧草被斷了,這個時候,劉邦讓韓信帶了30萬軍隊為前軍,自己跟隨,我帶了十萬軍隊跟他廝殺,陳下之戰我敗了,主力受到重創,又向東撤退,這一次到了垓下(現在的安徽靈璧縣沱河北岸)。

受困垓下,四面楚歌

30歲的這一年,劉邦集結了自己的60萬人馬,包圍我,還用楚國方言唱歌,我手下的士兵聽到歌聲,軍心盡失。

我和我最愛的虞姬唱出了《垓下歌》。我帶領800個騎兵突圍,灌嬰一直追我,過了淮河後。人數只剩下了不到100人,我在陰陵迷路了,這個時候向農夫問路,結果農夫指錯了方向,等我到了東城的時候,我身邊只有28人,我最愛的虞姬也先於我自刎而死。

烏江自刎

30歲的這一年12月,我逃到了烏江,我把自己的坐騎送給了烏江亭長。下馬與敵軍交戰,我以一人之力殺死對方上百人,身上有10多處傷,更令我傷感的是,連我的髮小呂馬童也在敵軍之中,自知今天必死在此地,我拔劍自刎。

事後,劉邦在谷城(現在的山東省濟南平陰縣)以魯公的禮儀安葬了我。

我的死亡也結束了楚漢兩國紛爭的局面,劉邦也因此開闢了西漢王朝的繁榮,秦末混戰的局面也因我的死亡而告終,400年漢王朝的大一統局面就此展開。

最後,我想說,這是我項羽的一生,在這30年裡面,我有自己最愛的虞姬,我快速成功過,25歲就是西楚霸王,我也快速失敗過,也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可能將軍更適合我,我還沒有一個帝王的資質,但是30歲有這樣的一生,留給歷史的是「羽之神勇,千古無二」,說起神勇二字,想必都會想起我吧,此生足矣。

