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硇洲島:南宋末代皇帝在此建皇都,清末曾被劃入廣州灣法租界

2020-12-12 騰訊網

硇洲島歷史底蘊深厚,它見證了宋元兩朝交替的歷史。宋朝歷史上分北宋和南宋,硇洲島曾是南宋末代王朝兩個「真龍天子」避元軍追趕的逃難地。

我國現代著名詩人和學者聞一多筆下的硇洲島

東海和硇州是我的一雙管鑰,

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麼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

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

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七子之歌·廣州灣》

1925年3月,我國現代著名詩人和學者聞一多先生寫下了著名的組詩《七子之歌》。組詩以擬人的手法,將我國當時被列強掠去的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其中第五章《廣州灣》的「東海和硇州」,即湛江東海島和硇洲島。

硇洲島是中國第一大火山島

硇洲島被法國「租借」時建設的硇洲燈塔

硇洲島古稱硭洲島,位於東海島東南約5公裡處,北傍東海島,西依雷州灣,東南面是南海,縱深是太平洋,總面積約56平方公裡。

硇洲島又是一個充滿傳奇的海島。1899年,腐敗落後的清政府被迫與法國籤訂了《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時稱「廣州灣」的湛江市區被法國「租借」,對外貿易曾繁盛一時。1943年,廣州灣為日軍佔領。1945年抗戰勝利,原租期長達99年的廣州灣提前回歸祖國,從此定名為「湛江」。而硇洲島和東海島曾被劃入廣州灣法租界。

硇洲島是一個充滿神奇的海島。大約20—50萬年前,這裡由海底火山爆發而形成,是中國第一大火山島。海島四面環海,孤懸海上,地勢險要。島上有奇特的海蝕、海積地貌,火山熔巖及絢麗多姿的活珊瑚。從地質學而言,值得勘探研究。這裡四季氣候宜人,風景秀麗,其中「硇洲古韻」是「湛江八景」之一。

硇洲島旅遊景點示意圖

宋朝末年遺留的古蹟——宋皇井

硇洲島歷史底蘊深厚,它見證了宋元兩朝交替的歷史。宋朝歷史上分北宋和南宋,硇洲島曾是南宋末代王朝兩個「真龍天子」避元軍追趕的逃難地。據傳,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三月,11歲的宋端宗趙昰、8歲的衛王趙昺兄弟,在將臣陸秀夫、張世傑、文天祥等文武百官及十萬士卒護衛下,逃避元兵追趕,從東南沿海逃到硇洲島開設帝基,建造行宮營房,即今硇洲島宋皇村遺址。1277年4月,由於宋端宗年幼體弱,疲於奔命,一路擔驚受怕在島上病亡,葬於硇洲。料理完喪事,陸秀夫等眾臣擁趙昺為帝,史稱「宋帝昺」,建都硇洲。趙昺即位後,改元祥興、升硭洲為翔龍縣,並計劃安頓下來以圖復國。後來,張世傑、陸秀夫等護少帝趙昺遷往新會崖山,最後血戰崖門,全軍覆滅,陸秀夫抱帝投海,苟延的南宋末代終結。原來默默無聞的硇洲,因為見證了南宋王朝的覆滅,在中國歷史記下宋元兩朝交替最後一筆,備受史學界關注。

關於硇洲地名的來由,相傳當時硭洲遍地是石頭,少帝昺便命士卒採石,築石牆,建行宮,並利用石頭作掩護抵抗元軍。古泛指遊牧民族為匈奴,眾臣以石頭可抵禦蒙古元軍之意,授意少帝昺下旨:「以石擊匈賜為硇」,把硭洲島改為硇洲島。

硇洲島輪渡碼頭

海島名勝古蹟眾多,旅遊景點比較密集,吸引不少名人墨客到島上懷古探勝。今存古蹟有硇洲燈塔、媽祖廟、解放海南島戰役硇洲指揮部舊址、宋皇城遺址、祥龍書院、八角井、宋皇碑、宋皇亭、宋皇村、赤馬村以及竇振彪墓和宮保坊等。其中硇洲燈塔是世界著名三大燈塔之一、世界僅有的二座水晶磨鏡燈塔之一,與倫敦、好望角燈塔齊名。

