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化的基本特徵

2020-12-24 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森林文化作為以森林為背景的協調人與森林、人與自然關係的文化樣態,本質上是一種生態文化,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森林文化是森林生態文化,森林文化的基本特徵表現為生態性、民族性、地域性和人文性,其本質和精髓體現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黨的十七大第一次在黨代會報告中提出「生態文明」的概念,並對其主要任務作出部署,體現了黨和政府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生態文化是生態文明的基礎,森林文化是生態文化的核心內容。具體表現為人類在對森林的認識、利用、開發過程中形成的生產及生活方式。它是人類處理人與森林、甚至是人與自然關係時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的綜合反映,是人類與森林長期相處形成和發展的文明現象,既具有社會屬性,也具有自然屬性。「以人為本,天人合一」是森林文化的最高境界,其基本特徵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即生態性、民族性、地域性和人文性。

        一、森林文化的生態性

        森林文化的生態性是森林文化最顯著的特徵之一,生態性即從生態學出發,協調自然同人之間的關係。從目前全球性生態危機看,森林的破壞是一個及其重要的原因,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科學家斷言,假如森林從地球上消失,陸地90%的生物將滅絕;全球90%的淡水將白白流入大海;生物固氮將減少90%;生物放氧將減少60%;同時將伴生許多生態問題和生產問題,人類將無法生存。森林文化無論從物質層面、制度層面和精神層面,都將為生態危機的解決提供保障和支持。森林本身是一種生態、一種生命、一種生機。在物質層面上森林能向人類提供現成的無公害或綠色的食物、材料和能源。森林還可以向人類提供清新的空氣,並且能夠降解空氣中的有毒化學物質。在精神層面上,它能培養人的生態意識、生態情感、生態思維模式,在社會心理上形成主導性的生態文化模式,從而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逐漸生成「生態人」的形象。

        二、森林文化的民族性

        森林文化的民族性指不同民族在認識和利用森林過程表現出的不同森林背景和不同文化品位。諸多的少數民族,處於不同的歷史背景和山地森林環境,其宗教、風俗、習慣、情趣,以及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在表達上顯出個別性和差異性,正是這種個別性和差異性,造成了森林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在西方森林文化中,認為樹木是一種不可理解的超越自然的物體,從而產生出對樹木的敬畏和崇拜,而無論在宗教、神話或民間傳說中,都給樹木賦予了神的光環。如北歐神話中幻想有宇宙樹,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蘇美爾人也把宇宙看作從海洋中生長出的巨大無比的樹木;《冰洲遠古文集》認為「樹木的根系深達地獄,綠色的樹冠伸入天堂,因此,樹木把天堂、人間和地獄聯結在一起」;《聖經》記載,人類始祖亞當、夏娃受蛇的唆使,偷吃了伊甸園中善惡樹之果而犯了原罪,故而人一出生便有了罪。中國森林文化中亦有樹木敬畏和樹木崇拜現象,但與西方濃厚的樹木神學色彩不同,具有濃鬱的民族特色和現實的人文色彩,如重人世而不重仙界的人文情結,中國人往往更看重的是森林的物質價值和審美價值。日本森林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源泉,現代日本人的祖先被稱之為「森之民」,日本人一直保持著對森林的親切和敬畏,日本森林文化不僅影響著日本人的精神,並且已經融入到環境保護、環境教育、山村城市建設、區域經濟振興與流域管理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俄羅斯民族對森林的執著、深厚的熱愛,造就了18世紀、19世紀的莊園文化,它是園林、建築、雕塑、繪畫、戲劇等藝術的綜合體現。俄羅斯大森林自然原生態中所蘊含的神奇和豐富,瀰漫在俄羅斯森林間的神秘、沉靜與孤寂,影響了俄羅斯民族的憂鬱、感傷、孤獨的精神氣質和苦難意識。

