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醫政醫管局發布《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通報西安市第三醫院績效考核有關問題的函》,其中:
「經專家組審核發現,西安市第三醫院上傳的病案首頁數據出現嚴重失實問題,病案首頁相關指標難以計算。這一問題對全國績效考核工作帶來惡劣影響。」
「經調查了解,該院病案首頁上報工作交由公司負責,公司打包上傳的病案首頁數據未經醫院審核,導致數據存在大量錯誤,嚴重影響該院、陝西省績效考核成績,也對全國績效考核工作帶來惡劣影響。」
這是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發布後,第一個全國通報的嚴重違規案例。如果只是殺雞儆猴的話,各位看官也要注意這次的績效考核可不是鬧著玩的。就是哪怕編數據,也得編得靠譜點。
在55個績效目標中,到底從哪個目標著手呢?第35個:收支結餘。它的一級指標是運營效率,二級指標是收支結構。
為什麼說收支結餘是核心指標呢?
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公立醫院作為非盈利機構,這個指標理論上數字是多少?零!
如果真是那麼簡單,就不會考核了。因為如果結餘多,那麼醫院花錢沒花好,或者掙了「太多」,如果結餘為負,甚至虧損嚴重,那麼醫院管理有問題,或者未開源節流。因此這個指標直接挑戰的是醫院管理走平衡木的本領。
其次,收支結餘是一個等式,包括收入和支出兩個大方面。
觀察其他指標,或多或少都牽涉到該等式的平衡。縱覽其他54項指標,只有5個定性指標,其他都是定量指標。我們先談談定量指標對等式的影響。
我們看一下《意見》中關於收支結餘的說明:
收支結餘=(1)+(2)+(3)
業務收支結餘 =醫療收支結餘+其他收入-其他支出
財政項目補助收支結轉(餘) =財政項目支出補助收入-財政項目補助支出
科教項目收支結轉(餘) =科教項目收入-科教項目支出
針對以上等式,我們來看看績效定量指標對此的影響:
1、門診人次數與出院人次數比
第一個指標就是傷腦筋的事,看情況應該是門診降低,住院增加,多數醫院門診降低可能做到,住院增加不見得能做到,所以收入減少的可能性大
2、下轉患者人次數(門急診、住院)
同樣這個指標和第一個相似,除非大小醫院聯動性強,才能有收入增加的可能。
3、日間手術佔擇期手術比例
做得好,收入能增加
4、出院患者手術佔比
手術患者多,收入能增加
5、出院患者微創手術佔比
手術患者多,收入能增加
6、出院患者四級手術比例
手術患者多,收入能增加;不過要小心的是如果手術做的不夠好,發生糾紛的概率增加
7、特需醫療服務佔比
特需服務不是公立醫院重點,服務少了,醫院收入減少
8、手術患者併發症發生率
按理說併發症越少,醫院收入越少,這個收入需要嗎?
9、I類切口手術部位感染率
和第八條類似,感染少,醫院收入少,這個收入需要嗎?
10、單病種質量控制
循規蹈矩,收入減少,即不能隨意增加診療內容
11、大型醫用設備檢查陽性率
陽性率高,收入減少,即不能濫用檢查
13、通過國家室間質量評價的臨床檢驗項目數
數目多,收入增加
14、低風險組病例死亡率
死亡率高,糾紛發生概率高,醫院增加賠付風險
15、優質護理服務病房覆蓋率
覆蓋率高,患者滿意度高,收入增加
16、點評處方佔處方總數的比例
點評比例高,降低不合理用藥風險,減少醫院損失
17、抗菌藥物使用強度(DDDs)
強度低,收入減少
18、門診患者基本藥物處方佔比
基藥比例高,收入減少(僅限於其他收入不增加的前提下)
19、住院患者基本藥物使用率
基藥比例高,收入減少(僅限於其他收入不增加的前提下)
20、基本藥物採購品種數佔比
不直接影響收入,但會影響基藥使用比例,同樣其他收入不增加的前提下,基藥用的多,醫院收入減少
21、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中標藥品使用比例
同基藥
22、門診患者平均預約診療率
提高診療率,收入增加
23、門診患者預約後平均等待時間
等待時間短,患者滿意,收入增加
25、每名執業醫師日均住院工作負擔
醫生越多,成本越高
26、每百張病床藥師人數
藥師越多,成本越高
27、門診收入佔醫療收入比例
門診收入低,醫院收入減少
28、診收入中來自醫保基金的比例
醫保費用高,醫院收入減低
29、住院收入佔醫療收入比例
住院收入高,醫院收入高
30、住院收入中來自醫保基金的比例
醫保費用高,醫院收入減低
31、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檢驗收入)佔醫療收入比例
醫療服務收入高,醫院收入高
32、輔助用藥收入佔比
輔助用藥佔比低,醫院收入降低
33、人員支出佔業務支出比重
人員越多,成本越高
34、萬元收入能耗支出
能耗越低,成本越低
36、資產負債率
借的錢少,醫院擴張慢,收入降低
37.醫療收入增幅
38.門診次均費用增幅
39.門診次均藥品費用增幅
40.住院次均費用增幅
41.住院次均藥品費用增幅
以上指標增幅被控制,降低醫院收入預期
44、衛生技術人員職稱結構
高級職稱越多,成本越高,不過能影響之前的部分指標,看高級職稱能帶來的收入如何
45、麻醉、兒科、重症、病理、中醫醫師佔比
這些人的佔比高,同樣看如何帶來價值,否則就會增加成本
46、醫護比
護士比例高的話,同樣帶來高成本的問題,除非能提供更多價值
47、醫院接受其他醫院(尤其是對口支援醫院、醫聯體內醫院)進修並返回原醫院獨立工作人數佔比
按分子分母看,來一個回一個就是100%,來100個,回90個就只有90%,考慮來的人數和回的意願比例,否則就成了肥了自己,損了他人
48、醫院住院醫師首次參加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
通過率高,成本降低
49、醫院承擔培養醫學人才的工作成效
都是成本,出成果的很難
50、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科研項目經費
跟著課題走,不是所有的三級醫院都有可比性,而且科研經費不是靠省出來的,不超支就好
51、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科研成果轉化金額
這個絕對可以增加收入
53、門診患者滿意度
54、住院患者滿意度
滿意度高,收入增加
55、醫務人員滿意度
最後一個有意思,醫務人員滿意度高,估計醫院支出增加。因為現在醫務人員的收入還是偏低。
再看一下5個定性指標的影響:
12、大型醫用設備維修保養及質量控制管理
保養是要花錢的
23、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分級
系統升級也要花錢的
42、全面預算管理
43、規範設立總會計師
這些都是從不規範到規範的過程,還是要花錢的
52、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等級
這個維護的好,錢可以少花
綜上所述,有指標影響收入,可能是收入增加,或許是收入減少,也有指標影響支出,有些做得好,支出減少,有些難控制,支出增加。一個等式可以包含所有相關信息,有些結合緊密,有些間接影響。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管理者精心測算,需要團隊配合無間,千萬別壓了葫蘆起了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