從湛江市區出發,約一個半小時車程即可到達東海島的東南碼頭,再乘坐20多分鐘的汽車滾裝輪渡就來到了硇洲島。硇洲鎮政府在碼頭附近,不遠處是津前「天后宮」。天后宮始建於明朝正德元年(1506年),重建於清代鹹豐6年(1856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廟宇內現仍保存一定數量的明清文物。津前天后宮又是革命活動舊址,1949年12月至1950年3月10日,解放軍某步兵炮連進駐硇洲島,設解放海南島部隊指揮部於津前天后宮內,作渡海解放海南島戰前準備。在解放海南島戰役中,硇洲島湧現渡海英雄、功臣約80多人,革命烈士6人,並有數以千計的漁民、船夫、村民參加了支援渡海的行動。宮前臨海廣場是當年解放軍進行海戰訓練、揚帆渡海解放海南島的始發地。2003年,津前天后宮被定為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解放海南島戰役硇洲指揮部舊址

硇洲島津前「天后宮」

從天后宮一路向北,可以沿途領略赤馬村、宋皇井、宋皇村、祥龍書院、歷史文化走廊、硇洲燈塔以及竇振彪墓的古韻。硇洲島的北部,是古老繁華的天然港口碼頭「北港」。北港是個天然漁港,與東海島的龍水嶺、龍海天隔海相望。港口海水清澈,漁船徐徐,海岸的火山熔巖隨處可見,還有各種貝殼、珊瑚礁。這裡幽靜、輕鬆、愜意,令人流連忘返。

硇洲島的東南方向是那晏角,奇特的火山石壁、火山熔巖石灘最衝擊視覺。海岸邊距離海面大約20米落差,極目海天,湛藍的南海與蔚藍天空連在一起,蔚為壯觀。沿著石梯下行到海灘,聽著海浪排空拍打海灘上的火山石,看著球狀火山石、懸崖壁上的柱狀火山石、雲狀火山熔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人驚嘆不已!那晏海石灘還是十分理想的天然海浴場,是南國著各的旅遊度假勝地之一。

清朝鴉片戰爭時期抗擊英軍的英雄——水師提督竇振彪之墓陵園石像

港頭村之北港位於硇洲島北部

最具視覺衝擊力的火山黑石灘

驚濤拍打黑礁石

累了,餓了,可到硇洲島南部的存亮灣「漁家樂」歇歇腳,這裡有餐飲、海上遊樂、住宿服務。可口的海鮮除蝦、蟹、鮑魚之外,花螺、魷魚、花鱔也值得一嘗,鮮嫩入味,口齒留香。每當潮水退去,存亮灣近千畝的火山黑石灘就裸露出來,站在熔巖亂石之上,霧靄茫茫,水天一線,潮湧水清,驚濤拍岸。

硇州島物產資源豐富,尤其海鮮美食遠近聞名。它是南海大陸架一個肥沃的漁場,所出產的硇洲鮑魚、魚肚曾為古代皇室貢品,硇洲龍蝦在中國烹飪界是公認的優質食材。全國著名的硇洲天然鮑魚場就在存亮灣,這片海域盛產天然鮑魚、龍蝦、海參、海膽、鰵魚等海珍品,其優質源於獨特的火山海島地質生態。

站在熔巖亂石之上,水天一線

硇洲鎮存亮灣海邊風情迷人

傍晚時分,享受一番視覺和味覺的盛宴後,漫步在繁榮的硇洲島漁港,看千燈競輝,聽漁歌陣陣,平添幾分浪漫情調。當朝霞冉冉升起,碧藍的大海、湛藍的天空披上一層金燦燦的外衣,把等候漁船泊岸的人們襯託得格外鮮明。繁忙的一天從碼頭開始,一筐筐鮮魚蟹蝦從漁船倉裡接連不斷地運到岸上來,勞動的喧囂聲、叫賣聲與汽笛聲連成一片,一片豐收和諧景象。

情不自禁感嘆:火山巖下千帆歸,又見桅檣魚滿倉!(作者/戚照)

