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小玲成都報導 「從成都市中心城區遙望到雪山的次數從2016年的35次增加到了2020年的75次。」近日,記者從四川省生態環境廳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2020年12月16日,全省累計收穫優良天數322.8天,優良率達到92%,提前15天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三五」目標。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趙樂晨表示,2020年四川省超額完成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達標城市比例超50%的目標任務,同時,未達標城市空氣品質平均濃度首次達標,全省空氣品質創「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
其中,城市空氣品質全國排名進步明顯。2020年1月—11月,四川省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在全國排第13位,其多個城市進入全國168個城市空氣品質月榜排名前20位。
以工業源、移動源、城市面源為重點減排,減緩冬季汙染物累積
在標本兼治上,四川省聚焦源頭減排,加快調整產業、能源、交通、用地「四大結構」,以工業源、移動源、城市面源為重點,全力削減汙染排放總量,減緩冬季汙染物累積。
在工業源汙染排放管控上,四川省全面啟動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不斷壓減粗鋼產能、煉鐵產能,淘汰退出水泥產能和平板玻璃產能,共淘汰落後產能企業982家、清理整治「散亂汙」企業3.3萬家。
在移動源汙染排放管控上,除淘汰老舊車輛、完成加油站油氣回收改造外,四川省建立起生態環境、公安交管、交通運輸部門聯合監管、執法的模式,開展柴油貨車專項整治,累計抽查柴油車512萬輛。
在城市面源汙染排放管控上,出臺《四川省建築工地揚塵控制標準》,強化工地揚塵管控。不斷提高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率,城市建成區機械化清掃率超72%。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9.5%,嚴控城市「五燒」(燒落葉、燒垃圾、燒秸稈、燻臘肉、燃放煙花爆竹),基本消除大面積露天焚燒汙染。
全面梳理涉氣企業,按4級確定應急減排比例,實施差異化減排
「借鑑夏季臭氧攻堅經驗,目前全省正在開展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幫扶。」趙樂晨表示,今年以來,針對冬季不利氣象條件,四川省啟動兩次區域黃色預警,15個重點市統一應急、統一行動,加大減排和錯峰生產力度,有效減緩了汙染物累積,全省未出現重度汙染天氣。
據趙樂晨介紹,全省全面梳理涉氣企業,開展重點企業環保績效分級,即按照「高排多限、低排少限、不排不限」的原則,分A、B、C、D四級確定應急減排比例,實施差異化減排。「在重汙染天氣應急期間,這樣既能有效減少汙染排放,又使A、B級標杆企業享受到政策紅利。」趙樂晨表示。
與此同時,四川省加強對企業減排的幫扶指導。省生態環境廳6位廳領導帶隊,分赴12個重點城市開展駐點跟蹤幫扶。環境管理、科研、監測、執法等領域業務能手共計1500人次奔赴一線,攜帶走航監測車、無人機、紅外熱成像儀等裝備,開展現場培訓,查找突出問題,幫助企業及時整改。截至目前,幫扶隊伍共檢查點位1100餘個,開展現場培訓30餘次,推動問題整改近600個。