        三、森林文化的地域性

        森林文化的地域性,包括所在地民族特質,更多的是體現這一地域的地理和氣候的特徵。如日本典型的森林文化有照葉林文化和枹櫟森林文化,俄羅斯的白樺林文化。中國版圖遼闊,森林類型多樣。北方和南方,乾旱和潤溼,山地和海島,各有不同類型森林分布,從而顯示出不同地域森林文化的特徵。閩、粵、臺、沿海一帶,廣植榕樹,城鄉榕蔭,隨處可見,這一帶人對榕樹特別崇拜,形成崇榕文化。海南以椰樹為對象,椰樹、沙灘、大海、構築椰樹文化。南方的林區如閩西北、湘西南、桂西南等杉木用材林區,植杉護杉用杉,並有「女兒杉」習俗,呈現的是杉文化。北方多以柏、槐、柳為主,諸多古柏、古槐、古柳均在長江以北,大家熟知的孔林、孟母林、關林等基本由柏樹組成。洪洞大槐樹,位於山西洪洞縣西北,相傳為明代洪武三年山西移民聚集地,雖古槐已朽,又植新槐,但歌謠「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傳流至今。洪洞大槐樹便非同一般古槐了。與南方的杉文化、棕櫚文化、榕文化不同, 北方是以柏文化、槐文化、柳文化為主。

        東北地區,是紅松故鄉,沿襲的是紅松文化。白樺林灰白素潔,景觀獨特,成為許多攝影家、畫家製作的背景。東北大興安嶺地區,住樺皮屋,劃樺皮船,用樺皮桶,形成有濃鬱地方色彩的白樺文化。江南水鄉,則以梅花、桃花為主調,傳播梅花文化和桃花文化。南方一帶山民吃梅、嘗梅,還以梅花五瓣寓意歡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等五福。說到桃花,既有春天 「山桃紅花滿上頭」, 又有故鄉「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桃花源還是諸多文人說不清的理想境界。至於茶鄉、竹鄉、漆鄉、棗鄉,敘述的自然是茶文化、竹文化、漆文化、棗文化了。

        四、森林文化的人文性

        森林不僅對人類有巨大的經濟物利價值, 有可直觀感知的美學價值, 而且, 面對人性、人格建設的需要, 它還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借鑑價值。

        森林文化的人文性,指以森林為載體所表現的人文精神。此時的森林,已不單指一般物質的概念,而是融入人類精神的一個文化符號。如以松柏象徵挺拔獨立, 四季常青;以竹比喻虛心勁節,筆直不阿;以梅表徵凌霜傲雪、獨步早春;以榕敘述憨厚慈祥,從容大度。此外,胡楊的寧死不屈,鳳凰木的熱烈奔放,玉蘭的素潔飄逸,柳樹的婀娜多姿,桑梓的厚實穩定,木棉的新奇瑰麗等等,集中體現森林的獨立、堅韌、包容、固守、協作等精神內涵。傳統的「松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風一家」,現代稱紅柳、胡楊、沙棗為大漠三友,表達的正是森林的人文精神。《太平廣記》卷407「主一州樹」條載,東方荒外有豫樟樹,樹高千丈,胸圍百丈,上有玄狐黑猿,樹主一州。有九個大力士,操斧伐之,以佔驗九州吉兇。如果樟樹斫而復生,則其州有福,樹木受傷則州官生病,終年不復生則其州滅亡。從表面看這是一條古代神話佔驗記錄,實質要告訴人們一條道理,即森林有無關乎國家興亡之大事。

        孔子曰「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陶潛詩云「 蒼蒼谷中樹, 冬夏常如茲。年年見霜雪, 誰謂不知時」,李白詩云「 太華生長松, 亭亭凌霜雪,天與百尺高,豈為微醃折」。 還有屈原吟詠的南國橘樹, 鄭板橋所摹寫的勁竹, 毛澤東讚頌的傲雪的梅樹之花等等。這些森林中的群體或個體, 都能通過人的情感寄託與藝術的加工而成為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的象徵物或環境客體,展現了森林文化的人文性。

        (作者單位:武警警種指揮學院)