勤勞的硇洲漁民魚滿倉

可口的海鮮一筐筐接連不斷地運到岸上

相關焦點

  • 硇洲島——神秘火山島印象
    ——《七子之歌·廣州灣》1925年3月,我國現代著名詩人和學者聞一多先生寫下了名篇《七子之歌》,其中第五章《廣州灣》的「東海和硇州」,即東海島和硇洲島。硇洲島,古稱硭,位於東海島東南約5公裡處。北傍東海島,西依雷州灣,東南面是南海,縱深是太平洋,總面積約56平方公裡。
  • 湛江曾叫廣州灣,被法國佔據時為何叫白瓦特城?
    聞一多先生有著名的《七子之歌》,其中廣東境內(地理概念)有四個:香港(島)、澳門、九龍、廣州灣。前三個,大家都知道在哪,但廣州灣,很多人以為是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答案其實是廣東省西南部的湛江,是不是覺得有點意外。
  • 湛江有一個縣很威武,曾管轄過赤坎、霞山、麻章和東海島
    南宋紹興十九年(1149年)又重新設遂溪縣,縣治為現在的遂城鎮。元朝的時候,遂溪屬雷州路。明清時,遂溪屬雷州府,它作為雷州府下屬三縣之一,所轄範圍很大,除了現有的遂溪縣範圍,還包括了赤坎、霞山、麻章、東海島等湛江市區部分。赤坎埠的形成,始於宋代。在清道光年間,赤坎港埠已相當繁榮,是遂溪縣的商業埠頭。1899年,法國租佔廣州灣,遂溪縣才被劃入廣州灣範圍。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東篇:湛江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位於湛江市霞山區海濱路,始建於清代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是法國殖民者在廣州灣租界地最高統治機關所在地。建築為鋼筋水泥結構二層樓建築,有鮮明法式建築風格。2013年,被國務院認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南海明珠—湛江硇洲島
    硇洲島位於廣東省,湛江市東南約40公裡處,是一個大約20—50萬年前由海底火山爆發而形成的海島,也是中國第一大火山島,它北傍東海島,西依雷州灣,東南面是南海,縱深是太平洋,總面積約建於海拔81.6米的馬鞍山上,該塔由廣州灣(今湛江)法國公使暑主持設計建造,硇洲島工匠招光義承建,1899年始建,1904年建成投入使用。
  • 旅行中國:湛江湖光巖與硇洲島
    湛江舊稱廣州灣,當年法國侵略者曾設租界於此,當地人民為保衛疆土,曾以「寸土寸金」為口號,與侵略軍開戰,至今湛江赤坎街頭還留有一座「寸金橋」,作為歷史的見證。湛江市區,分為赤坎和霞山兩個管區,相隔10餘公裡,中有林蔭大道相連。近年在兩區間設立了開發區,又一條大道橫貫南北。
  • 湛江的文化歷史符號,「廣州灣」從哪裡來?
    南三島範圍)東南面,有時標在南三都西南面或西面,有時則標在南三都西北靠近麻斜炮臺,廣州灣的含義由港灣名稱延伸到涵蓋港灣與陸地;幾百年來,海陸變遷滄海桑田,當年南三都的一群海島在今天已合為一體,光緒年間的《吳川縣誌》曾寫到「過龍起滘,出廣州灣」,其水道現已消失,這就造成了廣州灣的位置模糊。
  • 廣州灣地名考辨——明清方志輿圖中的廣州灣
    就筆者所知,對法租界前之廣州灣地名的開創性研究,是已故湛江市博物館館長阮應祺先生,他在1982年發表的《清末廣州灣地理位置考》論文(以下簡稱「阮文」),通過研究史志等文獻和實際考察,得出的結論是: 清末廣州灣是廣東吳川縣南三都上面的一個「坊都」(現在湛江市郊區南三公社燈塔大隊所轄村落)及其附近港漢海面,範圍相當狹小,不是指今天的湛江港,更不包括雷州府遂溪縣所屬的任何陸地或海面。
  • 廣州灣,不是廣州的灣!
    法國一看其他兩國都劃好地盤吃到蛋糕了,自己作為出頭的三國之一也不能落後,於是1898年4月9日提出租借廣州灣作為「停船躉煤之所」,第二天清政府居然就答應了,但租界有待進一步商議。 1898年4月22日,法國不守原議,未等劃定租界,便以廣洲灣租借地為藉口,派海軍在廣洲灣登陸,然後又派軍直入遂溪縣海頭汛。直到1899年11月16日,中法訂立《廣州灣租界條約》,租期九十九年。
  • 歷朝歷代皇帝大盤點——南宋篇
    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上諡號為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 5、宋理宗 趙昀 (1224年—1264年)趙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南宋第五位皇帝,宋太祖趙匡胤之子趙德昭九世孫。
