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0 06: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以下文章來源於健康時報 ,作者權威科普
健康時報
因專業而信賴!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權威!科學!
你能做到按時按點吃飯嗎?
答案是:難!
近日,微博話題#全國超1億人不按時吃晚飯#登上熱搜,網友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多數人表示,不僅是晚飯,早飯和中飯同樣無法按時吃。
圖片來源:微博話題
而對於無法按時吃飯的原因,網友表示,多是由於工作繁忙、通勤時間長、減肥節食……
工作日忙碌,周末「回血」,早飯來不及吃、懶得吃,晚飯不按時吃、太晚吃,已經成為不少年輕人的常態。但是這種不按時吃飯的習慣挑戰的不止是身材,還有整體的身體健康。
人體有一定生物鐘,所以一日三餐也需要有規律的吃,到了該吃飯的時候即使不餓,也要適量的吃,或者偶爾因為一些客觀原因,實在無法吃飯,也要在該吃飯的時間段吃些健康零食、水果或者喝杯牛奶。
如果長期飲食不規律,可能引起身體多種不適,腸胃、免疫、內分泌… …都容易遭殃。
11
胃腸疾病
北京朝陽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賈凱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表示,長期飲食不規律,很晚才吃晚飯,會增加患消化系統疾病的概率。比如有些人中午吃過飯以後要到晚上九、十點鐘才會再吃飯,因為晚飯吃得晚,吃過飯以後馬上就休息,導致食物在身體內消化得不夠充分,這一類人很容易得胃炎、潰瘍病這樣的疾病。
2
刺激膽囊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肝膽外科主任醫師劉博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指出,因為進餐才會「啟動」膽囊收縮排洩膽汁,進入膽總管再入腸道,幫助人體消化吸收。如不吃早餐或飲食不規律,膽汁會在膽囊裡儲存過長,久而久之就會有膽固醇類的固體物質析出,形成結石。
3
免疫系統紊亂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一項刊登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的研究發現,飲食不規律會增加某些自體免疫系統疾病風險。經過對2342 名患有飲食紊亂症患者進行為期 16 年的跟蹤研究,同時對一家醫院 1969 年 ~ 2010 年間接診的 30 種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患者的數據進行梳理分析發現,飲食紊亂症患者比健康人群更容易罹患自體免疫系統疾病。
研究結束時,飲食紊亂症患者和健康對照組至少確診患有一種免疫系統疾病的機率分別為 8. 9% 和 5. 4%。而自體免疫系統疾病發生時,患者免疫系統會錯誤地摧毀自體健康細胞。
4
傷心臟
不吃早飯或晚飯吃太晚,對心臟也會產生影響。據美國消費者報告發布的英國諾丁漢大學的一項研究中,不吃早飯會暫時提高「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而理論上,這種變化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項研究則發現,吃飯太晚會升高血糖、膽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5
肥胖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2007年1月15日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飲食不規律、飢一餐飽一餐的飲食模式最易導致脂肪儲備能力上升。
經常挨餓,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有能量供應,身體會本能地感覺到沒有安全感,從而進入一種節省能量的狀態,而且急著把吃的東西趕快存起來。這樣的結果便是吃一點東西就容易合成脂肪,然後因為能量大部分儲存,血糖下降,人體很快感覺飢餓,食慾再次高漲。因此,隨便省略一餐,或者飢一頓飽一頓,很容易讓人發胖。
6
糖尿病
上海交大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陸穎理2016年7月26日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飲食不規律,飢一頓飽一頓更容易患糖尿病。胰島β細胞在過飢和過飽的狀態下均會受到打擊,導致功能減退,胰島素分泌相對或絕對不足,觀察發現,上世紀60年代經歷過饑荒,改革開放後生活改善、飲食過度的這批人群,患糖尿病率很高,就與這種作用機制有關。
7
精神不佳、虛弱
內蒙古營養健康促進會副會長王思露2019年10月11日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經常不按時吃晚飯,難免會產生飢餓感,導致心情也容易有一些不愉悅,如果這樣的狀態持續時間久了,會出現體力不支以及精神無法振作等問題。而且,如果晚上不吃食物,沒有足夠的能量供給,還容易出現心慌虛弱等狀況,影響夜間的正常睡眠。
所以無論如何,都請抽出一點時間,按時吃飯!
來源:健康時報(ID: jksb2013)
相關新聞
原標題:《請按時吃飯!你不知道不按時吃飯的危害有多大!》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