相關焦點

  • 文化建築的基本特徵
    中國古代建築在世界建築中自成體系,形成了固有的藝術風格與構造特徵,包括完整的木架構體系,三段式的外觀特徵,群體組合的配置形式,均衡對稱的布局原則,美麗動人的構件造型,裝飾色彩與等級的緊密結合等。
  • 橄欖石的文化賞析與基本特徵
  • 淺談:黃帝文化的基本特徵,歷史與價值相融合
    「黃帝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自身的獨特性。黃帝文化的基本特徵是歷史與價值的融合。所謂歷史與價值的融合是指:在黃帝文化中,對黃帝的歷史探索、歷史認識和歷史紀念總是與中華民族的價值理想、價值追求融合為一體的。
  • 觀點要覽|文化學篇:「文化強國」基本特徵引熱議
    「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基本特徵引熱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將建設「文化強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的文化戰略目標納入2035年遠景目標之中,引發學界熱議。有學者指出,這是黨中央首次從國家規劃層面提出了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開啟了建成文化強國的新徵程,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學者認為,文化強國具有三個基本特徵:具有高度文化素養的國民、發達的文化產業以及強大的文化軟實力;以此衡之,我們國家現在還只是文化大國,還不是文化強國。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及它的基本特徵
    主要表現方面:中國飲食文化有著漫長的發展歷程、深厚的文化積澱和穩定的結構體系如果從北京人發明火併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飲食文化創造開始算起,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歷程到今天已有四五十萬年的歷史了,這是一部源遠流長、起伏有致、環節完整、從未間斷的歷史,可以自豪地說,僅此一點,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的飲食文化可以與我們中國的飲食文化並論。
  • 山西地名的基本人文特徵
    原創牛汝辰作為山西歷史、地理、語言等各種歷史文化遺產的綜合體,地名文化可以稱之為這座博物館中當之無愧的活化石,具有來源悠久、命名多樣、內涵深刻等基本特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體現了時間與空間、歷史與地理、人文與自然的融匯。
  • 山水風景的基本特徵
    但山水風景縱然變幻無定,但不外乎有幾種基本特徵。雄偉是最激動人心的風景特徵。雄偉與山的高度有一定的關係,但還取決於山水的總的氣勢。如五嶽獨尊的泰山,並不很高,但它以磅礴的氣勢雄鎮於齊魯大地上。奇特也是風景特徵之一。如天造奇觀的雲南的石林、獨秀插天的桂林山水、異松怪石的黃山美景,都以奇制勝。險峻是風景特徵的重要特徵。山的險和峻共生,山坡險峻陡峭,懸崖絕壁,呈現山的險峻之美。如西嶽華山素以險峻著稱。
  • 日本森林文化
    人與自然和睦共存是日本民族自然觀最大的特徵。此外,歷史上森林就同日本人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日本人自古也被稱作是「森林之族」。在日本文化的根基裡一直蘊藏著在長期與森林共存的過程中形成的森林文化。在這樣的森林文化中孕育出的日本人的自然觀,在推進國土保全和環境教育方面對日本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從太空中鳥瞰日本國土,它好像被一大塊碧綠色的布所覆蓋。
  • 解析航空運輸業的兩個基本特徵
    解析航空運輸業的兩個基本特徵——兼談當前國際環境對航空運輸的影響自今年下半年以來,受人民幣匯率貶值、航油價格上漲等各種不利因素影響,我國航空運輸業的經營環境急劇變化,航空公司的經濟效益出現下滑,「旺丁不旺財」現象突出。
  • 宣統元寶的基本特徵
    【古董鑑定知識:每天早上8點更新】宣統元寶的基本特徵  作為專 業的宣統元寶收藏者,一定要靜觀市場,只收藏而不研究的人屬於俗人,不鑑賞的是傻人,通過收藏宣統元寶提高自己的悟性、認識更多的文人雅士,避免不懂裝懂,冒充高人更不是君子所為.
  • 堅持氣象現代化建設是最基本特徵
    黨的十七大以來,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與成就表明,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發展道路,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始終堅持氣象現代化建設。  沒有現代化建設,就沒有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的巨大發展。從當初落後西方近百年到如今成為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從寥若晨星的臺站、單一陳舊的觀測設備到如今氣象衛星、通信網絡、高空探測以及高性能計算機等先進設備的廣泛應用,現代化建設讓我們的氣象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 「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的基本特徵