  • 地名故事| 南宋末代小皇帝,在古代深圳留下了什麼(音頻)
    【本期內容】在中國歷史上,南宋雖然是偏安一方的小朝廷,但是在金國被蒙古消滅後長達五十年間依然屹立不倒,這段歷史非常讓人好奇。而標誌著南宋最終滅亡的崖山海戰,就發生在廣東,南宋的最後兩個小皇帝,在廣東待了足足兩年零九個月,其中在新安縣,也就是現在的香港和深圳,停留時間最長,遺蹟也最多。
  • 廣東這座城市,與廣州相距400多公裡,為何被稱為「廣州灣」?
    為什麼湛江又曾被稱為「廣州灣」?與相距有400多公裡的廣州是否有關係呢?廣州灣包含了這座城市怎麼樣的故事?為了尋找答案,我決定來到湛江霞山的海濱路的「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參觀,因為這裡有「廣州灣」的歷史展,希望在這裡尋找到答案。
  • 廣東這座城市,與廣州相距400多公裡,為何被稱為「廣州灣」?
    當我來到湛江遊玩幾天之後,發現湛江有另一個名字:廣州灣。地名,是人們賦予某一特定空間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實體的專有名稱。地名命名的意義是它是人們為地命名時的著眼點,或者叫命名的因由或理據,包含了一個地方的文化、歷史、地理等。為什麼湛江又曾被稱為「廣州灣」?與相距有400多公裡的廣州是否有關係呢?廣州灣包含了這座城市怎麼樣的故事?
  •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不過在其前3年,蒙古大軍就已經攻佔了南宋都城,臨安。作為當時的亡國之君,年僅六歲的宋恭帝淪為蒙古元朝的階下囚,開始了長達47年的傳奇的俘虜生涯。 而在一個朝代滅亡之後,那麼新的朝代的皇帝肯定就容不下前朝的君主,因為保不齊萬一前朝的君主有著復國之心,那麼好不容易奪來的江山就這樣拱手讓人了。 1274年,因酒色過度而死,四歲的在奸臣賈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為宋恭帝,年號德祐。由祖母謝太皇太后、母親全太后垂簾聽政。但軍國大權依然在賈似道之手。
  • 末代皇帝傳奇36集劇情 凌升被害死嵯峨浩再次懷孕
    【末代皇帝傳奇36集劇情預告】末代皇帝傳奇第35集劇情:溥儀再度選妃。溥儀巡視來到了音樂學校,見到了田子慧。音樂學校的學生李玉琴回到了家中,見到父母正在吵架,原來日本人下來收繳財物,要求眾人捐獻,沒辦法之下李父只能夠上交了一些錢。
  • 南宋皇帝簡介錄(全)
    宋高宗 ,南宋皇帝,名趙構。徽宗子。靖康二年金兵俘徽、欽二宗北去後,於南京 應天府即位,改元建炎。拒絕主戰派抗金主張,南逃至臨安定都,建立南宋政 權。統治期間,雖迫於形勢以嶽飛、韓世忠等大將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檜。
  • 義大利導演貝託魯奇去世 曾執導電影《末代皇帝》
    《偷香》  以《末代皇帝》《巴黎最後的探戈》《偷香》等影片而著稱的義大利電影大師貝納爾多·貝託魯奇當地時間11月26日上午7點因癌症去世,享年77歲,這位拍片文藝而有深度的老頭兒的離世,無疑是世界影壇的一大損失
  • 「隱秘」廣州灣
    在歷史上,湛江曾被稱為「廣州灣」,原屬遂溪和吳川兩縣境地。據嶺南師範學院教授景東升、龍鳴考證,法國殖民軍步兵上校阿爾弗雷德·博南格曾記述:1701年,法國一艘船隻在駛往廣州途中偶遇颱風,停泊於廣州灣避風修船。船上的海軍官員藉此機會登陸,乘機考察了這一地區,見地處要衝、海港優良,便探測水道、水文信息,繪製出地圖,回國後將其呈遞給國王,由此埋下了法國統治者197年後強行租借的種子。
  • 大連旅順有座殘破別墅,末代皇后曾在此居住,旅遊團都不會到此
    旅順口位於遼東半島的最南端,因為歷史原因,分布著各種俄羅斯式、日式建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末代皇帝溥儀和末代皇后婉容也曾在旅順居住,並留下溥儀樓和婉容樓。婉容樓和溥儀樓都在旅順黃金山海濱,雖然建築面積都不大,但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