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開始之前,先簡單地談一下「什麼叫按時吃飯」?
個人見解如下:人在一天24h中,在相對固定的時間去進食,以補充人體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及維持身體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各類營養物質。所謂的相對固定時間,是指一個有規律的生活作息時間安排,其中進食時間段為相對固定時間。以簡單的例子為證:一個早八晚五,中午休息一個小時的都市白領,對於他而言,早上6:30-7:30為最佳早餐飲用時間,中午12:00-13:00為工作休息固定飲食時間,晚餐18:30-20:00為最佳飲食時間,晚上22:30之前為最佳睡眠時間。
按時吃飯也可以從時間上來總結一下:早餐與午餐時間間隔4—5h,午餐—晚餐間隔5-7h,晚餐—早餐間隔8—12h。
2. 每天一定要同一個時間吃飯嗎?
如果能做到同一時間吃飯,這當然是理想狀態了。但是考慮到每個人作息習慣不同,儘可能在相對固定的時間吃飯即可。因為養成了一個習慣,這樣能更好地控制量和準備每一餐。
建議當天早上計劃好這一天都有哪些時間可以吃飯,有多少時間可以吃東西,打算吃什麼。因為很多人忙起來都會忘記吃飯,等突然放鬆下來看到食物後,就會無法控制,從而像吸塵器一樣暴飲暴食。
3. 沒有規律的吃飯對身體會有什麼壞處或影響?
與其說「沒有規律的吃飯」,還不如說「沒有計劃地吃飯」準確。在當你不知道吃什麼、什麼時候吃、在哪裡吃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就會轉變為瞎吃,最常見的就是暴飲暴食(一般存在的人身體較胖)。
短期的不按時吃飯,可能造成的影響還稍微小一點,會感到頭暈、渾身無力;
但是如果經常不按時吃飯,或者長期不按時吃飯,不僅會導致渾身無力,另外還會造成營養不良、渾身酸痛、沒有精神等等;
不按時吃飯還會加大胃部的壓力,造成胃部疾病,營養不良,血糖偏低,情況嚴重時,還會出現昏迷休克的情況。
女性飲食不規律,也可會引起經期不規律、痛經等等情況。
4. 如何去做到按時吃飯呢?
a)有計劃地吃東西:當天早上想一想你幾點可以吃飯、在哪裡吃(例如食堂、辦公室、路上)、有多少時間吃、打算吃什麼(是有時間吃一頓正餐呢還是只能順手吃個加餐);如果處於出差的路上,提前備好在路上吃的食物(儘量主食、肉製品、水果蔬菜搭配一些),類似方便麵、麵包當一頓飯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b)了解自己的飽餓度,聽從身體的信號(餓了就吃七八分飽)或者間隔進食(3-6h吃一些東西,維持自身狀態)
c) 身體不適者,提前準備好相應的食物或者藥物。
比如: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等。糖尿病患者注意飲食粗糧,按時使用降糖藥物或者胰島素。
總之一句話,良好的作息飲食方式是健康的基礎!祝你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