    原標題:「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的基本特徵  制定中長期發展戰略、確立發展重點任務舉措,首先要辨明大勢、把握大局,認清我們所處的國內外發展環境和條件。《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認為,「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
  • 烏龍茶的特徵與基本衝泡
    二 烏龍茶的品質特徵烏龍茶的製作綜合了綠茶與紅茶的做法,品質也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所以它既有綠茶的清香又有紅茶的濃香,有「綠葉紅鑲邊」的美譽。1.發酵程度:半發酵2.特點:原料對口葉;色澤青綠;花果香;湯色翠綠;滋味回甘帶蜜味,口齒留香。3.茶性: 烏龍茶不寒不熱,辛涼甘潤,屬於中性茶,適合大多數人飲用。
  • 程曼麗:新時代對外傳播的基本趨勢與特徵
    ,習近平總書記從三個方面對此進行了闡釋:一是從民族復興的角度來看,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二是從社會主義實踐的角度來看,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的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三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世界發展中國家的貢獻來看,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
  • 漢服文化:服裝歷史|漢服的基本款式和特徵有哪些
    漢服,作為中國幾千年文化傳承下來的一種傳統服飾,雖然與目前的服飾風格及市場需求大相逕庭,但對每一個服裝專業的學生來說,卻是不得不了解的。今天,服裝雲教育就為大家介紹一些漢服基本款式特徵。本文採用比較通俗易懂的服飾名詞,難免與其他文章用詞有不同之處,如有錯漏,歡迎指正衣裳製衣裳制是漢服形制中最悠久最基本的形制,由上衣下裳兩部分組成。
  • 河南地域文化特徵
    新鄉市:歷史悠久,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它是《詩經》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它在古代新鄉地區很流行。這是民族風格的四分之一。穆耶戰役,張良刺秦,陳橋兵變等重大歷史事件都發生在這裡。焦作市:是華夏民族早期活動的中心區域之一,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是中國太極拳的發源地,有雲臺山、神農山、青天河等風景名勝區。
  • 國家森林城市基本知識
    一、什麼是「國家森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態系統以森林植被為主,城市生態系統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各項建設指標達到規定的要求並經全國綠化委員會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批准授牌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是目前我國對一個城市在生態建設方面的最高評價,是最權威、最能反映城市生態建設整體水平的榮譽稱號。二、什麼是「創森」?「創森」即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簡稱。三、為什麼要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森林是孕育人類文明的搖籃,是城市生態系統的主體,是現代城市不可或缺的有生命的基礎設施。
  • 閩南媽祖信仰的基本特徵
    在源遠流長的媽祖信仰發展過程中,媽祖祭典沿襲古制,凸顯民俗,不斷豐富,日臻完善,形成了現在相對固定的程式和內容,並充分展示了鮮明的特徵:  (一)媽祖祭典是民間民俗活動與古代宮廷祭禮的結合物,是中華媽祖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淺談:宗教文化的特徵
    宗教的精神文化包括宗教意識活動及其形式。   二、宗教文化的特徵   宗教文化的特徵眾多,主要有三個:   1.符號特徵  按照文化哲學的符號論觀點,宗教文化和其它一切文化本質上是人所創造的「符號」的應用,是人類的「符號化思維和符號化行為」所產生的結果。
  • 恆星的十大基本特徵及寓意
    恆星的十大基本特徵及寓意 1、恆星作為一顆能自身發光的球型等離子體,其年齡在50萬-1萬億年之間,質量最小的恆星壽命最長,存活時間可達一百萬年,反之亦然,恆星質量越大,演化的越快,其壽命也就越短。宇宙中一些最古老的恆星在逐漸漂移,聚集在銀河系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