感恩相遇,承蒙厚愛,我是小周周,喜歡請關注。

相關焦點

  • 虞姬和項羽誰是西楚霸王 自刎於烏江
    虞姬和項羽誰是西楚霸王 自刎於烏江時間:2020-05-06 14:25   來源:分享吧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虞姬和項羽誰是西楚霸王 自刎於烏江 虞姬和項羽誰是西楚霸王?相信很多小夥伴對此都有疑問吧,下面分享吧小編為大家一解疑惑,選對答案的話就可以領取180g小雞飼料了!
  • 故事:西楚霸王自刎於烏江,此「烏江」在安徽,而非貴州的烏江
    西楚霸王自刎於烏江,此處的「烏江」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而不是貴州省長江支流的那條烏江。霸王祠是為紀念西楚霸王項羽自刎於烏江後而建的,歷史已相當久遠。霸王祠位於烏江鎮以南1.5公裡素有「中國氧吧」之稱的鳳凰山上,是馬鞍山、南京、蕪湖的交會地,距離南京浦口僅一橋之隔。
  • 西楚霸王項羽為什麼寧願烏江自刎,也不肯過江東?
    西楚霸王烏江自刎,為什麼當初項羽不肯過江東?秦朝滅亡後,各路諸侯為爭奪天下而互相攻伐。楚王項羽和漢王劉邦實力最強,兩者之間的爭奪最為激烈。隨著戰事的進展,漢軍越戰越勇,楚軍連戰連敗,劉邦最終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
  • 項羽霸王別姬,他自刎的烏江在哪裡?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這首緬懷西楚霸王項羽的詞《烏江》,將項羽的驕傲和悲壯以及其對項羽的崇敬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作為秦末亂世的戰神級霸王,百戰百勝的常勝將軍,項羽一生只敗一次,垓下之戰的失敗,讓英雄落幕。為了尊嚴寧死不降,又不願回江東,走投無路的項羽自刎於烏江,時年三十一歲。有不少人替項羽惋惜,認為項羽若回江東,以他的強大能力,未嘗不能東山再起,捲土重來。
  • 項羽自刎地烏江地名考究
    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的經典故事家喻戶曉,烏江位於江蘇南京浦口與安徽馬鞍山和縣交界處。在地圖中查看,兩省卻各有一處烏江鎮,兩鎮也僅隔一條河,烏江地名的歷史由來及歷史意義引起筆者極大興趣。  烏江因項羽自刎聲名遠揚  兩千多年前,項羽為秦漢之際一位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因一場曠日持久的楚漢之爭,公元前202年年底,項羽被圍困於垓下,人少糧盡,漢軍四面楚歌,《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
  • 西楚霸王名震千古,項羽烏江自刎,手下四大猛將歸宿各不相同
    在秦末大量的起義和諸侯割據狀態中,要說勢力最強,影響力最大的無疑是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兩位的出現也讓世人的眼觀從秦朝的興亡轉為了楚漢之爭。項羽無論是身份還是實力一直凌駕於劉邦之上,但由於種種原因,項羽最終敗在了劉邦手中,不僅丟掉了江山還落得自刎烏江的下場。那麼項羽手下的四大猛將有什麼樣的歸宿呢?項羽手下的首位大將就是龍且,他在項羽死後力戰不降,還一度帶著十萬大軍攻入九江,把英布打的落荒而逃,後來韓信在濰水設下圈套,才將龍且制服並斬殺。
  • "霸王"項羽戰死地點成爭論熱點 並非烏江自刎?
    最近,霸王項羽「戰死定遠」的新說在媒體上異軍突起,這一說法因為衝擊了霸王烏江自刎的傳統說法,一時成為學界的爭論熱點。  爭論同樣炒熱了人們對項羽敗退路線的關注。垓下之戰後,不可一世的蓋世英雄如何節節敗退?在走向人生末路時遇到了哪些艱難險阻?重溫項羽敗退路線的打算隨之列入一些專家和旅遊愛好者的日程。
  • 項羽死亡之謎終於被揭開!學者:根本沒有自刎,他沒到烏江就死了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兵敗垓下,突圍至烏江邊自刎而死。千百年來,人們對項羽結局報之以深深地同情,認為他不應該自刎烏江,而是回到江東以圖東山再起。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中國人的價值觀裡,自古同情悲情英雄,這也是項羽能有如今地位的根本原因。一個問題屢屢被提及,說的是項羽當年真走投無路,非要自刎烏江嗎?詩人杜牧認為完全沒有必要,他在《題烏江亭》中為項羽鳴不平,「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 2020最新搞笑毒雞湯段子,我在烏江自刎會被稱為什麼霸王?
    1、本想等著把我生的,生我的,統統都安頓好之後就去流浪,走哪算哪,死哪算哪,如果有來生絕不再做人。終於有一天,我都安頓好他們了,而我卻流浪不動了!2、直到今天,依然還有很多人熱衷於考公務員,這說明了什麼?有人回覆:說明其他的路,堵死的差不多了,只有公務員活得像個人!
  • 項羽烏江自刎後,其馬變成山,他騎的這匹馬有什麼來歷?
    項羽馳騁疆場,所向披靡,全依賴胯下烏騅寶馬。烏騅馬通體油黑放亮,全身沒有一根雜毛,四蹄子處有一樣齊的白毛,非常漂亮。項羽兵敗自刎,此馬亦跳進烏江,消失在江水中。此馬名叫騅,後世人稱烏騅馬,傳說是野馬,無人能馴服,項羽少年英雄,縱身跳上馬背,一路狂奔,直到烏騅馬渾身冒汗,筋疲力盡,恰好路過一片樹林,項羽就勢抓住一棵樹,想把馬累趴下,誰想馬一個緩衝,項羽加緊兩腿,卻把樹連根拔起,項羽哈哈大笑,這難道不是老天送我禮品嗎!本土的純種中國馬一般沒有超過一米五的;只有中世紀改良過的歐洲重型挽馬,才能達到一米八高。
  • 這六位誰才是你心中的西楚霸王項羽?
    最當紅項羽:《鴻門宴》馮紹峰。弱點:霸氣不足。《宮》讓馮紹峰一飛沖天,立即被李仁港邀去赴《鴻門宴》,其項羽造型一曝光,千萬粉絲爭相轉發讚美「八爺」(馮紹峰在《宮》中的綽號)霸氣十足。然而也有人指出,身為南方人的馮紹峰氣魄嬌弱,談不上西楚霸王的霸者儀態。
  • 垓下十面埋伏,西楚霸王項羽死後竟然被五人分屍,使得小人封侯
    垓下之戰、十面埋伏,秦末楚漢相爭的最後一場定鼎天下的大決戰,在劉邦命令下,以韓信為統帥,聚集了一般不是英傑,組成60萬大軍圍殺項羽10萬軍隊,堪稱歷史上陣容最豪華的組團圍殺。項羽在這場戰鬥中,表現出了他絕世猛將的勇武,英武蓋世,不負霸王之名,不愧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只是結局悽慘。最終,這場大決戰項羽終究是敗了,敗得徹底,敗得再也不可能東山再起了,於是虞姬唱完「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之後在項羽面前自刎了。
  • 項羽烏江自刎後,劉邦到底對他的屍首做了什麼?
    而在安徽、湖北、江西和山東多地,還有不少據說是項羽歸處的"霸王墳"。那麼,《史記》所載的"烏江自刎"和"身死東城"到底哪一個是項羽的結局?他的墳冢也真因當初他被肢解而散落各地?01"烏江自刎"與"身死東城"並不衝突我們都熟悉霸王烏江自刎一事。
  • 為何西楚霸王會輸給地痞流氓?項羽說了八個字
    相比於最後取得勝利建立劉漢王朝的劉邦,人們更喜歡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項羽是一代西楚霸王,是很多人心中的英雄。而反觀劉邦,無論是在史書中,還是在各類電視劇中,他都是一個不學無術的流氓地痞、無所事事的惡少。如果非要拿劉邦和項羽作比較,我個人認為兩個人沒有什麼可比性。
  • 霸王項羽烏江自刎後竟被分屍還成全了延續千年的名門望族!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的一首「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讓後世多少人只要一提西楚霸王項羽,就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沖天豪氣,然後就是慨然長嘆……儘管論起細節,項羽的很多所作所為都讓人哀其不幸又怒其不爭,但這些,不妨礙他在我們大部分人心中是個大丈夫,大英雄!
  • 項羽烏江不自刎,捲土重來也可知,霸王別姬只是傳奇故事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就可以看出李清照對項羽烏江自刎的讚賞。通過歷史我們知道:秦朝末年,二世皇帝胡亥昏庸兇暴,六國遺臣和許多人都乘機起兵,其中以項羽和劉邦兩部最為強大。劉、項共事楚懷王,並接受懷王「先入關為王」的約言,分兵兩路攻秦。公元前207年末到206年初,劉邦、項羽先後攻入鹹陽,推翻了秦王朝。
  • 尋訪項羽,一代霸王的人生三站
    近來重讀《史記》,尤其《項羽本紀》《高祖本紀》《淮陰侯列傳》三篇,饒富興味,便下定決心伴史行路。我從韓信家鄉淮安,經項羽家鄉宿遷,到劉邦家鄉徐州,後又專程赴烏江憑弔西楚霸王項羽。皖東大門和縣毗鄰金陵,昔年項王兵敗垓下退至此,寶馬贈亭長,頭顱送故人,上演了一出悲壯華美的獨幕舞臺劇。
  • 垓下悲歌,霸王自刎烏江
    項羽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武勇!以及依仗其武勇而形成的快速衝擊戰術,已經多次證明,幾乎勢不可擋。可惜項羽的問題實在太多,他始終沒有明白,這天底下,最有價值的東西叫做「人心所向」。相反,劉邦極其重視人才,他本人雖然討厭文化人的矯情,甚至往他們的高帽子裡面撒尿,可是真有能耐的,均被封為列侯。這麼多人的大腦,對付項羽一個人的大腦,高下立判。所以漢集團擁有一套成熟的應對楚集團的策略——正面戰場拖住項羽,開闢第二戰場、第三戰場,最終改變了天下大勢。
  • 項羽烏江自刎後,為羞辱他,劉邦幹了比滅族還絕的事情
    ——魯迅 項羽在烏江邊自刎的事情,讓很多英雄人物都垂淚,不過這是屬於項羽的人生,一輩子都大丈夫霸氣然也,戰爭敗北之後,覺得沒有臉見江東的父老鄉親也是可以理解,但是在項羽死後,劉邦的做法卻非常缺德,或許如果項羽之前知道劉邦會這樣對他,當初不選擇自刎,而選擇過江東捲土重來,也未可知。項羽烏江自刎後,為了羞辱他,劉邦幹了比滅族還絕的事情。
  • 項羽烏江自刎後,虞姬決然殉情,事實果真如此嗎?
    西楚霸王項羽和寵妾虞姬的愛情故事千百年來被世人口口稱頌、惋惜慨嘆,還被許多戲曲家和音樂家編繹成了悽美的文藝作品,一如京劇名段《霸王別姬》、又如歌手屠洪剛的經典成名曲《霸王別姬》。 面對垓下之圍,項羽自當於困境中拼盡全力再度一搏,即便是冒死也要突出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